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晓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尬处境。各民族母语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母语写作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民族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共同创造了世界文化(文学)中的中国意义与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的在场” 母语文学 中国文学 公共话语空间
下载PDF
集体记忆·文化符号·民族形象——论195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共13页
1950年代,各民族文化被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国家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对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发现与重构,在客观上确立了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合法性,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此激活。文化民族主义... 1950年代,各民族文化被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国家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对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发现与重构,在客观上确立了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合法性,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此激活。文化民族主义文学话语通过民族集体记忆、各种文化符号,建构了各民族形象,呈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由此奠定了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形象
原文传递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民族母语文学译出的艰难也不对称。穿越汉语直接进入世界文学语境与更多的作家作品更自觉地通过汉译进入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两种跨语际、跨文化、跨国际传播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在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对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并使多民族母语文学进入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学 不在场的在场 单边译入 文化洼地效应 跨语际跨文化
下载PDF
重读玛拉沁夫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峰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5,共5页
60年前,玛拉沁夫创作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标志着玛拉沁夫正式跻身于中国当代文坛。与此同时,老舍、李乔、陆地、郭风、端木蕻良、祖农·哈迪尔、纳·赛音朝克图、阿·吾铁库尔、韦其麟、晓雪、铁... 60年前,玛拉沁夫创作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标志着玛拉沁夫正式跻身于中国当代文坛。与此同时,老舍、李乔、陆地、郭风、端木蕻良、祖农·哈迪尔、纳·赛音朝克图、阿·吾铁库尔、韦其麟、晓雪、铁依甫江·艾里耶夫、胡昭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成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中坚。汉族以外的各民族作家的崛起,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现象和成就。然而,60年后的今天,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呼声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拉沁夫 少数民族作家 重读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坛 科尔沁草原 五六十年代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人文精神·责任承当·生命体验·文体意识——评都媛的《心的涟漪》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13,20,共5页
都媛在书写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悟中,传达出鲜明而强烈的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社会良知与责任承当,具有重要的文化和道德价值。都媛本色本真与自在自然的书写方式也表征其文体意识的确立。
关键词 都媛 人文精神 生命体验 文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四个缺失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峰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95,共5页
中国文学史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冠以“中国”的文学史著作达上千种之多,而且中国文学史还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之中。但是,一百多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却存在着如下四种缺失。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研究 教育知识体系 “中国”
原文传递
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2,共3页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 阿库乌雾通过对汉语与国界的双重穿越,实现彝族母语文学跨语际、跨民族、跨国际、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多元文化空间确立彝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国家双重认同、文学话语权力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观念,使阿库乌雾能够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库乌雾 母语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原乡记忆与日常叙事——关于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
8
作者 丁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7-19,共3页
作为当代优秀的小说家,孙惠芬一直勤耕不辍于乡土世界里。在其原乡记忆和日常叙事的基础上,作者将她对乡土经验的把握和深切体验发挥到极致,从而使其创作在同时期的乡土作家中显现出突出的创作优势。
关键词 孙惠芬 乡土小说 原乡记忆 日常叙事
下载PDF
都市空间与现代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建构
9
作者 丁颖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86-389,共4页
提出当城市和空间成为一种需要的时候,现代知识分子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逐渐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显现着价值和意义。认为对于城市知识分子而言,空间选择与其文化选择呈现着彼此依存的"孪生"关系,一方面催生、体现着城市知识分子... 提出当城市和空间成为一种需要的时候,现代知识分子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逐渐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显现着价值和意义。认为对于城市知识分子而言,空间选择与其文化选择呈现着彼此依存的"孪生"关系,一方面催生、体现着城市知识分子精神诉求的都市文本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在助推着现代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城市 文化选择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中国文学空间特征谫论
10
作者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多种民族文化与多种地域文化相互叠加、交汇,形成中国多民族文学同一空间中文学的多层性和交融性;此外,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学一直处于空间不断位移、穿插、离合、交汇的动态变化之中,由此形成了跨地域、跨民族的跨文化特征;... 多种民族文化与多种地域文化相互叠加、交汇,形成中国多民族文学同一空间中文学的多层性和交融性;此外,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学一直处于空间不断位移、穿插、离合、交汇的动态变化之中,由此形成了跨地域、跨民族的跨文化特征;动态的多地域、多民族、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学生态,是决定中国文学风格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跨民族文化 跨地域文化 叠加 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