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婧 王旭 +3 位作者 刘霞 陈明康 韩雨哲 姜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红鳍东方鲀 免疫 消化酶 添加量
下载PDF
牙鲆饲料中异亮氨酸与缬氨酸的交互作用对消化酶和部分免疫酶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旭 周婧 +5 位作者 薛晓强 刘霞 陈明康 于海霞 姜志强 韩雨哲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3-28,共6页
试验研究饲料中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和缬氨酸(Valine,Val)的交互作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设2个异亮氨酸(Ile)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0%和2%),并将其分别与3个缬氨酸(Val)水平(... 试验研究饲料中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和缬氨酸(Valine,Val)的交互作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设2个异亮氨酸(Ile)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0%和2%),并将其分别与3个缬氨酸(Val)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0%、0.83%和2.27%)制成6组试验饲料(LI-LV、LI-MV、LI-HV、HI-LV、HI-MV、HI-HV)。以初始体重为(3.57±0.05)g的牙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0尾鱼,分别投喂上述6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低Ile水平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Val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脂肪酶活性随之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Val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则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磷酸酶(AKP)则先降低而后升高;但在高Ile水平时,脂肪酶、SOD活力随饲料Val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Ile和Val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在Ile 2%与Val 2.27%水平下,牙鲆幼鱼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值。故Ile与Val对牙鲆体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有显著交互作用,并且Ile 2%与Val 2.27%交互作用时显著提高牙鲆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亮氨酸 缬氨酸 交互作用 牙鲆 消化酶 免疫酶
下载PDF
大头鳕TNFSF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其在发育早期和病毒暴发时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瑞婷 蒋洁兰 +5 位作者 毛明光 姜志强 布尔特 矫志伟 陈明康 孙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3-531,共9页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鳕 肿瘤坏死因子 TNFSF6 发育 神经坏死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