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空气捕集CO_(2)技术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赵萌 胡飞扬 +3 位作者 张一川 黄青 杨云 顾雪松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11,43,共5页
为了有效缓解CO_(2)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实现直接空气捕集CO_(2)(DAC)。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是常用的三种CO_(2)捕获方法。文章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机理、代表性吸收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特点,进一步对比了各... 为了有效缓解CO_(2)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实现直接空气捕集CO_(2)(DAC)。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是常用的三种CO_(2)捕获方法。文章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机理、代表性吸收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特点,进一步对比了各类方法在DAC过程应用的优缺点,最后对DAC吸收剂/吸附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CO_(2) 吸附 吸收 多孔材料
下载PDF
基材种类对DMSO体系中电沉积碲化铋薄膜热电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菲晖 巩运兰 高镜涵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9-525,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DMSO溶剂体系中Bi(Ⅲ)、Te(Ⅳ)分别在Cu、Ni和Pt金属基材上的还原行为。结果表明,一元体系中Bi(Ⅲ)、Te(Ⅳ)离子在不同金属基体上的还原均为不可逆过程,还原顺序为Pt→Cu→Ni。在Bi–Te二元...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DMSO溶剂体系中Bi(Ⅲ)、Te(Ⅳ)分别在Cu、Ni和Pt金属基材上的还原行为。结果表明,一元体系中Bi(Ⅲ)、Te(Ⅳ)离子在不同金属基体上的还原均为不可逆过程,还原顺序为Pt→Cu→Ni。在Bi–Te二元体系中,还原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还原顺序为Pt→Ni→Cu。通过恒电位沉积方式在Cu基体上电沉积制备了Bi–Te薄膜热电材料。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并对其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塞贝克系数作了测试。在-0.5、-0.6和-0.7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下电沉积制备的薄膜热电材料中均含有Bi_2Te_3以及单质Bi,且表现出N型半导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铋 薄膜 二甲基亚砜 电沉积 电化学
下载PDF
TiO_2纳米孔薄膜负载5,10,15,20-四(4-羟苯基)卟啉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菲晖 巩运兰 +2 位作者 高镜涵 战旭南 高贺敏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981-987,共7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通过二步施加电压的方式制备了具有纳米孔结构的TiO_2薄膜,随后以周期换向脉冲将光敏剂5,10,15,20-四(4-羟苯基)卟啉(简称THPP)负载到该薄膜上。利用正交试验,通过在0.25 mol/L的Na2SO_4溶液中测量有无光照下的开路电位... 采用阳极氧化法,通过二步施加电压的方式制备了具有纳米孔结构的TiO_2薄膜,随后以周期换向脉冲将光敏剂5,10,15,20-四(4-羟苯基)卟啉(简称THPP)负载到该薄膜上。利用正交试验,通过在0.25 mol/L的Na2SO_4溶液中测量有无光照下的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正、反向占空比,正、反向脉冲工作时间,总时间,负载液温度,平均电流等7个工艺参数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占主导地位的因素为温度、正向脉冲工作时间和正向占空比,其次为平均电流和负载的总时间,影响最小的是反向占空比和反向脉冲工作时间。在正向脉冲工作时间为150 ms,反向脉冲工作时间为20 ms,正向占空比为20%,反向占空比为50%,负载液温度为45°C,平均电流为30 mA,负载总时间未50 min时负载效果最佳,薄膜在光照下的开路电位与无光照时变化最大,电化学反应电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孔薄膜 阳极氧化 光敏剂 5 10 15 20-四(4-羟苯基)卟啉 周期换向脉冲 负载
下载PDF
浅谈《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心得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燕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从《应用电化学》课程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应用电化学》课程的教学心得,主要分为四点: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在课堂的渗透,实际生产与生活的引入,课堂内容和模式的更新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了... 从《应用电化学》课程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应用电化学》课程的教学心得,主要分为四点: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在课堂的渗透,实际生产与生活的引入,课堂内容和模式的更新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实际 改革 能力培养
下载PDF
综合实验——谷氨酸铜单晶的制备及其晶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万菲菲 张蕊 +3 位作者 周红英 张栋 任时 许公峰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谷氨酸铜单晶的制备及其晶体结构分析。该实验以碱式碳酸铜和谷氨酸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谷氨酸铜单晶。对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铜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并对其晶...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谷氨酸铜单晶的制备及其晶体结构分析。该实验以碱式碳酸铜和谷氨酸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谷氨酸铜单晶。对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铜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本实验原料无毒或低毒,合成方法简单,合成条件宽泛,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综合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谷氨酸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螺旋藻基化学镀镍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燕 金文 +1 位作者 吕依月 巩运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5,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种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导致电磁辐射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对屏蔽材料的研制成为热点。以螺旋藻为基体,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螺旋结构的金属镍微粒。研究出制备镍包螺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种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导致电磁辐射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对屏蔽材料的研制成为热点。以螺旋藻为基体,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螺旋结构的金属镍微粒。研究出制备镍包螺旋藻的工艺:首先用2.5%戊二醛在4℃下固定5 h,过滤出螺旋藻进行水洗(去离子水一次),固定完成后进行螺旋藻的前处理,将螺旋藻用胶体活化液在25℃下活化20 min,然后进行洗胶,洗胶完成后使用还原剂在25℃下还原20 min,最后将前处理完成的螺旋藻在25℃下化学镀30 min;经过此工艺后制得表面有均匀镍镀层的螺旋藻。螺旋藻特殊的螺旋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状态,提高镍系导电涂料在低频区和高频区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化学镀 金属镍 电磁屏蔽材料
下载PDF
Au2Pt1Cu1三元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月 梁新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0-85,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元合金纳米粒子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使用透射电镜对Au2Pt1Cu1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法在碱性溶液中测试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一...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三元合金纳米粒子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使用透射电镜对Au2Pt1Cu1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时间电流曲线法在碱性溶液中测试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一步还原法在25℃制备的Au2Pt1Cu1呈现高密度的表面缺陷。制备的Au2Pt1Cu1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对葡萄糖表现出较好的响应:线性检测范围宽(1 mmol/L^8 mmol/L)、响应时间快、灵敏度为116μA/(mmol/L cm2)、检出限为0.36 mmol/L、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合金 纳米粒子 葡萄糖 传感器 表面缺陷 反向微乳液
下载PDF
基于PtCo合金纳米粒子的新型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8
作者 王儒雷 粱新义 +3 位作者 刘海燕 崔兰 张晓月 刘长江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2期31-40,共10页
在室温下,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PtCo合金纳米粒子。利用XRD、HRTEM和EDS对合成的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PtCo合金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结构的无序合金,Pt和Co原子比为5: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构筑的PtCo/GCE无酶葡萄... 在室温下,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PtCo合金纳米粒子。利用XRD、HRTEM和EDS对合成的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PtCo合金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结构的无序合金,Pt和Co原子比为5: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构筑的PtCo/GCE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对检测葡萄糖表现出宽的线性范围(0.5 mM^60 mM)、快速的响应时间(t ?1cm?2)。对抗坏血酸、尿酸和果糖,传感器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PtCo纳米粒子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