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种涛 金鸿宾 +1 位作者 张继东 谭勇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595-597,共3页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将81例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7.19±5.18)...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将81例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7.19±5.18)岁,病程1~45 h,平均(7.83±1.29)h;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0~54岁,平均(46.31±3.72)岁,病程1.5~43 h,平均(8.15±1.63)h。治疗组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双足三里穴封,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27±3.14)h明显短于对照组(10.12±3.62)h;治疗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5.39±13.70)h明显短于对照组(24.02±18.11)h;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两种方法治疗均有效,但四磨汤口服液疗效优于新斯的明,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行气 胸椎 腰椎 骨折 胃肠活动
下载PDF
人退变腰椎间盘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JNK通路参与椎间盘退变的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涛 马信龙 +4 位作者 张晓林 臧加成 马剑雄 韩超 王玉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0-775,共6页
目的筛选人退变腰椎间盘特异性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并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获取的8份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6例,女2例;44~68岁)手术... 目的筛选人退变腰椎间盘特异性表达microRNA的靶基因,并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获取的8份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6例,女2例;44~68岁)手术髓核组织和3份腰椎骨折患者(男3例,17、18、22岁)正常髓核组织依次进行髓核细胞分离、培养、染色鉴定、提取标本总RNA;采用microRNA微阵列基因表达实验和分析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并采用实时qPCR技术对其中高表达者进行验证;综合MicroCosmv5、TargetScan5.1和microRNA.org等三个数据库的靶基因信息,取交集分析预测靶基因,并分析与差异基因或靶基因功能显著相关的生物信号通路;定量PCR方法验证筛选结果。结果退变组中microRNA-513a-5p和microRNA-494呈显著高表达,比值分别为2.2222和2.9485,并与验证结果相吻合;预测靶基因分别为MKK4和JunD,此两种靶基因分别位于JNK信号通路的上、下游,均参与JNK信号传导。结论microRNA-513a.5p和microRNA-494在退变椎间盘中具有高表达,其对应的靶基因为MKK4和JunD。JNK信号传导通路在IVD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正负反馈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微RNAS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继东 夏群 +3 位作者 胡永成 吉宁 韩岳 宁尚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16例患者资料,... 目的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16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45-74岁,平均56.5岁。15例神经功能损害与头颈部活动有关(如打喷嚏、咳嗽、过伸颈部等),1例诱因不明,神经症状均持续加重。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Score,JOA)为(7.1±1.8)分。术前CT扫描示骨化的后纵韧带平均占椎管矢状径的83.7%。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整块切除、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80-15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为150-600ml,平均300ml。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4.4±1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3.2±1.7)分、(13.5±1.6)分、(14.1±1.5)分,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6%、64.6%、70.7%。术后1例伤口形成血肿,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肩背部疼痛。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恶化、椎动脉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术对脊髓干扰小、安全性高,结合颈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可用于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骨螺丝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分型对胸椎管狭窄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志明 赵合元 +1 位作者 李建江 邓树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分型对胸椎管狭窄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2月,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2.6岁。均经CT确诊,并按MRI特征分型,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孤立型...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分型对胸椎管狭窄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2月,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2.6岁。均经CT确诊,并按MRI特征分型,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孤立型5例,选择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法;连续型20例,选择全椎板整块漂浮法减压;跳跃型或合并其他部位压迫型7例,全椎板整块漂浮法一期或分期减压;复合型2例,次环状减压法。记录手术前、后6、12、24、36个月JOA评分。采用Epstein标准评价手术效果。对不同时期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得36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尸〈0.05);术后不同时期两两比较,6个月与12个月、12个月与24个月、24个月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Epstein标准评价,术后36个月时30例患者:优18,良5例,改善6例,差1例;优良率为76.7%。结论正确分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特征有利于确定胸椎管狭窄的具体手术范围及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造影图像及技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其金 夏群 +1 位作者 张继东 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1-964,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间盘造影术图像及技术在椎间盘源性疼痛所致下腰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献,检索词“discography,discogene,HIZ,...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间盘造影术图像及技术在椎间盘源性疼痛所致下腰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献,检索词“discography,discogene,HIZ,Modic”,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章,检索词“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关的文献,通过摘要开始查找全文。数据提炼:纳入30篇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相关的文章,排除12篇重复研究和与主题联系不密切的文章。资料综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属于非神经根性疼痛。由于患者主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又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所以难以明确诊断。椎间盘造影是指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根据所诱发出的类似平日的一致样疼痛,来判断椎间盘源性病变。结论:在CT导引下所行的椎间盘造影术,目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惟一有效的手段,通过椎间盘造影并参照腰椎MR,能够准确区分在T2加权上低信号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导致疼痛的病理性椎间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腰痛/放射摄影术 椎间盘/放射摄影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以软骨细胞外基质与脱细胞骨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层支架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强 彭江 +8 位作者 卢世璧 夏群 胡永成 郭全义 汪爱媛 赵斌 张莉 姚军 许文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软骨细胞外基质(CECM)与脱细胞骨基质(ACBM)为材料制作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层支架的可行性,并检测其性能.