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和蛋白类添加物对鱿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冬妮 范馨茹 +3 位作者 祁立波 黄颖 潘锦锋 董秀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通过分析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等指标,研究淀粉类和非肌肉蛋白类添加剂对鱿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均可提高鱿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49.08%,20.77%,26.46%,30.16%;4种淀粉均... 通过分析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等指标,研究淀粉类和非肌肉蛋白类添加剂对鱿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均可提高鱿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49.08%,20.77%,26.46%,30.16%;4种淀粉均可提高持水性,其中红薯淀粉效果较好,为79.10%;添加淀粉后虽会导致白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非肌肉蛋白的添加使鱿鱼鱼糜组织结构更加紧密;除乳清蛋白外,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蛋清蛋白均可提高鱿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39.03%,29.30%,35.82%。综合指标分析表明淀粉类及大部分蛋白质类添加物可以改善鱿鱼鱼糜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鱼糜 淀粉 非肌肉蛋白 凝胶强度
原文传递
鱼糜和马铃薯粉对饼干质构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意明 丛爽 +3 位作者 邓惠馨 王震宇 董亮 温成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96-102,共7页
采用质构分析、电子鼻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制备的鱼糜马铃薯饼干质构和风味进行对比分析。以感官评定和质构为评价指标,以低筋面粉含量为100%,确定鱼糜马铃薯饼干的配方为:马铃薯全粉相对含量30%、马铃薯淀粉相对含量... 采用质构分析、电子鼻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制备的鱼糜马铃薯饼干质构和风味进行对比分析。以感官评定和质构为评价指标,以低筋面粉含量为100%,确定鱼糜马铃薯饼干的配方为:马铃薯全粉相对含量30%、马铃薯淀粉相对含量20%、鱼糜相对含量40%、棕榈油相对含量40%。对鱼糜马铃薯饼干、鱼糜饼干、马铃薯全粉饼干和普通饼干的风味进行对比,结果发现4种饼干的风味物质主要为杂环类、烃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以美拉德反应产物甲基吡嗪和2,5-二甲基吡嗪为主,含有鱼糜的饼干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本研究为饼干的香气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马铃薯和鱼糜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鱼糜 饼干 质构 风味
下载PDF
鱼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凯悦 孙娜 +4 位作者 董秀萍 焦健 李艳芬 侯邵勇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鱼胶为鱼鳔干制品,既是富含蛋白质的滋补食物,也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在治疗滑精、创伤出血、疮毒肿痛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国内外学者对鱼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胶原蛋白的提取、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等技术领域。鱼胶食品目前仍以初... 鱼胶为鱼鳔干制品,既是富含蛋白质的滋补食物,也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在治疗滑精、创伤出血、疮毒肿痛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国内外学者对鱼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胶原蛋白的提取、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等技术领域。鱼胶食品目前仍以初加工为主,多以干制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产品开发仍不够成熟。文章总结了常见鱼胶种类,简述了鱼胶的基本营养成分及含量,即鱼胶是一种胶原蛋白丰富、脂肪含量少的药食同源食品;概述了鱼胶现今的发展状况,指出其行业规模在逐年扩大,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阐述了目前鱼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少对应标准规范的现状。以期为鱼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以及鱼胶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营养成分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全谷物原料的营养特性及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尚珊 臧梁 +3 位作者 傅宝尚 姜鹏飞 刘莹 祁立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43-452,共10页
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近些年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全谷物食品比精细加工的谷物制品更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本文就小麦、大麦、燕麦、糙米、荞麦、高粱、小米和藜麦等几种常见谷物原料的营养特性及产品研究进展... 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近些年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全谷物食品比精细加工的谷物制品更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本文就小麦、大麦、燕麦、糙米、荞麦、高粱、小米和藜麦等几种常见谷物原料的营养特性及产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全谷物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摄取对健康的益处和目前全谷物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同时也归纳了全谷物食品开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全谷物食品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谷物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原料 营养特性 健康益处 食品开发 全谷物产品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洋县不同色泽糙米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被引量:16
5
