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2
1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2 位作者 杨祁峰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使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1 m土壤贮水分别较常规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0.2mm和31.7 mm;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0%;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8 kg/(mm.hm2),平均达到33 kg/(mm.hm2)。从而有效解决了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玉米等大秋作物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使玉米产量平均达到8 374.5 kg/hm2,增产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流 沟播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97
2
作者 刘广才 杨祁峰 +3 位作者 李来祥 樊廷录 赵小文 朱永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8,共11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广才 杨祁峰 +2 位作者 李来祥 段禳全 朱永永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9-743,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旱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李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具有明显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1.40,具有极显著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明显,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极显著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中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分别为75%、25%,当玉米覆膜时均为地上部占67%、地下部占33%。当玉米不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磷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分别为67%与33%,钾则地上部与地下部贡献相等(各占5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钾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55%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下载PDF
核桃品种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亚胜 谢鸣 +4 位作者 汪恒兴 朱忠 张瑞芳 辛俊峰 王秀芳 《北方果树》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 作者用标准差法研究了20个核桃品种(系)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均可感病,但品种(系)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陇32’和‘西林2’等2个品种(系)为高抗品种,‘陇11’‘陇15’‘维纳’‘扎343’‘辽3’等5个品种(系)为中抗品种,‘中林1’、A02、‘元丰’‘丰辉’‘西洛3’等5个品种为抗病品种,‘中林5’‘阿7’‘鲁光’‘辽1’‘辽4’‘西扶2’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香玲’和‘中林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黑斑病 抗性
下载PDF
羊草的丰产栽培及利用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晓慧 王健 麻小凤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第2期81-82,84,共3页
羊草耐践踏、耐放牧、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绵羊特别喜欢采食,可在我市舍饲养羊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羊草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很强,且能形成强大的根网,盘结固持土壤作用很大,还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为此,笔者通过多年... 羊草耐践踏、耐放牧、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绵羊特别喜欢采食,可在我市舍饲养羊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羊草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很强,且能形成强大的根网,盘结固持土壤作用很大,还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羊草栽培方面的技术,仅供同行和类似本地区条件的种养殖群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植 利用技术
下载PDF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中 胡箭卫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47-48,共2页
通过栽培箭麻抽薹开花人工辅助授粉,把所结种子与“共生萌发菌”一起培养后再播在预先培养好的蜜环菌菌床上进行栽培繁殖,可解决天麻因多代无性繁殖使种性退化问题,也是提高其繁殖系数、降低成本、选育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天麻 有性繁殖 箭麻 人工授粉 萌发菌
下载PDF
冬小麦渗水膜覆盖集雨增墒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苟红玉 李来祥 +1 位作者 郭四拜 周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9期29-31,共3页
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渗水膜覆盖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幅宽 1.4 0m渗水膜覆盖的小麦全生育期为 2 6 5d ,分别较幅宽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超微膜覆盖和露地对照提前 2、3、7d ;折合产量为4 10 4 .2kg/hm2 ,比 0 .70m渗... 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渗水膜覆盖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幅宽 1.4 0m渗水膜覆盖的小麦全生育期为 2 6 5d ,分别较幅宽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超微膜覆盖和露地对照提前 2、3、7d ;折合产量为4 10 4 .2kg/hm2 ,比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膜覆盖和露地对照分别增产 2 34.4、6 35 .4、937.6kg/hm2 。对土壤水分的测定结果 ,雨后当天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 ,而雨后 5d、10d、15d均以 1 4 0m渗水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说明 1 4 0m渗水膜覆盖具有较好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渗水膜 试验
下载PDF
