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80
1
作者 李传刚 潘柏年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外科治疗BPH的金标准,本文对TURP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TURP术中出血、前列腺穿孔及冲洗液外渗、TUR综合征的发生与术后出血、尿失禁、膀胱颈挛缩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掌握电切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外科治疗BPH的金标准,本文对TURP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TURP术中出血、前列腺穿孔及冲洗液外渗、TUR综合征的发生与术后出血、尿失禁、膀胱颈挛缩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掌握电切的深度、彻底止血、避免前列腺包膜穿孔,是预防TURP术后并发症发佳的技术关键;人工尿道括约肌是治疗永久性尿失禁的最佳选择。为了预防术后出现膀胱颈挛缩,作TURP时行膀胱颈环行纤维切开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肾癌保肾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66
2
作者 李泉林 关宏伟 +3 位作者 张丽芝 张秋萍 王法鹏 刘用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直径 4cm以下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 方法 直径≤ 4cm肾癌根治术标本 82例 ,标本分层切开 ,确定多中心病灶 ,假包膜外 15mm范围连续取材确定假包膜完整性及可能存在的假包膜外癌性浸润灶 ,并测量包膜外癌灶与原发灶... 目的 探讨直径 4cm以下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 方法 直径≤ 4cm肾癌根治术标本 82例 ,标本分层切开 ,确定多中心病灶 ,假包膜外 15mm范围连续取材确定假包膜完整性及可能存在的假包膜外癌性浸润灶 ,并测量包膜外癌灶与原发灶的最大距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1例直径≤ 4cm肾癌的增值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 ,其中假包膜外癌灶阳性组 8例 ,阴性组 3 3例。 结果  82例肾癌平均直径 (3 4± 0 8)cm (1 5~ 4 0cm)。其中 3 1 7% (2 6/82 )缺乏完整假包膜 ,17 1% (14/82 )存在 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 ,其中肾实质浸润 8例 ,小静脉癌栓 2例 ,多中心病灶 4例。假包膜外癌灶与原发灶距离平均 (0 5± 1 3 )mm ,95 %可信区间 (0 11,0 94)。取单侧百分位数P95为 4 9mm ,P97 5、P10 0 均为 5 0mm。 41例肾癌平均PCNA指数为 (2 9 5± 17 6) % (5 5 %~85 6% ) ,其中阳性组为 (49 6± 2 1 5 ) % ,明显高于阴性组 (2 4 6± 12 7) % (t=3 162 ,P =0 0 13 )。阳性组 8例中 ,PCNA高表达 5例 ,而阴性组 3 3例中 ,高表达率仅 18 2 % (6/3 3 ) ,(χ2 =6 44 2 ,P =0 0 11)。结论 直径≤ 4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 5mm以上的正常肾实质。单纯肿瘤剜除术易造成肿瘤残留及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肾癌 保肾手术 肾切除术
原文传递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0
3
作者 王炜 李传刚 +1 位作者 刘辉 杨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良性组);根据经直肠超声(TRUS)结果分为有结节(阳性)组和无结节(阴性)组;根据结节回声特性分为低回声组和高(混合)回声组;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比值,TRUS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计算PSAD值,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F/T取0.16、0.18、0.20,根据PSA(ng/mL)水平分为5组,PSA<4、4≤PSA<10、10≤PSA<20、20≤PSA<30和PSA≥30组为界值,PSAD取0.15、0.25、0.35 ng/(mL·cm^3)为界值,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探讨确诊前列腺癌的最佳PSA、F/T值和PSAD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值、PSAD值及低回声结节出现的比例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4.03%、84.33%、67.16%、56.72%,特异度为31.08%、78.38%、93.24%、97.30%,正确指数为0.257 1、0.627 1、0.604 0和0.540 2;F/T取0.16、0.18、0.20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1.64%、73.88%和76.87%,特异度为67.57%、64.86%和58.11%,正确指数为0.392 1、0.387 4和0.349 8;PSAD取0.15、0.25、0.35 ng/(m L·cm3)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8.81%、80.60%和73.88%,特异度为68.92%、87.84%和95.95%,正确指数0.573 3、0.684 4和0.698 3。结论 PSA值10 ng/m L、F/T值0.16、PSAD值0.35 ng/(m L·cm^3)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郭万松 杨波 +10 位作者 孔祥波 孔垂泽 高泽寿 李振华 王元元 赵利涛 张智勇 王巍 吴波 李旭东 周洪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目的 评价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对216例OAB患者予每日口服5 mg索利那新,连续用药5周,记录用药前后排尿日记及用药不良反应,比较用药前后平均24 h尿急次数、平均24 h排尿次... 目的 评价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对216例OAB患者予每日口服5 mg索利那新,连续用药5周,记录用药前后排尿日记及用药不良反应,比较用药前后平均24 h尿急次数、平均24 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平均尿量、尿失禁次数及QOL评分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 216例患者应用索利那新治疗5周,治愈187例(86.7%),其中43例(19.9%)用药3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排尿,29例(13.4%)明显好转,24 h平均尿急次数中位数由用药前的4.1(0.9~18.6)次减至用药后的0.6(0~17.9)次,其中27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4 h尿失禁次数中位数由用药前的1.9(0.6~16.4)次减至用药后的0.5(0~3.4)次,QOL评分由用药前的4.3±0.3降至用药后的1.1±0.2,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5.0%)用药后发生轻微口干、眼干症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索利那新能有效改善OAB患者尿急、尿频、夜尿及尿失禁症状,不良反应小,治疗OAB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索利那新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卫兵 刘志宇 +17 位作者 李泉林 宋希双 孔祥波 王春喜 张奇夫 祝清国 李长福 徐万海 于广海 张诚 杨进益 宋天家 赵积烨 付启忠 王立新 丁全忠 蔡学辉 孔垂泽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期持续6周,每周1次,120 mg/次,有或没有维持灌注)治疗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6例中、高危NMIBC患者,男8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6.7岁。初发肿瘤73例(68.9%),复发肿瘤33例(31.1%)。病理分期T1期86例(81.1%),Ta期20例(18.9%);合并原位癌6例(5.7%)。