作者 金文刚 刘俊霞 +7 位作者 赵萍 陈小华 韩豪 裴金金 周佳 张杰 耿敬章 姜鹏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58-264,共7页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相似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汉中市洋县产5种不同色泽糙米(红、黄、绿、紫、黑)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5种色泽糙米饭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35种(占49.83%~57.06%)、酮类13种(...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相似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汉中市洋县产5种不同色泽糙米(红、黄、绿、紫、黑)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5种色泽糙米饭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35种(占49.83%~57.06%)、酮类13种(占34.40%~41.45%)、醇类5种(占1.42%~1.96%)、吡嗪2种(占0.02%~0.07%)、酸类2种(占0.19%~0.49%)、呋喃1种(占5.61%~8.23%)、酯类1种(占0.08%~0.67%)、醚类1种(占0.02%~0.10%)和酚类1种(占0.04%~0.22%)。其中,5种色泽糙米饭间相比,红糙米饭中醛类含量相对较高,黄糙米饭中酸类含量相对较高,绿糙米饭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相对较高,紫糙米饭中呋喃类含量相对较高,黑糙米饭中酮类、酯类、吡嗪类和酚类含量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1%,能够较好解释原始样品特征,表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图数据可实现洋县不同色泽糙米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较好区分。此外,通过建立洋县不同色泽糙米饭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可视化勾勒出不同色泽糙米饭挥发性风味轮廓,为丰富洋县五彩稻米食味品质特性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糙米 蒸煮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度分析
下载PDF
佛跳墙冷冻调理食品在不同复热方式下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琴 黄旭辉 +3 位作者 祁立波 傅宝尚 董秀萍 秦磊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1,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复热方式对佛跳墙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水浴、蒸汽、微波3种不同复热方式对冷冻佛跳墙产品进行复热加工。以成品新鲜佛跳墙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复热后产品的色泽、丙二醛含量(MDA值)、游离氨基酸含量、5’-核苷酸含量、... 为了探讨不同复热方式对佛跳墙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水浴、蒸汽、微波3种不同复热方式对冷冻佛跳墙产品进行复热加工。以成品新鲜佛跳墙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复热后产品的色泽、丙二醛含量(MDA值)、游离氨基酸含量、5’-核苷酸含量、质构、电子舌滋味、感官评分等指标,综合确定最佳复热方式。结果表明,蒸汽复热后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不同的复热方式对主料鲍鱼的质构特性影响较小;从色泽上看,三种不同方式复热后的产品a*值差异不显著,微波复热后产品的L*值和b*值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从脂肪氧化程度上看,微波复热后产品的MDA值最高(2.86 mg/kg),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了36.84%;电子舌分析发现,对照组的咸度值为3.45,微波复热后产品的咸度值为4.34,咸度值增加了25.79%;与对照组相比,微波复热提高了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含量,水浴和蒸汽复热均降低了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含量。综合各项指标,蒸汽复热是佛跳墙冷冻调理食品较为理想的复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跳墙 复热 食用品质 冷冻调理食品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色泽小米粥挥发性有机物差异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1 位作者 姜鹏飞 刘俊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7-2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色泽小米粥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市售不同色泽小米(黑、绿、白和黄)蒸煮后米粥的挥发性有机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色泽小米粥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 为探究不同色泽小米粥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市售不同色泽小米(黑、绿、白和黄)蒸煮后米粥的挥发性有机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色泽小米粥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醛类22种(占68.58%~80.66%)、酮类11种(占6.52%~9.89%)、醇类9种(占5.99%~14.91%)、呋喃类2种(占2.09%~5.66%)、酯类2种(占1.13%~1.72%)和醚类2种(占0.39%~0.69%)。不同色泽小米粥挥发性有机物以醛类、醇类和酮类为主,其次是呋喃、酯类和醚类。黑小米粥中醛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较高,绿小米粥中酮类相对含量最高;白小米粥中醇类和呋喃类相对含量最高;黄小米粥中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分析显示,GC-IMS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可实现不同色泽小米粥样品的较好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稳定性较好的预测模型,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3种差异挥发性有机物(VIP>1),也可对不同色泽小米粥样品进行较好分类。该研究为丰富不同色泽小米食味品质特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粥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有机物 相似度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大菱鲆背腹部肌肉基本组成、质构及加工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垚 傅新鑫 +4 位作者 潘锦锋 吴琼 程沙沙 邵淑双 董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4-69,共6页
