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颜范勇 邹宇 +3 位作者 王猛 代林枫 周旭光 陈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74,共14页
荧光碳点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及石墨烯之后最热门的碳纳米材料之一。这种纳米材料克服了传统量子点的某些缺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与小尺寸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环境检测、光... 荧光碳点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及石墨烯之后最热门的碳纳米材料之一。这种纳米材料克服了传统量子点的某些缺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与小尺寸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环境检测、光催化技术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荧光碳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碳点的特性,重点介绍了荧光碳点应用的最新进展,对碳点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荧光 光学特性 制备 应用
原文传递
吸附法去除水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26
2
作者 汪振文 王会才 +2 位作者 杨继斌 刘霞平 岳瑞瑞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9,共1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水环境中,重金属通常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污染物之间形成复合污染物。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简要总结了三大相互作用:竞争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水环境中,重金属通常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污染物之间形成复合污染物。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简要总结了三大相互作用:竞争作用、协同作用和强络合作用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之上,然后对吸附法同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物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综述,着重评述了各种吸附材料在去除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各项优势,包括:改性多功能化复合材料可以提高与复合污染物的作用力,磁性纳米材料易于分离等。最后就吸附法、高性能吸附材料在重金属复合物染物去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去除,并且提出了通过提高吸附剂与复合污染物的作用力从而实现污染物去除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环境 复合污染物 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 吸附剂
原文传递
山楂核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郭文娟 王娜 +3 位作者 王娜娜 张瑞平 王博 董利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山楂核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与抗坏血酸、芦丁对比,利用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Fe3+法测定山楂核总黄酮的抗氧化...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山楂核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与抗坏血酸、芦丁对比,利用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Fe3+法测定山楂核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楂核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为1∶25(每克山楂核加入25 m L提取剂,下同),加入体积分数50%的乙醇,在60℃下用250 W超声辅助提取40 min,山楂核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7.89%。经过纯化的山楂核总黄酮提取物对·OH和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力且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强于芦丁而弱于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核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辐射强度对建筑典型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苗 刘幸娜 +1 位作者 陈阵 宋文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检验辐射强度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对岩棉、胶粉聚苯颗粒、酚醛树脂、模塑聚苯乙烯(EPS)、挤塑聚苯乙烯(XPS)和硬质聚氨酯泡沫(RPU)的燃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强度下,不同保温材料的表观特征变... 为检验辐射强度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对岩棉、胶粉聚苯颗粒、酚醛树脂、模塑聚苯乙烯(EPS)、挤塑聚苯乙烯(XPS)和硬质聚氨酯泡沫(RPU)的燃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强度下,不同保温材料的表观特征变化和燃烧性能的对比情况。结果表明:这6种典型外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排序为:XPS>RPU>EPS>胶粉聚苯颗粒>酚醛>岩棉;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RPU的热释放速率呈线性递增,引燃时间和到达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时间缩短,熄灭时间延长;B2级R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约为B1级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保温材料 锥形量热仪 燃烧特性 热释放速率 引燃时间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郭晶 宋文华 +5 位作者 丁峰 张金洋 李贞 陈小莹 张金花 连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了解三唑类杀菌剂对环境中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实验法,参照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3方法测定17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96h急性毒性。结果:该类农药主要为中等毒性和低毒污... 目的:了解三唑类杀菌剂对环境中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实验法,参照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3方法测定17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96h急性毒性。结果:该类农药主要为中等毒性和低毒污染物。其中,烯效唑、己唑醇、丙环唑、戊菌唑、噁醚唑、腈菌唑以及氟环唑对斑马鱼为中等毒性,其余化合物为低毒。