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碳视野下建筑的生态美学初探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一可
南宇川
-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333)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B13011)
-
文摘
1.低碳与生态之辩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概念的提出是因为过量的石油消耗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阻碍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其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建筑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可利用较少能耗保证建筑内环境的舒适度,主动式节能技术虽然简便易行,受外界干扰小,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环境带来更多消极影响.
-
关键词
生态建筑
互动性
体验性
建筑美学
生态美学
低碳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数字技术与建筑美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胡一可
宋睿琦
-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规划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期95-96,共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333)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B13011)
-
文摘
数字技术往往被视为建筑设计的新工具和新手段,其美学方面的意义易被忽视。本文从社会学意义上的建筑美、物质形态的建筑美、理想中的建筑美三个层面阐述数字技术给建筑美学带来的影响。社会意义方面,探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设计(互动美学),数字技术将对建筑私密性、领域感、安全性等重新诠释,机器感知、远程控制等拓展了人的"感觉",促成建筑与人互动;物质形态方面,探讨理性控制替代主观想象的设计(过程美学),虚拟现实技术将引入时间、质感、声音等诸多要素,体现四维之美;理想形态方面,探讨综合性而非还原性的设计(整体之美)。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建筑形式的跃迁。
-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建筑美学
互动美学
过程美学
系统美学
-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Interaction Aesthetics
Procession Aesthetics
System Aesthetics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也说建筑设计竞赛的种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昕楠
胡一可
-
机构
日本京都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建筑教育》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
文摘
从公元前448年的雅典卫城设计竞赛算起,建筑设计竞赛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建筑领域发展的催化剂,不仅促进了现代建筑设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更刺激了建筑设计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出现。在早期的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竞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巴黎美术学院所代表的包扎体系为例。
-
关键词
教育
发展
竞赛
代表
新理念
建筑
建筑设计
-
分类号
TU201.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建筑系关键词
- 4
-
-
作者
胡一可
-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构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建筑教育》
201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
文摘
提到建筑系,脑海里总会浮现一系列的关键词,比如乱而不脏、熬夜、赶图、逃课等。然而建筑系有太多的关键词,解读虽然莫衷一是,却也让建筑系的形象逐渐清晰。笔者以关键词为线索述说属于自己的记忆。B表现:建筑是艺术,我并不确定究竟多少建筑系的学生对此深信不疑,但在表现图的绘制中确有体现。如果说艺术的至高境界是制造幻觉。
-
关键词
技术
脑海
关键词
建筑系
幻觉
艺术
-
分类号
TU20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