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6
1
作者 梁军 于建华 郑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冯贵喜 刘军 +1 位作者 张福江 刘文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因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80例(380膝)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4例,女206例;年龄59-72岁,平均(63±4)岁。...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因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80例(380膝)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4例,女206例;年龄59-72岁,平均(63±4)岁。120例于术中紧密缝合关节囊后局部注射质量浓度30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ml(1.5g氨甲环酸组),136例局部注射质量浓度10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ml(0.5g氨甲环酸组),124例未应用氨甲环酸(无药物干预组)。于术后第1-3天连续测量患侧肢体周径,于术中和术后第1天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监测三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坏死、脂肪液化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氨甲环酸不良反应。三组病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术后引流量、术中总失血量及术侧肢体周径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1.5g氨甲环酸组7.5%,0.5g氨甲环酸组13.2%,无药物干预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氨甲环酸用药组较无药物干预组降低,1.5g氨甲环酸组较0.5g氨甲环酸组更低(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1.5g氨甲环酸组(693.29±377.91)ml,0.5g氨甲环酸组(835.41±481.97)ml,无药物干预组(1032.75±322.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氨甲环酸用药组较无药物干预组减小,1.5g氨甲环酸组较0.5g氨甲环酸组更小(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能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作用成浓度依赖关系,1.5g氨甲环酸较0.5g氨甲环酸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手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婵 孙同欣 张俊湘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持续...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持续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各为(25.12±3.94)h、(30.24±3.88)h、(36.56±5.59)h、(46.54±6.48)h、(13.32±2.11)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4.78±6.25)h、(37.89±4.36)h、(44.32±6.25)h、(56.29±7.73)h、(17.06±2.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评分为(68.86±6.0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78±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温志华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23-124,F0003,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肢体严重畸形。当前临床上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类风湿性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肢体严重畸形。当前临床上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免疫细胞等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立明 张铁良 +1 位作者 毕晓扬 任凯晶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 目的评价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因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11例11髋,女24例28髋;平均年龄(52±6.7)岁。Crowem型27例31髋,Ⅳ型8例8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2.5±5.3)分。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6.3±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33髋,良5髋,可1髋,优良率97.4%。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假体周围透光带及松动表现。2例出现术中髋臼骨折,根据骨折稳定性,经多枚螺钉或结构性植骨后卧床6周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5例6髋出现BrookerI级或Ⅱ级异位骨化。11例于术后1年因外伤发生假体远端骨折。结论对伴有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进行精确测量与评估,术中彻底松解软组织,正确处理髋臼和股骨,术后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先天性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强直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立明 于建华 张铁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2年5月-2004年7月,对56例71髋AS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行THA治疗。男52例6...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2年5月-2004年7月,对56例71髋AS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行THA治疗。男52例67髋,女4例4髋;年龄17~48岁,平均35.5岁。左侧32髋,右侧39髋。均有髋关节屈曲强直,角度为(43.1±7.2)°,其中15例为双侧强直。术前Harris评分为(42.6±5.3)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分级髋关节病变均为Ⅳ级。病程3~11年。结果本组1例术中因严重骨质疏松出现股骨近端骨折,予钛丝捆绑固定,6周后骨折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年,平均5.3年。1例1髋于术后第8天出现皮下组织感染,1例1髋于术后第11天出现伤口破溃,2例2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及术后3年出现感染,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术后X线片检查示,单纯髋臼假体松动4髋(5.6%),单纯股骨假体松动3髋(4.2%),髋臼及股骨假体均松动5髋(7.0%),总松动率为16.8%;其中8髋行翻修术,疗效满意;其余患者未作处理。15髋(21.1%)术后1年出现异位骨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2.7±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髋,良43髋,可14髋,差4髋,优良率为74.7%。结论前外侧入路THA可有效治疗AS患者髋关节屈曲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屈曲强直
原文传递