结论:斑马鱼死亡率均随污染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待测污染物与毒性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并且取代基的不同可能造成结果类似化合物毒性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三唑类杀菌剂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并为今后利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致毒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石墨烯/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制备与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炳洋 郑帼 +1 位作者 孙玉 陈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以石墨烯/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对于正十八烷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 以石墨烯/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对于正十八烷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相变微胶囊的外貌形态、晶型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呈圆球形且光滑,粒径约为1~30μm.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1 g时,微胶囊的形貌无明显变化.当加入过量石墨烯时,微胶囊出现了明显的团聚现象.XRD测试表明,包覆于微胶囊中的石墨烯没有使微胶囊的结晶峰位置发生明显的偏移,这对于微胶囊的实际应用是有利的.微胶囊的相变热焓和包覆率随着石墨烯的加入而不断减小,但芯材的过冷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石墨烯对于微胶囊传热性能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当石墨烯的添加量为0.2 g时,微胶囊的导热系数为0.092 W·m^-1·K^-1,与纯微胶囊相比提高了约51%,这说明石墨烯改善了传统相变微胶囊的传热性能,提升了相变微胶囊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正十八烷 相变微胶囊 热性能
原文传递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振 苑静 宋文华 《安全》 2010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文依据对安全文化、组织结构、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的分析,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组织结构、职责和目标的合理安排、安全风险控制的手段、持续改进四大部分内容。并运用构建的... 本文依据对安全文化、组织结构、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的分析,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组织结构、职责和目标的合理安排、安全风险控制的手段、持续改进四大部分内容。并运用构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针对天津梅江南1号地住宅小区进行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例研究,重点分析了施工安全的保障措施及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 安全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施工 施工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措施 组织结构 危险源辨识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在样品预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孟志超 张璐 黄艳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1,共6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近几年涌现出的一类新型多功能多孔材料,以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为配位中心,与含氧或氮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多孔骨架结构。相比于其他传统无机多孔材料,MOFs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热稳定性好和结构与...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近几年涌现出的一类新型多功能多孔材料,以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为配位中心,与含氧或氮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多孔骨架结构。相比于其他传统无机多孔材料,MOFs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热稳定性好和结构与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气体存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MOFs复合材料在样品预处理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由于MOFs材料和不同功能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碳基材料以及磁性材料组装复合,使MOFs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原来的MOFs材料。综述了近年MOFs复合材料在样品预处理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磁性固相萃取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固相萃取 磁性固相萃取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 综述
下载PDF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研究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颜范勇 王兵 王东华 《化工高等教育》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总结药物合成的授课理念,将授课重点放在介绍药物合成反应机理及新技术和实践教学环节上,使学生在进行药物合成时能选择合适反应,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药物合成反应 教学 研究
下载PDF
聚丙烯接枝丙烯酸丁酯吸油纤维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绍宁 魏俊富 +4 位作者 赵孔银 张环 姜智广 孙世军 王小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559-561,共3页
采用紫外辐射引发的方法,在主要利用毛细管力作用吸油的聚丙烯纤维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制备了高吸油纤维。研究了影响聚丙烯纤维接枝率的因素,如辐照时间、单体浓度、光敏剂浓度等。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纤维进行了表... 采用紫外辐射引发的方法,在主要利用毛细管力作用吸油的聚丙烯纤维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制备了高吸油纤维。研究了影响聚丙烯纤维接枝率的因素,如辐照时间、单体浓度、光敏剂浓度等。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被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随着接枝率的增大,吸油纤维对柴油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当接枝率为15.5%时,对柴油的吸附倍率从原纤维的11.5g/g提高到18.3g/g。相比于聚丙烯酸脂,该吸油纤维更具备了吸附速率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纤维 辐射接枝 丙烯酸丁酯 聚丙烯:接枝率