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四拜 李向新 冯万银 《甘肃农业科技》 1997年第7期12-14,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槽覆盖法和膜边垄土覆盖法对集流膜上降雨,增加膜下根际土壤水分,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优于常规覆盖法,其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较常规覆膜法提高10~12g/kg,产...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槽覆盖法和膜边垄土覆盖法对集流膜上降雨,增加膜下根际土壤水分,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优于常规覆盖法,其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较常规覆膜法提高10~12g/kg,产量增加1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玉米 双槽覆盖 集流增墒 玉米
下载PDF
天水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秀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8期3-5,共3页
在对天水市油菜生产现状与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天水市发展油菜生产的前景 ,提出了推广优质“双低”杂交油菜 ;促进油菜向产业化发展 ;推广栽培及田间管理新技术 ,提高产量 ;
关键词 天水市 油菜生产现状 前景 发展途径 建议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娟 刘鸿燕 周高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77-77,79,共2页
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起垄铺膜、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及增产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四拜 王秋芳 +1 位作者 冯万银 李忠林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11期23-24,共2页
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试验提出了6种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对集流膜上水分、增加膜下根际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般较... 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试验提出了6种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对集流膜上水分、增加膜下根际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般较常规覆盖法降水利用率提高2~3 倍,产量增加61% ~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地膜玉米 集流增墒 增产效应
下载PDF
残茬覆盖在旱地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陈彩能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9期21-23,共3页
我省旱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5%。其中中部18个干旱县因干旱少雨、耕作粗放、土壤瘠薄、生态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近年来,由于持续过量的化肥投入,部分地区出现土壤蓄水量下降、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1... 我省旱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5%。其中中部18个干旱县因干旱少雨、耕作粗放、土壤瘠薄、生态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近年来,由于持续过量的化肥投入,部分地区出现土壤蓄水量下降、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1〕。因此,探讨在自然资源、经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茬覆盖 作用 土壤肥力 水资源利用 良性循环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地膜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四拜 冯万银 +2 位作者 宋立平 孙淑兰 胡箭卫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33-35,共3页
试验表明:对地膜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万得福、抗旱宝、旱地龙、活力素5种叶面肥,增产率为7.4%~17.0%,根据投产比综合评价经济效益以喷施万得福、抗旱宝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好。
关键词 小麦 地膜 叶面肥 产量
下载PDF
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臧耀成 陈立梅 《档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 农业科研 农业生产 开发利用 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现代化 科研成果 农业科学技术 档案管理 信息资源
原文传递
提高天麻商品率有效途径研究初报
16
作者 王建中 李来祥 +2 位作者 郭四拜 孙淑兰 魏斌 《甘肃农业》 2003年第12期69-70,共2页
依据天麻和密环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通过采用有性、无性相结合的繁殖方式 ,调节播期 ,选择优质菌种、菌材及种子 ,改善栽培环境 ,改变传统的栽培方法 ,加强管理 ,可明显提高天麻商品率。
关键词 天麻 商品率 蜜环菌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繁殖 播期 菌种选择 栽培方法
下载PDF
连栋温室西、甜瓜一年三茬无土栽培试验研究
17
作者 田晓峰 田溪 +3 位作者 曹金石 宋立平 潘连公 甘志国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年第10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连栋温室 试验研究 一年三茬 甜瓜 作物根系 灌溉作物 产量与品质 农药用量 营养液
下载PDF
天水市马铃薯生产潜力的开发途径
18
作者 潘连公 陈彩能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4期250-252,共3页
1 自然条件我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北纬34°04′至35°11′,东经106°42′。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交接地带。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属北秦岭山地,东北部属陇南山地。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 管理 天水市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关联分析
19
作者 潘连公 陈彩能 《马铃薯杂志》 1993年第4期221-222,共2页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马铃薯不同组合的杂交后代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关联分析在揭示性状遗传方面的可能性,从而为育种工作提供后代选择依据,供商榷。
关键词 马铃薯 杂交育种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浅议天水旱作生态农业发展途径
20
作者 潘连公 《甘肃农业》 2003年第7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天水市 旱作生态农业 发展途径 现状 新技术 农田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种植业生产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