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1
1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5 位作者 郑得志 周静 王林森 徐瑾 唐天驷 倪才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用灌注剂在20只犬80个椎体上行PVP,术后CT扫描,于第1、2d分别随机取5只犬尸检,其余10只观察4周;②在5只猪10个椎体上取圆柱形骨块,形成空腔并注入灌注剂,测量灌注剂中心、边缘、椎体前缘、椎管前缘的温度变化,2周后取材观察灌注剂周缘骨组织坏死情况。(3)应用PVP治疗有疼痛症状的脊椎血管瘤、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及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6例共35个椎体,术后行CT检查。结果(1)骨水泥单体、粉末和造影剂按5ml∶6g∶1ml的比例调匀后,可保持易于注射的稀薄糊状5min左右,且透视下显影清晰,灌注剂聚合放热过程和力学特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①20只犬行PVP后均未发现肺栓塞表现,CT示椎管内常有渗漏,这与犬椎体的形态有关;②猪椎体内灌注剂平均最高中心温度为70.5℃、边缘为53.5℃、椎体前缘为40.8℃、椎管前缘为40.5℃,术后病理示灌注剂周缘有散在的骨细胞坏死灶。(3)26例PVP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5例7个椎体存在渗漏,其中3例3个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骨髓瘤 骨骼肿瘤 脊柱骨折 脊椎穿刺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溶骨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2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4 位作者 唐天驷 倪才方 周静 王林森 徐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溶骨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收治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截瘫。CT或MRI显示脊椎溶骨性破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溶骨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收治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截瘫。CT或MRI显示脊椎溶骨性破坏,21例累及椎体后壁。行PVP治疗共42例次59个椎体,包括1个颈椎,29个胸椎,27个腰椎,2个骶椎;54椎单侧注射,5椎双侧注射;每椎注射灌注剂3~11ml,平均6.5ml;28例同时取活检。术后行CT检查,并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结果39例术后4~72h内疼痛缓解,38例活动状况改善,术前有神经根损伤和截瘫者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变化。2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行单处PVP后1例疼痛无缓解,1例疼痛缓解48h后复发,活动状况均无明显改善。术后CT显示17例21椎存在灌注剂渗漏,其中6例7椎有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2椎有椎间孔内少量渗漏,6例8椎有椎旁渗漏,5例6椎有椎间盘内渗漏。有2例硬膜外渗漏引起暂时性神经根症状加重。术后37例随访2~32个月,平均8.5个月。35例疼痛缓解,其中29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能即刻缓解疼痛,改善活动状况,并可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溶骨性肿瘤 治疗 截瘫
原文传递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的认识与MRI诊断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植 王林森 +3 位作者 胡永成 张铁良 赵力 黄竟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8-413,共6页
目的认识并定义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探讨其发病机制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5月~2002年7月,34例经MRI诊断的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的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X线片、CT及关节镜所见进行分析。从矢状、冠状及横断... 目的认识并定义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探讨其发病机制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5月~2002年7月,34例经MRI诊断的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的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X线片、CT及关节镜所见进行分析。从矢状、冠状及横断三个平面行MR扫描。扫描方法采用:(1)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E3D)T1及T2加权像,该序列可较好地显示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程度;(2)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反转恢复序列(STIR)PD加权像,该序列对骨及软骨损伤有非常高的敏感性;(3)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反转恢复序列(TSHIRT)T2加权像,该序列可显示韧带损伤情况。结果34例外伤后膝关节MRI均显示髌骨内下部及股骨外髁前外侧部对应的软骨下骨质异常信号改变,表明为骨损伤。与关节镜相比,34例中MRI可见20例髌骨内下部软骨骨折,其中15例为骨软骨骨折;8例股骨外髁前外侧部软骨骨折,其中6例为骨软骨骨折;11例于关节囊内可见游离软骨或骨软骨碎片影。27例MRI显示不同程度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其中Ⅰ度8例,Ⅱ度12例,Ⅲ度7例。所有患者均可见关节积液,其中单纯积液6例,血性积液18例,脂肪血性积液10例。23例可见髌骨外侧半脱位。结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拟定义为当膝关节急性屈曲外翻时,髌骨在向外侧滑脱或脱位后再自行复位的过程中,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症 发病机制 MRI诊断 软骨损伤 X线片 髌骨脱位
原文传递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晖 胡永成 +2 位作者 王林森 潘涛 陈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肿瘤中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2例,骶椎3例。术后复发3例,伴动脉瘤...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肿瘤中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2例,骶椎3例。术后复发3例,伴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X线及CT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破坏,病灶内密度较均匀,8例伴发病理骨折,3例复发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虫蚀状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MR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混杂高信号,3例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为多囊状高信号。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治疗及术后处理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
