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洁 王春方 +4 位作者 杨飞 于洪丽 孙长城 张颖 杜金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联合RT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tDCS联合RT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和组块试验(BBT)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采用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价2组患者ADL能力。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分别为(45.50±4.75)分、(3.10±1.01)分、(3.32±0.97)分和(23.75±6.97)个,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极tDCS联合RT机器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机器人治疗 脑卒中 上肢康复
原文传递
力量训练交叉迁移及在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秀华 黄力平 +4 位作者 李磊 杨丰铭 詹少凡 杜金刚 曹龙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5-849,共5页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经过4—12周单侧的随意收缩(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肌肉电刺激,想象的肌肉收缩,电针刺特定穴位和手针刺特定穴位等训练和治疗[1—3],不仅可以增加训练侧的肌肉力量,对侧未训练的同源肌肉力量也有明...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经过4—12周单侧的随意收缩(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肌肉电刺激,想象的肌肉收缩,电针刺特定穴位和手针刺特定穴位等训练和治疗[1—3],不仅可以增加训练侧的肌肉力量,对侧未训练的同源肌肉力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该现象被称为力量训练的交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交叉迁移 应用 康复 等长收缩 特定穴位 肌肉力量 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静息脑电信号非线性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孙长城 王春方 +5 位作者 王勇军 杜金刚 徐强 綦宏志 万柏坤 明东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方法利用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分析的方法对10例健康人和14例脑卒中患者(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症患者及1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复杂度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方法利用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分析的方法对10例健康人和14例脑卒中患者(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症患者及1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复杂度分析。结果除个别导联(FP1,P4)以外,脑卒中患者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对于所有导联,脑卒中后抑郁症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LZC复杂度值均小于脑卒中后无抑郁症组,并且在导联01、02处2参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相对于健康人表现同步脑电活动增加,且简单有序,其复杂度有所下降;而脑卒中后抑郁症与非抑郁症患者比较前者复杂度下降更为明显,在大脑枕叶尤为突出。本研究有望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辅助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脑电信号 样本熵 Lempel-Ziv复杂度
原文传递
健侧大脑半球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丹 崔敬苇 +2 位作者 孙长城 张颖 王春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脑卒中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是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神经可塑性是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患侧... 脑卒中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是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神经可塑性是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患侧半球受损部位及其相邻区域的神经重塑结果,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健侧半球在脑卒中后的神经重塑过程中也承担着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改变以及有关健侧大脑半球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以健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为靶点的中枢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运动恢复的作用效果及其潜在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健侧半球 神经可塑性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康复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方 崔敬苇 +2 位作者 孙长城 于洪丽 张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脑卒中后运动损伤和康复的理论机制是预测脑卒中后损伤恢复和指导康复方案制定的基础。中枢神经可塑性是脑损伤后运动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即脑卒中后大脑通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来实现皮质功能重组,对功能损伤进行修复或代... 脑卒中后运动损伤和康复的理论机制是预测脑卒中后损伤恢复和指导康复方案制定的基础。中枢神经可塑性是脑损伤后运动康复的重要理论基础,即脑卒中后大脑通过不断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来实现皮质功能重组,对功能损伤进行修复或代偿,重建自主运动。代偿模型和竞争模型是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两个经典康复模型,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的双模平衡康复理论。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的康复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脑卒中后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与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皮质功能重组 康复模型 双模平衡
原文传递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慧 王春方 +4 位作者 孙长城 陈龙 顾斌 明东 杜金刚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89-392,F0003,共5页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脑卒中通常因神经组织损伤而导致运动、感觉、认知等多方面损伤,有效的康复治疗可通过促进大脑残存神经的重塑来提高功能与能力.作为一种现代智能神经康...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脑卒中通常因神经组织损伤而导致运动、感觉、认知等多方面损伤,有效的康复治疗可通过促进大脑残存神经的重塑来提高功能与能力.作为一种现代智能神经康复技术,脑-机接口(BCI)在大脑与周围环境之间直接建立交流通道,通过提取大脑的神经活动信息,转化为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而不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BCI技术非常适合用于神经康复训练,通过BCI的反馈并利用其外接设备进行反复训练,可诱导产生正常的运动模式,间接诱导更为正常的大脑信号产生,促进大脑重塑,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运动控制水平.从BCI技术作用原理及其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存在问题等方面对BCI技术在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脑-机接口
原文传递
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娜 向珩 +3 位作者 黄力平 周石 张健琦 徐纳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 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IGF-1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I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mRNA表达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交叉迁移
