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183
1
作者 顾雅佳 周康荣 +2 位作者 陈彤箴 王玖华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1)癌灶的X线表现为有钙化者 170个 ( 42 8%) ,有肿块者 2 5 8个 ( 6 5 0 %) ,有结构扭曲者 33个( 8 3%)。 ( 2 )有钙化者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 ( χ2 =30 90 ,P <0 0 0 1) ,尤其单纯钙化多出现在导管原位癌中 ( 6 5 8%,2 5 / 38)。 ( 3)呈肿块表现的多见于髓样癌 ( 90 9%,2 0 / 2 2 )和黏液腺癌 ( 81 0 %,17/ 2 1) ,与其他乳腺癌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χ2 =30 87,P <0 0 0 1)。肿块伴钙化 99个 ,在各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 ,但当钙化颗粒 >10枚 ( χ2 =11 47,P <0 0 0 1)或钙化灶直径≥ 3cm(Fisher法精确 χ2 检验 ,P =0 0 2 3 7)则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肿块改变 15 9个病灶 ,各类乳腺癌的边缘改变不完全相同 ( χ2 =34 82 ,P <0 0 5 )。 ( 4)结构扭曲伴钙化仅见于浸润性导管癌 ,单纯结构扭曲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其他类型未见。 ( 5 )对浸润性导管癌 ,Ⅰ、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检查 病理类型 钙化 肿块 结构扭曲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2
2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1 位作者 涂小予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1)单纯簇状微钙化表现 2 0例 ,钙化伴块影 3例 ,单纯软组织块影表现 4例 ,乳头内陷伴乳头后大导管增粗和钼靶表现阴性各 1例。 (2 ) 2 3例钙化表现者 ,分布呈V形 7例、圆形 8例、不规则形 5例、某一象限内多个分散分布的小簇状钙化 3例。(3)从乳头向深部的长条状肿块 1例、圆形肿块 3例。(4)线样分支状钙化易出现在粉刺型 (7/ 9)高核级 (6 / 9)DCIS中 ;颗粒点状钙化易出现在非粉刺型 (11/ 12 )低核级 (11/ 12 )DCIS中。 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2和P =0 0 0 9(χ2 检验 ,Fisher′s精确算法 )。结论 DCIS的钼靶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 ,与基于分子生物改变为基础的病理分型、分级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型导管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原文传递
CT观察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9
3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1 位作者 相加庆 马龙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评价CT对胸段食管癌伴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 46例 ,对照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  46例病例中 ,14例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占 30 %... 目的 评价CT对胸段食管癌伴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 46例 ,对照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  46例病例中 ,14例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占 30 %。手术共取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2 77枚 ,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 16枚 ,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与胸段食管癌部位及T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CT诊断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18枚 ,平均直径 1 0cm(0 3~ 2 5cm)。CT检查发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个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7 5 0 %和 98 47% ,阳性预测值 77 78% ,阴性预测值 99 2 3%。结论  (1)对食管癌病人而言 ,气管食管沟处出现结节 ,即可认为是淋巴结转移。 (2 )对不手术的放射治疗病人 ,下颈部及胸部CT检查应列为常规 ,并以此指导制订放疗计划。 (3)胸段食管癌两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有临床意义 ,但如果CT显示两侧气管食管沟阴性 ,再加上临床检查两侧下颈部颈内静脉淋巴结链区以及两侧锁骨上区淋巴结阴性者 ,可选择性不行三野清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CT 诊断 食管癌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58
4
作者 汪晓红 耿道颖 +2 位作者 顾雅佳 彭卫军 杨天锡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8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术 MRI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谭红娜 顾雅佳 +2 位作者 彭卫军 杨文涛 黄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CT表现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以及与非乳头状甲状腺癌(N—PTC)CT表现异同,评价CT在明确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29例PTC264个病灶、42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CT表现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以及与非乳头状甲状腺癌(N—PTC)CT表现异同,评价CT在明确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29例PTC264个病灶、42例PTMC57个病灶和36例N—PTC41个病灶的术前CT表现,与术后镜下病理表现相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行X列表χ^2检验。结果(1)在PTC中,25.4%(67/264)的病灶和2.9%(24/828)的转移性淋巴结出现囊性改变;囊性变伴明显强化的乳头状壁结节仅在PTC及其转移淋巴结中出现,且分别占囊性病灶和淋巴结的31.3%(21/67)和37.5%(9/24),组织学均显示纤维组织形成的囊壁及其内突起的乳头状肿瘤组织。(2)75.2%(112/149)的PTC和33.3%(5/15)的PTMC钙化形式表现为多发小颗粒状钙化及细钙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灶边界清晰与否、被膜受侵犯及钙化表现在PTC和N—P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TC病灶强化率不如N—PTC,36.6%(94/257)的PTC和54.1%(20/37)的N—PTC增强病灶表现为明显强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1%(172/229)PTC病例和52.8%(19/36)N—PTC病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80.8%(139/172)的PTC病例和57.9%(11/19)N—PTC病例转移至Ⅵ区淋巴结,PTC与N-PTC发生颈部淋巴结和Ⅵ区淋巴结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骨、肺等远处转移不常见,但相对PTC(5/229),N—PTC(5/36)更易发生(P〈0.01)。结论出现钙化的PTC和PTMC病灶,其钙化形式表现不同;与N—PTC比较,乳头状壁结节,增强后强化相对不明显,以及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在PTC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乳腺肿瘤的MRI扩散特征及参数选定 被引量:45
