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软组织厚度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及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以更好地预测术后软组织侧貌。方法:对26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用InVivo5软件将C...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软组织厚度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及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以更好地预测术后软组织侧貌。方法:对26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用InVivo5软件将CBCT转化成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 from CBCT,CCB),导入"几何画板"并建立坐标系,进行定点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软、硬组织标志点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下颌比上颌相关性强。Sn∶A=0.18∶1,UL∶Ui=0.31∶1,LL∶Li=0.80∶1,Si∶B=0.84∶1,Pg'∶Pg=0.90∶1。鼻底厚度、颏部厚度与相应软、硬组织变化无相关关系。唇部厚度与软、硬组织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术后上唇变薄,下唇变厚。结论:软、硬组织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鼻底及颏部软组织受硬组织移动影响小,唇部变化受硬组织影响大;唇部越薄,随硬组织移动性越好。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正常青年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三维位置以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9例个别正常进行CBCT扫描,用In Vivo 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测量下颌骨形态以及下颌...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正常青年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三维位置以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9例个别正常进行CBCT扫描,用In Vivo 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测量下颌骨形态以及下颌管在其内的三维走行。采用SPSS 17.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管舌侧骨皮质厚度明显较颊侧骨皮质薄。下颌管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增加,到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减小,到下颌下缘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小,第二前磨牙处最大。下颌体截面高度、宽度、皮质骨厚度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从中线至远中,下颌体截面高度、舌侧下1/3皮质骨厚度逐渐减小,上截面宽度、唇/颊侧上1/3皮质骨厚度逐渐增大。部分测量项目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管入下颌孔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逐渐远离偏向舌侧,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男性下颌骨较女性更坚厚。CBCT能精确地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纤维蛋白胶粘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用纤维蛋白胶粘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粘连较Ⅱ组和Ⅲ组严重;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HE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高倍镜观察,纤维蛋白胶和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软组织厚度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及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以更好地预测术后软组织侧貌。方法:对26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用InVivo5软件将CBCT转化成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 from CBCT,CCB),导入"几何画板"并建立坐标系,进行定点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软、硬组织标志点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下颌比上颌相关性强。Sn∶A=0.18∶1,UL∶Ui=0.31∶1,LL∶Li=0.80∶1,Si∶B=0.84∶1,Pg'∶Pg=0.90∶1。鼻底厚度、颏部厚度与相应软、硬组织变化无相关关系。唇部厚度与软、硬组织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术后上唇变薄,下唇变厚。结论:软、硬组织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鼻底及颏部软组织受硬组织移动影响小,唇部变化受硬组织影响大;唇部越薄,随硬组织移动性越好。
文摘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正常青年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三维位置以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9例个别正常进行CBCT扫描,用In Vivo 5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测量下颌骨形态以及下颌管在其内的三维走行。采用SPSS 17.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管舌侧骨皮质厚度明显较颊侧骨皮质薄。下颌管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增加,到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从近中到远中逐渐减小,到下颌下缘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小,第二前磨牙处最大。下颌体截面高度、宽度、皮质骨厚度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从中线至远中,下颌体截面高度、舌侧下1/3皮质骨厚度逐渐减小,上截面宽度、唇/颊侧上1/3皮质骨厚度逐渐增大。部分测量项目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管入下颌孔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逐渐远离偏向舌侧,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男性下颌骨较女性更坚厚。CBCT能精确地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
文摘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纤维蛋白胶粘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用纤维蛋白胶粘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粘连较Ⅱ组和Ⅲ组严重;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HE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高倍镜观察,纤维蛋白胶和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