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地区成人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绪福 阮永江 +3 位作者 干立明 马卫东 刘成久 童九龄 《大连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报告了大连地区50名理想关系的汉族学生的 x 线片描图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产 trophy 全口曲面断层——头颅定位 x 线摄影机。对其软、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整颌外科提供了重要诊断及手术设计的标准数据.
关键词 X 线头影测量 软组织 硬组织 正常颌
下载PDF
国人辽宁地区下颌磨牙的活体研究
2
作者 徐建明 张丽君 阮永江 《大连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本研究对238名(男110、女126)年令在18~43周岁,国人辽宁地区青、中年的下颌磨牙1062颗,其中第一磨牙(M_1)476颗,第二磨牙(M_2)476颗,第三磨牙(M_3)110颗进行了观测。测出下颌磨牙的牙尖数,面沟型及牙尖与淘组合型在各类磨牙的分布状志... 本研究对238名(男110、女126)年令在18~43周岁,国人辽宁地区青、中年的下颌磨牙1062颗,其中第一磨牙(M_1)476颗,第二磨牙(M_2)476颗,第三磨牙(M_3)110颗进行了观测。测出下颌磨牙的牙尖数,面沟型及牙尖与淘组合型在各类磨牙的分布状志,取得了国人活体的各项数据。在讨论中。从国人活体牙各项数值与国内.外各有关数值进行了比较,得出活体牙与尸牙的异同及人种间的差异,并扼要地进行了解剖学及人类学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磨牙 牙尖数 面沟型 牙尖与沟组合型
下载PDF
迷路动脉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奎启 王福 +2 位作者 张元鑫 李牧 史晓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测迷路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它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 解剖和观测了 4 9侧脑干、桥小脑角和内耳道标本 ,记录迷路动脉的起始、行程、管径。结果 迷路动脉83 6 % (41/49)起于小脑下前动脉 ,12 3% (6 /49)起于基... 目的 观测迷路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它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 解剖和观测了 4 9侧脑干、桥小脑角和内耳道标本 ,记录迷路动脉的起始、行程、管径。结果 迷路动脉83 6 % (41/49)起于小脑下前动脉 ,12 3% (6 /49)起于基底动脉 ,4 1% (2 /49)起于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的平均 ( x±s)管径为 (0 18± 0 0 5 )mm。迷路动脉 5 5 1%为 1条 ,4 0 8%为 2条 ,4 1%为 3条。在桥小脑角和内耳门处 ,面神经位于前下 ,前庭蜗神经位于后上 ;在内耳道底 ,面神经位于上方 ,蜗神经位于前方、前庭神经位于后方 ;迷路动脉多位于第Ⅶ、Ⅷ脑神经之间。结论 迷路动脉主要起于小脑下前动脉 ,行于第Ⅶ、Ⅷ脑神经之间 ,是供应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耳蜗与前庭器的主要动脉。桥小脑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动脉 局部解剖学 脑桥
下载PDF
软腭动脉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宁新 张奎启 宋儒耀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为在修复腭裂时正确地设计和切取腭部组织瓣 ,保证其存活和肌肉恢复功能 ,对软腭血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方法 对 14例头颈标本做了腭部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10例胎儿标本做了造影 ,6例胎儿头标本做了组织学连续切片观察。结果 证... 目的 为在修复腭裂时正确地设计和切取腭部组织瓣 ,保证其存活和肌肉恢复功能 ,对软腭血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方法 对 14例头颈标本做了腭部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10例胎儿标本做了造影 ,6例胎儿头标本做了组织学连续切片观察。结果 证实软腭血供具有多源性 ,主要来源于腭升动脉。该动脉前、后支均是肌粘膜穿支血管。供应软腭的其他动脉均为直接粘膜支 ,包括腭小动脉、咽升动脉腭支和扁桃体动脉。供应软腭的血管在粘膜下及肌筋膜层形成丰富的相互吻合的血管网。腭裂时 ,腭升动脉腭支随腭帆提肌向前外移位。结论 保护好腭部动脉 ,特别是腭升动脉在软腭内的分支 ,对腭裂手术的设计、伤口愈合及术后功能的恢复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腭 局部解剖 动脉血供 腭裂 修复
原文传递
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1 位作者 张元鑫 陈洪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脑干,观测展神经根池段的滋养动脉来源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从展神经根腹面跨过的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小脑下后和小脑... 目的:研究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脑干,观测展神经根池段的滋养动脉来源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从展神经根腹面跨过的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小脑下后和小脑下前动脉总干、椎动脉;从展神经背面跨过的血管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等。展神经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桥前外侧穿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和脑桥下外侧动脉。接触和压迫展神经根的血管主要是小脑下前动脉和移位的基底动脉或椎动脉,占16.7%。结论:展神经的滋养动脉损伤和血管压迫可导致展神经麻痹,了解展神经的动脉供应及其邻近血管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根 动脉供应 解剖 神经血管关系
下载PDF
