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S ^(14)C测年揭示的渤海湾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福 陈永胜 +6 位作者 李建芬 王宏 方晶 商志文 田立柱 姜兴钰 施佩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1-1595,共5页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4个机械钻孔,结合AMS14C测年方法,对Ⅱ海的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Ⅱ海所在层位获得的14C样品年龄均大于43.5ka BP,说明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或MIS 5,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建议在...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4个机械钻孔,结合AMS14C测年方法,对Ⅱ海的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Ⅱ海所在层位获得的14C样品年龄均大于43.5ka BP,说明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或MIS 5,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建议在前人地层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Ⅱ海年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 ^14C测年 Ⅱ海年龄 沿海低地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西部风暴潮漫滩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勇 田立柱 +2 位作者 裴艳东 王福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8-1645,共8页
基于ROMS海洋模式,结合近年的地质实测资料,建立了渤海湾西部地区风暴潮漫滩的数值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对渤海湾西部区域重现期为50a、100a、200a及500a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漫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最... 基于ROMS海洋模式,结合近年的地质实测资料,建立了渤海湾西部地区风暴潮漫滩的数值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对渤海湾西部区域重现期为50a、100a、200a及500a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漫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最大漫滩淹水范围。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基本能反映风暴潮的增水趋势,能够模拟风暴潮漫滩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风暴潮强度的增加,渤海湾西部地区淹水范围具有从东海岸向西部内陆区域扩展的趋势。通过曲线拟合发现,风暴潮最大漫滩面积比值与高水位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漫滩 渤海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开放潮坪地区^(210)Pb_(exc)测年CIC和CRS计算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福 杨彪 +6 位作者 田立柱 李建芬 商志文 陈永胜 姜兴钰 杨吉龙 王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981,共11页
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已经在海岸带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开放潮坪地区还存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210 Pb进行沉积速率计算时,常量初始浓度(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简称CIC)模式和恒定补给速率(constant rate of supply,简称C... 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已经在海岸带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开放潮坪地区还存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210 Pb进行沉积速率计算时,常量初始浓度(constant initial concentration,简称CIC)模式和恒定补给速率(constant rate of supply,简称CRS)模式给出的结果通常差别很大,即使是与137 Cs时标法进行比对时,有时也不易解释.这严重制约了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在开放潮坪及浅海区的应用效果.有鉴于此,选取了其中的1个典型站位的柱状样品,同时开展^(210)Pb_(exc)过量的^(210)Pb的CRS模式和CIC模式计算,并与137 Cs时标法进行对比,结合区域沉积历史数据,对^(210)Pb_(exc)的CRS模式和CIC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现代沉积物测年在海岸带地区的应用和解释提供了过程参考.