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缆卡子打捞器的研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扬 郑刚 +3 位作者 阮刚 杨冠华 张龙江 吴长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69,共2页
针对电潜泵在起、下泵作业过程中电缆卡子落井的问题,研制了电缆卡子打捞器。该打捞器由上接头、中心杆、顶丝、打捞篮和下接头组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打捞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它连接在电动机下部,随同电潜泵完井管柱一起下井,无论是... 针对电潜泵在起、下泵作业过程中电缆卡子落井的问题,研制了电缆卡子打捞器。该打捞器由上接头、中心杆、顶丝、打捞篮和下接头组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打捞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它连接在电动机下部,随同电潜泵完井管柱一起下井,无论是下泵还是起泵,只要有卡子脱落,就能捞获落物;作业时安装、拆卸及更换方便,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电缆卡子打捞器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胜坨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庆军 陈月明 +1 位作者 侯键 刘庆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原型建立了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夹层条件对韵律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夹层渗透性较差、平面分布区域较大、层间局部射孔不对应等条件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容易在靠近夹...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原型建立了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夹层条件对韵律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夹层渗透性较差、平面分布区域较大、层间局部射孔不对应等条件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容易在靠近夹层底部形成剩余油富集;夹层位于注采井之间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往往大于位于注入井或生产井附近;对于正韵律油藏,夹层的存在一般有利于开发,而对于反韵律油藏恰好相反。胜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考虑夹层的分布对历史拟合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剩余油 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胜坨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洲 丁振纯 +3 位作者 吴东旭 董岩 郭婷 刘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2,共11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分析,系统地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期具有"隆洼相间型"和&...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分析,系统地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微相类型,并建立了沉积相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期具有"隆洼相间型"和"平底锅型"两种古沉积格局并存的特征;(2)主要发育9种微相类型,根据不同海平面高度的沉积微相平面组合类型,可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细分为海侵初期、中期和末期,海退初期、中期和末期等6个演化阶段;(3)古气候、古沉积格局和海平面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马家沟组生储盖分布,指出位于海侵期的东部隆起带及邻近区域发育的颗粒滩和白云岩坪,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有望成为一个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古沉积格局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CO2驱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庄永涛 刘鹏程 +1 位作者 张婧瑶 薛展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12,共5页
CO2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低渗透油田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水驱相比能够有效大幅度提高采出程度。根据大庆外围油田某低渗区块地质特点和流体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在对PVT实验数据相态拟合的基础上进行了CO2驱三维... CO2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低渗透油田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水驱相比能够有效大幅度提高采出程度。根据大庆外围油田某低渗区块地质特点和流体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在对PVT实验数据相态拟合的基础上进行了CO2驱三维三相组分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对注采井距、注入方式及参数、注入气体和井底流压等进行了对比与优化,数模研究结果为试验区及同类低渗透油藏进行CO2驱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现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试验区自实施注气开发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注入难的问题,注入能力是周围注水区的2.8倍,油井见效明显,产油恢复程度最高达60%,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驱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流体相态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焦玉卫 谢伟 +2 位作者 邸宝智 梁涛 刘立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4-707,共4页