本实验将大菱鲆肌肉划分为上、下背部和上、下腹部,应用理化检测、质构测试及组织切片等方法探究各部位肌肉组织特征和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部位肌肉组织水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上背部水分含量较高,下腹部较低;下背... 本实验将大菱鲆肌肉划分为上、下背部和上、下腹部,应用理化检测、质构测试及组织切片等方法探究各部位肌肉组织特征和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部位肌肉组织水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上背部水分含量较高,下腹部较低;下背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上背部剪切力高于其他部位(P<0.05);下腹部硬度高于其他部位;各部位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咀嚼性与硬度指标成正相关。采用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van gieson,V-G)结果表明上背部与下背部、上腹部与下腹部之间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背部肌肉组织较腹部紧密,肌束间隙小。各部位升温速率和达到中心温度稳定所需时间不同;随蒸制时间延长,背、腹部失重率和失水率增加,且腹部大于背部;背、腹部剪切力先下降后平稳,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本实验可为大菱鲆各部位肌肉组织特性的研究及加工过程中鱼肉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组分 光镜 质地剖面分析 剪切力 失水率
下载PDF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海参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奚倩 赵雅娉 +4 位作者 张警予 董秀芳 李楠 刘丽 启航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0,共5页
以新鲜海参(Stichopus japonicas)为原料,制备海参肠与体壁的提取液。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检测不同浓度的海参肠和体壁提取液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海参肠和体壁提取液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 以新鲜海参(Stichopus japonicas)为原料,制备海参肠与体壁的提取液。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检测不同浓度的海参肠和体壁提取液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海参肠和体壁提取液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强,海参肠提取液对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910,0.006,0.890μg/mL;体壁提取液对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1.29,0.52,0.47μg/mL。在相同浓度下,海参肠提取液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体壁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提取液 抗氧化活性 电子自旋共振 自由基
下载PDF
番茄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文静 金文刚 +3 位作者 姜鹏飞 秦磊 陈瑶 祁立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68,共5页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富含多种营养素,膳食摄入量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它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文章从番茄中的番茄红素、黄酮、多酚方面进行介绍,对其提取方法展开讨论,并分析了...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富含多种营养素,膳食摄入量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它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文章从番茄中的番茄红素、黄酮、多酚方面进行介绍,对其提取方法展开讨论,并分析了国内外番茄产品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番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总黄酮 酚类物质 番茄制品
下载PDF
蒸制过程中大菱鲆肌肉理化特性、组织结构及蛋白特性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新鑫 王垚 +5 位作者 李德阳 姜鹏飞 刘文涛 梁峻 祁立波 董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62,共7页
本研究以大菱鲆上背部肌肉为原料,考察其蒸制过程中脂肪含量、失水率、质量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组织结构、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色度的变化,并对其肌原纤维蛋白和流失液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变化、鱼块Ca^(2+)Mg^(2+)-ATPas... 本研究以大菱鲆上背部肌肉为原料,考察其蒸制过程中脂肪含量、失水率、质量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组织结构、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色度的变化,并对其肌原纤维蛋白和流失液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变化、鱼块Ca^(2+)Mg^(2+)-ATPase活力和总巯基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大菱鲆鱼块的失水率、质量损失率均不断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相对提取率在蒸制开始2 min过程中下降明显,至4 min时降至10%以下;Ca^(2+)Mg^(2+)-ATPase活力在蒸制2 min时降至最低;总巯基含量随蒸制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至1 min后基本不变。在蒸制过程中大菱鲆鱼块的微观组织结构由完整逐渐开始破裂;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显著下降;亮度L*值显著升高(P<0.05),并在蒸制4 min后达到稳定状态;鱼块中蛋白的降解和流失使得流失液中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逐渐增加。综上所述,限定规格(1.5 cm×1.5 cm×1.0 cm)大菱鲆鱼块在蒸制4 min时可达到熟化且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质量损失率 组织结构 质构 蛋白质
下载PDF
NaCl对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德阳 侯雅文 +5 位作者 黄颖 黄美琪 姜鹏飞 张晓芳 董秀萍 祁立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61-67,共7页
