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临床观察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疗效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6
1
作者 胡伏莲 成虹 +19 位作者 张学智 安贺娟 盛剑秋 吕农华 谢勇 陈治水 许建明 胡乃中 郑鹏远 张沥 张玲霞 张声生 陶琳 张振玉 崔梅花 杨桂彬 王邦茂 姜葵 杨强 郜恒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土荆芥和水团花)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n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的疗效,并观察Hp根除失败患者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且伴...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土荆芥和水团花)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n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的疗效,并观察Hp根除失败患者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且伴有Hp感染的患者,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国11个中心5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被纳入,其中男336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别将29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荆花胃康组(98例)、含铋四联组(101例)和标准三联组(100例),将266例胃炎患者分为荆花胃康组(130例)和含铋四联组(136例)。标准三联组: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疗程7d(d1~7);荆花胃康组:标准三联组方案加荆花胃康胶丸3粒,2次/d,疗程7d(d1—7),之后荆花胃康胶丸3粒,2次/d,14d(d8~21);含铋四联组:标准三联组方案加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疗程7d(d1~7),之后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14d(d8—21);各组入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Hp根除治疗7d后继续兰索拉唑30mg,1次/d,治疗14d(d8~21)。治疗结束至少28d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并对治疗后Hp未根除患者应用Hp耐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检测胃黏膜Hp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荆花胃康组、含铋四联组及标准三联组的Hp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80.2%(77/96)、89.9%(89/99)、72.2%(70/97)(P=0.007),意向性分析(I,IYI’)分别为78.6%(77/98)、88.1%(89/101)、70.0%(70/100)(P=0.007),其中含铋四联组与标准三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2),而与荆花胃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胃炎患者荆花胃康组和含铋四联组Hp根除率PP和IrI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药物疗法 联合 抗药性 中成药
原文传递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高文 胡伏莲 +23 位作者 成虹 王化虹 杨云生 梁浩 张澍田 孟凡冬 崔梅花 魏红 盛剑秋 安贺娟 姜泊 陈烨 李延青 左秀丽 龚均 赵萍 董蕾 王邦茂 姜葵 张桂英 李建生 赵晔 郜恒骏 杨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d。患者均在停药28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最终共人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疗法 初始治疗 雷贝拉唑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丽雅 郝建宇 +9 位作者 李兆申 陈旻湖 姜泊 李瑜元 侯晓华 唐承薇 王邦茂 牛占岳 薛艳 林三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导下完整填写GerdQ问卷。选取GerdQ≥8分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和PPI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GerdQ≥8分的患者共5 349例。在1 584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65例(29.4%),消化性溃疡75例(4.7%),上消化道恶性肿瘤9例(0.6%)。在328例接受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的患者中,监测结果阳性130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例(36.9%);监测结果阴性198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35例(17.7%);前者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1)。未行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组与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组的PPI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5.4%(549/643)和89.6%(12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204)。PPI试验阳性患者的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率为61.2%(120/196),高于PPI试验阴性的41.2%(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9,P=0.038)。 结论 GerdQ评分对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我国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前均应行胃镜检查,此后可直接应用PPI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问卷调查 胃镜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被引量:32
4
作者 常媛媛 王邦茂 +2 位作者 王玉明 张洁 苏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IBS患者45例,其中腹泻型23例、便秘型22例,对照组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因素评分,体位应激实验来进行心率变异(低频功率/高频功率)的短程频域分...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IBS患者45例,其中腹泻型23例、便秘型22例,对照组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因素评分,体位应激实验来进行心率变异(低频功率/高频功率)的短程频域分析,进而评价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IBS的关系.结果:(1)IBS患者较对照组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观念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异常心理,以焦虑和抑郁更为突出(2.61±0.62vs1.39±0.44,2.28±0.54vs1.41±0.51,均P<0.05);(2)静息状态下,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指标无差别,但是,体位应激后,腹泻型较便秘型、对照组HF明显降低(13.00nu±0.70nuvs33.34nu±2.40nu,42.20nu±1.37nu,均P<0.05),LF/HF值增高(4.14±0.30vs1.93±0.23,1.33±0.04,均P<0.05).结论:IBS患者多伴有心理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经过体位应激后表现为迷走神经活性减弱,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增强,腹泻型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因素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体位试验 心率变异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丹娜 方维丽 +2 位作者 李妹 常毅湘 刘文天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病变大小及起源以ESD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病变类型(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以ESD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统计EUS诊断的符合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间质瘤及平滑肌瘤的所有EUS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分析鉴别。结果EUS对病变大小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92.56%(560/605),对病变起源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88.43%(535/605),对病变类型的诊断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34%(480/605)。运用Photoshop软件分析177例间质瘤和241例平滑肌瘤患者的EUS图像发现:间质瘤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平滑肌瘤(59.97比39.39,t=43.27,P〈0.05),提示间质瘤回声较平滑肌瘤更高;平滑肌瘤的平均灰度标准差明显低于间质瘤(4.81比5.42,t=2.83,P〈0.05),提示平滑肌瘤较间质瘤回声更加均匀。结论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应用Photoshop软件后,有助于EUS下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诊治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徐昕 王邦茂 +3 位作者 邓宝茹 刘文天 张庆瑜 杨玉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222,共3页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症,出血早期病死率高达30%,再发出血率高达47%-74%。然而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也占相当比例。
