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与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诉求 被引量:19
1
作者 唐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4-168,共5页
面对新传媒生态和新传播格局,反思我国高等院校传媒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人才培养理念陈旧、目标模糊、模式单一、范式固化;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新闻实践脱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性。在此基础上,... 面对新传媒生态和新传播格局,反思我国高等院校传媒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人才培养理念陈旧、目标模糊、模式单一、范式固化;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新闻实践脱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性。在此基础上,探究融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诉求:确立融合与创新理念、锻造融产品研发与运营能力;论述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理念融合化、学科交叉化、能力具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创新 新闻传播人才 核心价值诉求 培养策略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如何创新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宁 金莉萍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创新创优实践之反思、反省,比较、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传媒产品创新创优的理念及经验,论证传媒产品创新创优的趋势:生产传播理念人文化、互动化;内容选择民生化、故事化;传播渠道立体化、社交化;传播方式移动化... 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创新创优实践之反思、反省,比较、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传媒产品创新创优的理念及经验,论证传媒产品创新创优的趋势:生产传播理念人文化、互动化;内容选择民生化、故事化;传播渠道立体化、社交化;传播方式移动化、直播化;传播手段数据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传媒产品创新创优的策略:创新优化生产传播运行机制,组建融合创意团队,制定独特、完善的保障、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产品 创新创优 趋势 策略
原文传递
纪录片中国叙事逻辑重构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然 唐宁 居慧琳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62,共7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内核是顺应国际传播格局之变革重构中国叙事逻辑。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国产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运用政治传播学理论剖析国际传播中纪录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跨文化传播的交融互鉴中统筹中国叙...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内核是顺应国际传播格局之变革重构中国叙事逻辑。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国产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运用政治传播学理论剖析国际传播中纪录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跨文化传播的交融互鉴中统筹中国叙事整体性、在叙事审美发掘中增强纪录片观赏性、在融入世界话语的框架设计中提升共同话语范式的共情性、在文化原力开掘中彰显叙事样态丰富性、在全媒体传播中增强叙事方式的融合性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国际传播 中国叙事逻辑 重构策略
原文传递
智媒时代广电媒体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宁 唐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智媒时代广电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无疑是突围之策。如何实现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一直困扰广电人。西安广播电视台依靠全方位创新、融产品研发、融媒体平台构建、激励保障制度建设来促进内容与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 智媒时代广电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无疑是突围之策。如何实现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一直困扰广电人。西安广播电视台依靠全方位创新、融产品研发、融媒体平台构建、激励保障制度建设来促进内容与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有较突出的启示作用与引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 广电 内容 技术 融合
原文传递
清代“藉清敌黄”政策对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的环境及社会影响
5
作者 胡其伟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92-110,共19页
康熙年间,靳辅治河二十余年,以"筑堤塞决,束水攻沙,藉清敌黄"为策,于黄河徐州段上下游南北两岸建若干减水坝,分流黄水。北流或归河或归运,南流多经洪泽湖出清口助清敌黄,其继任者多沿用此措施。此举于当时保漕颇有裨益,但却... 康熙年间,靳辅治河二十余年,以"筑堤塞决,束水攻沙,藉清敌黄"为策,于黄河徐州段上下游南北两岸建若干减水坝,分流黄水。北流或归河或归运,南流多经洪泽湖出清口助清敌黄,其继任者多沿用此措施。此举于当时保漕颇有裨益,但却导致黄河河床不断淤高,黄、淮、运河的水位日益抬高,洪泽湖的高家堰也不断延长、加高,不得不分流入江,并导致苏鲁豫皖接壤地带水系及环境受到巨大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后患,其表现形式既有朝堂之上的倾轧,也有地方势力的角逐,甚至百姓流血械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藉清敌黄 黄河夺淮 环境变迁 水利纠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文本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研究——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永乐 陈霏 华桂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5,共9页
以大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游记与评论为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研究游客体验要素的结构与质量。总... 以大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游记与评论为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研究游客体验要素的结构与质量。总结归纳出运河自然风光、建筑景观、运河历史文化、运河生活风貌等24个旅游体验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等级评定。SNA分析结果显示,要素结构网络具有多核心、高密度特征,各要素之间联系紧密,运河自然风光、文化展示场所、运河历史文化等是核心要素;IPA分析结果表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静态要素的建设和展示方面做得很好,但动态(活态)要素是旅游发展的短板。据此提出设立"水弄堂原生态居民区",维护传统生活氛围;活化运河动态要素,丰富运河特色体验;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游客体验 网络文本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大运河
原文传递
江苏大运河文化记忆场所的建设及其活化传承 被引量:23
7
作者 唐宁 潘天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记忆场所和文化载体,其中的江苏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核心地带。从记忆理论视角来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记忆场所亟待积极保护与活化传承,尤其是运河记忆、运河精神、运河语境、运河语言、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记忆场所和文化载体,其中的江苏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核心地带。从记忆理论视角来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记忆场所亟待积极保护与活化传承,尤其是运河记忆、运河精神、运河语境、运河语言、运河情感等主体性的空间记忆景观建设十分迫切。为此,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坚持大运河文化的主体建设思维,激活大运河文化带场所中的主体文化记忆,以活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大运河空间中的场所记忆及其主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大运河 记忆场所 主体文化 活化传承 地缘空间
原文传递
大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生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永乐 孙婷 华桂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93,244,共13页
在梳理大运河文化保护项目时我们发现,大运河沿途所形成的聚落文化遗产有一定的生成与分布规律,并由此成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研统计,大运河(江浙段)现存各类聚落文化遗产148项,它们不仅是大运河文化的集中承载空间,更是... 在梳理大运河文化保护项目时我们发现,大运河沿途所形成的聚落文化遗产有一定的生成与分布规律,并由此成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研统计,大运河(江浙段)现存各类聚落文化遗产148项,它们不仅是大运河文化的集中承载空间,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大运河(江浙段)聚落文化遗产生成与分布呈现出若干规律,包括:运河水利工程指向性规律、运河航运节点指向性规律、运河交汇点指向性规律、运河机构指向性规律、运河商贸活动指向性规律。我们认为,大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生成与分布,不是某种单一规律,而是多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规律之间,有先有后,既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聚落文化遗产 生成与分布 历史规律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运河国际研究进展与知识图谱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山 魏中胤 蒋佳霓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1-43,共13页
基于CiteSpaceⅤ,利用合作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与突现等方法探讨运河的国际研究状况,绘制知识图谱与研究内容体系。主要结论:(1)运河国际研究发展迅速,文章体量质量与科学价值逐时提升;(2)运河国际研究领域广、内容... 基于CiteSpaceⅤ,利用合作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与突现等方法探讨运河的国际研究状况,绘制知识图谱与研究内容体系。主要结论:(1)运河国际研究发展迅速,文章体量质量与科学价值逐时提升;(2)运河国际研究领域广、内容聚、重点期刊与作者突出,国内团队具有大离散、小聚集的特点,国际上欧美、中东等地团队关联紧密;(3)运河国际研究热点具有时代性,内容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影响日益突显;(4)形成以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与治理、运河地区、运河功能与工程为主的国际研究内容体系和以工程技术、污染治理、文化经济、国际案例为主的国内研究内容体系。(5)中国运河研究可以分为运河工程研究、国际运河经验借鉴研究、运河文化申遗研究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四个时期。2019年开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成为热点,大运河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传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运河文化高地建设将成为未来中国大运河研究的突显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 内容体系 CITESP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