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对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8
1
作者 郝兆虎 邵海琳 +2 位作者 黄霄 方涛 田凤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2-596,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达格列净、西格列汀对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就诊的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为体质指数&g... 目的对比研究达格列净、西格列汀对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就诊的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为体质指数>24 kg/m^2、腰围男>90 cm、女>85 cm.联合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治疗(每日用量≥30 U)、糖化血红蛋白(HbA1c)≥8%.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达格列净10 mg组(48例)、西格列汀100 mg组(50例),进行为期24周的临床观察,评估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腰围等情况.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最终达格列净组42例、西格列汀组45例完成了调查,24周时HbA1c较基线明显下降[分别为(7.01±0.89)%比(9.28±1.13)%,(7.64±0.99)%比(9.38±1.29)%,t=17.308、7.791,均P<0.001],达格列净组下降幅度高于西格列汀组[(2.27±0.85)%比(1.75±1.50)%,t=2.031,P<0.05],达格列净组较西格列汀组每日胰岛素量明显下降[(36.1±11.2)比(41.1±12.8)U,t=2.163,P<0.05];达格列净组腰围不增加的患者比例与西格列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6%比48.9%,χ^2=8.231,P<0.05).结论达格列净、西格列汀在对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确切,达格列净在腰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腰围 每日胰岛素用量 达格列净 西格列汀
原文传递
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熊庆广 王永清 +5 位作者 张庆杰 毕红宾 孙晋保 赵志辉 杨志强 李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0-726,共7页
目的 探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32~ 61岁,平均36.9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均为... 目的 探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32~ 61岁,平均36.9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1例(Tscherne分类1级).pilon骨折采用AO/OTA分型:C1型10例,C2型8例,C3型5例.根据骨折线及骨折块分布情况选择入路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经撬拨复位后,使用非限制性锁钉将C型骨折变为A型骨折后使用髓内钉固定.术后以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关节面复位质量,根据Teeny-Wiss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 24个月,平均(20.6±2.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 28周,平均(16.8±4.0)周.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关节面复位质量,其中解剖复位20例,复位一般2例,复位差1例,解剖复位率为87.0%(20/23);踝关节Teeny-Wiss评分为60~ 100分,平均(91.6±9.5)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0% (20/23).7例出现张力性水疱;1例出现皮肤坏死.术后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感染、螺钉松动及断裂、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和满意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原文传递
盐酸氨溴索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媛 何静春 +1 位作者 邢爱民 李立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SAP的8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盐酸氨溴索组进行盐酸氨溴索并联合抗生素...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SAP的8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盐酸氨溴索组进行盐酸氨溴索并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分压,以及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盐酸氨溴索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3.1±0.8)d、(11.7±3.7)d、(5.4±1.7)d,均短于对照组(3.8±1.1)d、(13.6±4.9)d、(6.6±2.1)d(t=18.60、22.80、23.50,P=0.014、0.008、0.011),细菌清除率90.7%、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4.4%和74.4%(X^2=3.86、5.34,P=0.05、0.0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病程,有效清除细菌,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卒中 肺炎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7
4
作者 魏群 刘勇 李焕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34-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3例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口服地高辛、速尿、螺内酯、维生素C及铁剂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3例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口服地高辛、速尿、螺内酯、维生素C及铁剂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组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及EPO,共治疗16 w。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LVEF值,降低血清FFA的含量(P<0.01)。结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及EPO可通过降低FFA含量、升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在纠正贫血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左卡尼汀注射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小强 李姮 +1 位作者 张香玲 何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841-3845,共5页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每组50例。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替格瑞洛口服。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达比加群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两组均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12个月测定凝血指标,记录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T、INR、T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T、INR、T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PT、INR、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12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PT、INR、TT、APTT低于华法林组,Fib、D-二聚体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2/50)比6.0%(3/50);χ~2<0.001,P=0.99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26)。结论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预防血栓事件,且与华法林相比具有较低的出血发生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达比加群酯 替格瑞洛 老年人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左心衰心输出量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贺元 傅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证实无创机械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显著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ICU共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按2010年急性左心衰治疗指南进行药物、病因及一般治疗;对照组共20例均予面罩吸氧,试验组共20例均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符合排除... 目的:证实无创机械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显著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ICU共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按2010年急性左心衰治疗指南进行药物、病因及一般治疗;对照组共20例均予面罩吸氧,试验组共20例均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符合排除标准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监测症状、心率、血压、血氧等变化,用无创心功能监测心输出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1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80%;试验组有效19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95%;试验组有1例(5%)、对照组有4例(20%)需有创通气,两组气管插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观察指标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显著效果,对心输出量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无创心功能 心输出量
下载PDF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晓玲 阎渭清 陈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225-4229,共5页
