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QR)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下载PDF
变应原和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转录因子RORγt的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瞿申红 李敏 +4 位作者 黄永坚 欧志英 林志斌 梁建平 路文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96-1000,共5页
目的了解变应原和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成人患者外周血新型辅助性T细胞17(Thelp17,Th17)及其转录因子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orphannuclearreceptor,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 目的了解变应原和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成人患者外周血新型辅助性T细胞17(Thelp17,Th17)及其转录因子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orphannuclearreceptor,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R患者(A组)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第1组(A1组)给予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glucocorticoid,INGS)治疗4周,第2组(A2组)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alimmunotherapy,STT)1年。分别取治疗前后2组患者和另10例健康对照者(B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阳性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RORγt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3、IL-6和IL-17水平。结果A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mRNA的相对表达量(x±s,以下同)分别为(18.97±1.05)%和(0.604±0.027),高于B组的(15.12±1.09)%和(0.447±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56和-17.986,P值均〈0.01)。A组患者IL-6、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49、-17.618和-26.824,P值均〈0.01)。A1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mRNA的相对表达量、IL-6、IL-17和IL-23水平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240、-1.136、0.283和-1.670,P值均〉0.05)。A2组SIT治疗前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99±1.14)%和(0.603±0.027),高于治疗后的(16.30±1.63)%和(0.429±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35和22.015,P值均〈0.01)。A2组SIT治疗后IL-6、IL-17和IL-23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35、11.289、7.267,P值均〈0.01)。结论AR患者Th17细胞数量、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变应原 免疫疗法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维甲酸 受体 甲状腺激素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从峰 牛玉宏 +4 位作者 罗育坤 熊思东 杨英珍 陈灏珠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7-540,共4页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一个大样本病人血清中的抗人巨细胞病毒的IgG抗体以及C 反应蛋白 ,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的即时早期基因 ,探讨...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一个大样本病人血清中的抗人巨细胞病毒的IgG抗体以及C 反应蛋白 ,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的即时早期基因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内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中的人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 (分别为 82 .2 %和 6 1.0 % ,P =0 .0 2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照组病人 (5 .912± 3.795mg L比 2 .871± 1.76 1mg L ,P =0 .0 0 0 ) ;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人巨细胞病毒基因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管组织 (13 15比 2 7,P =0 .0 1)。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还可上调内皮细胞ECV 30 4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表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生 ,可能与人巨细胞病毒上调内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 趋化因子 内皮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红旗 徐丹令 +8 位作者 杨琳 袁凌燕 贾剑国 孙爱军 解小刚 王未沫 刘剑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内皮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25只,分成1、3、7、14和28d组,每组25只,又分为假手术组5只,内皮损伤组和麝香组各10只。对照组埋置0.9%氯化钠液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埋置Ang...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内皮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25只,分成1、3、7、14和28d组,每组25只,又分为假手术组5只,内皮损伤组和麝香组各10只。对照组埋置0.9%氯化钠液缓释泵;内皮损伤组埋置Ang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in-1·kg-1,麝香组在埋置AngⅡ缓释泵前3d至实验结束用麝香通心滴丸超细粉灌胃(剂量5mg/kg/d)。动物分别在术后1、3、7、14和28d处死,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ELISA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形态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的结构。结果:假手术组内皮完好;内皮损伤组见内皮细胞(EC)充血、水肿、脱落,内弹力板暴露;而麝香组在1d组、3d组、7d组损伤相对较轻。14d组和28d组见EC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以降低血液中ET,CRP和TNF-α含量,增加NO的含量,对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损伤 麝香通心滴丸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加重大鼠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程度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晓春 单鸿伟 +2 位作者 瞿海龙 葛均波 葛智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损伤和损伤加MSCs移植组,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管扩张大鼠胸腹主动脉创建动脉损伤模型。贴壁法培养大鼠MSCs,经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损伤和损伤加MSCs移植组,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管扩张大鼠胸腹主动脉创建动脉损伤模型。贴壁法培养大鼠MSCs,经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标记后,以2×10^6数量经导管注入移植组大鼠主动脉内。术后第1、2、6周取材寻找DAPI标记的MSCs,行组织形态学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干细胞因子的受体(c—ki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移植术后1~2周,可见DAPI标记MSCs归巢到损伤内膜表面或中膜近内膜处,并表达d—SMA。移植组和损伤组新生内膜表面均表达少量c-kit,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正常对照组血管中膜α-SMA均匀强表达,PCNA表达微弱,无新生内膜。移植组新生内膜中PCNA和α—SMA表达均强于损伤组。术后6周,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面积百分比和管腔面积狭窄率均较损伤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主动脉移植的骨髓MSCs可归巢到严重受损的主动脉内膜上,并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参与新生内膜的形成,加重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再狭窄
原文传递
