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典型北温带成分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 冯建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7,共9页
该研究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在科与属的水平上,探讨了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典型北温带成分(Typical N.Temp.)的主要类群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的种子植物分别有13科,174属... 该研究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在科与属的水平上,探讨了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典型北温带成分(Typical N.Temp.)的主要类群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的种子植物分别有13科,174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北温带成分科总数的33.3%,属总数的73.7%,即从科水平到属水平,典型北温带成分占北温带成分的比例增加了40%左右,这可能意味着在过去的区系地质历史进程中,滇西北地区的典型北温带成分出现了强烈的区系分化过程.在科的水平上,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优势科的物种数占省内的比例均在40%以上,其中大部分科所含的物种数占国内的比例在50%以上.在属的水平上,研究区域内典型北温带成分优势属所含的物种数占省内的比例均在60%以上,占国内的比例均达到了30%以上.这可能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亚型重要科、属在云南和国内的重要分布中心.研究结果也表明,滇西北地区典型北温带成分多型属所占比例从南到北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而单型属所占比例则呈相反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该亚型的区系地质历史从南到北呈现出相对更为年轻的趋势.科数和属数均出现南少北多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典型北温带成分的区系分化强度可能与地壳差异性抬升所致的气候变迁幅度的纬度分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北温带成分 科水平 属水平 分布格局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游金娥 冯建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藏东南地区拥有特殊的地质历史和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有关该地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结合植... 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藏东南地区拥有特殊的地质历史和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有关该地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结合植物类群和区系组成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拥有种子植物3 114种,分属于153科,876属。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藏东南地区拥有西藏地区种子植物科总数的88%,属总数的78%和物种总数的54%,而其国土面积仅占西藏地区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因此,研究认为藏东南地区可能是西藏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在科的水平上,泛热带分布成分占较大比重(51%),其次为北温带分布成分(22.6%)。在属的水平上,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北温带分布成分(21%)和泛热带分布成分(15.5%)。从总体构成来看,在科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比重占到了70%左右;但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比重仅占44%左右。科、属水平上不同的区系组成,尤其是温、热带区系成分比重的巨大差异,可能与科和属所代表的不同地质历史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与此同时,相比西双版纳地区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独龙江地区的植物区系与藏东南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区系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区系组成 科水平 属水平 藏东南地区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孔丽梅 冯建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4,共6页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濒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地区之一。此研究以大尺度的濒危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濒危植物6... 滇西北地区是全球濒危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分布地区之一。此研究以大尺度的濒危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濒危植物64种,分属于60属42科;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明显递增的趋势(R2=0.17,P〈0.01);从空间分布宽度来看,81.3%的濒危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在1~2个县(市)域出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布范围狭窄的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可能是解释研究区域内濒危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R2=0.58,p〈0.01)。这意味着滇西北地区濒危植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狭窄生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地理分布格局 形成机制 特有物种 滇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Sino–Himalaya,SH)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娅华 冯建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2-978,共7页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滇西北地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科到属,该区系成分的比重增加了18%左右,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的重要分化中心之一。对主要植物类群的组成分析表...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滇西北地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科到属,该区系成分的比重增加了18%左右,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的重要分化中心之一。对主要植物类群的组成分析表明,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在科、属水平上的重要分布和起源中心。在属水平上,该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差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这可能与纬度梯度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从南到北,该区系成分中年轻的多型属所占比重呈增加趋势,而古老的少(单)型属所占比重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纬度梯度上地层的差异性抬升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 科水平 属水平 地理分布格局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