目的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以统一培训考核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天津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取全科医学领域专家30例。根据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 目的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以统一培训考核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天津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取全科医学领域专家30例。根据德尔菲法的实施程序,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由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采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百分数法确定各指标筛选界值,以确定最终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分别为0.825、0.83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0.286。最终确定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95个。7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人文技能考核、临床文书及诊断思维考核、临床基本技能考核、社区疾病考核、全科医师实践考核、医学专科技能考核、医疗继续教育考核,权重分别为0.040、0.019、0.419、0.268、0.114、0.131、0.00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从7个维度规范了全科医师的考核标准,对于保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培训 教育考核 德尔菲技术
下载PDF
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超 纪盛章 +1 位作者 宫长水 张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5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市静海县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0例(35个结节)与15名健康志愿者的甲状腺进行分析。用能谱CT行GSI单...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市静海县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0例(35个结节)与15名健康志愿者的甲状腺进行分析。用能谱CT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35个甲状腺结节中乳头状腺癌15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0个。乳头状腺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甲状腺组的碘浓度(mg/cm3)分别为,平扫期:0.39±0.16、0.81±0.23、1.80±0.29;动脉期:1.13±0.45、3.53±0.42、5.78±0.42和静脉期:2.99±0.35、2.44±0.48、4.58±0.43。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32±0.36、0.91±0.40、2.45±0.23;动脉期:1.78±0.34、4.32±0.43、6.44±0.43和静脉期:3.12±0.35、2.59±0.33、5.12±0.57。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三组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成像技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25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雷道雄 王凤飚 +1 位作者 刘森 张增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PCT)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PCT治疗的高危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术...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PCT)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PCT治疗的高危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术(cholecystectomy,CCY)的患者在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25例行PCT引流术,26例接受CCY手术,平均年龄分别为75岁和74岁.PCT组ICU的入住时间平均长达13d,CCY组则为5d,PCT组明显长于CCY组(t=5.175,P=0.001).PCT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CY组,分别为21.3d和9.8 d(t=3.213,P=0.002);但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组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拔管无复发,6例患者因结石性AC复发而需再次住院,3例获保守治疗,另3例重新行PCT穿刺引流,其中2例长期带管,1例4周后行延期CCY手术,PCT治疗成功率为76%.结论 与急诊CCY比较,PCT引流虽然住院时间长,再住院率高,但在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死亡率方面能达到与CCY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居文 邵新中 +1 位作者 王泳 孔令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5.5岁.单纯Pilon骨折14例,其他合并掌、指骨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5.5岁.单纯Pilon骨折14例,其他合并掌、指骨骨折或肌腱损伤.所有Pilon骨折均为近指间关节闭合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1例,5周拆除10例,6周拆除13例,固定期间无支架松动,无针孔感染发生.去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周,平均6周.其中1例手指有20°旋转,5例关节间隙合并骨折块,影响功能的2例,后期行骨折块取出.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外固定器 闭合复位 牵张固定 PILON骨折
原文传递
锁定多向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庆杰 王永清 +5 位作者 熊庆广 郝晓辉 熊超 尹鸣熹 毕红宾 赵志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33-840,共8页
目的:探讨胫骨锁定多向带锁髓内钉(tibial locking multidirection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TLMIIN)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TLMI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 目的:探讨胫骨锁定多向带锁髓内钉(tibial locking multidirection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TLMIIN)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TLMI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6例;年龄28~67岁,平均48.7岁;左侧24例,右侧14例;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8 d,平均6 d。胫骨平台骨折采用AO/OTA分型:B1型4例,B2型1例,B3型14例,C1型8例,C2型5例,C3型6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TLMIIN固定患者4例(10.5%,4/38),采用有限切开复位TLMIIN固定患者34例(89.5%,34/38)。术后采用改良Hohl?Luck胫骨平台骨折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8.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时间48~131 d,平均87.4 d;完全负重时间80~128 d,平均108.9 d。取出TLMIIN前1 d,按Hohl?Luck系统评估,其中功能评价:优2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7%(36/38);放射学评价:优23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84.2%(32/38)。术后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锁钉松动及断裂、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术后膝关节和小腿肿胀严重6例,经抗凝、脱水、理疗等对症治疗,7 d后肿胀均消失;切口少量渗出液2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分别在术后16 d和18 d愈合,但皮缘出现少许干性结痂坏死;术后1周,1例因负重发生复位丢失,膝内翻25°,未做处置,未影响骨愈合和关节功能。结论利用TLMIIN的髓内支撑、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多向立体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软组织的二次损伤范围小,相应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丽 刘宏伟 于泳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清醒局部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AFOI)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拟行口腔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10min静脉泵注完毕,局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清醒局部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AFOI)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拟行口腔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10min静脉泵注完毕,局部浸润麻醉下行AFOI。记录入室(T1)、辅助药物泵注结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即刻(T3)3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2组的插管时间、插管耐受度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啶组T3时点的HR、SBP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2、T3时点的BIS低于芬太尼组,Ramsay评分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需处理的HR、BP、SpO2下降。右美托咪啶组的插管耐受度和术后满意度均优于芬太尼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清醒状态下AFOI,具有镇静效果好、呼吸无抑制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纤维支气管镜 插管法 气管内 清醒镇静 芬太尼
下载PDF
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杨 陈霞 马浩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评价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0~64岁,体重45~80 kg,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 目的评价Ambu AuraGain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30~64岁,体重45~80 kg,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Ambu AuraGain喉罩组(A组)与Supreme喉罩组(S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使用间歇正压模式通气维持PETCO230~45 mmHg、SpO2>95%。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喉罩出口末端时记录Brimakombe评分,评价喉罩对位准确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成功置入喉罩时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即刻,记录气道密封压。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情况、首次置入成功情况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喉罩拔除后低氧血症、咽喉疼痛、喉罩粘血的发生情况。记录内镜医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拔除时间、术中和喉罩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A组喉罩对位准确率和检查结束即刻气道密封压升高,内镜医师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Ambu AuraGain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面罩 气道管理 支气管镜检查
