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与低钠血症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红 《肝脏》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Laczi F发现,轻中度低钠血症和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15%-30%和1%-4%,作为重要的细胞外液电解质一钠,在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的稳态机制中占有核心地位,当血清钠浓度小于135mmol/L,... 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Laczi F发现,轻中度低钠血症和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15%-30%和1%-4%,作为重要的细胞外液电解质一钠,在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的稳态机制中占有核心地位,当血清钠浓度小于135mmol/L,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严重的低钠血症(〈120mmol/L或48小时以内发生),可引起昏迷或强直阵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肝硬化 电解质紊乱 强直阵挛发作 电解质平衡 血清钠浓度 住院患者 细胞外液
下载PDF
肝硬化低钠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艳红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3158-3159,共2页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以及严重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以及疾病预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血钠水平变化与肝性脑病、...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以及严重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以及疾病预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血钠水平变化与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以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越低,肝性脑病发生率越高,child-Pugh评分越低,同时血清钠水平还可预测患者的预后(短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低钠血症 预后 关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艳红 周连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影响及其安全性,以及标准疗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方法...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影响及其安全性,以及标准疗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给予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同期就诊的17例非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及口服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4、12、48周时HCV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HCVRNA下降水平及病毒学应答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47.7%,生化学指标改善,且持续病毒学应答者血糖平稳,部分糖尿病病情好转。【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故合并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延缓肝病进展,同时良好的病毒学应答还可遏制糖尿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206-208,共3页
我国病毒性肝炎中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区别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高达80%的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如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 我国病毒性肝炎中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区别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高达80%的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如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2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目前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可使慢性丙型肝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给广大丙型肝炎带来福音。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复杂而多样,是临床减少使用剂量及停药的主要原因。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重视并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结束,以期获得满意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康俊星 孟海静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5期93-94,共2页
目的 :多层螺旋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儿童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24例,23例与手术和病理相同,1例分级错误,2例未能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儿童急性阑尾炎... 目的 :多层螺旋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儿童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24例,23例与手术和病理相同,1例分级错误,2例未能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儿童急性阑尾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性阑尾炎 CT平扫 诊断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艳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31-632,共2页
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其中HBeAg阳性CHB患者近60%,常常表现为ALT持续或间歇升高,HBV复制活跃,肝组织重度炎症坏死,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有较高的肝硬化比率[1]及较快速的病情进展[2]。而持续的高病毒载量又与肝... 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其中HBeAg阳性CHB患者近60%,常常表现为ALT持续或间歇升高,HBV复制活跃,肝组织重度炎症坏死,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有较高的肝硬化比率[1]及较快速的病情进展[2]。而持续的高病毒载量又与肝细胞癌(HCC)直接相关[3],那么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4]成为CHB治疗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电话随访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海静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3期7496-7497,共2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门诊就诊并实施抗病毒治疗患者开展电话随访护理服务。结果:136例患者有118例患者在接受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期间未间断。结论:电话随访在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门诊就诊并实施抗病毒治疗患者开展电话随访护理服务。结果:136例患者有118例患者在接受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期间未间断。结论:电话随访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艳红 杨光辉 兰淑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25-27,共3页
肝脏是重要的能量物质代谢器官,参与并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当肝脏因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时,易诱发糖代谢紊乱,甚至出现葡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 肝脏是重要的能量物质代谢器官,参与并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当肝脏因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时,易诱发糖代谢紊乱,甚至出现葡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不同于2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更为复杂,病情更为隐匿,有资料报道,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时,糖尿病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进展,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肝源性糖尿病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及早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改善和保护肝功能,降低高血糖,缓解症状,最大限度地减轻由糖尿病所致的肝病进展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症状与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海静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4期131-132,共2页
双硫仑样反应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急、症状无特异性,但对本病认识不透彻,可导致误诊误治,贻误病人病情,甚至死亡。因此迅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对挽救生命、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通过正确的用药引导和健... 双硫仑样反应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急、症状无特异性,但对本病认识不透彻,可导致误诊误治,贻误病人病情,甚至死亡。因此迅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对挽救生命、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通过正确的用药引导和健康宣教,加之患者能积极配合,在医疗行为中可以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即使发生反应,通过明确诊断、及时处理,给与正确的护理症状将会得到较好、较快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健康宣教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