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冬冬 高政 +2 位作者 郭子江 姜长斌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犤38.2%,13.3%,20.6%,18.8%(χ2=9.074,P<0.05)犦。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冬冬 高政 +2 位作者 郭子江 姜长斌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进入非进展组)。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χ2=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各危险因素的比较:进展组患者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48%,15%;(8.6±2.2)mmol/L,(6.6±2.8)mmol/L(χ2=7.090,t=-2.866,P<0.01)]。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旭刚 高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化原理分成3组:假手术组(n=24)、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组(n=24),各组按缺血2 h再灌注2...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化原理分成3组:假手术组(n=24)、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组(n=24),各组按缺血2 h再灌注2 h6、h2、4 h3、6 h分为4个亚组,每组各6只。结果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区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空泡样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再灌注2 h6、h,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及36 h 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减轻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使缺血周边区及海马区Caspase-3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阿托伐他汀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政 孙艳 姜丽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 目的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8)、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组(治疗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比较两组在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减少,空泡化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能减轻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缺损 阿司匹林 盐酸氟桂利嗪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芳 张莉 赵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3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6例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按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6例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按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1次/d,共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1%(35/38)比73.7%(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别为(28.7±5.6) ng/L、(19.5±3.1) mg/L、(21.6±4.3) ng/L,对照组分别为(29.3±6.4)ng/L、(18.8±3.6) mg/L、(22.5±4.6)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分别为(18.7±4.2) ng/L、(10.6±2.1) mg/L、(12.4±2.7) ng/L,对照组分别为(25.4±3.5) ng/L、(15.4±3.1) mg/L、(18.7±3.3)ng/L,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机体炎性反应状态,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治疗结果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英 高政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发生组(A组)81例,无VCI发生组(B组)101例。调查一般情况、疾病史、MMSE评分结果,并记录相关理化检查结果。结...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发生组(A组)81例,无VCI发生组(B组)101例。调查一般情况、疾病史、MMSE评分结果,并记录相关理化检查结果。结果 (1)A组与B组相比,在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MSE评分与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低文化水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皮质下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强 高政 +1 位作者 邢芸芸 姜丽杰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prague-Dawley(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 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prague-Dawley(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氟桂利嗪组bcl-2于再灌注3h可见阳性表达,再灌注6h达高峰,至24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比较,缺血区bcl-2表达增加,差异显著,各时间点均为P<0.01。证实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使损伤脑区bcl-2表达上调,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 bcl—2
下载PDF
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子江 高政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介导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限点的表达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 目的:观察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介导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限点的表达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血糖组16只、高血糖组16只和假手术组4只,其中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又分为再灌注2,4,6,24h4个亚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高血糖组在阻断大脑中动脉前30min腹腔注射500g/L葡萄糖溶液(3g/kg),各组大鼠于麻醉状态下取脑组织制备冠状切片,观察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正常血糖组缺血2h再灌注2h可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犤(18.13±2.16)个/视野犦,再灌注24h达高峰犤(59.50±2.25)个/视野犦。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高峰提前至再灌注6h犤(76.75±2.14)个/视野犦。在再灌注2,4,6h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再灌注24h时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均在缺血2h再灌注2h时可见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犤(7.81±1.60)个/视野,(11.65±1.90)个/视野,P<0.01犦,于再灌注24h达高峰犤(26.25±1.81)个/视野,(35.00±2.28)个/视野,P<0.01犦。在同一再灌注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高血糖状态下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高表达,但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具有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血糖 细胞间黏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丽杰 高政 +1 位作者 孙文芳 宋妮娜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7期32-33,36,共3页
探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41例VCI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组中空腹血糖(FPG)等13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VCI的发生与上... 探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41例VCI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组中空腹血糖(FPG)等13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VCI的发生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VCI组FPG、FINS、HOMA-IR、ISI、FIB、TC、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FINS、HOMA-IR、LDL为VCI发生的危险因素;MMSE评分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s=0.56,P<0.01)。VCI中存在IR,IR是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VCI的严重程度与IR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英 高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析危险因素数量与VCI的发生率。结果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率为44.5%(81/182)。56—65岁者VCI发生率为35.4%(23/65),66~75岁者VCI发生率为45.3%(48/106),76—85岁者VCI发生率为90.9%(10/11)。有VCI组年龄显著高于无VCI组[(69.93±6.91)岁比(67.62±5.56)岁,P=O.014],文化程度显著低于无VCI组(P=0.028);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伴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原文传递
拜阿司匹灵预处理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T-1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妮娜 高政 +1 位作者 孙文芳 姜丽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2组按缺血90 min再灌注3 h、6 h1、2 h再分为3个亚组。2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T-1的表达情况。结果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表达ET-1减少(P均<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ET-1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灵 脑缺血再灌注 高血糖 ET-1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CAM-1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高政 姜丽杰 +1 位作者 邢芸芸 王旭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血糖组(n=18)与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血糖组(n=18)与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 min再灌注3 h(n=6)、6 h(n=6)、24 h(n=6)分为3个亚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ICAM-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脑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氟桂利嗪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受损程度逐渐加重,但与高血糖组各时间点比较,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组织间水肿较轻。ICAM-1表达:氟桂利嗪组于再灌注3 h可见ICAM-1阳性表达,24 h内逐渐增高(P<0.05)。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比较各时间点缺血区ICAM-1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高政 邢芸芸 +1 位作者 孙文芳 姜丽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 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 目的 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建立高血糖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高血糖组(n=18)、盐酸氟桂利嗪+高血糖组(简称氟桂利嗪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氟桂利嗪组比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P〈0.05;相同时间点氟桂利嗪组较高血糖组梗死体积缩小,其中再灌注3、6h组间比较P〈0.05,再灌注24h组间比较P〈0.01;脑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氟桂利嗪组与高血糖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比较,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减少,空泡化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拜阿司匹灵预处理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的影响