均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分析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患者基础上增加了被第一部分研究剔除,但符合BCG治疗标准且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共276例因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男2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68.3岁。中、高危NMIBC 263例,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内再发中、高危NMIBC 8例,肾盂/输尿管癌同时合并中、高危NMIBC 5例。记录患者BCG灌注过程中停药原因及并发症情况。根据WHO药物毒副作用及分级标准,将BCG膀胱灌注后并发症分为4级。 结果 第1部分106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9例(8.5%)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其中2例(1.9%)出现进展;97例无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5%。BCG灌注治疗后,73例初发肿瘤者中4例(5.4%)复发,33例复发肿瘤者中5例(15.1%)再次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复发病史(OR=3.214,95%CI0.804~12.845,P=0.099)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2部分276例,177例(64.1%)发生并发症,其中11例(4.0%)为Ⅲ/Ⅳ级并发症,经过对症及抗结核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汪鑫 蔡凯 +4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万胡强 卢相甫 刘志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31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31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PSAD)及碱性磷酸酶(ALP)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PSA、PSAD及ALP与骨转移均有相关性(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临床T分期及ALP是骨转移的独立性预测因素(P <0.05)。PSA、PSAD及ALP的cutoff值分别为48.3 ng/mL、0.9 ng/(mL·cm^3)和91.0 U/L,敏感性分别是81.2%、80.5%和61.7%,特异性分别为77.9%、72.4%和88.3%。结论 PSA、临床T分期及ALP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PSA>48.3 ng/mL、PSAD>0.9 ng/(mL·cm^3)或ALP>91.0 U/L时,建议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造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玻 孙卫兵 范治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造瘘 临床应用 适应证 禁忌证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昊昱 刘志宇 +7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于洋 高玉仁 王睿骁 王镇伟 孙香友 董相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同一术者完成的50例ELR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8.8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同一术者完成的50例ELR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8.8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09.1 m L,术中或术后输血6例(12%);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23.7 d;术后平均住院15 d。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4 d,离床活动时间1~3 d。术后淋巴结阳性3例(6%),切缘阳性7例(14%)。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共9例(18%)。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12.5个月。生化复发1例(2%),术后无瘤生存率达84%。至随访终点未出现尿失禁病例,尿控率达100%。结论 ELRP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泛,但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学效果仍需大样本及长时间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途径 并发症
下载PDF
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治璐 鞠红卫 +6 位作者 李传刚 姜旭东 刘志宇 蒋思雄 于洋 范维伟 尚耀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OAB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29~72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2组,A组为单用索利那新组(27例),B组为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组(26例)。服药方法:索利那新5mg...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OAB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29~72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2组,A组为单用索利那新组(27例),B组为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组(26例)。服药方法:索利那新5mg/d,坦索罗辛0.2mg/a。连续14d后随访,再进行OABSS评分。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3±1.0)与(1.9±0.6)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8±4.9)与(5.2±1.8)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6±1.0)与(0.9±0.1)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7±1.9)与(3.9±1.8)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急评分和OA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可以有效缓解OAB患者的尿急症状并降低OABSS评分,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疗效好于单用索利那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利那新 坦索罗辛 膀胱过度活动症
原文传递
钬激光技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曹敬毅 王淇超 +2 位作者 孙卫兵 王乾 吴刚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分别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78例)与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分别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78例)与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89例)的 NMIBC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与电切镜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钬激光组明显少于电切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在治疗 NMIBTC方面同电切一样疗效确切,但钬激光手术方法易于掌握、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可合理选择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激光 固体