下颌切牙神经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巨利 谭包生 +3 位作者 王燕 李医丹 王芳 张奎启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人切牙神经在下颌骨内的行程和分布 ,为临床自体骨移植的颏部取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磨开 1 3例 (2 6侧 )国人在体下颌骨标本 ,解剖 2 1侧脱钙下颌骨 ,显示下牙槽神经末段、切牙神经和颏神经全程 ,对... 目的 :研究国人切牙神经在下颌骨内的行程和分布 ,为临床自体骨移植的颏部取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磨开 1 3例 (2 6侧 )国人在体下颌骨标本 ,解剖 2 1侧脱钙下颌骨 ,显示下牙槽神经末段、切牙神经和颏神经全程 ,对切牙神经直接观测 ,另选 2 2侧下颌骨作切牙神经横断面观测。结果 :下牙槽神经前端分为切牙神经和颏神经 ,有牙颌切牙神经直径为 1 74± 0 2 5mm ,无牙颌切牙神经直径为 1 5 0± 0 2 2mm ;有牙颌切牙神经长度为 2 0 6 0± 2 6 2mm ,无牙颌切牙神经长度为 1 7 0 0± 2 85mm ;有牙颌的切牙神经 (在尖牙处 )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为 2 5 95± 4 5 0mm、无牙颌为 1 3 6 6±4 0 5mm ,至牙根尖为 1 1 5 6± 2 35mm ,至颌下缘为 9 6 2± 1 75mm ,至唇侧骨板的厚度为 5 1 9± 1 4 6mm ,至舌侧骨板的厚度为 4 6 6± 1 4 0mm ,切牙神经主要分布到下颌尖牙和切牙。结论 :切牙神经和颏神经均由下牙槽神经出发 ,颏神经向后上外 ,切牙神经向前呈弓状 ,位于下颌体前部的中下 1 / 3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 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 无牙颌 尖牙 舌侧 神经解剖学 骨板 脱钙
下载PDF
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在临床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娜 叶丹丹 +3 位作者 王娇娇 敖翔 刘启成 牛卫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组织中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因慢性根尖周病需行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或需拔牙的患者20例,取患者牙周组织作为根尖周炎病组;... 目的探讨临床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组织中NLRP3/Caspase-1炎性体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因慢性根尖周病需行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或需拔牙的患者20例,取患者牙周组织作为根尖周炎病组;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恒牙患者,搔刮拔除后的牙齿根尖周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Real-time q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β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NLRP3、Caspase-1、IL-β的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LRP3、Caspase-1及IL-1β在根尖周炎病组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尖周炎病组织内NLRP3、Caspase-1、IL-β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中,其中NLRP3、Caspase-1主要表达于胞浆,IL-1β可表达于胞浆与胞核。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P3与Caspase-1的表达存在着中度相关性,r=0.733;IL-1β与NLRP3及Caspase-1的表达存在着低度相关性,r=0.378及r=0.341,P均<0.05。结论 NLRP3炎性体在人的慢性根尖周炎症中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NLRP3 CASPASE-1
下载PDF
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成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
8
作者 赵丽娟 李文 郑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3-474,478,共3页
目的探讨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采用提取脂磷壁酸(LTA)的方法提取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用3种质量浓度(... 目的探讨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采用提取脂磷壁酸(LTA)的方法提取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用3种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mg/mL)提取物分别刺激人成纤维细胞THP-1细胞株,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6、TNFα。结果THP-1细胞株可以产生一定量的IL-1β、IL-6、TNFα,以质量浓度为10mg/mL时诱导产生的量最高。结论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提取物可以诱导THP-1细胞株产生IL-1β、IL-6、TNFα,但随着质量浓度变化产生的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氏放线菌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椎动脉沟环2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云 张奎启 +1 位作者 王福 鞠成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收集并研究椎动脉沟环。 [方法 ]在动脉注入红色乳胶的 1 6例头颈标本上 ,解剖观测32条椎动脉的 2、3段。 [结果 ]发现两例椎动脉第 3段穿寰椎椎动脉沟环。 [结论
关键词 椎动脉 椎动脉沟环 解剖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元鑫 王福 +2 位作者 卢云 鞠成林 张奎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5,i006,共3页