大动脉僵硬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淑贤 钱菊英 +3 位作者 葛均波 许澎 周亚刚 伍旭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颈一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F PWV),分析大动脉僵硬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4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男313例,女95例。均采用Complior SP测量系统测量C-F PWV。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 目的 探讨颈一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F PWV),分析大动脉僵硬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4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男313例,女95例。均采用Complior SP测量系统测量C-F PWV。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的C-F PWV值,同时对C—F PWV与冠脉复杂病变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冠心病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65.6±9.5)岁与(59.8±10.2)岁,P〈0.01;。C-F PWV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因素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仍与冠心病的存在显著相关,分别为(10.3±1.79)与(12.8±3.1)m/s,P〈0.01。C-F PWS值的升高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P〈0.01),同时伴有更多的复杂病变,如完全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和钙化病变。结论 C-F PWV是一个判断冠心病存在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脉搏
原文传递
黄芪、丹参、山药及其复方对高糖所致雪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笑迎 张云云 +3 位作者 张捷青 丁丽玉 孙爱军 刘建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对高葡萄糖条件下与内皮细胞(以下简称EC)共培养的雪旺细胞(以下简称SC)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C与EC的共培养模型,根据存活率(形态学和MTT)筛选药物最有效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共培养SC组、高糖共培养SC组、... 目的:观察中药对高葡萄糖条件下与内皮细胞(以下简称EC)共培养的雪旺细胞(以下简称SC)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C与EC的共培养模型,根据存活率(形态学和MTT)筛选药物最有效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共培养SC组、高糖共培养SC组、高糖黄芪组、高糖丹参组、高糖山药组、高糖复方组,通过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asepase-3的mRNA(Realtime PCR)和蛋白(Western Blot)的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共培养组相比高糖共培养组SC凋亡率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中药干预后SC凋亡率都明显降低,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都明显增加,除高糖山药组Casepase-3mRNA减少和高糖丹参组Casepase-3蛋白减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减少。中药干预组之间比较,高糖复方组作用最显著。中药干预组与正常组相比,SC凋亡率无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对高糖环境下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雪旺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不同中药作用效果不同,复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山药 内皮细胞 雪旺细胞 高葡萄糖 凋亡
原文传递
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浩 刘学波 +2 位作者 张红旗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的平滑肌细胞同步于G0期,药物组:加入含37.5mg·L-1大黄素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10%...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的平滑肌细胞同步于G0期,药物组:加入含37.5mg·L-1大黄素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作用12、24、36、48 h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mblot法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和cyclin D1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在各相同时间点C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值增大,cyclin D1表达高峰延迟,表达量下调,细胞周期受阻于G0/G1期。结论 大黄素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通过下调,cyclin D1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人血 表达 细胞周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对照组 胎牛血清 目的观 结论 时相
下载PDF
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和判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长德 许兰文 +3 位作者 姚瑞明 张庆勇 石洪成 陈绍亮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模型,并建立活体判断模型建成与否的观察指标。方法:12只16~22kg小型猪分为2组,每组6只,第一组结扎回旋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第二组用ameroid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用心肌99mTc-MIBI血流灌注显像在活体确定其梗... 制作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模型,并建立活体判断模型建成与否的观察指标。方法:12只16~22kg小型猪分为2组,每组6只,第一组结扎回旋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第二组用ameroid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用心肌99mTc-MIBI血流灌注显像在活体确定其梗死区或缺血区,并在处死动物后用TTC法验证其梗死或缺血灶。结果: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的动物模型,99m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可在活体上显示小型猪模型心肌梗死灶的放射性缺损区和缺血灶灌注缺损区的放射性再充填。离体心肌TTC染色可显示相应的梗死或缺血灶。结论:结扎回旋支和ameroid环缩窄回旋支是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和缺血模型的较好方法,可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活体上确定模型成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心肌梗死 缺血 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凌燕 张红旗 +5 位作者 徐丹令 王克强 邹云增 贾剑国 李冰玉 郝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皮下埋置微量泵,缓慢释放200 ng/(kg.min)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模拟病理状态下AngⅡ增高所致的肾脏组织损伤。实验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大鼠皮下埋置微量泵,缓慢释放200 ng/(kg.min)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模拟病理状态下AngⅡ增高所致的肾脏组织损伤。实验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在背部埋置生理盐水缓释泵,通心络组用通心络超微粉灌胃(剂量每天0.8 g/kg)。14天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以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肾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亚型p22phox、p53的表达及检测肾脏活性氧(reactie oxidatie species,ROS)水平。结果在AngⅡ模型中,肾动脉内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剥脱。模型组肾小球基质增生,部分肾小球萎缩,有纤维化倾向,肾实质细胞凋亡增加,p53及p22phox表达亦增强,活性氧增加。通心络组内皮损伤减轻,通心络可减轻肾小球损伤,减少肾脏细胞凋亡,减弱p53及p22phox表达及活性氧的生成。结论通心络减轻AngⅡ所致肾脏损伤可能通过减轻肾脏血管损伤及NADPH氧化/p53通路,抑制肾实质细胞凋亡而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肾脏损伤 氧化 凋亡 通心络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之农 王琦 邹云增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785-789,共5页
芪苈强心胶囊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对近年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芪苈强心胶囊对于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保留的... 芪苈强心胶囊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对近年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芪苈强心胶囊对于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均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但该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精确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中成药 综述