原文传递
电针次髎穴对慢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模型大鼠尿动力学及脊髓背角SP和CGRP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卫兵 杨帆 齐清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穴对环磷酰胺(cyclophsphamide,CYP)致慢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模型大鼠尿动力学及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雌性...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穴对环磷酰胺(cyclophsphamide,CYP)致慢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模型大鼠尿动力学及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OAB模型组10只,OAB+电针(电针组)10只。其中模型组和电针组动物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诱导OAB,应用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次髎穴后排尿间期、基础膀胱压、膀胱最大充盈压及最大排尿压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观察电针后脊髓背角SP和CGRP表达变化。[结果]电针组和模型组的排尿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基础膀胱压明显升高(P<0.01)。电针后电针组的基础膀胱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排尿间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后角SP及CGRP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脊髓后角SP及CGRP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膀胱过度活动,降低脊髓后角SP和CGRP的表达,电针次髎穴治疗OAB可能与抑制膀胱传入神经的兴奋性及传入递质的释放与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尿动力学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翔 刘志宇 +3 位作者 王梁 戴志红 汪鑫 蔡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247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247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按NLR<2.6(135例)及≥2.6(112例)、PLR<149(120例)及≥149(127例)分组。高NLR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与低P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及PLR组患者的RFS分别较低NLR及PLR组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126是NMIB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PLR和NLR对于预测NMIB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LR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
下载PDF
单纯碎石取石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被引量:18
13
作者 关升 孙卫兵 +2 位作者 王琦 廉征宇 钱宗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61,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仅行碎石取石辅助药物治疗,未行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对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经尿...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仅行碎石取石辅助药物治疗,未行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对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经尿道碎石取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术后给予坦索罗辛和(或)非那雄胺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IPSS评分(12.9±4.8)分,明显低于术前(22.6±3.6)分(t=12.918,P=0.000);QOL评分(3.2±1.1)分,明显低于术前(4.7±1.0)分(t=8.279,P=0.000);残余尿量中位数13 ml(0~60 ml),明显少于术前中位数29 ml(0~102 ml)(Z=-3.614,P=0.000)。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1.1±2.3)、(11.8±2.4)ml/s,无统计学差异(t=-0.755,P=0.441)。术后膀胱结石复发2例(3.2%),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完全排除,随访未见结石复发。62例平均随访28个月(6~62个月),急性尿潴留2例,继发上尿路积水1例,反复肉眼血尿合并泌尿系感染2例,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例,此6例(9.7%)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max是前列腺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213,P=0.026,95%CI:0.054~0.835)。结论单纯处理膀胱结石结合药物治疗对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利涛 郭茂源 +4 位作者 邱浩 唐司亚 孙忠杰 王元元 刘志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63,8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早期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4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索利那新,5 mg/次,至拔...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早期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4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索利那新,5 mg/次,至拔管后3 d停药。对照组(20例)膀胱痉挛出现后予以吲哚美辛栓直肠栓剂25mg镇痛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术后每日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膀胱冲洗转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对于预防和治疗TUR-P术后早期膀胱痉挛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索利那新 吲哚美辛栓 膀胱痉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传刚 李墨林 +3 位作者 周琴 舒晓宏 刘用楫 韩国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32P]Pi同位素参入,提取细胞磷脂进行HPTLC分析细胞磷脂(PC及PE)代谢,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膜蛋白水平,分析细胞脂膜流动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32P]Pi同位素参入,提取细胞磷脂进行HPTLC分析细胞磷脂(PC及PE)代谢,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膜蛋白水平,分析细胞脂膜流动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β-榄香烯浓度的增加,[32P]Pi参入细胞PC、PE量明显降低,膜蛋白水平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1.1%、43.3%、43%、50%,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β-榄香烯明显降低BIU-87细胞膜脂流动性。结论β-榄香烯可以明显抑制BIU-87细胞磷脂代谢、Bcl-2表达及脂膜流动性,提示磷脂(PC及PE)及Bcl-2与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人膀胱癌 磷脂 HPTLC Bcl-2
