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91
1
作者 丁一汇 柳艳菊 +6 位作者 梁苏洁 马晓青 张颖娴 司东 梁萍 宋亚芳 张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5-852,共18页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次暖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后期延续到21世纪初)和近10-15年(约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气候变暖趋缓期(也称气候变暖停顿期)。(2)东亚冬季风主要表现出强-弱-强3阶段的特征,即从1950年到1986/1987年,明显偏强;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东亚冬季风减弱;约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开始由弱转强。与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对应,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以及中国冬季气温和寒潮都表现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3)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区域模态变化密切相关。当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NAM/A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处于负(正)位相,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中国冬季气温偏低(高)。此外,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东亚冬季风也有重要影响,在AMO负位相时,对应东亚冷期(强冬季风),正位相对应暖期(弱冬季风)。因而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是造成东亚冬季风气候脉动的主要自然原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北极涛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6
2
作者 黎贞发 王铁 +1 位作者 宫志宏 李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9-236,共8页
为减少冬春季由于大风强降温、连阴天造成的低温灾害对日光温室生产造成的影响,该文介绍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开发一套包括日光温室小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实时采集与无线传输、低温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远程加温控制于一体的技... 为减少冬春季由于大风强降温、连阴天造成的低温灾害对日光温室生产造成的影响,该文介绍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开发一套包括日光温室小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实时采集与无线传输、低温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远程加温控制于一体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具有统一入口的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传感器生产厂家设备的兼容及多个监测站的组网;以嵌入式GIS组件库作为开发平台,使数据接收软件有较强的空间显示与分析功能。基于对典型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临界指标,利用逐步回归及神经网络建模,获得土围护和砖维护结构日光温室低温预警指标。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多媒体发布低温预警服务,并采用远程智能控制方式实现对温室定时加温。该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天津地区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监测和预警需要,提高设施农业园区管理水平和应对灾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网络 灾害 监测 预报 物联网 低温
下载PDF
中国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64
3
作者 高浩 黎贞发 +2 位作者 潘学标 郭晶 刘淑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402-406,共5页
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这一农业气象服务的新领域。设施农业由于自身反季节模式生产、可控的环境条件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特点,因而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本文总结了不利气象条件对设... 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这一农业气象服务的新领域。设施农业由于自身反季节模式生产、可控的环境条件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特点,因而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本文总结了不利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分析了设施农业气象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现有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不能满足其在工程设计、区划布局、环境控制、资源利用等气象服务上的需求。针对现有问题从设施农业工程评估、气候资源区划、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网络体系、资源利用和节能以及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增强设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气象服务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薛庆禹 王靖 +2 位作者 曹秀萍 马薇 冯利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种期 品种熟性 生长发育 群体性状
原文传递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_(new)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春林 郭晶 +1 位作者 薛丽芳 丁丽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621-626,631,共7页
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 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1)CInew在无降水时段平稳下降,有效克服了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描述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的丰富细节;(2)CInew的干旱频率与CI相比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但由于新的相对湿润度指数项MI90new统计时段由原来的30d延长至90d,使CInew能够刻画干旱频发开始月份(11月)相对于少雨时段开始月份(10月)的滞后效应。本文可为CInew在国内其它地方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动态监测
下载PDF
20世纪80和90年代华北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荣艳淑 余锦华 段丽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9-325,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乎有一半的年份出现干旱,90年代华北的干旱频率比80年代更高。本文从干旱基本状况、干旱强度和干旱空间分布出发,对华北地区这两个年代的干旱进行了比较,并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和大气环...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乎有一半的年份出现干旱,90年代华北的干旱频率比80年代更高。本文从干旱基本状况、干旱强度和干旱空间分布出发,对华北地区这两个年代的干旱进行了比较,并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和大气环流场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这两个年代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在干旱强度和空间分布上,90年代明显强于80年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90年代明显强于80年代,表现了更显著的增暖趋势。80年代的干旱年中北极涛动显著增强,中高纬度地区为气压正距平带控制;90年代的干旱年中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正负距平波列相间分布,存在EU和PNA遥相关型。本文还定义了西伯利亚高压指数,该指数90年代显著高于80年代,且与华北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华北地区旱涝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80和90年代 干旱特征 北极涛动 西伯利亚高压指数