下载PDF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姜雯 宋文华 刘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利用可拓学理论可解决矛盾问题的原理建立了针对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多级可拓评估模型,该模型基于易燃、易爆、有毒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式,在"固有危险性"和"危险抵消因素"... 为了更好地进行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利用可拓学理论可解决矛盾问题的原理建立了针对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多级可拓评估模型,该模型基于易燃、易爆、有毒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式,在"固有危险性"和"危险抵消因素"的矛盾对立层面上设定了7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HAP)对某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的安全等级为比较安全,但有一定的事故倾向性,应采取更好地控制措施提升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学 石化企业 重大危险源 安全评估 EHAP
原文传递
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CuO/ZnO/CeO_2-ZrO_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磊 雷俊腾 +5 位作者 田园 胡鑫 白金 刘丹 杨义 潘立卫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6-137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CeO2-ZrO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探讨了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很大,当前...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CeO2-ZrO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探讨了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和沉淀剂浓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很大,当前驱体浓度为0.1 mol/L,沉淀剂浓度为0.5 mol/L时,所得催化剂CO选择性最小,催化活性最佳。在360 h稳定实验中,甲醇最高转化率达100%,重整尾气中H2含量保持在74.5%以上,CO含量低于0.8%,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重整 催化剂 氢气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多相催化臭氧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游洋洋 卢学强 +3 位作者 许丹宇 张涛 石岩 杨昂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54,共6页
在水处理研究与实践中,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多相催化臭氧化的催化剂常采用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其载体通常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及蜂窝陶瓷等多孔材料。对多相催化臭氧... 在水处理研究与实践中,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多相催化臭氧化的催化剂常采用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其载体通常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及蜂窝陶瓷等多孔材料。对多相催化臭氧化常用的催化剂及其载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评述,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臭氧化 催化剂 载体 水处理
原文传递
PSO-BP模型在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亮 张宏伟 +1 位作者 岳琳 刘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5-170,共6页
为解决现有的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BP神经网络法对初始权值敏感、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对城市时用水量数据特征的分析,应用基于全局随机优化思想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BP网络的初始权值进行优化,建立了PSO-BP城市时... 为解决现有的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BP神经网络法对初始权值敏感、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对城市时用水量数据特征的分析,应用基于全局随机优化思想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BP网络的初始权值进行优化,建立了PSO-BP城市时用水量预测模型.在算例分析中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法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的收敛速度明显提高,且平均预测精度提高了2%,在用水量短期预测中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水量 短期负荷预测 粒子群优化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石墨烯、3D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霞平 王会才 +1 位作者 孙强 杨继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叠而成的蜂窝状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传热性能好、导电能力强等优点,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石墨烯使用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应用领域受限。石墨烯组装而成的3D石墨烯拥有更大的活性表面积等特性,近年来...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叠而成的蜂窝状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传热性能好、导电能力强等优点,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石墨烯使用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应用领域受限。石墨烯组装而成的3D石墨烯拥有更大的活性表面积等特性,近年来引发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石墨烯、3D石墨烯改性成为当前探究的焦点。本文在介绍石墨烯、3D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及石墨烯制备的基础上,总结了3种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途径,并且分析了其合成方法的利弊。重点探讨了它们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催化剂及传感器中的应用,简述了复合材料优良性能产生的机理。