下载PDF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林 胡永成 +8 位作者 袁斌斌 王臻 叶招明 于秀淳 屠重棋 吴苏稼 黄洪超 王淑丽 万业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2-768,共7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x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巨细胞瘤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相关预后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3-1090,共8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作为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措施。GCT手术后虽然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很小,但局部复发率却很高,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多在10%-30%,但在各种骨肿瘤分类中一直将...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作为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措施。GCT手术后虽然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很小,但局部复发率却很高,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多在10%-30%,但在各种骨肿瘤分类中一直将GCT定义为“一种良性、侵袭性骨肿瘤”,因此,临床医生容易产生“良性肿瘤”所带来的假安全感,而轻视对手术治疗的研究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膝关节周围 预后因素 侵袭性骨肿瘤 局部复发率 良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原文传递
脊柱转移瘤481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丰 伦登兴 +5 位作者 张浩 杨立 杨雄刚 胡永成 于秀淳 张国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7-794,共8页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医疗资料收录完整。排除标准:仅有临床、影像证据,无明确病理诊断者;不能明确排除脊柱原发肿瘤、结核、退行性病变可能的病例。对复发病例按单例计算。结果: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87例(59.7%),女194例(40.3%);发病年龄18~86岁,中位年龄60.0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9.2±11.1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6±11.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5±10.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05)。原发肿瘤为肺癌181例,肾癌40例,女性乳腺癌29例,肝癌25例,胃肠肿瘤23例,前列腺癌20例,甲状腺癌、食管癌等肿瘤病例数均小于20例(共70例),来源不明的肿瘤93例;单纯侵及颈椎37例,胸椎135例,腰椎130例,骶椎42例,跨节段(同时累及颈、胸、腰、骶两个及以上节段)的患者137例;就诊时,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及脊柱转移部位局部疼痛的患者281例,单纯脊柱转移部位疼痛128例,只有脊髓受压症状33例,无转移部位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脊柱转移39例;有原发肿瘤病史者75例。手术治疗314例,其中266例行开放性手术,4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保守治疗167例,应用磷酸盐等抗骨质破坏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放疗及止痛、全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0~69岁。患者多因脊柱转移病变所致症状就诊,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者较少。原发灶多为上皮或腺体来源的脏器肿瘤,尤以肺癌多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常见侵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回顾性分析 多中心研究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全脊椎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立 伦登兴 +5 位作者 张浩 王丰 杨雄刚 于秀淳 张国川 胡永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2-780,共9页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1岁,平均53.4±12.4岁。肿瘤原发灶:肺癌10例,乳腺癌3例,肾癌3例,前列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宫颈癌2例,胃肠道来源3例,神经系统来源(脑膜瘤、神经母细胞瘤)2例,肝癌1例,未知来源4例。随访并分析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6.9±77.1min(130~4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0.0±1174.3ml(600~5000ml)。总体生存时间17.4±3.0个月(2~60个月),3个月生存率为96.8%,6个月生存率为73.3%,12个月生存率为44.8%。整块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分块切除者(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3分降至0.9±1.0分(P<0.05),疼痛缓解率达100%。25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改善率为96%(24/25)。3例(9.4%)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6例(18.8%)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9例(28.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内固定失败,2例术后感染(伤口处),2例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吸入性肺炎,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但其仍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高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全脊椎切除术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生存获益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宁宪嘉 伦登兴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35-1340,共6页