关键词 颈神经根 诊断 压迫 应用解剖 神经病理 椎间孔 根型颈椎病 综合症 表现 缺乏
下载PDF
口腔内科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11
作者 李体林 向彬 张福胤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内科学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滋养动脉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1 位作者 仲维剑 李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供应。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 1 6例 (3 2侧 )灌注红色乳胶的三叉神经根血管标本。结果 :三叉神经根的动脉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的脑桥支和颈内动脉的分支。结论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根 三叉动脉 脑神经 显微解剖
下载PDF
穴位注射转移因子治疗白塞氏综合征40例
13
作者 曲晓娟 刘铁玉 《大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56-358,共3页
转移因子(Transfer faotor TF)系自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的。其作用是转移细胞免疫力,是致敏淋巴细胞中的一种多肽或多肽核苷酸物质,可通过透析膜的小分子物质。将其转移给另一正常机体,则可将其免疫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转移... 转移因子(Transfer faotor TF)系自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的。其作用是转移细胞免疫力,是致敏淋巴细胞中的一种多肽或多肽核苷酸物质,可通过透析膜的小分子物质。将其转移给另一正常机体,则可将其免疫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转移给非特异性未致敏的淋巴细胞。使它表现出免疫活性,起到增加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综合征 穴位注射 转移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 迟发型变态反应 免疫活性 透析膜 人外周血 分子物质 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的中药治疗疗效观察
14
作者 向彬 林敬连 张福胤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 :对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根据四诊合参进行辩证施治 ,探讨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6 8例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 16例局部用药 ,治疗组 5 2例局部用药配合全身中药调理。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8 75 % ,复发率为 87 5 ... 目的 :对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根据四诊合参进行辩证施治 ,探讨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6 8例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 16例局部用药 ,治疗组 5 2例局部用药配合全身中药调理。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8 75 % ,复发率为 87 5 % ,治疗组有效率为 96 15 % ,复发率为2 8 85 %。结论 :通过内外兼治 ,能缩短溃疡发作时期 ,延长间歇期 ,减少复发 ,还能通过全身调理 ,增强病人体质状况 ,提高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中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两种龋蚀检知液体外腐质检测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龙 倪兆亨 +2 位作者 董明 王丽娜 牛卫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比较龋蚀检知液Caries detector和10%优碘对离体牙龋坏牙体组织的检测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择有龋坏的离体牙80颗,分为Caries detector组和10%优碘组,每组各40颗,再按龋坏深度分为Caries detector浅龋组,Caries ... 目的 比较龋蚀检知液Caries detector和10%优碘对离体牙龋坏牙体组织的检测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择有龋坏的离体牙80颗,分为Caries detector组和10%优碘组,每组各40颗,再按龋坏深度分为Caries detector浅龋组,Caries detector深龋组,10%优碘浅龋组及10%优碘深龋组,每组20颗。分别记录各离体牙原始质量为G1,使用挖匙去腐后,再次记录各离体牙质量为G2,分别涂布Caries detector与10%优碘,使用挖匙去腐后再次记录离体牙质量为G3。观察各组腐质去除情况,计算并比较各组腐质清除率。结果 Caries detector或是10%优碘都有明显的染色效果,Caries detector的染色范围大于10%优碘,并且在清除染色牙本质后仍有不易移除的残留染剂在更深层的牙本质中。Caries detector浅龋组腐质清除率高于10%优碘浅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ies detector深龋组染色后腐质清除率高于10%优碘深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ries detector在浅龋的腐质去除上有着卓越的染色效果,但是对于患有深龋的牙齿,建议使用10%的优碘,会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腐质 龋蚀检知液 Caries detector 优碘
下载PDF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一例报告
16