关键词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 胃镜 诊治 消化道急症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于阿莉 刘响 +1 位作者 安莹莹 曹海龙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3-86,共4页
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便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慢性便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就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便秘的发生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 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便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慢性便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就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便秘的发生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粪菌移植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5
8
作者 姜葵 张建中 潘国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霉素 ,甲硝唑 ,呋喃唑酮。3药敏试验 :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甲硝唑耐药率 94.4%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率 5 .6 % ,羟氨苄青霉素耐药率 0。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 H p菌株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同时存在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内镜监测评价 被引量:25
9
作者 管仁珍 刘文天 +3 位作者 王邦茂 杨玉龙 吕宗舜 姜葵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内镜病理检出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其转归情况及其与胃癌的关系,阐明内镜结合病理随访对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83960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胃黏膜不典型增... 目的研究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内镜病理检出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其转归情况及其与胃癌的关系,阐明内镜结合病理随访对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83960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内镜检出情况,对105例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患者进行长达9年的连续内镜随访,分析其转归及癌变的情况。结果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内镜总检出率是5.19%,其中不典型增生、肠化生的总检出率分别是3.37%、3.86%,且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检出情况比较P<0.05。105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患者的随访结果发现轻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癌变率分别是2.27%、4.26%,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癌变率分别是25.00%、9.09%,中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癌变率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病变之间的比较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均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内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必不可缺的手段,对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进行密切的随访,可以达到胃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 肠化生 胃癌 随访
下载PDF
一氧化氮能神经调节异常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穆标 王邦茂 +2 位作者 刘之武 黄乃霞 刘文天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并从基因水平揭示NO含量改变的原因。方法  (1)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 2 5例腹泻型IBS患者及 15例正常志愿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顺应性、乙状结肠和...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并从基因水平揭示NO含量改变的原因。方法  (1)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 2 5例腹泻型IBS患者及 15例正常志愿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顺应性、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指数以及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 ;(2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肠黏膜NO的含量 ;(3)NADPH黄递酶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组肠黏膜肌层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纤维作定量分析 ;(4)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对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肠道测压 :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上部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肛管下部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和直肠顺应性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患者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2 )直肠内脏感觉阈值 :最低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5 ) ;(3)肠黏膜NO含量 :患者结肠黏膜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并且患者的NO含量与运动指数成负相关 ,与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呈正相关 (P <0 .0 5 ) ;(4)NADPH组化染色 :IBS患者黏膜肌层NOS阳性神经纤维的面积和平均吸光度较正常人显著减少 (P <0 .0 5 ) ;(5 )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神经调节异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动力 内脏感觉
原文传递
