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秀梅 季德斌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577-2579,共3页
目的:分析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研究组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恩格列净,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研究组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恩格列净,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指标的水平,并记录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过16周的治疗,两组的FBG、2 hPG、HbA1c数值均降低,且研究组的数据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值、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低血糖风险
下载PDF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单用物理疗法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1.35%。结论:物理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引导式教育 脑性瘫痪 康复
下载PDF
呼吸训练在脑卒中肩屈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3
作者 邹云召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呼吸对肩屈受限的影响并结合临床分析背后的成因。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対照...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呼吸对肩屈受限的影响并结合临床分析背后的成因。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対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1次/d,每次45 min,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前后肩屈角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两组的APOM和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肩屈受限的异常模式,为康复训练提供全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屈受限 呼吸 膈肌 气管 胸横肌
下载PDF
在脑卒中肩屈受限康复训练中肩胛骨动力学障碍的成因与分析
4
作者 邹云召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6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肩关节前屈受限中,肩胛骨动力学障碍的成因并分析。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人和治疗组100人,1次/d,每次45 min,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前后肩屈角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两组的APOM和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后比较(... 目的探讨脑卒中肩关节前屈受限中,肩胛骨动力学障碍的成因并分析。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人和治疗组100人,1次/d,每次45 min,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前后肩屈角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两组的APOM和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胛骨动力学障碍的成因非常多,训练时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评估、个性化的治疗,这样肩屈活动度角度增长才最大,并且效果维持的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屈受限 肩胛骨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设备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庞洪波 李励 王艳武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4期3070-3072,共3页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此症多会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步行功能,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损害身心健康。对于此症,治疗与康复是最必要的手段,可使其症状得到改善,下肢功能得到有效康复。...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此症多会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步行功能,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损害身心健康。对于此症,治疗与康复是最必要的手段,可使其症状得到改善,下肢功能得到有效康复。临床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的训练,主要包括步态训练、步行辅助训练两个阶段,其中下肢康复机器人、AIWALKER(艾康)、Lokohelp康复仪、助行机器人等为常见步行功能康复设备。目前认为,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设备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更适宜的辅助康复训练设备提供依据,以促使患者步行功能尽快得到康复。现就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设备的应用进展进行以下综述,旨在为临床选择更佳辅助训练设备提供可靠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郭秀梅 季德斌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分析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改善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ACI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 目的 分析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改善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ACI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为(12.35±4.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2±4.71)分;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观察组H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保护剂依达拉奉用于治疗ACI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预防HT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剂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病例分析
7
作者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胞胎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对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均为女性并伴运动功能障碍,1例智力轻度低下,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分别进行为期6年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结果双胞胎中的智力轻度低下儿,从不会独... 目的探讨双胞胎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对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均为女性并伴运动功能障碍,1例智力轻度低下,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分别进行为期6年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结果双胞胎中的智力轻度低下儿,从不会独坐,到自行辅助双拐行走,并进入正常儿童学习环境,成绩优良;另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恢复缓慢。结论脑瘫患儿通过康复训练和教育可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改善智力残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智力正常 智力低下 康复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风险评估方法综述
8
作者 郭秀梅 季德斌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年第1期32-34,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后 风险 评估 方法 综述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FIM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洪波 李强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效果及对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天津同安医院肢体康复科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34例。...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效果及对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天津同安医院肢体康复科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34例。比较两组FIM评分、康复指标(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红细胞比容(HCT)、全血粘度高切(WBV)、红细胞电泳时间(S)、纤维蛋白原(FIB)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早期组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FIM评分、HCT、WBV、S、FIB均高于治疗前,且早期组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常规组的70.59%(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FIM评分,改善脊柱血流变,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治疗 FIM评分
下载PDF
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庞洪波 李强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3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早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肘关节...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早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关节活动度、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Mayo评分中疼痛、稳定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患肢关节患肢伸展、屈曲、前旋、后转角度均较治疗前扩大,且早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症状消失时间、骨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0%)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术 早期康复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