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 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的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微创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分别通过胃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牛肺磷脂70~100 mg/kg。采用 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人口学信息、围生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92例患儿中男53例、女39例,出生胎龄(29.5±1.2)周,出生体重(1 271±242) g。微创给药组47例,其中男25例,出生胎龄(29.5±1.4)周,出生体重(1 285±256)g;常规给药组45例,其中男28例,出生胎龄(29.6±0.9)周,出生体重(1 255±227)g。微创给药组的注药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长于常规给药组[60(18, 270)比50(30,60)s, 90(60,300)比60(44,270)s, Z=3.009、3.365, P=0.003、0.001],微创给药组的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给药组[36%(17/47)比67%(30/45),26%(12/47)比47%(21/45),χ^2=8.556、4.464, P=0.003、0.035]。 结论:微创给药技术操作适用于出生胎龄≤30周的早产儿,虽有一定难度,操作时间明显长于气管插管给药,但是技术可行且与气管插管给药比较无不良影响,可降低hsPDA、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颖 田秀英 刘鸽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观察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64例出生胎龄〈32周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接受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观察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64例出生胎龄〈32周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接受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低剂量组(首剂20mg/kg,24h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与高剂量组(首剂20mg/kg,24h后每日维持量为15mg/kg),每组82例。采用)(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儿的临床结局。结果低、高剂量组患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237±338)g和(1262±296)g,男分别为43例(52%)和45例(55%),出生胎龄分别为(29.8±3.4)周和(29.9±2.7)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t=0.504、x2=0.098、t=0.209,P均〉0.05)。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显著低于低剂量组[10(8,15)次比18(13,22)次,Z=-2.610,P=0.009],同时撤机成功率和咖啡因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85%(70/82)比70%(57/82),82%(67/82)比61%(50/82),x2=5.898、8.619,P=0.015、0.003]。两组与咖啡因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喂养困难、高血糖、高血压、消化紊乱及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包括院内死亡、慢性肺病及其他合并症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的首剂量为20mg/kg、每日维持剂量为15mg/kg时既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并具备安全性,同时也不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呼吸暂停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生长发育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高琦 张亚娟 +2 位作者 田秀英 郑军 慕兴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不同时间添加母乳强化剂对生长发育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9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排除出生时重度窒息、中途放弃治疗和死亡患儿,以及母乳喂养...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不同时间添加母乳强化剂对生长发育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9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排除出生时重度窒息、中途放弃治疗和死亡患儿,以及母乳喂养总量低于80%及单纯配方奶喂养的患儿,共纳入93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93例患儿分为2组:经口入量达50 mL/(kg·d)添加母乳强化剂的患儿为早强化组,共48例;经口入量达100 mL/(kg·d)添加母乳强化剂的患儿为晚强化组,共45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强化组和晚强化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分别为(15.4±2.4) g/(kg·d)和(13.6±2.3) g/(kg·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P=0.004)。身长、头围的增长速度,矫正胎龄达34周时的体质量,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差异以及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口入量达5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可提高住院期间的体质量增长率,且不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 母乳强化剂
原文传递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32周,且临床考虑为RDS早产儿(n=148)的基本信息、围产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根据MISA治疗是否失败(MISA失败定义为MISA后72 h内需要机械通气)分为MISA失败组(n=16)和MISA成功组(n=13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SA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MISA失败率为10.8%(16/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RDS>Ⅱ级发生率高、用药前平均动脉压低、用药前脉压差大、首次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是MIS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别OR=5.983、1.210、1.183、1.055、1.036、1.058,P<0.05).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A失败组BPD的发生率高(OR=8.537,P<0.05).结论给药前RDS程度重、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低、脉压差大是MISA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PS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可能增加MISA失败的风险;MISA失败可能导致早产儿BPD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给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馨丹 郑军 +1 位作者 王晓鹏 马俊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慢性肺疾患的发生。文章讨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使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CPAP模式,例如SiPAP及NIPP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俊苓 宁超 +1 位作者 田秀英 郑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73-1276,共4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但目前对于LISA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前用药及对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仍存争议,现就LISA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人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 婴儿 早产 机械通气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郁金水煎剂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p53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婉娴 朱彤彤 +3 位作者 鲁育铭 赵丽晶 刘鹏 赵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单味郁金水煎剂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基因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郁金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郁金低剂量... 目的:探讨单味郁金水煎剂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基因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郁金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郁金低剂量组(2.5g·kg-1)、郁金中剂量组(5.0g·kg-1)、郁金高剂量组(10.0g·kg-1)和阳性药组(甘利欣22.5mg·kg-1);连续给药7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通过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肝指数,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细胞p53基因转录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郁金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ALT明显降低(P<0.05)。