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LAT1通过VHL/β-catenin通路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佳鑫 段远胜 +4 位作者 岳恺 司海山 董梦丽 周梦倩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MALAT1在人OSCC细胞系SCC25、UM1中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MALAT1表达后OSCC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细胞迁移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相关蛋白、VHL及β-catenin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敲低OSCC中MALAT1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周期出现G1/S期阻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减少,P21表达增多;细胞凋亡增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增多;且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多,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同时发现敲低MALAT1表达后VHL蛋白表达增多,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MALAT1是OSCC生长侵袭的重要调节因素,可能通过VHL/β-catenin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 VHL Β-CATENIN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介导淋巴转移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舒 王博 +2 位作者 周旋 岳恺 王旭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 subfamily receptor4,CXCR.4)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介导淋巴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CR-4及EMT相关因子在60例口腔...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 subfamily receptor4,CXCR.4)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介导淋巴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CR-4及EMT相关因子在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CXCR-4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EMT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CXCR-4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scca中的表达,应用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效果.通过Transwell、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凋亡及EMT相关因子表达的情况.结果 CXCR-4、神经钙黏素、Twist、Snail在淋巴转移组高表达,β-联蛋白、钙黏着蛋白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且CXCR-4与Twist、Snail、神经钙黏素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0.256、0.333,P<0.05),与β-联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P<0.05).沉默CXCR-4的舌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神经钙黏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下降(神经钙黏素:F=20.999,P=0.002;基质金属蛋白酶2:F=47.156,P=0.000;基质金属蛋白酶9:F=142.317,P=0.000),钙黏着蛋白表达升高(F=111.022,P =0.000).结论 CXCR-4可能通过调控EMT的发生,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CXCR-4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AJUB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晓峰 金锐 +1 位作者 陶英杰 郭文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AJUBA(ajuba LIM protein)基因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和癌旁组织中AJUBA的表达情况,分析AJUBA与OSCC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AJUBA(ajuba LIM protein)基因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和癌旁组织中AJUBA的表达情况,分析AJUBA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MTT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对OSCC细胞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JUBA在O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T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相关(P<0.05),且其表达提示不良预后.敲降AJUBA后,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JUBA能够促进Snail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结论:AJUBA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参与OSCC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AJUBA SNAIL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卞雪艳 孙姗姗 +3 位作者 郭文宇 赵明慧 孔令平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例患者中央...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2.02%(332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5%(71例)。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性、双发性、侵犯包膜和甲状腺外局部侵犯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男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超诊断阳性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随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侧颈转移率也随之增高(P<0.05)。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81.48%。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高分辨率B超对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B超 诊断
下载PDF
原发癌灶定位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楠 张文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依据超声定位分组;分析癌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侧各分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Ⅱ区30.6%、Ⅲ区50.7%、Ⅳ区57.5%、Ⅴ区11.3%。癌灶位于中上极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癌灶位于下极者(89.7% vs. 75.7%;P=0.038);靠近外侧者较内侧者更易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93.7% vs. 81.4%;P=0.049)。超声检查判定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43.9%、85.3%、85.7%、14.3%;特异度为91.4%、57.6%、35.1%、99.1%。超声预测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敏感度较高;Ⅱ、Ⅴ区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结论癌灶位置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超声可为临床确定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原发灶定位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和预后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梦倩 张露 +2 位作者 吴延升 段远胜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结果: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 诊断 原发灶 预后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楠 邸旭 +2 位作者 张强 张文超 王旭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甲状腺腺体外侵犯,非病理高危亚型,无气管或喉返神经侵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基本可以判定为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目前临床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积极监测、手术以及消融治疗。但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 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甲状腺腺体外侵犯,非病理高危亚型,无气管或喉返神经侵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基本可以判定为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目前临床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积极监测、手术以及消融治疗。但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决策的制定仍然需要分子检测的发展以及综合考量肿瘤特征,病人以及医疗团队等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低风险 积极监测 消融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PD-1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玲 岳恺 +3 位作者 吴延升 段远胜 井超 王旭东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和对照组(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2组患者均进行3周期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行后续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完成情况按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入组口腔癌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34~74岁。试验组23例,对照组18例,共23例依照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1/19比0/17)、部分缓解率(13/19比8/17)、降期率(4/19比3/17)、完全病理缓解率(8/14比2/9)数值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到主要病理缓解者明显增高(13/14比2/9,P=0.001)。治疗相关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比3/18,χ^(2)=0.13,P=0.72),试验组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与电解质紊乱,未出现影响后续手术治疗及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试验组1年无病生存率提高(92.86%比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4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87%(P=0.029)。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联合阳性评分≥20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达主要病理缓解者更多(5/5比0/4,P=0.03)。结论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病理缓解率,有望提高口腔鳞癌的长期生存获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免疫联合化疗 局部晚期可切除
原文传递
癌症免疫治疗相关的PD1-PDL1通路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武传强 周旋 张仑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00-304,共5页
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阻滞在癌症患者中引发了持久客观的反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然而部分患者对抗PD1治疗缺乏阳性反应,如何才能合理地应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免疫学、基因学、病毒学角度... 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阻滞在癌症患者中引发了持久客观的反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然而部分患者对抗PD1治疗缺乏阳性反应,如何才能合理地应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免疫学、基因学、病毒学角度讨论抗PD1治疗生物标志物,以促进免疫检查点阻滞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指导抗PD1药物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凋亡蛋白1 程序性凋亡蛋白1 配体 肿瘤微环境 变异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