结果显示,对^(210)Pb_(exc)数据分段采用CIC模式获得的结果较CRS模式获得的更为可靠.这是因为海岸带地区,被潮流搬运来的沉积物更容易满足CIC计算模式所要求的前提条件,即沉积物中的^(210)Pb_(exc)初始比活度是恒定的.作为一般数据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210)Pb_(exc)测年方法(也就是CRS模式)能够获得每一层的年龄,但在海岸带地区应用该方法时就需要更加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初始浓度模式 恒定补给速率模式 海洋沉积物 渤海湾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AMS^(14)C测年揭示的渤海湾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Ⅱ) 被引量:6
4
作者 商志文 王福 +3 位作者 李建芬 姜兴钰 陈永胜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7-1613,共7页
在初步获得渤海湾海河南部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大于43.5ka BP的基础上,在沧州北部和海河北部的沿海低地又利用6个新的机械钻孔岩心,建立了2条垂直于现代岸线的长剖面。根据沉积物岩性和有孔虫查明了第Ⅱ海侵层在剖面中的空间分布,并... 在初步获得渤海湾海河南部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大于43.5ka BP的基础上,在沧州北部和海河北部的沿海低地又利用6个新的机械钻孔岩心,建立了2条垂直于现代岸线的长剖面。根据沉积物岩性和有孔虫查明了第Ⅱ海侵层在剖面中的空间分布,并获得一组新的AMS^(14)C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在第Ⅱ海相层中新获得的9个AMS^(14)C年龄同样均大于43.5ka BP。至此,渤海湾3条垂直现代岸线剖面10个钻孔的第Ⅱ海相层的21个AMS^(14)C年龄均大于43.5ka BP,进一步证实了普遍发育于渤海湾沿海低地的第Ⅱ海相层形成于MIS 3阶段早期或MIS 5阶段,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14c测年 Ⅱ海年龄 沿海低地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QX02孔Ⅱ海的识别及OSL年龄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永胜 王福 +3 位作者 姜兴钰 黎伟麒 李建芬 商志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0-1606,共7页
以渤海湾沿海低地的QX02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岩石学分析和底栖有孔虫统计,结合加速器质谱^(14)C测年和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探讨了该孔记录的第Ⅱ海相层埋深和形成时代。第Ⅱ海相层厚度11.4m,记录相... 以渤海湾沿海低地的QX02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岩石学分析和底栖有孔虫统计,结合加速器质谱^(14)C测年和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探讨了该孔记录的第Ⅱ海相层埋深和形成时代。第Ⅱ海相层厚度11.4m,记录相对海面高度-26.83^-15.43m。AMS^(14)C年龄表明,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甚至更早。OSL年代学研究显示,Ⅱ海样品等效剂量离散度较高,并且主要集中在2个区间,计算得到新、老2个年龄阶段。基于OSL测年原理的常规判断,认为较老的83.5~62.6ka阶段系受曝光不充分组分的影响,通常采用较年轻的51.9~39.9ka阶段为QX02孔的Ⅱ海沉积年龄。但是,较老的一组年龄从新的视角,暗示了可能的原始沉积过程及相应的海侵发生时间,因而具有重要的年代学和沉积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L测年 第Ⅱ海相层 渤海湾西岸
下载PDF
独流减河盐沼^(210)Pb_(exc)和^(137)Cs剖面记录的现代洪水事件沉积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彪 王福 +7 位作者 田立柱 陈永胜 姜兴钰 王宏 胡克 方晶 李建芬 商志文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独流减河入海口附近河道之间的盐沼采用人工探坑侧壁连续取样,获得2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通过^(210)Pb和^(137)Cs定年法建立年代框架,结合粒度分析、有孔虫鉴定和水文数据,探讨了该区的现代洪水事件沉积。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的^(210)... 在独流减河入海口附近河道之间的盐沼采用人工探坑侧壁连续取样,获得2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通过^(210)Pb和^(137)Cs定年法建立年代框架,结合粒度分析、有孔虫鉴定和水文数据,探讨了该区的现代洪水事件沉积。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的^(210)Pb_(exc)比活度-深度剖面中存在2处明显的低值沉积层,分别在3~6cm和10~14cm深度,这2个沉积层分别对应^(137) Cs曲线的次峰和主峰。这两层与上下相邻层位相比呈现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有孔虫丰度较低、破损百分比较高的特征。^(210) Pb测年结果显示,^(137)Cs曲线下部的主峰对应的年龄为1963年,与全球性的最大峰值形成时间相对应,而上部的次峰对应的并非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形成的次峰。