肝脏形态学变化,肉眼观察,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脏呈现粉红色,质软而富有弹性,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肿大、呈微黄色,表面可见散在点状及片状黄褐色斑点,质脆,各给药组小鼠肝脏大小、颜色及质地均界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且表面无明显黄褐色斑点;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脏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细胞呈明显局灶性气球样变、水样变性和死亡,而阳性药组和郁金中、高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上述病灶数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细胞p53基因转录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郁金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p53基因转录显著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郁金给药组小鼠肝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结论:郁金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阻碍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p53基因 caspase-3
下载PDF
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23
8
作者 郑军 张婉娴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057-1059,共3页
随着早产儿抢救成功率的日益提高,经抢救成活后的早产儿生命质量愈来愈受到围生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脑损伤是影响早产儿远期愈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时胎龄和体质量、宫内缺氧和感染、分娩方式的选择... 随着早产儿抢救成功率的日益提高,经抢救成活后的早产儿生命质量愈来愈受到围生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脑损伤是影响早产儿远期愈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时胎龄和体质量、宫内缺氧和感染、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后期复苏治疗技术方法是否恰当和熟练等。尽可能地避免早产和尽量延长胎龄是防治脑损伤的根本。当早产不可避免,应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皮质激素在产前应用的增多和产后应用的减少,在神经系统远期预后中已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产前硫酸镁的应用在预防脑损伤效果上也得到了证实。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分娩方式的选择与脑损伤的关系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产程的延长会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概率,从而影响远期预后。在早产儿分娩后,执行正确的复苏流程,技术方法应用的熟练和恰当与近期病死率和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围生期 脑损伤 防治
原文传递
改良气管插管推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郑军 王晓鹏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疗效观察 治疗 气管插管 推注 改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体会——附134例报告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世娟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我院新生儿科自1987年至1991年,抢救重度窒息儿134例。经抢救1分钟之内恢复自主呼吸的38例,5分钟恢复自主呼吸的70例,20分钟内有自主呼吸的15例。另8例经脐静脉给药,20分钟Apgar评述7分。3例患儿抢救30分钟以上仍未出现自主呼吸。抢救成... 我院新生儿科自1987年至1991年,抢救重度窒息儿134例。经抢救1分钟之内恢复自主呼吸的38例,5分钟恢复自主呼吸的70例,20分钟内有自主呼吸的15例。另8例经脐静脉给药,20分钟Apgar评述7分。3例患儿抢救30分钟以上仍未出现自主呼吸。抢救成活111例占82.8%,死亡23例占17.2%,足月适于胎龄儿无先天畸形者无1例死亡。对存活婴儿在出院时做了新生儿行为能力检查,对98例婴儿在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岁时进行了神经系统的复查,复查率88.3%,均呈良好反应。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儿科合作,抢救时执行A、B、C、D、E抢救方案,正确的氧疗,变换体位,氨茶硷、酚妥拉明、抗生素等药物的合理应用,短期禁食。有步骤地进行经口喂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新生儿窒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防治的新观点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军 王晓鹏 刘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早产儿中更常见,且胎龄、体质量越小,PDA发生率越高。PDA可影响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对各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如何早期正确防治早产儿PDA,目...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早产儿中更常见,且胎龄、体质量越小,PDA发生率越高。PDA可影响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对各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如何早期正确防治早产儿PDA,目前仍然缺乏共识,是国内外临床医师所面临的困惑之一,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早产儿PDA危害、诊断、治疗时机、治疗对象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新观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1495例早产儿早产原因及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田秀英 王晓鹏 +2 位作者 郑军 马俊苓 张馨丹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6期2528-25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产原因、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1495例存活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孕周分为35~37周组、32~35周组以及〈32周组,对3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以及近期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产原因、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1495例存活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孕周分为35~37周组、32~35周组以及〈32周组,对3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以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胎龄〈32周组出现各种合并症的概率〉35~37周组和32~35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期预后〈32周组正常出院率为78%,低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儿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积极防治早产高危因素,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产原因 预后 合并症
下载PDF
天津市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晓鹏 田秀英 +2 位作者 郑军 张馨丹 马俊苓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24期5473-5475,共3页
目的通过天津市5所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出生早产儿流行病学进行回顾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资料。方法一年半中5所医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共2 789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9.7... 目的通过天津市5所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出生早产儿流行病学进行回顾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资料。方法一年半中5所医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共2 789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9.70%,男女之比为1.18∶1。引起早产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38.97%)、多胎史(18.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56%)、脐带胎盘因素(10.43%)和母亲流产史(5.34%)等。除外胎膜早破(χ^2=3.45,P〉0.05)、胎儿窘迫(χ^2=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6、8.635、14.718、41.48和7.4,均P〈0.05)。