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0%~21%.骨巨细胞瘤虽然具有良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包括囊内刮除... 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0%~21%.骨巨细胞瘤虽然具有良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包括囊内刮除植骨及广泛切除后重建.尽管目前存在较多辅助治疗,但是各种手术方法均有利弊:如囊内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功能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而广泛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很低,术后功能效果很差,且并发症多.因此,骨巨细胞瘤手术方法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形态学特点及现有手术方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形态学特点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复发率的关系,从而为骨肿瘤专业的临床医生提供可参考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治疗方法 形态学特征 术后复发率 形态学特点 手术方法 原发性骨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58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凯 于秀淳 +5 位作者 胡永成 李建民 董扬 张国川 王国文 徐明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多中心研究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 被引量:10
11
作者 纪经涛 胡永成 +1 位作者 夏群 王林森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对8例髋部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2-25岁,平均18.8岁。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夜间加剧。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对8例髋部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2-25岁,平均18.8岁。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夜间加剧。病史2个月至10年。病变部位:股骨颈4例、股骨小转子2例、股骨大转子1例,股骨转子间1例。术中应用CT薄层横断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将骨穿刺针经皮穿入瘤巢中心。行CT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准确后撤出针芯,用穿刺针套管刮除瘤壁及瘤巢内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探针沿骨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将瘤巢中心温度逐渐加热至90℃,保持4-6min。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d。结果3例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另5例仅获得诊断性描述。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术后24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随访5个月时仍有轻度夜间隐痛,再次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所有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髋部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瘤 骨样 微波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成 胡永成 +5 位作者 黄洪超 夏群 陈晓鹏 袁斌斌 何鑫 王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25-83岁,平均46岁。病灶部位:骶尾部17例,髂骨12例...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25-83岁,平均46岁。病灶部位:骶尾部17例,髂骨12例,耻骨5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行CTA测量腹主动脉外径、髂总动脉外径以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三维重建CTA标记低位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分叉与脊柱椎体(骨性标志)解剖关系。根据观测结果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以及指导术中球囊定位,均于球囊临时阻断术下彻底切除肿瘤。结果 CTA测量示腹主动脉外径为(1.545±0.248)cm,髂总动脉外径为(1.060±0.205)cm,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为(10.818±1.165)cm。三维重建CTA示,低位肾动脉开口于L1椎体为主(16例,44.4%),腹主动脉分叉于L4椎体为主(22例,61.1%)。术中均有效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例球囊充起后血压显著增高,1例拔出球囊后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手术时间118-311min;术中出血量200-1800mL,21例患者输血,输血量400-1200mL;累积动脉阻断时间为40-136min。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个月,按照Enneking提出的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获优9例,良20例,可5例,差2例。术后10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肿瘤复发,3例死亡。结论CTA及三维重建能精确测量髂总动脉外径、腹主动脉外径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可指导球囊型号选择以及术中球囊定位。骨肿瘤术中应用CTA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骶骨肿瘤 CT血管造影 球囊临时阻断术
原文传递
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明辉 鲁亚杰 +5 位作者 栗向东 张国川 叶招明 于秀淳 胡永成 王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5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浙...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5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脊柱GCT患者73例,男29例,女44例;年龄13-60岁,平均(33.73±11.34)岁。归纳对可能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性别、年龄、既往复发病史、肿瘤部位、Ennecking分期、术前Frankel分级、临床症状、手术方式、手术人路、术前动脉栓塞、术后辅助放疗和二膦酸盐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上述影响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4-210个月,平均61.81~53.2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8例患者肿瘤术后复发,首次术后复发时间为4-87个月,平均17.44±19.7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P=0.026)、辅助放疗(P=0.018),复发病史(P=0.028)及二膦酸盐治疗(P=0.017)与脊柱GCT术后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P=0.027)和二膦酸盐治疗(P=0.002)是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全椎节切除的手术方式及应用二膦酸盐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活动节段脊柱GCT患者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第二届全国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1998年9月,《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骨肉瘤化疗座谈会,邀请了国内十余家医疗单位的从事骨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学者,对骨肉瘤化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那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刊登在1999年第1期《中华骨... 1998年9月,《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骨肉瘤化疗座谈会,邀请了国内十余家医疗单位的从事骨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学者,对骨肉瘤化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那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刊登在1999年第1期《中华骨科杂志》上,纪要中推荐了四套化疗方案。