原文传递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飞 王春方 +1 位作者 孙长城 杜金刚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伪刺激组(n=20)和刺激组(n=20)。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外,伪刺激组给予伪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刺... 目的探讨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伪刺激组(n=20)和刺激组(n=20)。在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外,伪刺激组给予伪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刺激组给予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机器人。共治疗10次,5次/周,每次30 min。分别于治疗前、中、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和改良Ashworth(MAS)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中、后两组患者对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评定Ⅳ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中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对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评定Ⅳ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中、后的MBI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同组治疗中比较,两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均升高(均P<0.05)。刺激组治疗后的MBI评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肘关节屈曲2级、伸展4级和肩关节屈曲2级、伸展2级、内收2级、外展2级的MAS评分均降低(均P<0.05)。结论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机器人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且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 上肢机器人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勇军 何佳 +3 位作者 孙长城 张义敏 杜金刚 赵建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1-75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30例、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各组治疗前、结束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汉密尔顿量表组内...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30例、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各组治疗前、结束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汉密尔顿量表组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及针刺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电刺激组与针刺组治疗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针刺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较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刺 脑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勇军 杜金刚 孙长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9-851,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矫正技术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治疗1疗程(10d),治疗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疗程(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 目的:探讨脉冲矫正技术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治疗1疗程(10d),治疗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疗程(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分都有下降(P<0.05),症状减轻,都有显著性疗效;治疗组改善率为66%,对照组改善率为2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能够相对快速改善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脉冲矫正技术 颈椎牵引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萌 张颖 +1 位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简化疼痛量表评分(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本体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后,3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NDI评分、简化MPQ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结合治疗组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在NDI评分、简化MPQ评分降低幅度更大,本体感觉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和针刺治疗均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针刺治疗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DFA)的脑卒中后抑郁症静息脑电特征提取与识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春方 张力新 +8 位作者 刘爽 孙长城 王勇军 赵欣 綦宏志 周鹏 万柏坤 杜金刚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5,共6页
为考察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静息态脑电(EEG)特异性,通过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提取16导联EEG信号波动函数F(s)和区间长度s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线性拟合斜率之标度指数α值,作为EEG信号的长程幂函数相关性特征参数。将3类人群(健... 为考察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静息态脑电(EEG)特异性,通过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提取16导联EEG信号波动函数F(s)和区间长度s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线性拟合斜率之标度指数α值,作为EEG信号的长程幂函数相关性特征参数。将3类人群(健康正常组10人、脑卒中后无抑郁症组4人、脑卒中后抑郁症组7人)的16导联EEG信号α值作为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健康人与脑卒中患者在顶叶、颞叶以及枕叶处α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将EEG信号DFA的α值放入16维特征空间在脑卒中患者组(含抑郁症与无抑郁症)内进行模式识别,可获得最高90.9%的分类正确率,有望为临床PSD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 脑电(EEG) 去趋势波动分析(DFA) 标度指数α值 支持向量机(SVM)
下载PDF
早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勇军 何佳 +4 位作者 张义敏 高强 孙长城 杜金刚 赵建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康复宣教 脑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1 位作者 明东 杜金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1367,共7页
为调查单侧半球损伤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宽频振荡的长时程相关特性,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这一可量化反映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的方法,研究了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2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12例左半球受... 为调查单侧半球损伤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宽频振荡的长时程相关特性,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这一可量化反映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的方法,研究了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2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12例左半球受损,10例右半球受损)宽频带(0.6~46 Hz)脑电信号在0.2~3 s时间尺度下的长时程相关特性。研究发现,虽然左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较右半球受损患者抑郁情况更为严重,但是仅有右半球受损抑郁患者脑电信号长时程相关性在抑郁相关的脑区有显著性减弱,这暗示了不同半球受损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机制不同,PSD与脑卒中受损部位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受损半球 脑电 长时程相关性 去趋势波动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6 位作者 王勇军 綦宏志 周鹏 赵欣 张颖 明东 杜金刚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4-57,62,共5页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并发症,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PSD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高.目前尚无针对此病统一的筛查诊断标准,缺...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并发症,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PSD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高.目前尚无针对此病统一的筛查诊断标准,缺乏特殊的仪器和特异性的生理指标进行评估和治疗,且临床重视不足.对于损伤部位与抑郁发生的关系目前亦无定论,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心理疗法、西医及中医在PSD的治疗上各有侧重,临床证明各种方法相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从定义、诊断、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损伤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PSD这一精神障碍类疾病进行综述,希望可以对PSD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受损部位 治疗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康复研究进展