影响露点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流体组成、温度、多孔介质、非平衡效应等,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中受注气波及的影响,流体组成分布在地层中差别较大,是影响地层中露点压力分布的关键因素。凝析气藏注气开发之前,或者衰竭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 影响露点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流体组成、温度、多孔介质、非平衡效应等,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中受注气波及的影响,流体组成分布在地层中差别较大,是影响地层中露点压力分布的关键因素。凝析气藏注气开发之前,或者衰竭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地层中流体为气相状态,可以近似用一个相态来代表地层中的流体。循环注气开发条件下地层中流体组成的变化极为复杂,流体相态特征随流体组成及压力温度而变化。以状态方程为理论基础,选取某实际凝析气藏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总结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中的3种相态变化趋势,对比了实际取样流体的PVT实验结果,结合实际开发的凝析气藏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其露点压力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循环注气 相态特征 露点压力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断裂带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2 位作者 何小胡 王德杰 王晓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3-809,共7页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正压力 断层垂向封闭因子 成藏期垂向封闭性 现今垂向封闭性 东道海子断裂带
下载PDF
广谱“油膜”暂堵钻井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蒋官澄 胡成亮 +1 位作者 熊英 李道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钻井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通常根据油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在上部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粒径的暂堵剂,再配合胶体填充粒子将其改造为对油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钻井液。但在实际井中,油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经改造后的钻井液仅对某... 在钻井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通常根据油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在上部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粒径的暂堵剂,再配合胶体填充粒子将其改造为对油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钻井液。但在实际井中,油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经改造后的钻井液仅对某井段具有较好的屏蔽暂堵效果,而对另外的井段则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油层作用。针对油层非均质性强、孔径分布范围较大、油层孔径难以准确预知等特点,根据室内岩样污染评价结果,提出了采用广谱“油膜”暂堵剂GPJ的暂堵技术。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不仅实现了对油层的广谱暂堵,而且保护油层效果更佳,可获得更大的日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广谱暂堵 油层保护 钻井液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变形和整形复位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晓页 王奎升 +1 位作者 王风祥 任丽华 《石油矿场机械》 2009年第5期9-14,共6页
通过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软件对套管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对套管的变形形态与地应力作用大小、应力范围之间的关系和非均匀地应力的求解进行了研究。用ANSYS中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地应力的作用,并建立了套管受压损坏后的有... 通过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软件对套管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对套管的变形形态与地应力作用大小、应力范围之间的关系和非均匀地应力的求解进行了研究。用ANSYS中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地应力的作用,并建立了套管受压损坏后的有限元模型,对套管的整形修复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得到了在大港油田现有条件下可修复的套损套管范围。建立了套管修复后的力学模型,对套管再次受压变形损坏进行了预测,并与首次变形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非均匀地应力 承载能力 临界应力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支撑剂嵌入导流能力伤害实验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超 赵志红 +1 位作者 郭建春 张胜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6,共5页
致密油储层相比于致密气需要更高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而致密油泥质含量通常较高,支撑剂嵌入岩石较严重;常规支撑剂嵌入测试未考虑岩石矿物组成、力学性质及压裂液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支撑剂嵌入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对铺砂浓度优化和支撑... 致密油储层相比于致密气需要更高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而致密油泥质含量通常较高,支撑剂嵌入岩石较严重;常规支撑剂嵌入测试未考虑岩石矿物组成、力学性质及压裂液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支撑剂嵌入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对铺砂浓度优化和支撑剂的优选带来较大的困难。对致密油岩样矿物成分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分别使用不同液体浸泡岩心和非浸泡岩心,利用自行研制的嵌入和导流能力测试仪器进行嵌入测试。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闭合压力越大,支撑剂粒径越大,铺砂浓度越低,支撑剂嵌入深度越大;脆性矿物含量越高,粘土含量越低,嵌入深度越低;浸泡后的岩心较未浸泡岩心嵌入深度大,氯化钾溶液浸泡岩心较清水浸泡岩心嵌入深度低。研究表明加强压裂液的防膨能力和尽可能使用大粒径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降低支撑剂嵌入对导流能力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支撑剂嵌入 导流能力 压裂 脆性矿物
下载PDF
非稳态窜流多段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姜瑞忠 刘秀伟 +4 位作者 崔永正 张春光 郜益华 潘红 王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5,共10页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致密油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由于致密油储层基岩的孔喉为纳米级孔道且渗透率极低,所以不能忽略基岩中的非稳态窜流。为此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以及压裂改造区非稳态窜流的五线性流数... 多段压裂水平井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致密油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由于致密油储层基岩的孔喉为纳米级孔道且渗透率极低,所以不能忽略基岩中的非稳态窜流。为此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以及压裂改造区非稳态窜流的五线性流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化、Pedrosa变化和摄动变化的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拉式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应用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绘制双对数坐标下的压力动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曲线可以分为6个流动阶段,且与现场实测数据拟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对窜流系数、弹性储容比、主裂缝无因次渗透率模量、未改造区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得出了各个敏感性参数对试井曲线形态的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压裂水平井 非稳态窜流 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 影响因素分析 致密油