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勇 张秀丽 张福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07-36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RA患者行THA的...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RA患者行THA的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结果 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中髋臼骨折1例,骨折的发生率为2.8%,属于Peterson和Lewallen骨折分型的Ⅰ型骨折,术后早期未出现髋臼假体移位、早期松动及无菌性松动。未出现术中股骨骨折,随访时未出现股骨假体下沉和无菌性松动。结论 RA患者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后,很少出现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的骨整合和初始稳定性良好,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与髋关节疾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秀丽 刘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048-3051,共4页
髋关节是一个由骨、韧带和肌肉组织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将体质量传向下肢。因其解剖结构复杂且病变多样,诊断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病理变化比较困难。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使人们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了解髋... 髋关节是一个由骨、韧带和肌肉组织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将体质量传向下肢。因其解剖结构复杂且病变多样,诊断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病理变化比较困难。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使人们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了解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和运动功能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有助于骨科医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本文对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生物力学以及髋关节病变如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关节囊松弛、髋关节不稳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力学改变进行综述,并讨论这些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在恢复和保留髋关节功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生物力学 运动
下载PDF
抗炎症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冰 刘军 +4 位作者 肖瑜 王磊 卜延民 李晓辉 廉子健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抗炎症因子(AIC)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和促炎症因子(PIC)共同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A中AIC水平降低,PIC水平升高,全身和局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抗炎症因子(AIC)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和促炎症因子(PIC)共同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A中AIC水平降低,PIC水平升高,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加速,促进RA进一步进展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学者接受,以AIC为靶点的新一代RA生物学治疗方兴未艾。因此深入了解各种AIC在RA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IC与RA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入手,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RA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类 综述 抗炎症因子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第二线粒体源性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 白细胞介素27 白细胞介素35
下载PDF
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振辉 孙云波 +2 位作者 任志帅 刘军 王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的61例(67膝)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49例;年龄50~82岁,平均67.6岁。体质量指数20.9~33.7 kg/m2,平均28.2 kg/m2。单膝55例,双膝6例。病程2~30年,平均12.1年。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56膝,Ⅳ级11膝。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中点至胫骨结节内1/3连线确定胫骨假体旋转轴。对手术前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进行测量,分析术后胫骨假体旋转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8.806±16.969)、(116.806±11.458)°,KSS评分分别为(111.239±20.344)、(160.522±17.872)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t=—11.760,P=0.000;t=—27.271,P=0.000)。影像学检查示,末次随访时胫股解剖角(anatomic tibiofemoral angle,ATF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胫骨旋转角(tibial rotation angle,TR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1膝(16.42%)胫骨旋转力线不良,术后1周CT复查提示14膝(20.90%)胫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P=0.506);术后胫骨假体内旋〉8°8膝(11.94%),外旋〉8°6膝(8.96%)。术后胫骨假体TRA与术前ATFA、胫骨平台TRA及术后PCA、ATFA均无相关性(r=—0.174,P=0.159;r=0.220,P=0.074;r=0.237,P=0.053;r=—0.095,P=0.442)。结论对于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TKA时,采用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易出现胫骨假体旋转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旋转定位 胫骨结节
原文传递