下载PDF
近40年来城市化对天津地区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郭军 李明财 刘德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4,共6页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多大影响是气候变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应用天津市区、塘沽、宁河、蓟县4个台站1964—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天津地区年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多大影响是气候变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应用天津市区、塘沽、宁河、蓟县4个台站1964—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天津地区年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四季中以冬、春季增幅最大;市区年平均以及各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区。应用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各站四季气温在年平均气温的因子荷载,发现第一主成分占较大权重,各站第一特征向量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市区、蓟县、宁河、塘沽,与4个地区不同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化进程有关,而城市化过程直接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另外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最大值出现在冬、春季,也进一步表明天津市气温增加主要由于冬、春两季气温的快速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城市化 天津市 热岛
下载PDF
近20年天津地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德义 傅宁 范锦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801,共4页
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得到了证明。研究特定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找出影响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植被重建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前提。文章利用1982~2003年8km×8km的NASA/GIMMS半月合成的植被... 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得到了证明。研究特定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找出影响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植被重建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前提。文章利用1982~2003年8km×8km的NASA/GIMMS半月合成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分析了天津地区植被的年平均NDVI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3年,年平均NDVI呈现波动性的逐渐降低趋势,并且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近20年来,天津年平均温度明显升高,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指示天津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温度对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而年降水与植被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证实由于天津地区持续干旱化的影响,植被生长状况逐渐向差的方向发展,降水的多寡是植被生长优劣的决定性因子,改善水分状况是推进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植被指数 温度 降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58—2007年天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春 刘德义 黄鹤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4期8-11,共4页
采用1958—2007年天津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探讨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天津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总体减少,二者每10 a分别减少8.9 mm和4.1 d,其中年降水日数的减少比年降水量的减少显著;四季中,夏冬季降水量明显减少而春秋季呈... 采用1958—2007年天津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探讨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天津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总体减少,二者每10 a分别减少8.9 mm和4.1 d,其中年降水日数的减少比年降水量的减少显著;四季中,夏冬季降水量明显减少而春秋季呈增加趋势,四季的降水日数均减少;年降水日数在1980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突变,夏季降水量和春夏秋的降水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不同步变化反映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增加,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降水量 降水日数 线性倾向估计 突变检验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高浩 潘学标 符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277-282,288,共7页
根据内蒙古中部草原各样点47a的气候数据,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研究区域不同草原类型草地生产潜力和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向西表现出与地理分布和降水量... 根据内蒙古中部草原各样点47a的气候数据,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模型,分析研究区域不同草原类型草地生产潜力和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向西表现出与地理分布和降水量分布趋势一致的差异性,农牧交错带草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其气候生产潜力在3000~7000kg.hm-2.a-1。研究区域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在23.8%~62.3%,不同草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草原样方取样实际产量数据、气候数据和气候生产力模型数据计算分析表明:与温度相比,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域牧草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驱动力,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气候生产潜力都具有正效应,不同草原类型温度与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有差异性。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升高或降低6.75~29.07kg.hm-2.a-1,降水量每升高或降低1mm,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升高或降低0.83~1.86kg.hm-2.a-1。未来气候"干暖化"的趋势下,研究区域温度升高增加的气候生产潜力作用小于由蒸散量增加引起的减产作用,因而导致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下降,受水分限制作用越明显的草原,其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趋势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中部草原 气候生产潜力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Miami模型
下载PDF