下载PDF
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机理及安全密度窗口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土林 付建红 +3 位作者 饶富培 唐世忠 张伟 刘飞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9期46-48,共3页
从井壁稳定的岩石力学机理出发,分析大位移井周的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大位移井井壁稳定的力学模型。根据库仑-摩尔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破裂准则,计算大位移井的井壁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大位移井井壁... 从井壁稳定的岩石力学机理出发,分析大位移井周的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大位移井井壁稳定的力学模型。根据库仑-摩尔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破裂准则,计算大位移井的井壁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分析计算软件,分析影响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性的因素,并计算大位移井的井壁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采用某油田的实际资料,计算出在不同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下的坍塌压力与泥浆安全密度窗口。计算结果表明,大位移井井壁坍塌压力、安全密度窗口与原地应力状态、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有直接关系,并提出了最优的井眼轨迹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井壁稳定 坍塌压力 安全密度窗口
下载PDF
模式识别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官澄 王晓军 +4 位作者 吴雄军 张卫行 胡成亮 熊英 何丕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利用模式识别对储层进行敏感性预测可以对其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进行科学诊断,从而为后续钻井液和完井液及其他工作液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将常规的欧氏距离进行加权改进,解决了应用模式识别的核心问题——构建隶属函数,进而建... 利用模式识别对储层进行敏感性预测可以对其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进行科学诊断,从而为后续钻井液和完井液及其他工作液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将常规的欧氏距离进行加权改进,解决了应用模式识别的核心问题——构建隶属函数,进而建立了采用模式识别法预测储层敏感性的新模型,并得到了成功应用。以水敏为例,经过特征选择与提取确定特征向量,利用损害程度等级的划分建立水敏损害的均值样板,借助大港油区127组数据检验新了模型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敏指数预测的平均准确率大于86.9%,水敏损害程度的预测成功率也达到了90.0%,证明采用模式识别法预测储层敏感性的新模型具有预测结果准确性高、结论可靠等优点,对提高油气层保护和油气层解堵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储层 敏感性预测 特征选择 隶属函数
下载PDF
广谱“油膜”暂堵剂在油层保护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官澄 马先平 +1 位作者 纪朝凤 高树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69,共5页
针对油层非均质性强、孔径分布范围较宽、油层孔径难以准确预知,常规屏蔽暂堵技术几乎无法实现对整个油层井段的保护、油层保护效果差等特点,设计了广谱“油膜”暂堵型保护油层钻井完井液体系,并进行了室内系统评价和现场应用。结果... 针对油层非均质性强、孔径分布范围较宽、油层孔径难以准确预知,常规屏蔽暂堵技术几乎无法实现对整个油层井段的保护、油层保护效果差等特点,设计了广谱“油膜”暂堵型保护油层钻井完井液体系,并进行了室内系统评价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广谱“油膜”暂堵剂GPJ的加量达到3%时,可在近井壁处形成很好的屏蔽暂堵“油膜”带,渗透率堵塞率和恢复率皆大于90%,与常规屏蔽暂堵技术相比,可使油层损害程度降低7.4—10倍,产量提高1.82—2.96倍,而且与油层渗透率和温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广谱 暂堵 油层保护 钻井完井液 体系设计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小朋 熊英 +5 位作者 冯其红 赵乐坤 张世明 刘同敬 王森 杨雨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2,共9页
针对目前CO_(2)驱油与封存(CCUS-EOR)油藏工程理论缺少对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评价指标及协同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问题,从CO_(2)驱油与封存双目标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原则,构建CO_(2)驱油与封存油... 针对目前CO_(2)驱油与封存(CCUS-EOR)油藏工程理论缺少对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评价指标及协同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问题,从CO_(2)驱油与封存双目标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原则,构建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驱油与封存双目标评价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构建CO_(2)驱油指数和CO_(2)埋存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协同评价指标: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指数,建立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评价模型,形成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评价方法。