下载PDF
尿脓毒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关升 唐喆 +1 位作者 田洪雨 孙卫兵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8-123,84,97,117,共6页
脓毒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20% ~42%[].泌尿系感染引起的严重脓毒症约占脓毒症总数的5%~7%[2-3],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泌尿系感染的数量约占40%[4].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这一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 脓毒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20% ~42%[].泌尿系感染引起的严重脓毒症约占脓毒症总数的5%~7%[2-3],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泌尿系感染的数量约占40%[4].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这一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1,5],但是脓毒症及尿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人数较前并没有下降,有文献报道美国每年死于严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约215 000人,其中感染源位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占9.1%[6 ].本文针对尿脓毒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泌尿系疾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临床决策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钱宗鸣 朱宁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3期3-5,共3页
医生、医院每天都在为患者做临床决策。而在各个决策中患者与家属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早有争论。除了疾病外患者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医生决策的不同。患者要真正参与,就必须真正全面知情。关于患者参... 医生、医院每天都在为患者做临床决策。而在各个决策中患者与家属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早有争论。除了疾病外患者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医生决策的不同。患者要真正参与,就必须真正全面知情。关于患者参与多少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可能只是提出意愿,可能提出耗资的底线,可能权衡费效比,可能以生活质量为唯一原则。总之,临床决策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地位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 患者知情 医生决定 因人而异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淇超 曹敬毅 +4 位作者 关升 吴刚 王乾 孙卫兵 刘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证实为MIBC且不愿接受...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证实为MIBC且不愿接受或自身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而行TURBT辅以全身化疗或(和)膀胱灌注化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其生存率分析并描绘生存曲线,以评估其疗效,同时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62例患者5年特异性生存率为62.9%,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012,95%CI=1.2813.188,P=0.002)、病理分级(OR=1.866,95%CI=1.1583.012,P=0.020)、术后膀胱灌注化疗(OR=0.420,95%CI=0.1860.951,P=0.042)进入Cox回归模型,影响患者预后,其中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结合患者意愿及选择临床分期为T2、病理分级为低级别的MIBC患者,采用TURBT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考虑作为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预后 COX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宸 范博 +7 位作者 李先承 范治璐 王小刚 陈志岐 王群 刘万凯 张玥 王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影响碎石及排石效果的因素。结果: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碎石成功78例,失败11...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影响碎石及排石效果的因素。结果: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碎石成功78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87.64%。将89例患者分为清石成功组(n=78)和清石失败组(n=11),两组患者在结石是否单发(P=0.007)和肾盂肾下盏夹角(P=0.00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结石是否单发(P=0.022)、肾盂肾下盏夹角(P=0.018)、肾下盏与输尿管间水平距离(P=0.021)是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成功率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肾下盏结石软镜碎石手术,碎石效率及清石效果不仅取决于结石本身的成分硬度特性,同时与肾盂肾下盏夹角、肾下盏与输尿管间水平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肾下盏结石
原文传递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姜丰泽 王梁 +3 位作者 戴志红 沈辰 王琦 刘志宇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5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48例和开腹组(传统的开腹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 目的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48例和开腹组(传统的开腹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1年尿控率及生化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期间,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IPSS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尿控率、生化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疗效确切,可作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前列腺癌 腹腔镜 开腹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