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宋传贵
胡震
+4 位作者
袁文涛
狄根红
沈镇宙
黄薇
邵志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11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RCA1
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晓晨
胡震
+8 位作者
吴炅
柳光宇
狄根红
陈灿铭
侯意枫
黄晓燕
刘哲斌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目标区域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的方法,对81个来自肿瘤高风险家系、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T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挑选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目标区域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的方法,对81个来自肿瘤高风险家系、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T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挑选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共分离研究。结果在81例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中,分别在3例乳腺癌先证者中发现3个位于TP53外显子区的突变。其中两个为已知突变,一个为新发现的突变。1例TP53突变携带者的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的标准,占所有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家系的9.1%(1/11)。2例TP53突变携带者诊断乳腺癌时的年龄小于30岁,占所有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30岁)的11.8%(2/17)。结论TP53在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尤其是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的患者或BRCA1/2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应该接受TP53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P53基因
胚系突变
原文传递
题名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宋传贵
胡震
袁文涛
狄根红
沈镇宙
黄薇
邵志敏
机构
复旦大学
附属
肿瘤医院
乳腺
科
复旦大学
乳腺癌
/
肿瘤
研究所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
肿瘤学
系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
研究
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3030-303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58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25015)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基金资助(2002AA711A08)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基金资助(03JC14019)
文摘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11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RCA1
突变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Gene, BRCA1
Mutation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R733.7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晓晨
胡震
吴炅
柳光宇
狄根红
陈灿铭
侯意枫
黄晓燕
刘哲斌
沈镇宙
邵志敏
机构
复旦大学
附属
肿瘤医院
乳腺
外
科
、
复旦大学
乳腺癌
/
肿瘤
研究所
、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
肿瘤学
系
江苏
大学
附属
昆山第一人民
医院
甲乳外
科
出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14441901402)
文摘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目标区域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的方法,对81个来自肿瘤高风险家系、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T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挑选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共分离研究。结果在81例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中,分别在3例乳腺癌先证者中发现3个位于TP53外显子区的突变。其中两个为已知突变,一个为新发现的突变。1例TP53突变携带者的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的标准,占所有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家系的9.1%(1/11)。2例TP53突变携带者诊断乳腺癌时的年龄小于30岁,占所有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30岁)的11.8%(2/17)。结论TP53在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尤其是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的患者或BRCA1/2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应该接受TP53突变的检测。
关键词
乳腺癌
TP53基因
胚系突变
Keywords
Breast cancer
TP53 gene
Germline mutation
分类号
R77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宋传贵
胡震
袁文涛
狄根红
沈镇宙
黄薇
邵志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6
原文传递
2
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杨晓晨
胡震
吴炅
柳光宇
狄根红
陈灿铭
侯意枫
黄晓燕
刘哲斌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