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道丝线结扎处理阑尾根部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超 沈卫星 +2 位作者 陈伟新 楼文晖 吴伟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急腹症的最常见原因,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阑尾穿孔及腹膜炎,进而危及生命。外科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确切有效的治愈方式,其经历了从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模式转变[1]。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双道丝线结扎 阑尾根部
原文传递
干预胃的内镜减重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卞景愿 朱宝成 +2 位作者 严斌 王存川 彭志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内镜减重作为一种有效的肥胖治疗手段,减重原理类似于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食物限制型(干预胃)和吸收障碍型(干预肠)。目前,部分内镜减重设备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而我国在内镜减重领域总体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就当下开展干... 内镜减重作为一种有效的肥胖治疗手段,减重原理类似于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食物限制型(干预胃)和吸收障碍型(干预肠)。目前,部分内镜减重设备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而我国在内镜减重领域总体落后于西方国家。现就当下开展干预胃的内镜减重的研究情况做一归纳,旨在为我国肥胖的治疗选择和内镜减重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内镜减重 代谢性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淋巴结比率的阑尾癌切除患者预后预测:一项SEER分析
3
作者 赵楠 王慧 徐亚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LNR)在预测阑尾癌切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至2018年阑尾癌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1232例阑尾癌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分类、N分类、M分类、TNM分期、区... 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LNR)在预测阑尾癌切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至2018年阑尾癌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1232例阑尾癌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分类、N分类、M分类、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统计阑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L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CS)及其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392例(31.82%)患者淋巴结转移。总生存期为0~59个月,中位生存期21.5个月。LNR≥0.0481和LNR<0.0481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肝转移和T、N、M分类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LNR≥0.0481、年龄≥60岁患者OS和CSS均低于LNR<0.0481、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R≥0.0481、年龄≥60岁、病理分级、T分类、N分类和TNM分期较差、发生肝或肺或骨转移与OS、CSS降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T分类高、TNM分期较差、发生肺或骨转移是OS、CSS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NR≥0.0481和其他临床信息、年龄≥60岁、T分类高、TNM分期是阑尾癌的独立预测因子,LNR在临床上的真正意义和进一步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癌 淋巴结比率 预后
下载PDF
ctDNA甲基化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新育 崔恒官 +2 位作者 周厅 王晓亮 沈卫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5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为观察组,2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系统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tDNA甲基化水平...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5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为观察组,2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系统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tDNA甲基化水平。通过DAVID基因功能分析平台对有显著差异的甲基化区域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两组样本差异ctDNA甲基化位点共7787个。其中2914个(37.4%)为高甲基化位点,4873个(62.6%)为低甲基化位点。GO功能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基因富集于DNA−结合转录激活等分子功能、细胞−底物黏附等生物过程、糖蛋白复合体等细胞成分。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基因富集于甲状腺癌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RAP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ctDNA甲基化修饰可能参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监测外周血ctDNA甲基化水平可能成为提示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指导临床诊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循环肿瘤DNA 复发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敏 黄美英 +3 位作者 陈伟新 汤朝晖 杨立群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后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炎性浸润以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胆总管结扎来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术后每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的剂量腹腔注...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后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炎性浸润以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胆总管结扎来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术后每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7、14天取材,检测大鼠的肝功能、肺组织病理,计算干湿比及含水率,并测定肺通透性指标(伊文思蓝含量)、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标本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含量、肺组织干湿比及含水率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乌司他丁治疗组MPO、MDA及伊文思蓝含量较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治疗组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比较,肺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减少。乌司他丁治疗组第1天和第14天的TNF-α和IL-1β表达均低于同期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梗阻性黄疸大鼠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梗阻性黄疸 毛细血管通透性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肺损伤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敏 严斌 +2 位作者 陶悦 陆欢华 彭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1-823,共3页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6h组、12 h组和24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肾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6、6、12、24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肾功能,原位末端转移...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6h组、12 h组和24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肾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6、6、12、24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肾功能,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J),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PR78)、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6h组尿素氮[(7.54±1.62) mmol/L比(5.26±0.34) mmol/L]、血肌酐[(57.14±9.53) μmol/L比(42.35±4.71) μmol/L]、肾脏AI[(25.7±2.8)%比(2.9±0.6)%]以及GPR78、CHOP和Caspase-12蛋白[(0.22±0.03)比(0.14±0.02);(0.16±0.04)比(0.07±0.01);(0.24±0.03)比(0.11±0.02)]及mRNA[(0.31 ±0.08)比(0.21±0.06);(0.33±0.04)比(0.26±0.03);(0.39±0.06)比(0.22±0.02)]表达均升高(P<0.05);而脓毒症12 h组和24h组,尿素氮和血肌酐、肾脏AI、GPR78、CHOP和Caspase-12蛋白和mRNA表达均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内质网应激后凋亡途径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损伤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育 沈卫星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成员,最早在脂肪代谢的研究中被发现。近年的研究表明,PPARγ作用广泛,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肝脏疾病领域,PPARγ参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成员,最早在脂肪代谢的研究中被发现。近年的研究表明,PPARγ作用广泛,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肝脏疾病领域,PPARγ参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PPARγ有望成为肝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俞伟君 王永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胃癌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PN),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EN)。观察两...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胃癌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PN),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EN)。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重下降、上臂肌围、血红蛋白、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体重下降均较PN组出现明显缩短或减少(P<0.05或<0.01);治疗后PN组的ALB和TF的水平较治疗前和EEN组出现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AP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者升高(P<0.01),PN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上臂肌围、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是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转铁蛋白 前白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