经过十年的临床应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四套方案进行总结、反思和完善,同时系统回顾国内外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进展和现状,进一步规范我国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方案,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骨肉瘤 《中华骨科杂志》 辅助化疗方案 专家 肿瘤临床 医疗单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小檗胺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巨存 胡永成 +2 位作者 潘振华 李正翔 胡人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0、2、4、8、16、32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48、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8、16mg/L小檗胺作...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0、2、4、8、16、32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48、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8、16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h后,Hoechst33258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PI荧光标记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小檗胺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UMR-106细胞的增殖(P<0.01),其作用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69、8.03和3.54mg/L。小檗胺处理组可见核固缩和凋亡小体。空白对照组和小檗胺4、8、16mg/L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0.29)%、(3.58±0.31)%、(6.27±0.47)%和(11.27±1.0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小檗胺可以诱导细胞坏死;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檗胺4、8、16mg/L处理组UMR-106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呈降低趋势(P<0.01)。结论:小檗胺体外能够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坏死和G0/G1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骨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体外研究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坏死
下载PDF
同种脱矿骨基质研究中专利文献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坤修 王丽敏 +1 位作者 马荣星 胡永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29-2233,共5页
背景: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文献的利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常用专利网站的检索方法,研究专利检索在临床研究及科研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研究者增加专利文献的利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专利的... 背景: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文献的利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常用专利网站的检索方法,研究专利检索在临床研究及科研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研究者增加专利文献的利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专利的历史发展、分类方法及国内外常用的6个专利检索系统(欧洲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检索系统、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免费专利在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及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及检索方法,并以“脱矿骨基质”为例,展示专利的检索方法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检索专利文献,可获得最新的关于脱矿骨基质的信息;相比其他文献,检索结果更精准及新颖。在6个常用专利检索系统中,欧洲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专利范围广,高级检索方式简单有效,容易掌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对某一技术领域的最新专利进行追踪。不同的专利检索系统有不同的检索规则,要按照各数据库专利信息的规范表述形式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采用分类号+检索词组合的方式检索,可以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一些专利检索系统的管理功能,可及时了解国内外专利信息,跟踪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专利分析 专利检索 脱矿骨基质 同种异体骨 骨修复材料
下载PDF
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初步临床验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凯 于秀淳 +4 位作者 胡永成 王臻 吴苏稼 叶招明 蔡郑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49-456,共8页