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文科 薛庆禹 +1 位作者 王靖 冯利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2010~2011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春玉米5个播期试验(SE、E、M、L、SL为2010年4月21日、5月2日、5月13日、5月23日及6月2日播期,2011年为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及6月1日播期),探讨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 2010~2011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春玉米5个播期试验(SE、E、M、L、SL为2010年4月21日、5月2日、5月13日、5月23日及6月2日播期,2011年为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及6月1日播期),探讨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的影响。随播期推迟,春玉米生育期缩短;相对于SE和SL处理,M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高且维持天数较长,有利于春玉米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播期对春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SE与M处理间差异不大,SL与SE、M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明显降低。试验播期范围内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百粒重在SE、E和M处理间无差异,与前3个播期相比,由于灌浆期缩短导致L和SL处理的百粒重显著下降;穗粒数与开花-子粒形成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在2010年M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11 490.6 kg/hm2),吉林西南部春玉米播期在5月中旬左右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产量
原文传递
近47年环渤海地区不同级别降水事件变化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郭军 任国玉 李明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71-2280,共10页
利用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不同级别降水日数、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及四季雨日均呈减少趋势,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微雨和小雨日数的显著减少;降水强度略有增加,但主要是源于微雨和... 利用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不同级别降水日数、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及四季雨日均呈减少趋势,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微雨和小雨日数的显著减少;降水强度略有增加,但主要是源于微雨和小雨降水强度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雨和中雨雨量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极端强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减少,其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偏小,造成环渤海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气象干旱加重;雨日的减少使连续无降水事件频率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气候变化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明财 黎贞发 李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214-215,219,共3页
设施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气象服务水平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综... 设施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气象服务水平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重点分析了设施农业为气象需求、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设施农业开展更有效的精细化服务,进而为提高气象保障能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气象灾害 气象服务 现状 中国
下载PDF
天津地区设计暴雨强度的推算与适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任雨 李明财 +2 位作者 郭军 熊明明 杨艳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8,共5页
设计暴雨是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设计暴雨是加强应对区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由于一般气象站的暴雨观测资料不足以推算城市排水所需的设计暴雨强度,因此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于在空间上... 设计暴雨是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设计暴雨是加强应对区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由于一般气象站的暴雨观测资料不足以推算城市排水所需的设计暴雨强度,因此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于在空间上细化城市排水设计暴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天津市区和塘沽两个具有长年分钟雨量资料的气象站,基于年最大值和年多值两种数据采样方式对暴雨强度进行推算,并分别编制了暴雨强度公式。与天津市区相比,塘沽的暴雨强度明显偏大,其在市政排水设计上不宜采用与天津市区相同的标准,否则将面临更大的暴雨内涝风险。对比分析两种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值表明:当标准为2~10年一遇时,基于年最大值采样法的暴雨强度公式在排水设计上具有适用性,即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推算的设计暴雨强度在排水设计方面的适用范围。这为在空间上进一步细化城市排水设计暴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设计暴雨 暴雨强度 推算 适用
下载PDF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孙玫玲 穆怀斌 +2 位作者 吴丹朱 姚青 刘德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水平相当严重,日均质量浓度远高于美国1997年制定的65μg.m-3的排放标准。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的变化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随混合层厚度的变化,不同高度PM2.5质量浓度值有所不同。23时至11时,120m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层,11—18时,由于大气扩散能力的增强,三层污染物质量浓度开始下降,而到了18—23时,低层污染物浓度较高,各层浓度总体趋势为120m>40m>220m。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与稳定度的变化较一致。气象条件和早晚出行高峰期的影响导致PM2.5的质量浓度出现峰值。PM10与PM2.5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污染物来源基本相同。能见度水平和细粒子污染水平呈现较好的负相关,细粒子质量浓度的高低是决定能见度好坏的主要因子。降水过程是颗粒物从大气中清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我国高空风速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30
16
作者 任国玉 张爱英 +1 位作者 王颖 郭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3-1592,共10页
利用全国119个探空站1980~2006年13个等压面和地面附近的月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年、季节平均风速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200hPa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00hPa^30hPa之间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0hPa以上风速随高度... 利用全国119个探空站1980~2006年13个等压面和地面附近的月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年、季节平均风速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200hPa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00hPa^30hPa之间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0hPa以上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再呈增加趋势;春、秋季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与年平均相似,但冬、夏季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700hPa及其以上最大风速出现在1月,最小风速在7月或8月;850hPa和地面最大风速发生在4月;对流层风速年较差从下向上增加,在200hPa附近风速年较差最大。我国地面风速在东、西部地区较大,中部地区较小;500hPa年平均风速分布呈西低东高态势,最大中心出现在辽东半岛东部;200hPa年平均风速在江淮地区出现高值中心;500hPa冬季最大风速区在大陆南部,夏季北移并向西扩展;200hPa各季强风速区基本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春季在江淮地区,夏季移至西北,秋季位于黄淮地区,冬季位置最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风速 地面风速 气候学 对流层 平流层 西风急流 中国