6
作者 顾雅佳 冯晓源 +3 位作者 唐峰 彭卫军 毛健 杨文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83例患者95个乳腺病变在 b 值分别取500、1000、2000 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强度,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同一 b 值时... 目的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83例患者95个乳腺病变在 b 值分别取500、1000、2000 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强度,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同一 b 值时不同乳腺病变、以及不同 b 值时同一种病变平均 ADC 值和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 (1)乳腺病变分为乳腺癌、良性病变和囊肿。各种病变的平均 ADC 值、平均信号强度在不同 b 值时不同,其中乳腺癌在 b=500 s/mm^2时分别为1.375±0.378和839.713±360.493(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16.019、30.409,P 均<0.01);b=1000 s/mm^2时分别为1.176±0.311和459.314±229.609(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16.578和23.092,P 均<0.01);b=2000 s/mm^2时分别为0.824±0.198和243.825±110.616(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3.122、23.888,P 值分别<0.05和<0.01)。各种乳腺病变两两比较显示在 b=500和1000 s/mm^2时,大部分病变之间平均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 b=2000 s/mm^2时仅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各 b 值时乳腺癌平均 ADC 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确定乳腺癌的上限阈值点,取这些阈值点在 b 值=500、1000、2000 s/mm^2时确定乳腺癌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0.92%、70.73%、69.77%,特异性分别为77.19%、75.70%、54.76%,准确性分别为77.12%、74.32%、62.35%。ROC 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z)_(500)=0.775±0.046,Az_(1000)=0.780±0.044,P 均<0.01,提示 b 取500和1000 s/mm^2时对诊断乳腺癌有统计学意义。而 Az_(2000)=0.620±0.062,P>0.05,提示 b=2000 s/mm^2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 值取500和1000 s/mm^2的 MR DWI 可以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原文传递
乳腺X线报告规范化——BI-RADS介绍 被引量:49
7
作者 顾雅佳 肖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22-326,共5页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乳腺X线检查作为乳腺癌的筛检手段、诊断方法已越来越引起重视,规范乳腺X线报告已非常必要。美国放射学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乳腺X线检查作为乳腺癌的筛检手段、诊断方法已越来越引起重视,规范乳腺X线报告已非常必要。美国放射学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在规范乳腺X线报告,帮助临床医生对病变处理作出合理选择,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归一研究和乳腺X线检查随访的监测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应用显示,基于乳腺癌筛查而产生的这个系统同样也适应于乳腺病变检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变 乳腺X线摄影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血清CA125、HE4和影像学检查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7
8
作者 贾素娟 王治洁 +1 位作者 张美琴 周良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2-4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一种新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血清免疫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其与卵巢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和腹、盆腔CT/... 背景与目的: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一种新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血清免疫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其与卵巢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和腹、盆腔CT/MRI检查对卵巢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EOC术后复发患者92例,其中二次手术48例,化疗44例。统计治疗前血清CA125、HE4和腹、盆腔CT/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并与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血清CA125和HE4的灵敏度分别为58.7%和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两者的灵敏度为80.4%,较单一应用显著提高(P<0.05)。腹、盆腔CT/MRI的灵敏度为88.0%,显著高于血清CA125和HE4(P<0.01)。与两者联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最高(97.8%),显著高于血清CA125和HE4联用(P<0.01),以及单用腹、盆腔CT/MRI(P<0.05)。结论:血清HE4对于EOC术后复发的检出与CA125同样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腹、盆腔影像学检查三者联用的灵敏度最高,是EOC术后监测较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磁共振成像评价 被引量:43
9