性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匹配及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健 刘爱峰 +5 位作者 张宇 王振山 刘军 王磊 张东亮 田峥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74-1482,共9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后股骨假体匹配及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0例122膝,采用股骨假体前后径阶差为2 mm的Vanguard髁间开放式高屈曲后稳定型假体。... 目的探讨性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后股骨假体匹配及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0例122膝,采用股骨假体前后径阶差为2 mm的Vanguard髁间开放式高屈曲后稳定型假体。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术中测量的截骨后股骨远端纵横比(distal femoral aspect ratio,DFAR)、股骨假体悬突或骨质覆盖不全程度,比较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起立行走时间试验、起立试验、登梯时间、屈膝度、伸膝迟滞、屈曲挛缩、自拟膝前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107例109膝纳入分析,男33例33膝,女74例76膝。男性组股骨远端2区的总悬突值[(-5.51±4.46)mm]和3区的总悬突值[(-5.99±4.73)mm]均小于女性组[分别为(-3.24±3.93)mm和(-3.45±3.98)mm]。男性组的骨质覆盖不全更明显,3区的显著覆盖不全率高于女性(60.6%、23.7%)。男性前后髁均完成截骨后的DFAR1(1.56±0.12)、仅前髁截骨完成后的DFAR2(1.28±0.08)均显著大于女性(1.51±0.12、1.24±0.11)。与术中假体植入后的屈膝度相比,男性术后2年的屈髋900位抗重力自然屈膝度改变值(-8.73°±7.71°)及被动屈膝度改变值(-11.45°±8.78°)均小于女性组(-4.82°±6.67°、-7.34°±8.71°)。男性组术中关节囊缝合后的自然屈膝度(132.85°±6.01°)大于女性组(128.78。±6.34。),但被动屈膝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术后2年非负重位被动屈膝度改变值(1.67°±14.76°)小于女性组(7.64°±12.40°),KSS爬楼评分[(45.15±7.12)分]高于女性组[(40.13±7.74)分],能够自行完成蹲起动作的比例(97.0%)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性别因素 治疗结果 假体设计
原文传递
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疗效分析
12
作者 徐炜 王奔 卜延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4,共4页
研究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8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及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感染51例患者资料,上述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 研究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8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及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感染51例患者资料,上述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的治疗策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二期翻修联合膝关节腔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患者51例,其中46例患者获得了治愈,治愈率高达90.2%,感染控制失败5例,失败率为9.8%。ROM由翻修术前的50.6±10.9提高至末次随访时 96.1±12.4;KS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35.1分±9.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 82.1分±9.5分;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8.1分±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7.4分±11.3分。结论 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感染控制率高,患膝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Ⅱ期翻修 治疗
下载PDF
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建刚 王磊 +1 位作者 赵惠雯 刘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4年5月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治疗的11例... 目的探讨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4年5月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治疗的11例(11膝)TKA术中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损伤组),并与同期18例(21膝)TKA术中无MCL损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程度及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以KS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不稳、疼痛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损伤组随访时间6~29个月,对照组7~34个月。末次随访时,损伤组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分别为(89.82±3.76)分和(89.54±3.50)分,对照组分别为(90.19±3.39)分和(90.00±3.5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8,P=0.877;t=0.820,P=0.432)。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两组假体均无松动、下沉发生。结论对于TKA术中MCL损伤,可选择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转移修复,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止点接近MCL止点,移位后解剖重建MCL,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副韧带损伤 韧带修复 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原文传递
旋转平台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贵喜 阚世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0-903,共4页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患者93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患者93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33.61±7.34)个月(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68.76°增加至术后107.53°(P<0.01)。KSS膝评分术前平均37.53分(20~55分),术后增加至91.87分(75~100分)。KSS膝功能评分术前平均32.96分(15~65分),术后增加至80.84分(75~95分)。X线片显示:6例OA患者、4例类风湿患者出现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宽度<2mm,但均表现为非进展性。其余病例假体固定良好,未见松动,无髌骨脱位。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系统用于TKA近期疗效确切,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旋转平台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距减小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瑜 张福江 +3 位作者 马信龙 任凯晶 于建华 高志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距减小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即刻拍摄双髋正位x线片的病例。利用Coreldraw12.0等比例重建术后即刻双髋正位X线片,依据股骨偏距减小值(F)分为五组:F〈2mm组、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距减小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即刻拍摄双髋正位x线片的病例。利用Coreldraw12.0等比例重建术后即刻双髋正位X线片,依据股骨偏距减小值(F)分为五组:F〈2mm组、2≤F≤4mm组、4〈F≤6mm组、6〈F≤8mm组、8〈F≤10mm组,每组18例;等比例重建终末随访(4~7年,平均5.6年)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量、速度和角度。