区内水文数据显示,在1963和1996年分别发生了2次较大的洪水事件。因此,推断S4和S5站位剖面中2个特殊的沉积层是由洪水事件造成的。本研究说明高分辨率沉积特征的多指标研究可以较为准确地揭示洪水等灾害性事件发生的年代和频率,这有利于系统地揭露海陆过渡带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灾害和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为灾害预防和未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 ^210PB ^137CS 粒度 有孔虫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4.2ka事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商志文 田立柱 +4 位作者 范昌福 李建芬 王福 姜兴钰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4-1621,共8页
相距3-20km的岭头、罾口河、俵口和空港物流中心4 处埋藏牡蛎礁体的年代学研究证实,开始发育的时间不同,但同时在4.2-4.0kacalBP时结束建礁,即其灭亡与“4.2ka事件”在时间上重合.岭头、罾口河剖面〇稳定同位素和罾口河剖面孢粉数据进... 相距3-20km的岭头、罾口河、俵口和空港物流中心4 处埋藏牡蛎礁体的年代学研究证实,开始发育的时间不同,但同时在4.2-4.0kacalBP时结束建礁,即其灭亡与“4.2ka事件”在时间上重合.岭头、罾口河剖面〇稳定同位素和罾口河剖面孢粉数据进一步表明,4.5-4.3ka cal BP时研究区气候出现变冷变干的趋势,4.3-4.2ka cal BP逐渐好转,推测这一气候波动变化过程可能是对“4.2ka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牡蛎礁 4.2ka事件
下载PDF
渤海湾海岸带地区^(137)Cs参考剖面——意义、方法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福 田立柱 +4 位作者 姜兴钰 李建芬 杨彪 袁海帆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2-1629,共8页
海岸带地区近百年来的现代地质过程重建必须以精确的年代学研究为基础,^(137)Cs时标法和^(210)Pb_(exc)测年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由于易受到河流沉积物供给变化、潮位状况、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影响,海岸带现代过程的定量研究一直是高... 海岸带地区近百年来的现代地质过程重建必须以精确的年代学研究为基础,^(137)Cs时标法和^(210)Pb_(exc)测年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由于易受到河流沉积物供给变化、潮位状况、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影响,海岸带现代过程的定量研究一直是高分辨率研究的瓶颈。区域性参考剖面可以提升现代沉积物测年方法在海岸带应用中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区域性的^(210)Pb_(exc)和^(137)Cs比活度-深度参考剖面,将改善对海岸带及邻近海区实测数据的解释。以渤海湾海岸带为研究区,选取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水平搬运作用较小的地区,采用人工探坑、Eijkelkamp槽型取样器获取了2个柱状岩心,通过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210)Pb、^(226)Ra及^(137)Cs比活度测试,绘制剖面图,结合研究区已有数据,总结出6类海岸带常见的^(210)Pb_(exc)和^(137)Cs比活度-深度剖面类型,并重建了渤海湾海岸带^(137)Cs区域性参考剖面。结果显示,^(137)Cs在渤海湾地区的最大峰值指示1963年,可以作为区域性主要参考时标。但是,最大峰值上部的次峰在不同区域指示不同的时标,S4和S5两个站位该峰值指示的并非1986年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exc 137Cs 参考剖面 海岸带 渤海湾
下载PDF
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地貌概况及研究现状
9
作者 王福 王宏 +1 位作者 李建芬 商志文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1期8-16,共9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Skagen)到布劳万角(Bl?vands Huk);有障壁海岸地貌类型以障壁岛—潟湖、盐沼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劳万角到勒姆岛(R?m?),并向南进入德国。丹麦西海岸北部属于冰后期地壳回弹上升区,向南地壳回弹幅度逐渐减弱,至Ringk?bing峡湾地区变为地壳稳定区,再向南地壳变为下降区,因此,全新世地层中分别记录了不同的相对海面变化信息。距今7 150a以来,北部的Skagen岬角地区的相对海面下降了16~25m;Skallingen地区过去5 000a间海面在现代海面附近波动,其后侧Ho Bugt盐沼地区4 000a以来相对海面上升了4m;过去8 000a间,R?m?障壁岛的相对海面上升了15m。欧洲学者在丹麦西海岸地区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海面变化重建(包括海面变化标志点、泥炭层压实校正、定年等)、全新世地质环境演化、开放潮坪现代沉积定量研究等,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地貌 相对海面 障壁岛—潟湖 日德兰半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