早产儿出现合并症几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35.54%)、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9.55%),呼吸系统疾病(9.36%)、新生儿感染(8.67%),消化系统疾病(7.02%),循环系统疾病(3.99%),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几率越大,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组之间并发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806、266.026、747.786、581.908、45.367、239.081;1 131.36、254.157、461.550、532.202、107.137、361.025,均P〈0.01)。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早产儿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INSURE技术联合T-piec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馨丹 王晓鹏 +2 位作者 田秀英 郑军 高琦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INSURE技术联合T-piec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RDS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T-piece联合INSURE技术,对照组予以复苏囊联合INSURE技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INSURE技术联合T-piec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RDS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T-piece联合INSURE技术,对照组予以复苏囊联合INSURE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值、心率(HR)最低值、吸氧浓度(FiO2)平均值、二次加压给氧比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时间、用药前及用药1h后血气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入选47例RDS早产儿,观察组SPO2和HR的最低值均高于对照组[SPO2:(90.8±3.6)%比(81.5±2.9)%,HR:(117.5±9.6)次/min比(110.1±9.1)次/min,P<0.05],二次加压给氧比例和FiO2均低于对照组[加压给氧比例:6.4%比19.1%,FiO2:(0.31±0.07)比(0.36±0.0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观察组FiO2小于对照组[(26.2±4.4)比(28.8±5.8),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4%比44.7%,P<0.05),两组气胸、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piece联合INSURE技术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RDS患儿氧合,减少气压伤及高氧损伤的时间,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不增加肺出血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INSURE技术 T-piece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性应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军 王晓鹏 +3 位作者 孙夫强 张平平 刘群 何广荣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708-1709,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应用固尔苏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28周及28-32周高危早产儿作为实验组,预防使用固尔苏。对照组25例符合上述标准但生后未固尔苏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RDS发生率、严重程度、FiO2... 目的探讨预防应用固尔苏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28周及28-32周高危早产儿作为实验组,预防使用固尔苏。对照组25例符合上述标准但生后未固尔苏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RDS发生率、严重程度、FiO2、血气分析、住院天数及转归等。结果实验组患儿在RDS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后吸氧浓度、吸氧天数、住院天数、生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转归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能够有效预防早产儿RD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防 控制 肺表面活性剂 治疗 固尔苏
原文传递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世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潘生丁 低分子右旋糖苷 部分换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颖 田秀英 +1 位作者 边希云 张婉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及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目前针对PDA的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PDA的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式(内科治疗、手术结扎及预防性治疗)及药物选择(吲哚美辛、布洛芬及对乙...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及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目前针对PDA的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PDA的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式(内科治疗、手术结扎及预防性治疗)及药物选择(吲哚美辛、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吲哚美辛 布洛芬 醋氨酚 结扎术 婴儿 新生 疾病
下载PDF
围产期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晓鹏 郑军 +2 位作者 田秀英 张馨丹 高琦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随着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逐渐认识清楚,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性疾病在过去报道较少,近年来LM感染引起的胎儿宫内死亡、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 李斯特杆菌 感染防治 围产期 感染性疾病 胎儿宫内死亡 围产医学
原文传递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8水平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盼盼 田秀英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4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43例观察组和42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相关体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8水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0.95%(χ^(2)=4.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IL-8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3例(6.98%),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5例(11.9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5,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较确切,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IL-8水平改善患儿机体炎症反应与临床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美罗培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俊苓 尤鑫 +2 位作者 王小鹏 田秀英 赵颖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呼吸暂停患儿(AOP)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早产呼吸暂停患儿8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泵入枸橼酸... 目的探讨氢溴酸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呼吸暂停患儿(AOP)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早产呼吸暂停患儿8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泵入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首剂负荷量20 mg/kg,24 h后以20 mg/(kg∙d)的剂量维持,待患儿呼吸暂停消失后,继续使用5~7 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推注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03~0.05 mg/kg,4~6 h/次,每日总用量应低于0.1 mg/k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潮气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每分通气量,血清β-内啡肽和腺苷水平,及AOP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7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潮气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及每分通气量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β-内啡肽、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OP次数在用药48 h后也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β-内啡肽和腺苷水平及AOP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溴酸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 早产儿呼吸暂停 潮气量 每分通气量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