以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为对象,考察不同NaCl浓度(0.1、0.2、0.3、0.4、0.5、0.6 mol/L)下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化学作用力(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巯基的变化,并对其二级结构以及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 以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为对象,考察不同NaCl浓度(0.1、0.2、0.3、0.4、0.5、0.6 mol/L)下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化学作用力(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巯基的变化,并对其二级结构以及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均不断增加;离子键、氢键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疏水性相互作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蛋白质二级结构呈现由螺旋向折叠转化的趋势,其他二级结构无明显变化;肌原纤维蛋白储能模量(G’)不断增加,其中以NaCl浓度0.6 mol/L的实验组储能模量最大。综上所述,NaCl浓度为0.6 mol/L时,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的各项指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肌原纤维蛋白 NACL 二级结构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肉冷藏期间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俊霞 赵萍 +2 位作者 金晶 金文刚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69-278,共10页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期间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该研究对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6和8 d)定期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期间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该研究对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6和8 d)定期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挥发性气味物质。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感官品质逐渐下降,从第6天感官上不可接受;TVB-N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第6天判定为不新鲜(>20 mg/100g)。通过GC-IMS从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3种酯类、12种醛类、10种酮类、6种醇类、3种醚类和2种酸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32%,能够解释样品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构建了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依据变异权重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5种潜在的气味标记物(VIP>1),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2-丁酮、乙醇、苯乙醛单体、丙醇的相对含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丁酸乙酯二聚体、正己醛、丙酸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异戊醛单体、丙酮、异戊醇单体和烯丙基甲基硫醚相对含量在第2、4天达到最大后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相对含量与冷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和TVB-N值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大鲵肉冷藏期间腐败变质潜在标志物。该研究为大鲵肉冷藏期间新鲜度评价及其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大鲵肉 冷藏 感官评价 挥发性盐基氮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鹰嘴豆分离蛋白对黄河鲤鱼鱼丸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骁 王营娟 +4 位作者 赵电波 赵卫东 栗俊广 董秀萍 白艳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3,共6页
研究鹰嘴豆分离蛋白对黄河鲤鱼鱼丸凝胶品质的影响。将不同比例(2%、4%和6%,w/w)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添加到低盐黄河鲤鱼鱼丸,测定其凝胶强度、白度、离心损失、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 研究鹰嘴豆分离蛋白对黄河鲤鱼鱼丸凝胶品质的影响。将不同比例(2%、4%和6%,w/w)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添加到低盐黄河鲤鱼鱼丸,测定其凝胶强度、白度、离心损失、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CPI的添加能够增强低盐(1%NaCl)鱼丸凝胶特性和保水性。与低盐鱼丸相比,当CPI添加量为4%时低盐鱼丸的离心损失最小、自由水比例最低(P<0.05);CPI添加量为6%时低盐鱼丸的凝胶强度最大,与2%NaCl鱼丸相比凝胶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且储能模量(G')较高,扫描电镜发现其凝胶微观结构较为致密均匀;CPI的添加会导致鱼丸白度的下降(P<0.05),但白度值均都保持在70以上。添加6%的CPI能够有效地提升低盐鱼丸凝胶品质,为低盐淡水鱼糜制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分离蛋白 黄河鲤鱼 鱼糜制品 凝胶品质
下载PDF
海水鱼丸加工工艺及外源添加剂对高温杀菌后鱼丸品质保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常莉莉 崔浩哲 +3 位作者 张志慧 于佳卉 杨贺 唐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95-202,共8页
为获得耐高温杀菌的高品质海水鱼丸,本文以海水杂鱼糜为原料,确定制作海水鱼丸最佳工艺参数后,以白度、持水性、弹性、硬度、凝胶强度、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添加卡拉胶、转谷氨酰胺酶(TG酶)或两者复配对高温杀菌后鱼丸品质保... 为获得耐高温杀菌的高品质海水鱼丸,本文以海水杂鱼糜为原料,确定制作海水鱼丸最佳工艺参数后,以白度、持水性、弹性、硬度、凝胶强度、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添加卡拉胶、转谷氨酰胺酶(TG酶)或两者复配对高温杀菌后鱼丸品质保持的影响。结果发现:以海水杂鱼糜质量为基数,淀粉添加15%,大豆蛋白添加4%,食盐添加1%,姜粉添加1%,料酒添加3%,水添加40%,葱末添加3%时海水鱼丸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外源添加剂的加入可显著改善高温杀菌后海水鱼丸的弹性、凝胶强度、硬度及热稳定性(P<0.05),但对白度改善效果不显著(P>0.05),其中卡拉胶∶TG酶为3∶7时,海水鱼丸的持水性为80.73%±0.78%,硬度为(470.96±15.09) g,能够有效减少鱼糜凝胶网状结构的空间间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单独添加卡拉胶或TG酶相比,两者复配后能够有效改善高温杀菌后海水鱼丸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杂鱼糜 鱼丸 卡拉胶 转谷氨酰胺酶 高温杀菌 品质保持
下载PDF