16
作者 衡彦甫 王春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81-1785,共5页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国脑卒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居首位。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属于积极心理学概念,SOC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康复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就脑卒中患者SOC的影响因素及心...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国脑卒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居首位。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属于积极心理学概念,SOC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康复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就脑卒中患者SOC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康复措施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SOC心理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一致感 心理康复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飞 田蓉 +4 位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王慧 张颖 杜金刚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25-330,共6页
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且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新型且有效的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典型的非侵入性脑刺激形式,其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来改善... 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且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新型且有效的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典型的非侵入性脑刺激形式,其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来改善运动表现,广泛用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结果表明,tDCS结合重复性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机器人治疗(RT)可提供高强度、重复性的运动疗法,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康复需求.因此,tDCS联合RT可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效果.对tDCS联合R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如目标患者、治疗方法、康复效果、组合方法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机器人治疗 上肢康复
原文传递
基于偏定向相干性(PDC)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8 位作者 张希 王勇军 綦宏志 何峰 赵欣 张颖 万柏坤 杜金刚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1,共7页
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网络异常。采集PSD患者及其对照组(卒中后无抑郁症(PSND)患者及健康人(CONT))各10例16导联静息态脑电信号进行偏定向相干性(PDC)分析,利用单尾单样本t检验构建这3类人群的平均脑网络图,并对所得脑网络进... 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网络异常。采集PSD患者及其对照组(卒中后无抑郁症(PSND)患者及健康人(CONT))各10例16导联静息态脑电信号进行偏定向相干性(PDC)分析,利用单尾单样本t检验构建这3类人群的平均脑网络图,并对所得脑网络进行基于图论的拓扑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统计学检验(P<0.05),当PDC阈值取0.2时,三类人群平均脑网络节点度、平均集群系数及中介中心度参数差异最明显。具体表现为脑卒中患者相对健康人出现了优势半球(左半球)信息流入的减弱,PSD患者相对PSND患者在与"情绪"相关的左额叶及左颞叶信息流出减弱。PSD患者相对CONT及PSND人群平均集群系数分别下降2.4%及1.8%,脑网络集团化程度减弱;网络核心节点个数分别增大2.2倍及1.6倍,且核心节点有所转移,枢纽节点核心地位下降。受脑卒中和抑郁情绪的影响,PSD患者的脑网络发生了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 脑电(EEG) 偏定向相干性(PDC) 脑网络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蓉 宋佩清 +3 位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杨飞 杜金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8-622,共5页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国内,自闭症又被翻译为孤独症,是指表现以社会互动、语言障碍及兴趣行为偏离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人群,属于神经发育性障碍。2013年美国颁布的《精神...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国内,自闭症又被翻译为孤独症,是指表现以社会互动、语言障碍及兴趣行为偏离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人群,属于神经发育性障碍。2013年美国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V,DSM-V)取消了儿童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念,以自闭症谱系障碍替代了除雷特氏症以外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各个类别[1]。自闭症的发病人群十分庞大,201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每68例儿童中就有1例自闭症患者,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3-4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偏离 自闭症谱系障碍 社会互动 临床特征 经颅直流电刺激 语言障碍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脑功能的研究
20
作者 侯思言 汪丽丽 王春方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进行MI-BCI治疗。治疗前、中(治疗2周后)、后(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并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通过运动相关脑区α节律绝对功率值评价患者脑功能可塑性,探究脑电指标与上肢康复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2组FMA-UE、WMFT评分、各导联α节律功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2组FMA-UE、WMFT评分和研究组的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前(P<0.01,0.05),2组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WMF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部分导联(C4、FC1、FC2、FC4)功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MA-UE、WMFT评分及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0.01),2组FMA-UE、WMFT评分及研究组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中(P<0.05),研究组FMA-UE、WMFT评分及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α节律功率值与治疗前及治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α节律律功率值与康复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与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相比,基于MI-BCI的电刺激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电α节律,且上肢功能评分与运动相关脑区脑电α节律绝对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 脑机接口 脑电图 脑功能 Α节律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