作者 顾雅佳 汪晓红 +7 位作者 肖勤 杨文涛 曾炜 唐峰 毛健 郑晓静 彭卫军 冯晓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与 X 线片、超声检查比较,评价 MRI 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诊断的正确率和界定病灶范围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 MR 检查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连续病例17例,其中13例同时行 X 线检查、16例... 目的与 X 线片、超声检查比较,评价 MRI 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诊断的正确率和界定病灶范围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 MR 检查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连续病例17例,其中13例同时行 X 线检查、16例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资料作为金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 (1)MR 检查14例病灶有强化,11例表现为非块状强化,其中6例呈段样强化,2例呈区域性强化,导管样强化、多灶性局灶性强化、双乳大致对称的弥漫性强化各1例。这11例中有2例伴病变侧增强前的乳头后大导管扩张,其中1例增强后大导管强化,这2例均以乳头滴血为临床症状。2例块样强化表现为信号均匀、形态不规则的肿块。混合有肿块和非块样强化的1例,为信号均匀、边缘光整的卵圆形肿块伴肿块周围线样强化。(2)13例行 X 线检查,2例阴性;单纯钙化表现6例;钙化伴其他征象2例;非钙化病灶3例。8例含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5例,交界性钙化3例;钙化簇状分布5例,区域性分布2例,弥漫分布1例。(3)16例行超声检查,4例阴性,1例诊为良性病变,其余11例作出了正确的术前诊断,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伴有点状的强回声改变。(4)以病理检查测量的大小作为金标准,对病灶范围界定方面 MRI 符合13例(13/17),高估2例;X 线诊断符合7例(7/13),高估3例,低估1例;超声符合7例(7/16),高估2例,低估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原位癌伴微浸润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X线和 MR 检查能提高其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乳房
原文传递
规范乳腺X线报告 被引量:46
10
作者 顾雅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3-905,共3页
关键词 乳腺 影像检查 X线片 压迫 放大摄影 滤线栅 斜位 硬件 显示 图像
原文传递
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11
作者 姜婷婷 张盛箭 +3 位作者 李瑞敏 吴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临床检查或超声怀疑有乳腺异常病变,可在一周内完成乳腺CESM及MRI检查,并且最终经病理证实的1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CESM和MRI检查.对病理标本...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临床检查或超声怀疑有乳腺异常病变,可在一周内完成乳腺CESM及MRI检查,并且最终经病理证实的1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CESM和MRI检查.对病理标本进行判读,获得病理分类诊断结果,并根据病理图像测量病灶最大径.观察低能图、CESM和MRI表现,记录病灶检出情况,并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测量图像上病灶最大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低能图、CESM及MRI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ROC下面积.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3种影像方法和病理测得病灶最大径的一致性.结果 145例患者共检出153个病灶,良性病灶36个,恶性病灶117个.低能图、CESM及MRI分别检出病灶140、151和149个,定性诊断判读错误病灶分别为25、8和11个.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低能图、CESM及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0.96及0.97,CESM与低能图、MRI与低能图的ROC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SM与MRI的ROC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低能图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65.71%和83.66%,CESM分别为95.80%、91.18%和94.77%,MRI分别为94.17%、87.88%和92.81%.低能图、CESM和MRI测得的病灶最大径和病理测得最大径的差值分别为-1.7、1.1、0.3 mm,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8.6-15.1、-9.8-12.1、-10.6-11.2 mm,MRI所测结果更接近病理结果.结论 CESM显示和诊断乳腺疾病优于低能图,与MRI检查的诊断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原文传递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汤伟 李瑞敏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 MRI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43
13
作者 关玉宝 曾庆思 +4 位作者 伍筱梅 谢念危 谢榜昆 彭卫军 顾雅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110例甲状腺癌,101例(92%)表现为低密度,86例(78%)密度不均匀,100例(91%)边缘模糊不规则;71例(65%)出现钙化,其中细颗粒...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110例甲状腺癌,101例(92%)表现为低密度,86例(78%)密度不均匀,100例(91%)边缘模糊不规则;71例(65%)出现钙化,其中细颗粒钙化37例(乳头状癌35例,髓样癌2例),混合性钙化26例;14例(13%)表现“囊内乳头状结节”,其中10例“囊内钙化性结节”;29例(26%)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21例(19%)出现瘤周“残圈”征;44例(40%)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其中12例表现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79例(72%)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8例出现淋巴结钙化(细颗粒钙化16例,混合性钙化2例)。结论甲状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具有一定特征性,CT在对甲状腺肿物的定性、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方面非常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14
