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耗散结构理论在区块产量递减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金银华 陈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油田产量预测模型很多 ,但不同的模型预测的结果相差很大 ,原因是模型的理论依据—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 :时间是不变因素。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油田产量预测中 ,正是充分考虑到油田动态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 油田产量预测模型很多 ,但不同的模型预测的结果相差很大 ,原因是模型的理论依据—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 :时间是不变因素。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油田产量预测中 ,正是充分考虑到油田动态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非平衡的、非线性的系统 ,是耗散结构体系。将时间变量作为重要因素引入预测模型中 ,认为油田动态系统是一个时间单方向的、不可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油田产量 区块产量 产量递减 产量预测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 被引量:27
2
作者 韩伟东 黄伏生 +1 位作者 艾颖 兰爱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富集在点坝砂体顶部、边部 ,主要条件是注采方向与渗流方向不一致 ,而其他类型砂体形成富集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砂体物性变差、注采不完善、滞留区未射孔及井网控制不住等类型 ,措施调整方案实施后 ,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沉积模式 剩余油 挖潜方法 非均质特征
下载PDF
地应力剖面在水力压裂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董建华 刘鹏 王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2,123-124,共5页
为提高压裂的施工成功率、措施效果和技术水平,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结合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和校正模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 结果表明:地应力剖面在大庆深层气井“百米巨厚”储层的压裂改造上,可实现从物性分层到与地应力... 为提高压裂的施工成功率、措施效果和技术水平,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结合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应力的计算模型和校正模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 结果表明:地应力剖面在大庆深层气井“百米巨厚”储层的压裂改造上,可实现从物性分层到与地应力分层,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评价质量;应用最小主应力剖面,采用全三维压裂施工技术模拟裂缝高度的实际形态,可防止裂缝穿透上下隔层而破坏层系开采,合理进行工程参数优化、确定施工规模,提高裂缝有效支撑,使产油量由压裂前的0.017 t/d,增加到压裂后的3. 911 t/d;应用地应力剖面模型,可使压裂一次成功率由以往的55.8%提高到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剖面 声波测井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下载PDF
压裂液伤害及油层保护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海龙 崔福林 徐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1-223,8,共4页
压裂施工中压裂液对油层和裂缝导流能力会造成伤害,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从压裂液残 渣、滤饼、破肢不彻底对油层和裂缝导流能力造成物理伤害及支撑剂选择不当造成裂缝导流能力物理伤 害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并依据室内试验结... 压裂施工中压裂液对油层和裂缝导流能力会造成伤害,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从压裂液残 渣、滤饼、破肢不彻底对油层和裂缝导流能力造成物理伤害及支撑剂选择不当造成裂缝导流能力物理伤 害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并依据室内试验结论,探讨了降低硼交联压裂液对油层和裂缝导流能力 伤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对油层压裂改造中的压裂液种类及应用工艺的选择,进一步提高压裂 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伤害 地层 导流能力
下载PDF
提高致密油藏原油采收率技术分析——以巴肯组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新 安飞 +1 位作者 陈庆海 秦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169,共6页
致密油(页岩油)是世界未来油气开发的重要目标,现已成为北美地区重要的石油资源。以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为主的非常规致密油气储层改造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致密油产量快速增长,但采收率仅为5%~10%。为了有效开发致密油,美国和加... 致密油(页岩油)是世界未来油气开发的重要目标,现已成为北美地区重要的石油资源。以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为主的非常规致密油气储层改造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致密油产量快速增长,但采收率仅为5%~10%。为了有效开发致密油,美国和加拿大巴肯组致密油生产区研究和尝试了注水、注气、二氧化碳驱、化学驱等多种EOR方法。汇总了近几十年来致密油EOR室内研究和现场实例,总结驱油机理、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荐EOR方法在巴肯组应用的筛选标准,为世界其他地区致密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页岩油) 巴肯组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方法 注水 注气 化学驱
下载PDF
地应力分析解释技术在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吕俊丰 刘鹏 +2 位作者 林庆祥 侯景龙 王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6,i006,共4页
介绍了地应力剖面在水力压裂改造中应用的重要性和运用测井技术解释地应力剖面的方法, 根据地应力剖面, 制定射孔方案、选择合理的压裂工艺、应用全三维压裂模拟软件进行压裂工程参数优化, 通过小型测试压裂和井温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 介绍了地应力剖面在水力压裂改造中应用的重要性和运用测井技术解释地应力剖面的方法, 根据地应力剖面, 制定射孔方案、选择合理的压裂工艺、应用全三维压裂模拟软件进行压裂工程参数优化, 通过小型测试压裂和井温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地应力剖面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下载PDF
钻柱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国庆 王洪军 +1 位作者 刘修善 孙文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根据振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钻柱振动的模态。考虑钻柱的纵向振动、横向振动及扭转振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钻柱振动分析的综合模型。结合实例研究了钻柱振动的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分析了跳钻和蹩钻情况下钻柱的共振频率及临界转... 根据振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钻柱振动的模态。考虑钻柱的纵向振动、横向振动及扭转振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钻柱振动分析的综合模型。结合实例研究了钻柱振动的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分析了跳钻和蹩钻情况下钻柱的共振频率及临界转速。该分析研究对探讨钻柱的动力学特性和现场钻具防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振动 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压裂低效井的控制措施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微 姚海晶 +1 位作者 赵丽 刘丽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43,共2页