方法 双层支架的骨部分以犬松质骨制备的ACBM为原料,软骨部分以人CECM为材料,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CECM/ACBM双... 目的 探讨采用软骨细胞外基质(CECM)与脱细胞骨基质(ACBM)为材料制作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层支架的可行性,并检测其性能.方法 双层支架的骨部分以犬松质骨制备的ACBM为原料,软骨部分以人CECM为材料,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CECM/ACBM双层支架并交联.测定支架孔隙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诱导后种植到支架上,倒置显微镜、电镜、Dead/Live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内孔洞相互贯通呈海绵状,CECM部分孔径(155±34)μm,孔隙率为91.3%±2.0%;ACBM部分具有大然骨的孔径和空隙率,骨软骨部分结合良好.培养1~6 d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羌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电镜检查结果表明BMSCs在支架上黏附良好,细胞基质分泌增加,Dead/Live荧光染色表明双层支架内细胞均呈绿色.结论 CECM/ACBM骨软骨双层支架具备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骨、软骨两层间结合良好,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支架载体用于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骨髓细胞 支架
原文传递
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强 彭江 +9 位作者 卢世璧 夏群 胡永成 徐宝山 郭全义 汪爱媛 赵斌 张莉 姚军 许文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CEDPS)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粉碎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处理后差速离心法收集细胞外基质悬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CEDPS)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粉碎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处理后差速离心法收集细胞外基质悬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生化成分定量检测其胶原、氨基葡聚糖(GAG)、DNA含量,生物力学方法测量其干性及覆水状态下压缩弹性模量;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TGF-β1成软骨诱导,PKH26标记,接种到支架卜体外继续诱导培养,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培养3d后细胞在支架内的黏附、分布情况。结果制备的CEDPS支架无细胞碎片残留,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染色阳性,具有相互贯通的三维孔隙结构;支架生化成分定量检测:总胶原含量为(708.2±44.7)μ/mg,GAG含量为(254.7±25.9)μ/mg,DNA含量为(0.021±0.007)μ/mg;支架纵向压缩弹性模量E=(1.226±0.288)MPa,覆水后压缩弹性模量E=(0.052±0.007)MPa。荧光显微镜、电镜检查结果表明细胞广泛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内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支架上增殖显著,细胞基质分泌明显。结论CEDPS支架在生化组成和结构上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类似,去细胞彻底,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载体;成软骨诱导的BMSCs与CEDPS支架在体外可初步构建类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软骨 细胞支架 髓样组细胞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和术式适应证选择 被引量:8
8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89-93,共5页
胸腰段脊柱(thoracolumbar vertebrae,TCV)属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SF)常见累及区域,处于脊髓圆锥为代表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和马尾神经硬膜囊内及外部分为典型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交汇处,神经解剖学变异发生率高,既往选择何种手术入... 胸腰段脊柱(thoracolumbar vertebrae,TCV)属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SF)常见累及区域,处于脊髓圆锥为代表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和马尾神经硬膜囊内及外部分为典型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交汇处,神经解剖学变异发生率高,既往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方式和辅助内固定类型,多根据损伤椎骨折粉碎或脱位程度、神经功能损害分级、后凸成角、伤椎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等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入路 手术广式
下载PDF
取向性丝素蛋白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强 丁晓明 +5 位作者 徐宝山 赵艳红 刘越 张杨 胡永成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5-1242,共8页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作具有仿生取向微孔结构的支架,接种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加入成软骨诱导液进行培养。CCK-8检测诱导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组织学及Ⅱ型胶原免...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作具有仿生取向微孔结构的支架,接种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加入成软骨诱导液进行培养。CCK-8检测诱导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组织学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基质分泌,Elisa定量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分泌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软骨特定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支架的力学性能。结果扫描电镜下支架纵切面为平行排列的微管样结构,横切面为椭圆或圆形孔隙结构。脂肪干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随诱导时间延长分泌大量取向分布的细胞外基质。脂肪干细胞在支架上呈对数生长趋势,成软骨诱导组吸光度值在诱导第7天、第21天高于普通培养基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诱导第21天均呈阳性。诱导第21天蛋白多糖含量[(15.89±1.64)μg/mg]和Ⅱ型胶原含量[(1.89±0.28)μg/ms]高于诱导第7天[(5.02±0.91)μg/mg和(0.28±0.08)μg/mg],第7天高于第0天[(0.77±0.25)μg/mg和(O.12±0.05)μg/ms)]。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基因表达水平在第21天均高于第0天和第7天。第21天支架纵向压缩弹性模量为(84.41±7.12)kPa,高于第0天的(52.48±5,78)kPa和第7天的(59.30±6.43)kPa。结论取向性丝素蛋白支架接种成软骨诱导的脂肪干细胞能够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能提高支架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修复胸腰椎骨折体外撑开复位器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其金 谷福顺 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58-2761,共4页