作者 吴斌 黄啸 +5 位作者 彭卫军 顾雅佳 杨天锡 毛健 柯桂好 吴小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确诊的进展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及10例正常宫颈对照者进行了前瞻性MRIDWI检查,分析根据DWI图像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确诊的进展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及10例正常宫颈对照者进行了前瞻性MRIDWI检查,分析根据DWI图像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测量的肿瘤最长径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及宫体肌层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比较17例治疗前后宫颈肿瘤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 MRI DWI对肿瘤边界的显示优于常规T2加权像(T2WI)及增强后T1加权像(T1WI).高扩散敏感系数(b=2000 s/mm^2)的DWI图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DW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RECIST标准测量的肿瘤最长径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9,P<0.01).b=8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1.55)×10^-3mm^2/s、(14.20±2.80)×10^-3 mm^2/s和(14.14±0.45)×10^-3 mm^2/s;b=20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10^-3 mm^2/s、(8.52 ±2.38)×10^-3 mm^2/s和(8.60±0.63)×10^-3 mm^2/s.宫颈癌肿瘤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宫体肌层组织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8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 ±1.55)×10^-3 mm^2/s和(13.41 ±2.9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0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 ×10^-3 mm^2/s和(8.93±1.92)× 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的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无关(均P>0.05).绘制25% ADC、50% ADC、75% ADC疗效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 预测
原文传递
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 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与病理分型 (16例单纯型、5例混合型 )对照 ;单纯型肿瘤组尚与不同肿瘤黏液量 (少黏液量组、多黏液量组 )进行对照。结果  (1)乳... 目的 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与病理分型 (16例单纯型、5例混合型 )对照 ;单纯型肿瘤组尚与不同肿瘤黏液量 (少黏液量组、多黏液量组 )进行对照。结果  (1)乳腺黏液腺癌最常见的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 (15例 )和肿块伴钙化 (2例 )。少见征象如局灶性致密病变和单纯钙化各 1例 ,阴性表现 2例 ,均为单纯型多黏液量组病变。 (2 )表现为肿块的 17例黏液腺癌中 ,混合型的钼靶X线表现为浸润性边缘(5 /5 ) ;单纯型多表现为小分叶边缘及清晰边缘 (7/12 )。 (3 )表现为肿块的单纯型黏液腺癌中 ,多黏液量组多数为小分叶状边缘 (4 /7) ;而少黏液组多呈浸润性边缘 (3 /5 )。 (4 )密度改变在判断黏液腺癌的病理分型及对黏液量的判断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结论 不同亚型的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不完全一致 ,多黏液量单纯型黏液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分叶状边缘肿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腺癌 钼靶X线表现 病理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及穿刺体会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国栋 周正荣 +1 位作者 李文涛 彭卫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47-849,共3页
目的分析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探讨穿刺操作技巧在减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6月肺内实质性占位病灶行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116例,分析并发症的种类、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探讨CT导引下经皮... 目的分析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探讨穿刺操作技巧在减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6月肺内实质性占位病灶行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116例,分析并发症的种类、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内肿物穿刺过程及其体会。结果116例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15.5%)、穿刺道出血(10.3%),咯血(4.3%),其他(1.7%)。除1例气胸患者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外,余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穿刺术前病灶评估、术中精确定位及正确训练患者呼吸运动以配合穿刺操作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病变 经胸针吸活组织检查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气胸
下载PDF
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梦蕾 张敬 +3 位作者 淡一波 杨光 姚叶锋 童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术前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治疗决策、预后及复发等至关重要。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背景与目的:术前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治疗决策、预后及复发等至关重要。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实验组537例,验证组230例)。然后纳入9个重要临床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术前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病理学分级、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和M分期]来构建临床模型;采用ANOVA、Relief和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选择(包括临床危险因素、原发病灶和周围淋巴结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各自的分类模型,并通过one-standard-error准则选择最优模型,然后组合最优模型下的临床危险因素、原发灶影像组学特征、周围淋巴结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联合预测模型。接着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量化预测准确率。最后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列线图来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原发灶-周围淋巴结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AUC最高(0.7430),为最佳模型。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实验队列和验证队列中都显示出良好的鉴别和校正能力。DCA表明,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预测 列线图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上海实践初探 被引量:33