提出在掺杂改性中应注意各元素掺杂量、掺杂比例、掺杂位点的确定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石墨烯、3D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还面临不稳定、无法大规模生产、导电率低的瓶颈并对其在固态金属锂电池、透明电池、吸附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3D石墨烯 改性 团聚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流动及其对各国水资源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钟锐 赵鹏 +2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媛 毛国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消耗能源,能源的开采加工也需要消耗水资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能源贸易对水资源的影响入手,阐释两者的紧密关联。随着能源的国际贸易,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将这部分水资...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消耗能源,能源的开采加工也需要消耗水资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能源贸易对水资源的影响入手,阐释两者的紧密关联。随着能源的国际贸易,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将这部分水资源称为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选取原油、原煤、天然气等几种能源,计算出217个国家和地区近20年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净流动量。结果显示,1992-2010年间能源隐含水国际净流动量的平均值为42.11亿m3/a,占全球能源生产年耗水量的50%左右。巨大的能源隐含水国际流动使各国的水资源配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出加重了一部分国家的水危机;同时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国家的用水紧张。制定能源生产和贸易政策的决策者,应当同时考虑能源和水资源状况及两者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关系 能源贸易 能源隐含水 资源政策
原文传递
锂硫电池系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南平 马晓敏 +3 位作者 阮艳莉 王晓清 康卫民 程博闻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5-1454,共20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储能电池。本文全面介绍了锂硫电池最新的基础研究,详细阐述了电池的正极、黏合剂、电解质、隔膜、负极和一些最新的锂硫电池组装与...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储能电池。本文全面介绍了锂硫电池最新的基础研究,详细阐述了电池的正极、黏合剂、电解质、隔膜、负极和一些最新的锂硫电池组装与结构设计。硫可以和其他材料以不同方式复合后作为正极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以及抑制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以此来改善电池性能;在黏合剂和电解质研究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与电极配套和功能性的黏合剂以及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同样,在隔膜方面也涉及到隔膜类型的选择、复合与改性处理;在负极方面,对于锂片负极可采用涂覆保护薄膜或膜预锂化处理等方法来改善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一些新颖的电池组合方面,过渡层、新型集流体的运用以及电池结构的新设计也极大提高了电池电化学性能。最后,本文分析了现有锂硫电池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 负极 电池其他组成 电池组合与结构设计
原文传递
氯酚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君敬 刘惠玲 程修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处理氯酚类废水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特别介绍了化学法中的高级氧化法和还原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氯酚类废水时存在的优势和主要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与应用前景,并为氯酚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的理论... 简要介绍了处理氯酚类废水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特别介绍了化学法中的高级氧化法和还原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处理氯酚类废水时存在的优势和主要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与应用前景,并为氯酚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酚 吸附 生物法 高级氧化法 还原法
下载PDF
PVDF/TiO_2复合平板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斯维 文晨 +1 位作者 朱愉洁 肖长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自制纳米TiO2溶胶、商品化纳米TiO2粒子溶胶表面涂覆PVDF膜制得PVDF/TiO2复合膜.通过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以及抗污染性能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SEM表征了该复合膜的微观... 采用自制纳米TiO2溶胶、商品化纳米TiO2粒子溶胶表面涂覆PVDF膜制得PVDF/TiO2复合膜.通过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以及抗污染性能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SEM表征了该复合膜的微观构造.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得到提高,且自制纳米TiO2溶胶改性的PVDF膜综合性能较优异,其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5.0°降至46.0°,并且去离子水清洗50min后,通量恢复率稳定在95%以上;FT-IR分析显示,复合膜表面羟基数有所增加;SEM观察表明,在PVDF膜表面镶嵌和吸附有一定量纳米TiO2粒子使复合膜呈现出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TIO2溶胶 复合平板超滤膜 有机-无机复合膜 表面改性 抗污染
下载PDF
基于Revit和Pathfinder的商场类建筑安全疏散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何欣 常力 +2 位作者 谢飞 宋文华 李龙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0,共7页
以某商场类建筑为例,运用Revit软件和Pathfinder软件结合的方式,通过绘制建筑物BIM模型,仿真模拟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与讨论人员疏散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整体疏散过程体现了快即是慢现象;分层疏散体现了楼梯间、楼梯回转处等易导致人员拥... 以某商场类建筑为例,运用Revit软件和Pathfinder软件结合的方式,通过绘制建筑物BIM模型,仿真模拟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与讨论人员疏散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整体疏散过程体现了快即是慢现象;分层疏散体现了楼梯间、楼梯回转处等易导致人员拥堵、滞留的区域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合理选择开闭不同楼梯间的疏散方式,能够提高疏散速率.若能够加入监控系统,在事故状态下,将已完成或将要完成疏散的楼梯间,对其他楼层开放,则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疏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密集场所 Revit模型 Pathfinder软件 疏散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