低渗透-致密油藏试验井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协同评价方法有助于明确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方案中关键注采参数的技术政策界限,所推荐方案能够同时实现驱油效果好和埋存量大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与封存 协同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驱油用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怀军 丁亚军 +2 位作者 孙琳 旷曦域 王晓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共6页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6×104mg/L条件下,对10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地层水矿化度6×104mg/L条件下,对10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的考察,筛选出高温泡沫性能良好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S。模拟油藏条件对LS的泡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能形成比常压下更丰富的泡沫,且多孔介质的持续剪切、空气的持续供给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泡沫。向LS中添加浓度0.1%以上的稳泡剂WP,可明显提高其析液半衰期;将0.2%LS+0.1%WP的泡沫体系在110℃、6×104mg/L下老化90 d,析液半衰期仅缩短20%,与大港官80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 2mN/m。同时,空气泡沫体系原油乳化分散性能良好,且能实现油水的彻底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 抗温 起泡体积 半衰期 高压 乳化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复式油藏精细滚动勘探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夏国朝 李博 +2 位作者 陈智宇 金惠玲 邢立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8-430,共3页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复式油藏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圈闭类型复杂、断块破碎、油气分布多变的特点,引入油藏"族"的概念;通过分析已知油藏与盖层和油气来源等关系,总结出5种油藏族组合模式;生产中,利用该套模式进行复...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复式油藏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圈闭类型复杂、断块破碎、油气分布多变的特点,引入油藏"族"的概念;通过分析已知油藏与盖层和油气来源等关系,总结出5种油藏族组合模式;生产中,利用该套模式进行复式油藏滚动开发,实现了增储和建产双重目的,该组合模式对渤海湾其它地区类似复式油藏滚动开发具有较强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式 黄骅坳陷 复式油藏 油源断层 滚动勘探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秀敏 李相方 +1 位作者 吴义飞 郭小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井筒的温度分布是气井设计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但是目前对于一些超深、高温高压或井况复杂的气井,难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低和可用性问题... 井筒的温度分布是气井设计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计算两种方法得到。但是目前对于一些超深、高温高压或井况复杂的气井,难以进行直接测量;对于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低和可用性问题。因此,研究井筒内的温度分布十分必要。以传热学和两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模型,考虑到液相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可以在没有井口资料的情况下计算出气井井筒内的温度分布;对井口温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气产量、液产量、不同液体以及管径等对井口温度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井口温度的计算平均误差为2.35%,与不考虑液相影响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该结果更与实测值接近,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液体 比值 两相流动 井眼 温度 计算
下载PDF
大港油田南部高温高盐油藏污水聚合物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道山 周嘉玺 +3 位作者 倪方天 张景春 孙香琴 程丽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系统分析了大港油田南部官80断块注入污水中无机离子、有机成分以及3种细菌的含量。研究了污水活性组分对聚合物氧化降解的机理。针对高温高盐油藏条件,用污水配制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增粘性、粘弹性、剪切性和渗流特性,并开展了... 系统分析了大港油田南部官80断块注入污水中无机离子、有机成分以及3种细菌的含量。研究了污水活性组分对聚合物氧化降解的机理。针对高温高盐油藏条件,用污水配制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增粘性、粘弹性、剪切性和渗流特性,并开展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评价出适合官80断块的功能型聚合物驱油体系,在人造岩心上驱油平均提高原油采收率17.3%(OO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聚合物驱 高温高盐油藏 污水 粘弹性
下载PDF
埕海断裂缓坡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淑琴 周凤春 +3 位作者 张洪娟 王洪彪 朱小丽 王喆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5期16-22,共7页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藏特征 油气聚集规律 断裂缓坡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河包场须家河组碱性成岩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胜斌 刘震 +3 位作者 刘红俊 宋亚辉 李新民 徐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468,共5页
四川盆地河包场须家河组首次发现了碱性成岩环境下典型的石英溶蚀现象和以石英溶蚀为典型特征的次生孔隙类型。通过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分析等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碱性成岩作用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四川盆地河包场须家河组首次发现了碱性成岩环境下典型的石英溶蚀现象和以石英溶蚀为典型特征的次生孔隙类型。通过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分析等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碱性成岩作用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整体处于晚成岩B期,成岩环境经历了从早期酸性向晚期碱性的转变,碱性成岩作用改造使须二段砂岩物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碱性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石英溶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