18
作者 罗晓阳 刘权 +27 位作者 王升平 李媛 沈磊 李国栋 李文涛 赵燕萍 许慧琳 方红 邵贵强 储继志 孙君雷 朱洪其 李志勇 蒋良华 凌建良 赵伟忠 王晶 刘小华 李斌 张裔良 叶挺 潘云建 胡鸿 王瑞 孙艺华 杨海燕 许速 陈海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6-1003,共8页
背景与目的: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有效改善肺癌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本研究密切结合上海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整合各级医疗机构优势资源,探索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 背景与目的: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有效改善肺癌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本研究密切结合上海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整合各级医疗机构优势资源,探索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路径模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针对上海市闵行区部分试点社区,以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初步筛查手段,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早期诊断,并结合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构建涵盖肺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等医疗服务措施的综合治疗立体网络。结果:筛查总人数为11 332人(男性7 144人,女性4 188人)。其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29例,包括原发性肺癌27例、转移性肺癌1例和乳腺癌1例;筛查原发性肺癌发病率为238.26×10^(-5);0~Ⅰ期肺癌共22例,在原发性肺癌中占81.48%。结论: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路径模式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可在有条件的社区及医疗卫生机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筛查
下载PDF
使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乳腺疾病的体会 被引量:27
19
作者 顾雅佳 吴斌 +1 位作者 张帅 杨天锡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31-936,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 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X线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分析 30 7例乳腺病变的X线片并作BI RADS分级 ,用操作者特征曲线 (ROC)、Kappa分析两组医生判读情况 ,并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 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X线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分析 30 7例乳腺病变的X线片并作BI RADS分级 ,用操作者特征曲线 (ROC)、Kappa分析两组医生判读情况 ,并与病理对照分析。 结果  30 7例中乳腺癌15 9例 ,良性病变 14 8例。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乳腺病变的BI RADS判读分级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Az1=0 94 6 ,Az2 =0 84 5 ,U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U =0 5 2 6 ,P >0 0 5 ) ,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一致性 ,K =0 4 35 ,其中Ⅰ级 (0 5 11)、Ⅴ级 (0 6 79)为中至高度符合 ,Ⅱ级 (0 373)、Ⅲ级(0 179)、Ⅳ级 (0 2 76 )符合较差。高年资组与低年资组各分级中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Ⅰ级(12 5 %、2 2 5 % )、Ⅱ级 (3 7%、12 5 % )、Ⅲ级 (2 0 83%、19 6 1% )、Ⅳ级 (6 8 6 3%、6 0 34% )和Ⅴ级(10 0 %、89 91% )。两组医生判读均错误 2 3例 (7 4 9% )。结论 BI 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中有价值。合理应用 0级、结合临床检查能降低漏诊率。对有症状的乳腺病变 ,Ⅱ、Ⅲ级诊断域值可提高 ,Ⅳ级域值可降低。BI RADS有其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X线诊断 医生 RADS 乳腺癌 乳腺疾病 体会 域值 判读 BI
原文传递
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单波儿 任玉兰 +5 位作者 孙建民 涂小予 蒋朝霞 居杏珠 臧荣余 王华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妇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估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性、前瞻性研... 背景与目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妇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估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性、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40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且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愿望的初治患者。治疗前清除子宫内膜全部病灶并排除子宫外转移;所有患者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 mg/d,每12周进行1次疗效评估;无效者改行手术治疗,完全缓解者巩固1个疗程后进入随访阶段。结果:2006年至今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为子宫内膜癌,6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24周(2个疗程)后共计17例(85.0%)患者完全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初次治疗结束后中位随访26个月(9~60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0~24个月复发,1例患者再次行孕激素治疗后缓解,另外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6例计划妊娠的患者中2例自然受孕,其中1例患者已经顺产一健康女婴。结论: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安全、可行、有效;但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所有保守治疗者需要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保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