背景:对于无神经根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在传统术式与保守治疗之间难以抉择,各有利弊。如何在治疗中取长避短呢?微创理念的介入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目的:设计并研发一种新型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 背景:对于无神经根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在传统术式与保守治疗之间难以抉择,各有利弊。如何在治疗中取长避短呢?微创理念的介入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目的:设计并研发一种新型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器,应用于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方法:作者自行设计并研发了一种新型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器,包括固定支架、导针和两根中空螺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开器、加压器和扳手。依据"筋骨并重"理论并结合实际解剖情况,运用经皮韧带整复技术,恢复椎管内占位的骨块。结果与结论:作者设计的胸腰椎体外撑开器结合韧带整复技术既能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亦能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微创操作,通过多角度撑开,既能恢复前、中柱高度,又能纠正Cobb’s角。同时可以配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伤椎内注入骨水泥,根据患者经济情况也可配合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为老年人提供一种低廉、痛苦小、创伤小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腰椎 椎骨质疏松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韧带整复技术 微创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480例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种涛 张继东 +2 位作者 金鸿宾 王志彬 谭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649-1650,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探讨早期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天津医院首次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80例,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4%,术后血肿为3.3%,喉返神经麻痹为2.5%。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探讨早期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天津医院首次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80例,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4%,术后血肿为3.3%,喉返神经麻痹为2.5%。结论:术后吞咽困难、血肿和喉返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仍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病因学
原文传递
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的制备及理化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强 彭江 +8 位作者 夏群 马信龙 徐宝山 郭全义 汪爱媛 赵斌 张莉 许文静 卢世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041-7044,共4页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胆酸钠等进行脱细胞等理化处理,制备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对支架进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保留了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脱细胞彻底,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具备三维多孔网状结构系统,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组支架的弹性模量为(552.56±58.92)MPa,强度为(11.34±3.49)MPa,与新鲜骨的弹性模量及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支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的节段性部分脱钙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兔骨关节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强 李建民 +6 位作者 夏群 李庆波 孙鹏飞 李恩惠 谢飞彬 千建荣 李振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1-14,67,共5页
目的研究对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关节在与宿主骨结合部行部分脱钙处理对其与宿主骨愈合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西兰兔截取近端桡骨骨关节2cm,去除软组织及骨髓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实验组行桡骨骨关节远端5mm部分脱钙:4℃下桡... 目的研究对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关节在与宿主骨结合部行部分脱钙处理对其与宿主骨愈合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西兰兔截取近端桡骨骨关节2cm,去除软组织及骨髓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实验组行桡骨骨关节远端5mm部分脱钙:4℃下桡骨骨关节远端5mm浸入0.6mol/L HCl中脱钙4h,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对照组不行脱钙处理。用10%的二甲基亚砜浸泡30 min后,冷冻保存1月后使用。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近端造成2cm骨关节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分别移植深低温冷冻并且远端部分脱钙的异体骨关节以及单纯深低温冷冻的异体骨关节。在术后1、2、3个月时做大体标本、X线、ECT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结合部。结果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在术后1、2、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侧,差异具有显著性。ECT显示术后第1个月骨代谢活跃,2、3个月有下降趋势,实验侧部分脱钙段骨代谢高于周围骨及对侧对照侧。结论在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结合部行部分脱钙有利于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的愈合,适合大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移植 骨关节 节段性 部分脱钙 核素骨扫描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 被引量:1
14
作者 RYANE.DOBBS ARLEND.HANSSEN +3 位作者 DAVIDG.LEWALLEN MARKW.PAGNANO 李海啸 胡永成 《骨科动态》 2005年第2期45-52,共8页
背景: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及其转归。方法:在一组2380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群体中,术后24例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另10例在外院行全膝... 背景: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及其转归。方法:在一组2380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群体中,术后24例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另10例在外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因此,研究对象共包括34例患者,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11例患者为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余23例为部分断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为0.1%(24/23800)。7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1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满意。在外院经手术治疗的10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中,4例发生修补肌腱再次断裂,4例效果满意。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术后肌腱的再次断裂,12例效果满意。在总共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的11例患者中有7例结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经非手术治疗的股四头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预后较好。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腱断裂 非手术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满意 并发症发生率 再次断裂 术后并发症 患者群体 研究对象 作者介绍 不满意 可信度 预后
原文传递
腰椎间cage融合器:临床失败取出的cage的组织学评价
15
作者 DAISUKETOGAWA THOMASW.BAUER +3 位作者 ISADORH.LIEBERMAN HIROSHIGESAKAI 韩岳 夏群 《骨科动态》 2005年第2期70-79,共10页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E 组织学评价 取出 临床 融合器 腰椎间 同种异体骨植骨 纤维软骨 透明软骨 椎关节退变 神经根受压 不脱钙切片 治疗性研究 植自体骨 术后移位 压缩骨折 融合节段 脊柱损伤 邻近区域 纤维组织 评分系统 新骨形成 软骨成分
原文传递