14
作者 宋妮娜 高政 +1 位作者 孙文芳 姜丽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细胞问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细胞问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两组按缺血90min再灌注3h、6h、12h再分为3个亚组。各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ICAM-1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ICAM-1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灵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 ICAM-1
原文传递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广君 高政 +1 位作者 罗冬冬 孙文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69-3770,共2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64例VCIND患者、66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或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的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61例同龄健康者观察,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64例VCIND患者、66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或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的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61例同龄健康者观察,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结果:VCIND组T4、FT4水平明显低于CV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T4、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T3、T3、sTS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T4、FT4可能是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的特点 被引量:45
16
作者 高政 姜潮 刘启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28-729,共2页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脑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HAMD各因子分的特征。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及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PSD组与非抑郁组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脑卒中急性期轻型PSD组与中、重型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较非抑郁组均有改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轻型组与中重型组在HAMD各因子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抑郁障碍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PSD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糖尿病足风险的延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露 郭琳 +1 位作者 刘巍巍 肖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7期2102-21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糖尿病足风险的延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态度、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的效果。方法对188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高ABI组(ABI≥0.9)和低ABI组(ABI<0.9)各94例,高ABI组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基于糖尿病足风险的延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态度、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的效果。方法对188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高ABI组(ABI≥0.9)和低ABI组(ABI<0.9)各94例,高ABI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和对照组1,低ABI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2和对照组2,每组47例,将干预组1和干预组2合并为干预组94例,将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合并为对照组9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和集体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信息干预和糖尿病足专科护士的足部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知识掌握情况、预防糖尿病足态度、日常足部护理行为得分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3.73±25.88)、(18.45±3.08)、(38.06±6.43)分和(8.81±2.24)%,均高于对照组的(93.34±26.06)、(18.23±3.03)、(37.73±6.58)分和(9.46±2.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0~5.249,P<0.01)。干预组1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94.02±30.58)分,高于对照组1的(93.72±30.84)分,干预组2知识掌握情况、预防糖尿病足态度、日常足部护理行为得分分别为(93.45±20.47)、(18.70±3.10)、(36.40±5.89)分,均高于对照组2的(92.96±20.54)、(18.36±3.07)、(35.83±6.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3.251,P<0.05或0.01)。干预组1糖化血红蛋白为(8.97±2.85)%,干预组2糖化血红蛋白为(8.65±1.42)%,分别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9.28±2.97)%、(9.6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4.953,P<0.05或0.01)。结论基于糖尿病足风险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和日常护理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踝肱指数 延续护理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变化 被引量:28
18
作者 孙慧娟 李曦丹 林永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rTMS组、药物组、联合组,每组30例。rTMS组为双侧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rTMS组、药物组、联合组,每组30例。rTMS组为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进行rTMS治疗;药物组为右佐匹克隆3 mg/d治疗;联合组为rTMS+右佐匹克隆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清醒期脑电活动变化(α、β、θ、δ)及睡眠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评估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合组PSQI评分下降[(7.2±1.7)分,(13.2±2.9)分],其改善程度较rTMS组[(9.2±2.5)分,(12.1±2.8)分]和药物组[(7.5±2.8)分,(11.4±2.9)分]明显,多重比较显示,联合组>药物组>rTMS组;随访时联合组>rTMS组>药物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rTMS组和联合组HAMA、HAMD评分均下降,两组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时rTMS组和联合组β功率下降,α功率提高,δ及θ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β、δ及θ功率增加(P<0.05),α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显示,rTMS组和联合组β、δ及θ频段功率均低于药物组,α功率高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随访时联合组和rTMS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3期及快速眼动期睡眠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各睡眠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可明显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用rTMS和右佐匹克隆,并通过调控脑电活动降低皮质兴奋性,可作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右佐匹克隆 脑电图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政 姜潮 刘启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9期3704-3706,共3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性认知功能障碍(lacunarinfarctcognitiveim-pairment,LI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ischemicscale,H...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性认知功能障碍(lacunarinfarctcognitiveim-pairment,LI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ischemicscale,HI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alspecificityenolase,NSE)检测。结果:LICI的发生率为38%(37/98)。单因素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反映在病灶体积(t=2.792,P=0.007)与NSE值(t=3.062,P=0.003)。LICI组与非LICI组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显示LICI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脑卒中次数、病灶最前点与额极的距离、病灶体积相关。结论:LICI的发生率较高,LIC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性痴呆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倾向评分匹配法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及SPSS实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常红 陈淑良 张策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7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分析软件SPSS详细操作过程。方法回顾性数据是医学科研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数据,具有组间混杂因素不易控制的流行病学特征,导致统... 目的探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分析软件SPSS详细操作过程。方法回顾性数据是医学科研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数据,具有组间混杂因素不易控制的流行病学特征,导致统计过程中组间基线不均衡,最终不能得出有效的试验结论,而倾向评分匹配法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和探讨PSM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一个实例,逐步介绍该方法的SPSS软件操作过程。结果通过SPSS软件的PSM操作,能够有效控制回顾性研究中组间混杂因素。结论PSM是实现回顾性研究中混杂因素控制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为临床资料的数据挖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倾向评分匹配法 SPSS软件操作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