结果(1)五组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量分别为(0.72±0.13)mm、(0.78±0.11)mm、(0.87±0.09)mm、(0.99±0.09)mm、(1.17±0.15)rnm,除第l组与第2组外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速度分别为(0.132±0.025)mm/年、(0.139±0.019)mm/年、(0.159±0.029)mm/年、(0.183±0.032)mm/年、(0.213±0.023)mm/年,除第1组与第2组外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聚乙烯内衬线性磨损角度分别为5.0°±3.5°、3.2°±3.8°、-4.3°±4.9°、-8.7°±4.1°、-13.0°±4.7°,除第1组与第2组外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距的重建应尽量达到正常解剖水平,股骨头中心向外上方迁移可能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聚乙烯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家强 马登越 +2 位作者 孙振辉 王磊 刘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18±6.88)岁。根据是否安置引流将所有患者分为引流组(60例)和加压包扎组(60例)。分析TKA术后血常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TKA术后总体失血量分别为(1 026.85±274.44)、(789.52±251.58)m L,加压包扎组低于引流组(t=4.938,P<0.01)。术后异体输血:引流组14例,加压包扎组5例,加压包扎组输血率低于引流组(χ2=5.065,P<0.05)。2组患者术后髌上周径差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降低异体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全膝关节置换 加压包扎
下载PDF
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文彬 张福江 刘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862-1867,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OVID、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所有关于比较钢板与...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OVID、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所有关于比较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17年2月。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髓内钉组输血率更低。[结论]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使用钢板与髓内钉有着同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然而由于方法学的限制,还需要更高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有利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骨折 钢板 髓内钉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非 吕震 +1 位作者 王小泉 刘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2-576,共5页
关节置换手术是关节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是终末期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会因各种生物学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该现象导致的人工假体松动,称为无菌性松动,会极大地影响术后效果。近年来,不同学者提出多种不同观... 关节置换手术是关节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是终末期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会因各种生物学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该现象导致的人工假体松动,称为无菌性松动,会极大地影响术后效果。近年来,不同学者提出多种不同观点来阐述其发生机制,例如人工假体材料与骨组织刚度的差异所产生的应力遮挡造成骨代谢的异常,假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颗粒对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代谢的影响,内毒素对骨溶解的影响,植入物造成的免疫应答反应以及个体基因差异性与骨溶解的关系等。本文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以上各种观点的生物学机制,同时对目前治疗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骨溶解 无菌性松动 综述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人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军 曹建刚 +3 位作者 姚庆斌 李稚君 付鑫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8-920,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在人骨性关节炎(OA)软骨中的表达强度,探讨其与O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因膝关节OA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标本,HE染色后根据Collins病理学分级标准进行关节软骨退变分级,Collins 0...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在人骨性关节炎(OA)软骨中的表达强度,探讨其与O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5例因膝关节OA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标本,HE染色后根据Collins病理学分级标准进行关节软骨退变分级,Collins 0级切片8张为软骨正常组,CollinsⅡ级切片8张为软骨退变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2组软骨组织内CaSR的表达强度。结果 CaSR在OA软骨中阳性表达,CaSR在软骨正常组的表达强度低于退变软骨组(评分:1.63±0.95 vs 3.52±0.78,t=8.99,P<0.05)。结论 CaSR活化与关节软骨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软骨细胞 钙敏感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文臣 桂晓臣 +2 位作者 李平 李晓辉 赵双涛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①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使用回顾性评估设计,将4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27例,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分析自体血经过滤后回输的影响、出血... ①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使用回顾性评估设计,将4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27例,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分析自体血经过滤后回输的影响、出血倾向、出血量、异体输血比例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等因素。③结果术后48小时内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26.7%(4/15),B组为0;术后14天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46.7%(7/15),B组为7.4%(2/27);平均出血量A组为(600±150)mL,B组为(590±160)mL;术后第1、7和14天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值:A组分别为(2.9±1.5)、(2.9±1.6)和(2.3±1.5)g/dL,B组分别为(2.7±0.8)、(4.0±1.0)和(2.9±1.3)g/dL。④结论自体血回输降低了异体输血的比例,而血液抗凝并没有增加出血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血的自体回输在节约用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自体输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