从生产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了由于地质因素、施工质量和压后管理等方面产生压裂增油低效井的原因 ,论述了针对不同原因研究、制定和应用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并在有关选井、选层标准的界定上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提出了高含水井、层的... 从生产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了由于地质因素、施工质量和压后管理等方面产生压裂增油低效井的原因 ,论述了针对不同原因研究、制定和应用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并在有关选井、选层标准的界定上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提出了高含水井、层的隔层厚度、压裂厚度、压前产液量、含水和压力等界限 ,对重复压裂井提出了技术要求 ,对特殊井的压裂提出了应采取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低效井 原因分析 技术措施 压后管理 增油效果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志华 翟香云 王建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 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纵向上高压层、欠压层和正常压力层相间存在构成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 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 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 可以划分出 10种类型的异常高压区。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对钻井作业和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 指出油田注水后层内、平面和层间三大矛盾的加剧是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纵向上高压层、欠压层和正常压力层相间存在构成典型的多压力层系剖面, 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 根据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 可以划分出 10种类型的异常高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地层压力 异常压力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一赫 尚尧 +3 位作者 张顺 扈久战 汪佳 张嘉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姚家组一段进行了精细解剖及分析。结果表明: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时期气候干燥,古地形平坦,强物源、多水系发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等3类亚相;三角洲... 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姚家组一段进行了精细解剖及分析。结果表明: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时期气候干燥,古地形平坦,强物源、多水系发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等3类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水体浅、水动力强、规模小、分流快,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呈现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外前缘远砂坝和末梢席状砂呈薄层大面积连片分布;湖盆由陆向湖依次发育强物源供给高水位区上平原、低物源供给高低水位间下平原、近岸低水位区内前缘、中岸波浪波动带外前缘、远岸深水区前三角洲等5种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源 复合式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姚家组一段
下载PDF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8 位作者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的黏度损失与黏附滞留,具有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并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汇集采出的效果。渗透率较高的储集层,压驱见效快,为降低成本,可直接采用高压注水压驱。渗透率较低的储集层吸水困难,采用表面活性剂压驱可有效降低储集层渗流阻力,提高储集层吸水能力与开发效果。地层能量亏空程度是影响压驱剂有效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能量亏空越大,化学剂渗流距离越远,有效波及体积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地层增能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大,是压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化学驱 地层增能 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压降解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雷占祥 姜汉桥 +3 位作者 陈月明 刘同敬 杜庆军 金显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5,共4页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阶段的特点,考虑油层和流体非均质性,建立了包括能量守恒方程在内的非均质地层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改进流线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另外,根据井筒周围是否存在“蒸汽腔”为基准,提出了“转折点”的概念,认为“...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阶段的特点,考虑油层和流体非均质性,建立了包括能量守恒方程在内的非均质地层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改进流线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另外,根据井筒周围是否存在“蒸汽腔”为基准,提出了“转折点”的概念,认为“转折点”前存在蒸汽腔,其数据可以按试井原理进行解释,而“转折点”后蒸汽腔消失,其数据以汽相转化为水的量进行解释,实现了高温测试解释。基于以上研究,应用辽河油田几口井的实测资料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试井解释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焖井 非均质 数学模型 流线
下载PDF
压裂施工中前置液用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姚海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09,共3页
压裂设计中,前置液用量是一个重要施工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裂缝形态、压裂改造效果,甚至决定压裂施工的成败。本文阐述了垂直缝油藏前置液量对支撑缝长影响的量化方法。目的是就区块及地层条件,研究前置液对造缝长度的影响,从而给出不同... 压裂设计中,前置液用量是一个重要施工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裂缝形态、压裂改造效果,甚至决定压裂施工的成败。本文阐述了垂直缝油藏前置液量对支撑缝长影响的量化方法。目的是就区块及地层条件,研究前置液对造缝长度的影响,从而给出不同油层厚度、缝长的前置液用量的计算方法,为油井压裂前置液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这种方法是以区块为研究单元,结合理论模型和现场试验,综合评价油井产量、采油强度和压裂有效期指标,给出在该区块地层、井网条件下,前置液量与支撑缝长间的量化关系,并制作了相应曲线图板,通过图版可直接查得不同加砂规模、缝长、目的层厚度所对应的前置液用量。现场应用127层,平均单井日多产油0.7 t,采油强度提高了25%,有效期10.5个月,施工成功率100%。试验结果表明,将理论模型与现场试验有机结合,用于计算前置液用量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前置液 压裂设计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注聚井注入状况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红军 王文军 张永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48,55,共4页
