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莫少波 冯赟 +1 位作者 彭俊杰 邹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86-3190,共5页
循环肿瘤DNA(ctDNA)在结直肠癌(CCRC)的诊疗中正逐渐成为一项关键技术。ctDNA作为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其能够提供肿瘤的遗传信息,包括突变、甲基化等,对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ctDNA在CRC早期筛查... 循环肿瘤DNA(ctDNA)在结直肠癌(CCRC)的诊疗中正逐渐成为一项关键技术。ctDNA作为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其能够提供肿瘤的遗传信息,包括突变、甲基化等,对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ctDNA在CRC早期筛查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结直肠癌 微小残留病灶 早期诊断 治疗监测
原文传递
医学科技成果与医学科普融合的路径探讨——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
2
作者 邹海 莫少波 +1 位作者 刘洋 宋宏伟 《传媒评论》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在科技资源视角下,科学研究产物持续推动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融媒体时代背景中,剖析医学科技成果向医学科普转化的优势及痛点,找准两者美妙结合的切入点,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路径,为国内众多优质科技资源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具... 在科技资源视角下,科学研究产物持续推动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融媒体时代背景中,剖析医学科技成果向医学科普转化的优势及痛点,找准两者美妙结合的切入点,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路径,为国内众多优质科技资源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 医学科普 媒体融合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赋能专病科普的路径探索
3
作者 邹海 刘洋 +1 位作者 莫少波 宋宏伟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多学科交叉在医学实践中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发展模式,由临床医学中诞生,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普之中。【方法】在专病科普领域中,多学科交叉因大众与日俱增的健康知识需求,逐渐被树立为突破传统科普形式的新要求,也在提... 【目的】多学科交叉在医学实践中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发展模式,由临床医学中诞生,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普之中。【方法】在专病科普领域中,多学科交叉因大众与日俱增的健康知识需求,逐渐被树立为突破传统科普形式的新要求,也在提高科普信息质量,提升传播效能,实现精准科普等方面体现出了充分的优势。【结果/结论】本文通过多学科交叉在组建科普团队,由病例衔接学科,创新传播渠道等系列专病科普路径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为多学科交叉赋能专病科普的新思路,为专病科普的不断发展提供框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专病科普 医学科普 科普传播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作者 邹海 陈臻瑶 +1 位作者 莫少波 张雅萍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对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健康服务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至2023年关于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年度... 目的对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健康服务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至2023年关于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年度发文数量、发表期刊情况、作者发文量和合作情况、关键词分布等进行实证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相关文献722篇。从文献时序分布上看,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研究分为萌芽阶段(2005—2008年)、迅速发展阶段(2009—2014年)和内涵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文献发表期刊集中度高,涉及学科单一;作者合作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和社区健康管理实施;研究的最新领域则是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结论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文献发表期刊集中,学科单一;作者合作呈小聚集、大分散;研究热点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和社区健康管理实施;研究前沿为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文献分析 计量学
下载PDF
艾日布林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振亚 胡夕春 +2 位作者 傅凤鸣 张剑 王碧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0,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左乳癌术后4年余,发现双肺结节2年余”于2014年1月24日就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于2010年1月15日在外院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化生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伴腺鳞癌成分),
关键词 艾日布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乳腺肿瘤
下载PDF
一例胰腺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梗死的护理
6
作者 刘玉华 顾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6期5311-5313,共3页
本文总结了1例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梗死,使用溶栓、抗凝及介入治疗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急性肺梗死的急救护理,肺梗死的溶栓与抗凝的护理,介入溶栓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患者救治成功,康复出院。
关键词 护理 介入治疗 胰腺癌术后 急性肺梗死
原文传递
电子衰弱指数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柳 周昌明 +1 位作者 赵苇苇 许平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8,共9页
目的探讨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eFI)在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7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FI将患... 目的探讨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eFI)在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7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FI将患者分为健康组(eFI=0)、轻度衰弱组(0<eFI<0.14)和衰弱组(eFI≥0.14)。比较3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住院花销、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等。结果纳入3267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占60.42%。健康组、轻度衰弱组和衰弱组分别为20.69%、74.90%和4.41%。衰弱组患者5年OS为60.8%,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健康组84.1%,轻度衰弱组79.9%,P<0.001)。衰弱组患者5年DFS为51.9%,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健康组76.5%,轻度衰弱组74.3%,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FI评分、年龄(55~64岁/75岁+)、组织学类型(印戒细胞癌/腺癌)、分化程度(低分化/高分化)和TNM分期(Ⅱ/Ⅰ,Ⅲ/Ⅰ)均为5年OS及5年DFS的影响因素。结论eFI评分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长期预后显著相关。eFI评分越高,患者OS和DFS越低,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衰弱指数(eFI) 结直肠癌 长期预后
下载PDF
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1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申丽华 张忠伟 朱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5,共8页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常见死亡原因。通过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收治的患者VTE的发病情况,分析VTE的相关特点,以提高肿瘤合并VTE的诊断和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常见死亡原因。通过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收治的患者VTE的发病情况,分析VTE的相关特点,以提高肿瘤合并VTE的诊断和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6例肿瘤并发VT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了解相关因素对VTE发病的影响,了解VTE首发情况。结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207514例,其中VTE患者196例,肿瘤并发VTE发生率为0.94‰。腺癌在妇科肿瘤(56.5%)、胃肠道肿瘤(91.7%)、肺癌(71.4%)和胰腺癌(80%)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为肿瘤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险因素(OR=0.36,95%CI:0.146—0.885,P=0.026)。化疗大于2次者明显比化疗小于等于2次者VTE的发生率更高贸=10.976,P=0.001)。手术组VTE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妇科肿瘤中有大量腹水者的非手术患者并发VTE者(〉2000mL)更多(34.1%w10.7%,P=0.015)。术后和放化疗期间78%-88%的患者因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症状发现VTE,而术前检查期间主要是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cus)检查发现(59.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进行物理性预防血栓措施者为15例(13.9%)。结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相关性VTE发生率较其他流行病学调查发生率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手术者。腺癌更易并发PE。