原文传递
冠脉内注射硝普钠对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预防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小强 李姮 何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预防无复流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将185例行pPCI的STEMI老年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93例)与硝普钠组(92例)。硝普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预防无复流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将185例行pPCI的STEMI老年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93例)与硝普钠组(92例)。硝普钠组开通冠脉后立即注射硝普钠200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及术后肌钙蛋白T(c TnT)、估测射血分数(EF),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分析无复流发生危险因素。结果硝普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估测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nT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硝普钠组无复流发生比例、支架植入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梗死相关动脉分布、TIMI血流分级冠脉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期间硝普钠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应用硝普钠、糖尿病、高SYNTAX评分为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硝普钠可明显减少接受p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减少1年MACE事件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硝普钠 无复流现象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群 顾乃刚 +1 位作者 刘勇 李焕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883-4884,共2页
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有心肌肥厚,最终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主要的发病学说有病毒感染、免... 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有心肌肥厚,最终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主要的发病学说有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失调以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注射液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肥胖抑制素及和肽素预警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荣 赵红霞 +1 位作者 张虹 蔡友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肥胖抑制素与和肽素在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体内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与PCO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和对照组,用生化分析仪分析各项生化指标... 目的研究肥胖抑制素与和肽素在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体内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与PCO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和对照组,用生化分析仪分析各项生化指标,化学发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激素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和肽素、肥胖抑制素和睾酮。超声检测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多毛症通过Ferriman-Gallwey评分标准诊断,测量每个研究对象的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SPSS 11.5分析和肽素、肥胖抑制素和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和CRP在非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F-G评分分值和总睾酮量在非肥胖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抑制素在非肥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肥胖组低于非肥胖组(P<0.05)。和肽素在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2)。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抑制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和肽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肥胖抑制素在PCOS患者中低表达,和肽素在PCOS患者中高表达,在肥胖患者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肥胖抑制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和肽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其均有望成为预测PCOS患者早期心血管病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心血管危险因素 肥胖抑制素 和肽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亮 司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45-2348,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是粒缺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感染部位328例(64.06%),不明原因发热(FUO)184例(35.94%)。微生物中革兰阴性菌占64.35%,革兰阳性菌(23.61%)和真菌(12.04%),共检出57株耐药菌。肺部感染病死率高于FUO(P<0.005),肺部感染与血流感染(P>0.25)、血流感染与FUO(P>0.1)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种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密切相关,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并是主要致死原因。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耐药率高。了解这类患者流行病学动态,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缺乏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姜丽 王利军 +2 位作者 赵岚 周丽娜 王洪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92例病程<72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47例)和纤溶酶治疗组(B组,4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92例病程<72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47例)和纤溶酶治疗组(B组,4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p P水平,并与4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采用NIHSS、出院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p 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明显降低;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A组的ADL评分[(89.87±10.13)分]与B组[(82.16±16.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0,P=0.067)。但是,B组康复效益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χ2=5.842,P<0.05)。A、B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能降低ACI患者血浆Tp 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前体蛋白 纤溶酶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毕红宾 王永清 +4 位作者 李毅 程鹏 王业林 赵志辉 杨志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60例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33例;34例行锁定钢板固定,26例行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60例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33例;34例行锁定钢板固定,26例行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术后功能评分。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79.8±5.3)min,术中出血(300.0±10.6)mL,骨折愈合时间(13.1±2.5)周,末次随访Neer评分(87.5±3.6)分,ASES评分(91.2±4.0)分。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60.7±4.8)min,术中出血(180.0±13.5)mL,骨折愈合时间(12.5±3.6)周,末次随访Neer评分(85.9±4.5)分,ASES评分(89.7±3.4)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和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锁定钢板更适用于肱骨近端内侧较完整病例,髓内钉更适用于大结节无明显骨折患者,但两种方式均应重视内侧柱的有效复位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钉 疗效
原文传递
老年社区感染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群莉 杨彩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137-138,共2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分为粘液型和非粘液型两种类型。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粘液化有关,非粘液型铜...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分为粘液型和非粘液型两种类型。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粘液化有关,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渗透压较高、氯化钠较多、磷酸盐较少等环境条件下容易转化为粘液型。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自然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结果分析 社区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