原文传递
202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异常干旱高温事件之环流异常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郝立生 马宁 何丽烨 《干旱气象》 2022年第5期721-732,共12页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温气候事件,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为深入认识这次干旱高温气候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改进气候预测技术,利用1951—2022年2400多测站气温、降水数据和NCEP/...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温气候事件,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为深入认识这次干旱高温气候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改进气候预测技术,利用1951—2022年2400多测站气温、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等资料,采用T-N波作用通量、视热源Q_(1)(Q_(2))诊断和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从大气环流异常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22年夏季,500 hPa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扰动异常偏强,在沿中高纬西风带向东传播时引发了明显的大槽大脊活动,波动能量主要沿西风带向东传播,没有出现在东亚向东南方向传播的特征,造成冷空气活动位置偏北,很难影响到长江流域。(2)2022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在青藏高原上空出现明显正距平扰动,尤其8月扰动进一步加强,东移到长江流域,诱发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使得副热带高压呈现东西带状分布。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部完全控制了长江流域地区,一方面副高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副高长时间维持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发生,有利于下沉增温。(3)2022年夏季,热带对流区(视热源)位置异常偏南到赤道以南(气候态在5°N—20°N),有两方面影响:一是造成哈德来经圈环流(Hadley Cell)上升支异常偏南,长江流域在8月为异常下沉区,不利于降水发生,有利于下沉增温效应的出现;另一方面造成2022年夏季亚洲热带夏季风偏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低频信号向长江中下游传播明显偏弱,这些都不利于长江中下游降水过程的发生。(4)高纬、中低纬、低纬热带地区环流异常协同作用造成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出现异常的干旱高温气候事件。要预测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或高温干旱,需提前关注500 hPa北大西洋地区扰动信号的发生及未来传播特征,青藏高原上空高度场扰动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环流异常 诊断分析 归因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天津地区小时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熊明明 徐姝 +3 位作者 李明财 杨艳娟 任雨 曹经福 《暴雨灾害》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2009—2013年天津地区205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地区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降水小时数及小时平均降水强度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分别位于蓟县北部山区、市区西北侧、滨海新区中南... 利用2009—2013年天津地区205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地区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降水小时数及小时平均降水强度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分别位于蓟县北部山区、市区西北侧、滨海新区中南部;(2)天津中北部地区累积降水量峰值主要出现在23—03时,南部地区则出现在17—19时和04—08时,降水频次峰值基本都出现在00—09时,降水强度峰值与累积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类似,11时为降水强度低谷出现时间;(3)全市傍晚至午夜的降水频次明显较凌晨偏少,长持续时间(10 h以上)的最大降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短时降水(1~4 h)的最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13—24时多数时次,无论降水量、频次还是降水强度市区均较其周边地区和沿海地区偏多偏强,而凌晨多数时次,市区则以偏少偏弱为主;(4)始于下午至傍晚的降水多为短时降水,而始于傍晚至凌晨的降水持续时间普遍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小时降水 日变化 主城区 沿海区域
下载PDF
天津城市化对市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德义 黄鹤 +1 位作者 杨艳娟 傅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614,共5页
利用天津市区和郊区两个气象站近50年的地面温度、辐射、日照、风速、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是显著的。受城市化的影响,天津市区地面温度远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增... 利用天津市区和郊区两个气象站近50年的地面温度、辐射、日照、风速、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是显著的。受城市化的影响,天津市区地面温度远高于郊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增温率达0.42℃·(10a)-1,50年增温幅度达2.5℃,其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的特征也进一步证明了城市化对大气的增温效应;市区近地层风速、相对湿度明显小于郊区,其中,平均风速以0.35m·s-1·(10a)-1的速率减小,相对湿度以1.11%·(10a)-1的速率减小。近50年来天津市区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倾向率为5.91mm·(10a)-1,降水日数的倾向率为3.2d·(1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气象站 城市化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
下载PDF
天津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军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2-14,20,共4页
近几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通过对天津市13个区县1981-2006年灰霾天气的统计分析,发现天津灰霾天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灰霾天气多发于冬半年,东丽区、市... 近几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通过对天津市13个区县1981-2006年灰霾天气的统计分析,发现天津灰霾天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灰霾天气多发于冬半年,东丽区、市区和津南区为灰霾多发区,武清区、北辰区等为少发区,两个区域灰霾日数相差3倍。灰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灰霾日数较多,90年代属于灰霾多发时段,但年际变化幅度较小。2000年以来,灰霾日数快速增加,达到历史的最高值。天津地区灰霾的这种特征,不仅与经济发展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关,而且与气象要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天津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