对于临床无VTE症状的肿瘤患者和大量腹水的妇科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VTE的相关检查,术后应更积极采取物理抗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肿瘤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董静 邢茜 +2 位作者 张浩 陈万坤 缪长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0)、新辅助化疗组(N组,n=40)和新辅助化疗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0)、新辅助化疗组(N组,n=40)和新辅助化疗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机械痛阈测定分别于患者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进行痛觉评估。结果与C组相比,N组患者在T5~T7时间点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01,P=0.037,0.023),VAS评分显著增加(P=0.012,0.002,0.036);与N组相比,D组患者在术后T5~T7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升高(P=0.021,0.004,0.013),VAS评分显著降低(P=0.031,0.024,0.032)。D组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更加平稳;术后再次镇痛患者比例下降,发生躁动不良反应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痛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疼痛 痛觉过敏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茜 董静 +4 位作者 李方方 申丽华 王朋妹 张珊 朱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0-566,627,共8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评估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9...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评估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9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90天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76)和死亡组(n=21),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组间各临床资料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探求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nomogram)并进行bootstrap验证。结果97例患者的90天死亡率为21.6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机械通气天数、是否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否合并术后吻合口瘘及入ICU时的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转铁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发现合并术后吻合口瘘和qSOFA评分是食管癌根治术后ARDS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BP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qSOFA评分越高、合并术后吻合口瘘、入ICU时的RBP水平越低,食管癌术后合并ARDS患者的死亡风险越高。由此,早期可以应用qSOFA评分预测食管癌术后ARDS患者的预后,增强术后营养支持、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能可以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ARDS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癌根治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CD16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预后评估价值(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朋妹 张忠伟 +4 位作者 申丽华 傅凤鸣 郑逸隽 朱彪 林琼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3,共12页
目的明确sCD163血清浓度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共有124人纳入本次研究,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83名,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CPE)患... 目的明确sCD163血清浓度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共有124人纳入本次研究,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83名,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CPE)患者20名,21名健康对照。根据ARDS患者28天死亡率,将其分为存活组和非存活组。ELISA方法测定sCD163血清浓度,ROC曲线评价sCD163诊断和评估ARDS患者28天死亡率的准确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累及生存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ARDS患者的sCD163平均值明显比CPE患者高[496.7(421.8~577.5)ng/mLvs.284.5(141.7~459.2)ng/mL,P<0.001]。非存活组的ARDS患者sCD16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77.5(503.7~623.4)ng/mL vs.479.6(395.4~520.8)ng/mL,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CD163是ALI/ARDS患者28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62,P=0.034)。结论血清sCD163是诊断ARDS的潜在性标志物,可区分ARDS的严重程度,同时也是ARDS患者28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源性肺水肿 sCD163 诊断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化疗致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忠伟 申丽华 +2 位作者 傅凤鸣 王朋妹 朱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化疗致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以化疗致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收入复旦...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化疗致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以化疗致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收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原生物学特征确定患者有无感染,进而分为感染组及发热原因不详组。根据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又将感染组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分析比较各组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降钙素原大于0.935 ng/m L为临界值诊断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患者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0.0%,曲线下面积为0.905。感染组与发热原因不详组比较,降钙素原显著增高[1.805(1.268~2.523)ng/m L vs0.555(0.398~0.818)ng/m L,P〈0.001]。亚组分析表明,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增高[13.885(7.600~17.961)ng/m L vs 1.805(1.268-2.563)ng/m L,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23.800(20.050~30.478)ng/m L vs 13.885(4.955~19.133)ng/m L,P〈0.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用于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粒细胞减少 肿瘤化疗 发热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升高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丽华 张忠伟 朱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194,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79例ARDS患者和30例心源性肺水肿(cardiagenic pulmonary edema,CPE)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su-PAR血清浓度。结果ARDS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高于CPE组[10.42(9.11~13.84)ng/mL vs.4.87(3.35~9.61)ng/mL,P〈0.001],在ARDS患者中存活组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低于非存活组[10.06(8.48~11.96)ng/mLvs.13.35(10.08~16.65)ng/mL,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OR=1.52,P=0.034)是ARDS病例组30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在ARDS组中取su-PAR最佳临界点11.71 ng/mL,低于该值的患者30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大于该值者(P=0.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的su-PAR水平显著高于CPE患者,su-PAR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对ARDS和CPE患者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u-PAR是ARDS患者短期死亡率的较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源性肺水肿
下载PDF
罕见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1例
14
作者 王朋妹 张忠伟 朱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8-600,共3页
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非常罕见,患者通常存在潜在的致命性感染,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当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与临床表现不对等的脓毒症时,需要高度怀疑此病[1]。本例为1名64岁的女性肥胖患者,根治性子宫术后第1天出现胸闷气促伴腹... 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非常罕见,患者通常存在潜在的致命性感染,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当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与临床表现不对等的脓毒症时,需要高度怀疑此病[1]。本例为1名64岁的女性肥胖患者,根治性子宫术后第1天出现胸闷气促伴腹胀,并迅速发展为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身高155 cm,体重65 kg,因“阴道不规律流血2年加重1个月”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腹膜后 肥胖患者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致命性 脓毒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