作者 赵亚平 《大连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12-12,共1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颏下区反复肿胀四个月,溢脓一个月,于1986年4月25日入院。该患在七年前因患颏部基底细胞癌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放射剂量10000rad,骨吸收量】6000rad。放疗后第二年始曾拔牙多次,术后均无不适。四个...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颏下区反复肿胀四个月,溢脓一个月,于1986年4月25日入院。该患在七年前因患颏部基底细胞癌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放射剂量10000rad,骨吸收量】6000rad。放疗后第二年始曾拔牙多次,术后均无不适。四个月前出现颏下区肿痛,当地医院诊断为下颌牙病所致,遂拔除多个下牙,并经抗菌素治疗后症状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髓炎 颌骨坏死 高压氧
下载PDF
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为眼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成人头颅标本眼动脉进行解剖。结果 667%的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333%的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膜中动脉并相互吻合。其主要分支包括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为眼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成人头颅标本眼动脉进行解剖。结果 667%的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333%的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膜中动脉并相互吻合。其主要分支包括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泪腺动脉等。结论 眼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膜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全部来自颈内动脉,表明视网膜的血供与颅内血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 解剖学 起始 走行 分支
下载PDF
生物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文园 刘雪莹 王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7期629-631,共3页
在生物医学领域,二维图像获取的主要技术有X线、CT、MRI、超声扫描和组织病理切片等。三维重建技术可利用二维图像获得三维结构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图像信息。本文对生物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 在生物医学领域,二维图像获取的主要技术有X线、CT、MRI、超声扫描和组织病理切片等。三维重建技术可利用二维图像获得三维结构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图像信息。本文对生物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生物医学图像 CT MRI 组织病理切片
原文传递
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芳 潘巨利 +1 位作者 李医丹 张奎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及颏管与下颌管、切牙神经管的位置关系 ,为口腔牙种植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磨开 13例 ( 2 6侧 )甲醛溶液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段、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始段 ,直接观察测量。另取 2 1侧经过... 目的 :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及颏管与下颌管、切牙神经管的位置关系 ,为口腔牙种植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磨开 13例 ( 2 6侧 )甲醛溶液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段、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始段 ,直接观察测量。另取 2 1侧经过脱钙处理的下颌骨标本 ,解剖并显露下颌管、颏管和切牙神经管进行观测。结果 :下颌管前端分成 2个管 :颏管和切牙神经管。大多数颏管行向后上外开口于颏孔 ,颏管长为 :( 5 .61±1.0 7)mm ,管径为 :( 2 .5 3± 0 .47)mm ,颏孔前缘至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 :( 2 .82± 1.2 9)mm ,颏孔下缘到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 ( 3 .83± 1.43 )mm ,颏管与下颌管之间的角度为 ( 63 .5 7± 13 .71)° ,颏管内有颏神经和颏血管行走。结论 :下颌管向后上外方续为颏管再通向颏孔 ,并非以往认为的下颌管自后上内向前下外方向直接开口于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下颌管 颏管 颏孔 切牙神经管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云 张奎启 王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观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变异与后 8对脑神经的关系。 [方法 ]35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标本用 3种不同的方法取出脑干 ,观测椎动脉颅内段 (V4 )和基底动脉 (BA)的行程、管径、重要分支、变异和与后 8对... [目的 ]观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变异与后 8对脑神经的关系。 [方法 ]35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标本用 3种不同的方法取出脑干 ,观测椎动脉颅内段 (V4 )和基底动脉 (BA)的行程、管径、重要分支、变异和与后 8对脑神经根的关系。 [结果 ]左右VA粗细明显不同 (直径相差 1 .0 0mm以上 ) 1 1例 ,VA弯曲移位 6例 ,移位的椎动脉可压迫 7~ 1 1对脑神经。大脑后动脉 (PCA)为BA的终支 ,左右PCA近端有时粗细不等。细的一侧有粗大的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左右有明显差别的 5例。 [结论 ]VA和BA主要分支的变异在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解剖学 脑神经 脑干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