四种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赵宁宁 苏争艳 +2 位作者 孙超 王邦茂 姜葵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评估Admission—RS(aRS)、Full—RS(fRS)、Glasgow.Blatchford Score(GBS)和AIMS65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输悬浮红细胞以及临床干预治疗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 目的评估Admission—RS(aRS)、Full—RS(fRS)、Glasgow.Blatchford Score(GBS)和AIMS65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输悬浮红细胞以及临床干预治疗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294例ANVUGIB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4种评分系统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绘制4种评分系统针对不同结局(再出血、死亡、输悬浮红细胞、临床干预治疗)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行对比分析。结果预测再出血方面,aRS、fRS、GBS和AIMS65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609、0.696、0.697和0.571,fRS和GBS能力均优于aRS(P〈0.05)和AIMS65(P〈0.05),fRS和GBS能力相当(P〉0.05)。预测死亡方面,aRS、fRS、GBS和AIMS65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755、0.791、0.818和0.780,4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预测输悬浮红细胞方面,aRS、fRS、GBS和AIMS65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625、0.626、0.697和0.658,4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临床干预治疗方面,aRS、fRS、GBS和AIMS65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520、0.661、0.571和0.545,fRS能力优于aRS(P〈0.05)和AIMS65(P〈O.05),GBS与另外3种评分系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NVUGIB患者,4种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的能力均较好;而对于再出血、输悬浮红细胞及临床干预治疗方面,4种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均不足,其中fRS的再出血和临床干预治疗预测能力略好,GBS的再出血预测能力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复方消化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咏冬 张澍田 +6 位作者 于中麟 谢鹏雁 郝建宇 王邦茂 董雷 王吉凌 冯子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2期3326-3328,共3页
目的 评价复方消化酶片治疗中国消化不良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7个中心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将203例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106例)为复方消... 目的 评价复方消化酶片治疗中国消化不良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7个中心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将203例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106例)为复方消化酶片1片+复方消化酶胶囊模拟剂2粒,3次/d;对照组(B组,97例)为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复方消化酶片模拟剂1片,3次/d.治疗2周.随访3次(0、1、2周).以2周后消化不良症状总有效率为评价指标,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消化不良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 (85/106)和79.4% (77/97);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106)和4.1%(4/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消化酶片治疗消化不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复方消化酶胶囊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复方消化酶
原文传递
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董文逍 曹海龙 王邦茂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4-246,269,共4页
肠道杯状细胞作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分泌型细胞,其分泌的黏蛋白(MUC)、肠三叶因子(ITF)和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等成分构成肠道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性黏液屏障,是肠道固有免疫第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杯状细胞为基础的黏蛋白对维持肠... 肠道杯状细胞作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分泌型细胞,其分泌的黏蛋白(MUC)、肠三叶因子(ITF)和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等成分构成肠道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性黏液屏障,是肠道固有免疫第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杯状细胞为基础的黏蛋白对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感染、坏死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杯状细胞 黏蛋白 肠道疾病 黏液层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苏海燕 刘文天 +5 位作者 王邦茂 杨玉龙 吕宗舜 姜葵 张洁 方维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肉毒毒素 食管扩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昕 王邦茂 +3 位作者 郑忠青 刘文天 常毅湘 梁丽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变直径在0.8~4.0c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的时间)在35~150min,平均64.5min,术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经氩离子凝固术、电活检钳凝固治疗或金属夹闭合创面止血成功,有4例术中并发穿孔,穿孔发生率18.1%(4/22),应用金属夹夹闭缝合穿孔,术后经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炎等治疗后,其中3例腹胀缓解,余1例腹胀严重者追加经腹壁穿刺排气后缓解。2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出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住院3~10d,平均4.5d,穿孔患者术后1个月胃镜复查见穿孔均闭合,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18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是安全和有效的,虽然出血和穿孔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但经积极地对症治疗后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穿孔治疗
原文传递
熊去氧胆酸单药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郭丽萍 周璐 +5 位作者 李树倩 张洁 焦国慧 罗莉丽 冉影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单药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筛选出41例PBC—A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单药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筛选出41例PBC—A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案分成UDCA组20例和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组2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和应答率。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治疗后12个月,UDCA组患者的球蛋白、ALT、AST、ALP、GGT均较治疗前下降[(35.76±5.36)g/I。比(40.51±9.07)g/L,32.5U/L(12.O~149.9U/L)比75.0U/L(11.O~667.0U/L),34.0U/L(8.0~77.9U/L)比66.1U/L(19.0~399.0U/l。),134.0U/L(63.0~389.7U/L)比256.0U/L(107.0~503.0U/L),78.0U/I.(12.0~444.0U/L)比204.0U/L(80.0~725.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1,Z=-3.454、-3.421、-3.743、-3.784,P均〈0.05);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组患者的球蛋白、ALT、AST、ALP、GG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E(31.24±6.09)g/L比(40.02±5.84)g/L,40.5U/L(7.O~80.2U/i。)比96.0U/L(43.0~419.0U/L),36.6u/L(9.0~82.0U/I,)比78.5U/L(23.0~380.OU/L),108.3U/L(75.0~334.0U/i。)比326.5u/I。(90.o~861.oU/L),85.5U/L(20.0~653.0U/L)比355.5u/L(64.0~1544.0u/L),13.8μmol/L(5.7~71.4μmol/L)比20.2μmol/L(8.4~80.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Z=-3.680、-3.157、-3.724、-3.724、-3.071,P均〈0.05);治疗后12个月,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组球蛋白水平低于UDCA组(t=2.398,P=0.022)。治疗后12个月,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组IgG水平为(13.84±4.36)g/L,低于治疗前的(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重叠综合征 熊去氧胆酸 免疫抑制剂 疗效