苦荞麦不同部位代谢轮廓及活性成分分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柴多 王美婷 +4 位作者 姜雨萌 刘泷泽 肖琳 王缤晨 董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苦荞麦种子不同部位进行代谢轮廓分析,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甲酯及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苦荞籽粒中芦丁、槲皮素、香草酸、对香豆酸、山柰酚及绿原酸6种活性成分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苦荞麦种子不同部位进行代谢轮廓分析,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甲酯及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苦荞籽粒中芦丁、槲皮素、香草酸、对香豆酸、山柰酚及绿原酸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苦荞麦胚部代谢物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总体上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在麸皮中高于其他部位,但芦丁在荞麦壳中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基础代谢物质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酶学特性及其接种对酸肉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翠翠 尚昊 +4 位作者 张素芳 梁会朋 纪超凡 陈映羲 林心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从食品来源菌株中筛选出6株产脂肪酶菌株,其中1株表皮葡萄球菌N30(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N30)和1株解脂耶氏酵母菌C11(Yarrowia lipolyticaC11)展示出较高酶活力,分别为1.07 U/mL和0.84 U/mL。对二者酶学性质进行考察,发现二者的... 从食品来源菌株中筛选出6株产脂肪酶菌株,其中1株表皮葡萄球菌N30(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N30)和1株解脂耶氏酵母菌C11(Yarrowia lipolyticaC11)展示出较高酶活力,分别为1.07 U/mL和0.84 U/mL。对二者酶学性质进行考察,发现二者的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8.0。S.epidermidis N30的最适底物为C_(4)酯,而Y.lipolytica C11最适底物为C_(8)酯。采用S.epidermidis N30或Y.lipolytica C11对酸肉接种,结果表明二者的添加均可有效提升酸肉中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如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壬醛和1-辛烯-3-醇的含量,从而促进酸肉中果香、花香、酒香、蘑菇和脂香等香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表皮葡萄球菌 解脂耶氏酵母 酶学性质 发酵肉 风味
下载PDF
裙带菜孢子叶多糖体外降血脂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山 李冬梅 +3 位作者 许喆 纪晓林 董秀芳 启航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以裙带菜孢子叶为原料,经水提、醇沉、脱胶、脱色、冷冻干燥制备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并研究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胆酸盐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等温吸附曲线以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速度较快,在吸附开始的2... 以裙带菜孢子叶为原料,经水提、醇沉、脱胶、脱色、冷冻干燥制备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并研究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胆酸盐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等温吸附曲线以及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速度较快,在吸附开始的20 min内已达到吸附平衡量;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iur拟合曲线都能较好地描述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行为,40 mg/m L的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效果与80 mg/m L的考来烯胺相近,说明裙带菜孢子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孢子叶 多糖 体外降血脂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焙烤条件的烤马铃薯条品质对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淼 王宝心 +3 位作者 祁立波 姜鹏飞 刘春雨 温成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209,共8页
为了探究烤马铃薯条的焙烤工艺,对比分析了不同焙烤温度和时间组合下,马铃薯条的水分含量、水分状态、抗氧化性、总酚含量、风味物质、色度及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烤温度的升高和焙烤时间的缩短,烤马铃薯条的水分流动性... 为了探究烤马铃薯条的焙烤工艺,对比分析了不同焙烤温度和时间组合下,马铃薯条的水分含量、水分状态、抗氧化性、总酚含量、风味物质、色度及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烤温度的升高和焙烤时间的缩短,烤马铃薯条的水分流动性和水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硬度和咀嚼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抗氧化性和总酚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烤马铃薯条色泽逐渐加深。不同的焙烤条件组合对烤马铃薯条主要风味物质种类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160℃烤25 min条件下,马铃薯条硬度为1532.14 g;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25%,总酚含量为279.18 mg/100 g,相对较高;且香味明显,色泽鲜亮,是比较合适的焙烤条件。该研究可为马铃薯在食用或加工中选择适宜的焙烤条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烤 马铃薯 温度 时间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4 位作者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1-239,共9页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信号峰中鉴定出43种风味物质。与烤制前相比,大鲵肉烤制20 min后,醛类、醇类和酯类含量有所下降,而酮类、烯类、醚类含量有所增加;随着烤制时间从20增加到80 min,大鲵肉醇类、烯类、醚类含量逐渐降低,而酯类、酮类、醛类含量逐渐增加。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了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从鉴定的43种风味物质中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出14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醇类4种(丁醇、桉叶油醇单体、戊醇二聚体和2,3-丁二醇)、醛类3种(己醛二聚体、异戊醛和反-2-戊烯醛)、酮类4种(甲基庚烯酮、2-丁酮、3-戊酮和2-戊酮)、烯类2种(α-葑烯和双戊烯)和酯类1种(乙酸乙酯)。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这些挥发性成分可用于不同烤制阶段大鲵肉的区分。该研究为今后大鲵烤制调理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烤制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