在室内实验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引起注聚井注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利用单井动态预测结果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判断聚合物注入状况的方法 ,建立了预测注聚井注入动态的预测模型 ,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 在室内实验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引起注聚井注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利用单井动态预测结果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判断聚合物注入状况的方法 ,建立了预测注聚井注入动态的预测模型 ,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评价了现场应用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 ,可以初步判断待措施井有无近井地带堵塞 ,为提高注聚井压裂解堵措施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方法 聚合物驱 注入状况 吸附作用 滞留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套管居中设计与校核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保刚 李国庆 +1 位作者 姜文勇 李子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套管居中度是影响固井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34—1996,即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中,假设套管内外液体的密度相等,导致精度降低;另外,对井斜平面内扶正器与井壁的接触压力取了绝对值,虽然扶正率... 套管居中度是影响固井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34—1996,即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中,假设套管内外液体的密度相等,导致精度降低;另外,对井斜平面内扶正器与井壁的接触压力取了绝对值,虽然扶正率绝对值不变,但失去了偏心方向。在介绍SY/T5334—1996的基础上,考虑了套管内外液体密度的差别和套管线重度的变化及套管的偏心方向,修正了计算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的部分公式。在大庆油田20多口井应用均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扶正器 弹性 刚度 行业标准
下载PDF
论压裂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扬成 汪玉梅 杨光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23期163-164,共2页
针对大庆长垣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中的难题,通过思路创新,探索了利用水力压裂将驱油剂注入地层的工艺可行性,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工艺优化控制方法及现场实施方法。试验10口井,已开井投产井单井日增油量8 t以上,为大庆长垣三类油层... 针对大庆长垣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中的难题,通过思路创新,探索了利用水力压裂将驱油剂注入地层的工艺可行性,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工艺优化控制方法及现场实施方法。试验10口井,已开井投产井单井日增油量8 t以上,为大庆长垣三类油层开发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压裂 驱油 实施
原文传递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磊 王文军 张红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以及对应油井的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注水井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手段,对于经济有效地进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数值模拟 朝阳沟油田 油田注水 低渗透油田 井网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层部位套损井取换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曲兆峰 何秀清 张国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6,90,共4页
针对油层部位取换套施工中存在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油层保护技术不完善、套铣效率低以及放气管处理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开展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油层部位取换套技术。现场试验证明,研究应用的固井技术基本满足油层部位取套对固井质量的要求... 针对油层部位取换套施工中存在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油层保护技术不完善、套铣效率低以及放气管处理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开展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油层部位取换套技术。现场试验证明,研究应用的固井技术基本满足油层部位取套对固井质量的要求;配套的修井液体系等油层保护措施基本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研究应用的复合式铣头满足油层部位套铣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放气管高效套铣铣头的应用提高了处理放气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套铣 固井 油层保护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不稳定注采压差及注采比的确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玉梅 刘丹 +1 位作者 徐颖 武国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动用及水淹程度不均衡;孤东七区西63+4单元特高含水后期,放大生产压差可发挥低渗透层、低水淹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不稳定注水 生产压差 自喷转抽 合理注采比
下载PDF
葡萄花油田重复压裂裂缝酸洗技术 被引量:12
20
作者 南志学 朱彦刚 +1 位作者 张永春 李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41,共2页
大庆长垣南部主要产区的葡萄花油田 ,经过 2 0多年的开发 ,油层重复压裂比例较高 ,且有的层已经经历了 3、 4次压裂改造 ,因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撑剂的破碎率增加、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沉淀物堵塞孔道和地层中出现三相流... 大庆长垣南部主要产区的葡萄花油田 ,经过 2 0多年的开发 ,油层重复压裂比例较高 ,且有的层已经经历了 3、 4次压裂改造 ,因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撑剂的破碎率增加、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沉淀物堵塞孔道和地层中出现三相流使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为提高重复压裂层的增产效果 ,研究试验了裂缝酸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田 重复压裂 裂缝酸洗技术 支撑剂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