原文传递
p16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文天 焦焕利 +2 位作者 杨玉龙 王栋 张维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2839-284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41例胃癌组织、40例...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41例胃癌组织、40例癌前病变组织和3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5′CpG岛甲基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6.1%(23/41),癌前病变组织中为17.5%(7/40),而正常对照组织中为2.6%(1/38),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1.2%,癌前病变组织中为90.0%,正常对照组织中为100.0%,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型胃癌组织中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型(81.3%vs 4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无转移组的差异有显著性(81.0%vs 30.0%,P<0.05).浸润深达浆膜层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与未达浆膜层组无统计学差异(60.0%vs 52.4%,P>0.05).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26.1%vs 83.3%,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有p16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并导致其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及癌前病变组织.p16基因的高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16基因甲基化的发生,从正常、癌前病变到胃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提示其基因CpG岛高甲基化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DNA甲基化 P16基因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如何选择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案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韦 曹晓沧 王邦茂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结肠镜是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结肠及末端回肠的病变。肠道黏膜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检查的效果,这依靠事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能会遗漏黏膜的损伤、延长检查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 结肠镜是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结肠及末端回肠的病变。肠道黏膜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检查的效果,这依靠事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能会遗漏黏膜的损伤、延长检查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膜 检查前 结肠镜 准备方案 肠道准备 末端回肠 发生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清学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慕然 刘艳迪 +1 位作者 郑晓莉 张庆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97-100,共4页
目的测定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收集天津市... 目的测定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收集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510例,分成UC组、CD组及对照组,UC组358例,男192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5.7±15.8)岁,CD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8±19.2)岁,对照组121例,男69例,女52例,平均年龄(56.8±13.2)岁。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IgA型和IgG型ASCA、PAB、GAB和pANCA4种抗体的表达。结果 ASCA-IgA和IgG1种以上亚型阳性在CD组、UC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2.9%、3.6%、1.7%,CD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各组无一例阳性表达。GAB在UC组和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NCA在UC组中阳性率为54.7%,显著高于CD组(3.2%)和对照组(2.5%),UC组和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2.9%、96.4%、23.5%、92.7%,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7%、96.8%、99.5%、15.6%。结论 IBD相关抗体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pANCA对于诊断UC较有价值,同时检测IgA型和IgG型ASCA可提高CD诊断的敏感性,PAB对于诊断IBD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抗胰外分泌腺抗体 抗酿酒酵母菌抗体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病例回顾并可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淑玲 姜葵 +2 位作者 陈鑫 焦国慧 王邦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诱发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病例资料,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09-09/2016-1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8例PPI致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患者的资料,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共收集PPI致痛...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诱发患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病例资料,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09-09/2016-1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8例PPI致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患者的资料,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共收集PPI致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的患者8例,均为男性,初诊断为消化性溃疡(75.0%)或糜烂性胃炎(25.0%),伴高尿酸血症,且尿pH≤6,用药起始至发作的平均时间为6.67 d,临床表现以单关节或多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多伴发热(62.5%).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用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及尿酸升高(75.0%),肌酐及尿素氮降低(87.5%),血清K+降低(P<0.05),Na^+、Cl^-升高(62.5%).停药、对症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激素通常可以缓解.结论 P P I引起患者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可能是某些情况下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肾脏H^+-K^+-ATP酶或血容量减少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上消化道出血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