“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冀强 苏学涛 +5 位作者 孙明林 唐锋明 袁斌斌 韩岳 张继东 夏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 4例,C5-7例,C6-7 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分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沙滩椅体位”,Halo头环牵引悬吊头颈部,常规颈椎前、后路入路,先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再前路切除损伤椎间盘或部分骨折椎体;前后路协同复位,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方将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加压固定并植骨融合。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是否发生“空气栓塞”;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复查了解内置物位置、骨折脱位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如“空气栓塞”等与“沙滩椅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50—180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543ml。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6个月,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较术前无变化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内置物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由术前(23.6±5.3)°恢复至(4.0±0.4)°,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10.9±1.6)mm恢复至(2.7±0.4)mm(P〈0.01);颈椎MRI示颈椎管通畅,颈脊髓压迫解除。结论“沙滩椅体位”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具有协同复位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沙滩椅体位
原文传递
磁共振检查对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永华 刘建利 +1 位作者 刘法敬 孙桂明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PO)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83例骨感染和骨肿瘤患者影像资料,将采用CT影像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PO)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83例骨感染和骨肿瘤患者影像资料,将采用CT影像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影像进行盲法诊断。结果:两组的CPO、骨样骨瘤及骨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非典型病例诊断准确率为96.5%,高于对照组(7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20,P<0.05)。结论:对比于CT检查,MRI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非典型CPO的诊断准确率,在与骨样骨瘤、骨肉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样骨瘤 骨肉瘤 非典型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中医理念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海洲 陈超 杨强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1-576,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骨骼发育问题,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态,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中医对AIS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文章的目的是介绍中医对AIS的认识,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AIS的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提高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骨骼发育问题,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态,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中医对AIS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文章的目的是介绍中医对AIS的认识,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AIS的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提高医患双方对中医在AIS患者治疗中独特作用的认识,为今后推广AIS中医或中西医疗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中医 正骨推拿
下载PDF
BMP-2和HO-1共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19
作者 纪经涛 苗军 +1 位作者 胡永成 陈晓鹏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8期601-605,共5页
【目的】体外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修饰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对其自身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从... 【目的】体外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修饰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对其自身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携带有目的基因HO-1和BMP-2的载体p UC57上克隆目的基因序列,通过酶切、酶连,将其连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 Zs G中,再将连接成功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扩增提取该表达载体。将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载体在293T细胞中包装,转染ADSCs,建立ADSCs-HO-1-IRES-BMP-2模型。采用MTT、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探讨双基因修饰的ADSCs对其自身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高表达HO-1和BMP-2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Zs G-HO-1-IRES-BMP-2,包装慢病毒后转染ADSCs,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和BMP-2蛋白在ADSCs中高表达。MTT检测Lenti-HO-1组较Lenti-HO-1-IRES-BMP-2组活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分析细胞凋亡率显示,Lenti-HO-1组细胞凋亡率较Lenti-HO-1-IRES-BMP-2组和Lenti-BMP-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成骨诱导培养,在显微镜下拍照记录,用Image J分析各组成骨分化情况。双基因转染组和HO-1转染组分别与BMP-2转染组凋亡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与HO-1联合基因修饰的ADSCs可向成骨细胞分化,但较单BMP-2基因修饰的ADSCs成骨分化能力弱,BMP-2与HO-1联合基因修饰的ADSCs细胞增殖能力较单HO-1基因修饰的ADSCs增殖能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红素氧化酶1 转染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卜国云 吴叶 +4 位作者 邓树才 杜区成 朱加亮 崔成亮 侯树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次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手...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次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手术缝合深筋膜后向A组患者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 ml(1 g),B组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作为对照,并夹闭引流管1 h。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第一个24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血D-二聚体浓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分别比较A、B两组中单、双节段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133例,B组患者134例。术前A、B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中失血及输血量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拔管时蛋白浓度A组为(113.6±13.0)g/L,B组为(105.1±14.4)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拔管时间A组为(2.1±0.4)d,B组为(2.8±0.8)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引流总量A组患者为(272±124)ml,B组患者为(412±189)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输血5例,B组术后输血15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A组患者平均输血(400±100)ml;B组患者平均输血(503±179)ml,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切口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伤口失血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压迫神经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了术后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引流量 术后失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