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依据超声定位分组;分析癌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侧各分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Ⅱ区30.6%、Ⅲ区50.7%、Ⅳ区57.5%、Ⅴ区11.3%。癌灶位于中上极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癌灶位于下极者(89.7% vs. 75.7%;P=0.038);靠近外侧者较内侧者更易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93.7% vs. 81.4%;P=0.049)。超声检查判定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43.9%、85.3%、85.7%、14.3%;特异度为91.4%、57.6%、35.1%、99.1%。超声预测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敏感度较高;Ⅱ、Ⅴ区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结论癌灶位置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超声可为临床确定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和对照组(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2组患者均进行3周期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行后续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完成情况按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入组口腔癌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34~74岁。试验组23例,对照组18例,共23例依照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1/19比0/17)、部分缓解率(13/19比8/17)、降期率(4/19比3/17)、完全病理缓解率(8/14比2/9)数值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到主要病理缓解者明显增高(13/14比2/9,P=0.001)。治疗相关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比3/18,χ^(2)=0.13,P=0.72),试验组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与电解质紊乱,未出现影响后续手术治疗及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试验组1年无病生存率提高(92.86%比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4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87%(P=0.029)。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联合阳性评分≥20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达主要病理缓解者更多(5/5比0/4,P=0.03)。结论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病理缓解率,有望提高口腔鳞癌的长期生存获益,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依据超声定位分组;分析癌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侧各分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Ⅱ区30.6%、Ⅲ区50.7%、Ⅳ区57.5%、Ⅴ区11.3%。癌灶位于中上极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癌灶位于下极者(89.7% vs. 75.7%;P=0.038);靠近外侧者较内侧者更易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93.7% vs. 81.4%;P=0.049)。超声检查判定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43.9%、85.3%、85.7%、14.3%;特异度为91.4%、57.6%、35.1%、99.1%。超声预测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敏感度较高;Ⅱ、Ⅴ区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结论癌灶位置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超声可为临床确定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