目的创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回顾性分析多中心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对评分系统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方法基于中国骨巨细胞瘤专家组成员的共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影响骨盆骨巨细胞瘤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的众... 目的创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回顾性分析多中心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对评分系统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方法基于中国骨巨细胞瘤专家组成员的共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影响骨盆骨巨细胞瘤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相对重要的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进行分值计算,创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筛选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六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收治且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38例,依据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分析评分与手术方案、术后功能、临床预后的关系,验证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包含4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①肿瘤部位:非髋臼区(1分)、髋臼区(2分)、同时累及非髋臼区及髋臼区(3分);②肿瘤大小(在标准正位骨盆X线片上将半骨盆九格均分):肿瘤大小占1格(1分)、肿瘤大小占2格(2分)、肿瘤大小占2格以上(3分);③软组织肿块:无软组织肿块(1分)、软组织肿块存在皮质骨一侧(2分)、软组织肿块突破双侧皮质骨(3分);④骨盆环连续性:骨盆环连续性正常(1分)、非负重区受累(2分)、负重区受累(3分)。评分系统评分合计最低4分,最高12分。多中心38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评分平均为(7.8±2.6)分,低分组(4-6分)12例、中分组(7-9分)17例,高分组(10-12分)9例。三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构成比及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切除方式、重建方式、复发、并发症及MSTS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评分患者接受切除术可能性大,多需要重建,术后局部控制好,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术后功能差。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涵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巨细胞瘤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距骨颈骨折螺钉固定安全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玺 何锦泉 +1 位作者 陈雁西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螺钉自距骨内侧壁安全固定时螺钉安全通道的建立。方法限定志愿者年龄20-60岁,男性身高165-185cm,女性身高155-175cm,体质指数(BMI)〈25,既往踝、足部无骨折病史,非重体力劳动及长期站立工作者,x线片证实无...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螺钉自距骨内侧壁安全固定时螺钉安全通道的建立。方法限定志愿者年龄20-60岁,男性身高165-185cm,女性身高155-175cm,体质指数(BMI)〈25,既往踝、足部无骨折病史,非重体力劳动及长期站立工作者,x线片证实无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共获得男性33名,年龄21-59岁,平均43.7岁,身高168-184cm,平均176.0cm;女性22名,年龄22-60岁,平均43.2岁,身高158-172cm,平均165.4cm。对所有志愿者的踝部及足部进行CT扫描,将重建层厚为0.75mm的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存入光盘,使用SuperImage^TM OrthopedicsEditionl.1软件对图像进行显示和三维重建。测量距骨颈和跗骨管的高度,建立螺钉进入跗骨管的模型;模拟螺钉自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和下1/3两点置入,并沿两条不同的方向走行,测量螺钉的最大长度及角度;最后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距骨颈和跗骨管的高度值,同性别左右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距骨颈和跗骨管高度均大于女性;获得螺钉自距骨颈穿出进入跗骨管的模型;获得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和下1/3为入点、自不同方向置入时螺钉的长度值和角度值;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中1/3为入点时螺钉固定的夹角较以距骨内侧壁远端下1,3为入点时明显更大;计算出螺钉不同固定方向的长度、角度的安全范围。结论螺钉固定时应避免对距骨血运造成进一步破坏;距骨内侧壁中1/3是螺钉固定的良好入点;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与距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相结合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内固定器 计算机 模拟
原文传递
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人工假体重建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722,共6页
膝关节周围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是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约30%的恶性骨肿瘤发生在此部位,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肉瘤约70%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近30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综合治疗原则、手术技术等的进... 膝关节周围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是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约30%的恶性骨肿瘤发生在此部位,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肉瘤约70%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近30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综合治疗原则、手术技术等的进步与成熟,保肢手术已经逐步取代截肢术成为四肢恶性骨肿瘤首选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 恶性肿瘤 重建技术 人工假体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四肢恶性骨肿瘤 综合治疗原则 胫骨近端
原文传递
小檗胺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巨存 冯亦颖 +2 位作者 胡永成 张桂贤 胡人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3-1275,共3页
小檗胺(berbamine,BER)系自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中草药黄芦木(Berberis amurensis Rupr.)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分子式C37H40N2O6,相对分子质量608.71,结构式见图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盐酸盐... 小檗胺(berbamine,BER)系自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中草药黄芦木(Berberis amurensis Rupr.)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分子式C37H40N2O6,相对分子质量608.71,结构式见图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盐酸盐微溶于水(小于30g/L),作为升白细胞药已长期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