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互惠共生与东亚国家的政治整合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士訚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全球化影响下,政治整合问题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热点问题。东亚国家政治整合具有现实的基础,其立足点在于多民族的互惠共生。以间性认同为理念的民族互惠共生促进合作共治,成为当代东亚国家发展政治整合的一种新取向。而...
在全球化影响下,政治整合问题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热点问题。东亚国家政治整合具有现实的基础,其立足点在于多民族的互惠共生。以间性认同为理念的民族互惠共生促进合作共治,成为当代东亚国家发展政治整合的一种新取向。而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具有一体两面性,即多民族的特殊性与国家的统一性。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影响着政治整合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合作共同体
民族共生
政治整合
原文传递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政治发展理论的对话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郝时远
朱伦
+1 位作者
常士訚
彭萍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2,共9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概念,十七大着重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十八大强调了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阐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概念,十七大着重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十八大强调了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阐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思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政治内涵。对于这一问题,审视的角度很多。从中华"国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其中包括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差异问题,如何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坚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政治理论发展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最近十多年来,这成了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并且众说纷纭,包括有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主张我国应进行"民族政策转型",学习西方国家的做法。就这些话题,本刊特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世界民族室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伦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多元文化与国家建设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常士訚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理论
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话题
国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冷思考
原文传递
国家性建设与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设计的反思
被引量:
7
3
作者
常士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政治整合是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治整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制度路径和国家性路径。就前者而言,...
政治整合是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治整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制度路径和国家性路径。就前者而言,涉及威权主义政治整合和民主政治整合路径;就后者而言,主要涉及国家的合法性、治理能力和重叠共识的形成与引力作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不仅需要制度建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建设。也就是多民族国家在制度建构的同时,要从国家性,也即国家能力和内涵性关系建构上夯实制度存在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建设,并不是否定民主建设。国家性建设只有和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性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选择
威权政治
民主政治
国家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互惠共生与东亚国家的政治整合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士訚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
文化
与
政治文明
建设
研究
院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
多元
文化
与
国家
建设
研究所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1,共6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民族后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3AMZ005)的成果之一
文摘
在全球化影响下,政治整合问题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热点问题。东亚国家政治整合具有现实的基础,其立足点在于多民族的互惠共生。以间性认同为理念的民族互惠共生促进合作共治,成为当代东亚国家发展政治整合的一种新取向。而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具有一体两面性,即多民族的特殊性与国家的统一性。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影响着政治整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合作共同体
民族共生
政治整合
分类号
D562 [政治法律—政治学]
D73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题名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政治发展理论的对话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郝时远
朱伦
常士訚
彭萍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中国民族学会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
中国民族史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
与
人类学
研究所
世界民族
研究
室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
文化
与
政治文明
建设
研究
院
多元
文化
与
国家
建设
研究所
世界民族学会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
研究
部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2,共9页
文摘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概念,十七大着重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十八大强调了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阐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思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政治内涵。对于这一问题,审视的角度很多。从中华"国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其中包括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差异问题,如何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坚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政治理论发展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最近十多年来,这成了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并且众说纷纭,包括有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主张我国应进行"民族政策转型",学习西方国家的做法。就这些话题,本刊特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世界民族室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伦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多元文化与国家建设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常士訚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政治发展理论
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话题
国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冷思考
分类号
D56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家性建设与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设计的反思
被引量:
7
3
作者
常士訚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
文化
与
政治文明
建设
研究
院
天津师范大学
多元
文化
与
国家
建设
研究所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选择研究"阶段性成果(13AMZ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研究"子课题"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研究"阶段性成果(15ZDA033)
文摘
政治整合是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治整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制度路径和国家性路径。就前者而言,涉及威权主义政治整合和民主政治整合路径;就后者而言,主要涉及国家的合法性、治理能力和重叠共识的形成与引力作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不仅需要制度建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建设。也就是多民族国家在制度建构的同时,要从国家性,也即国家能力和内涵性关系建构上夯实制度存在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建设,并不是否定民主建设。国家性建设只有和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性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制度选择
威权政治
民主政治
国家性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互惠共生与东亚国家的政治整合
常士訚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2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政治发展理论的对话
郝时远
朱伦
常士訚
彭萍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1
原文传递
3
国家性建设与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设计的反思
常士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