原文传递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玉宏 许从峰 葛均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The overwhelm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a multifactorial inflammatory disease resulting from interaction between modified lipoprotein, 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s, T cells, and the normal c... The overwhelm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a multifactorial inflammatory disease resulting from interaction between modified lipoprotein, 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s, T cells, and the normal cellular elements of the arterial wall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ome pathgens and atherosclerosis, probably by inducing the production of some chemokines which can attract leukocytes and are thought to be central in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review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me pathgens and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role of chemokines in the initiating and advancing of athero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学 趋化因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松 饶邦复 葛均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ELISA法检测VMC小鼠血清TNF- α的变化,同时用TNF- α单克隆抗体(mAb)和重组TNF- α(rTNF- α)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干...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ELISA法检测VMC小鼠血清TNF- α的变化,同时用TNF- α单克隆抗体(mAb)和重组TNF- α(rTNF- α)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小鼠死亡率和心肌病变。结果:VMC小鼠血清TNF -α水平明显升高,VMC心肌炎细胞浸润、坏死与TNF -α的水平有关。TNF -α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增加,心肌炎细胞浸润增加,心肌坏死加重;而TNF -αmAb干预组小鼠死亡率明显减低,TNF -αmAb能减轻VMC的炎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结论:TNF -α参与了VMC的免疫反应和发病机制,这对VMC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用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制作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探讨一种内皮早期损伤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红旗 徐丹令 +5 位作者 郝颖 贾剑国 孙爱军 周京敏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通过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0只,分成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每个组又分为1d、3d、7d 3个时间段。模型组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 目的:通过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0只,分成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每个组又分为1d、3d、7d 3个时间段。模型组在背部埋置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剂量为200ng·min^(-1)·kg^(-1),假手术组埋置0.9%氯化钠缓释泵。在埋泵后的第1、3、7d分别处死动物,检测血液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液粘度的变化;电镜观察内皮的形态;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的凋亡;同时对肾脏ROS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实验组可见内皮细胞受损,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1~3 d达高峰,7d时又略有下降。肾脏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伴ROS升高;血液粘度升高。而假手术组上述指标无改变。结论:用埋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的方法可以成功制造大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的模型,与球囊拉伤,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造模方法相比,具有简单稳定易于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损伤 模型
下载PDF
NOD相关蛋白在烟曲霉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辉军 瞿介明 +4 位作者 邵长周 张静 陈瑞珍 蔡映云 何礼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相关蛋白在烟曲霉(Af)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经鼻气道滴人Af孢子的方法建立小鼠感染Af的模型,对照组小鼠经鼻气道内滴人等量的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相关蛋白在烟曲霉(Af)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经鼻气道滴人Af孢子的方法建立小鼠感染Af的模型,对照组小鼠经鼻气道内滴人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肺部Af负荷及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的NOD1、NOD2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2,RIP2)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感染组小鼠肺部Af负荷24h达最高峰,48h迅速下降。2)两组小鼠均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症为主的病理改变,感染组小鼠24 h炎症细胞浸润最显著,48 h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对照组小鼠病理损害明显轻于感染组。3)NOD1、NOD2、RIP2 mRNA表达在接种Af后12 h、24 h、48 h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NOD1、 NOD2、RIP2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NOD蛋白可能为Af的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在抗 Af肺部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 烟曲霉 小鼠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A128C多态性对冠心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红 杜明 +4 位作者 饶丹 曾秋棠 郭和平 王敏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粘附分子E-选择素基因外显子3128编码处碱基A/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严重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了解通过该基因型筛选CHD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入选 14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粘附分子E-选择素基因外显子3128编码处碱基A/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严重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了解通过该基因型筛选CHD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入选 14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其中7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2例为稳定型心绞痛,并入选1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E-选择素基因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CHD组和对照组及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选择素A128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CC+AC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5.843倍(OR=5.843,95%CI:3.066~11.133)。 CC+AC基因型的血清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AA基因型(49.9±9.6)ng/ml与(35.3±7.4)ng/ml,P<0.01)。结论:E- 选择素基因A128C多态性与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tsRNA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7
作者 刘雯 张志伟 +3 位作者 杨茜洋 朱小伟 杨向东 丁素玲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02-410,共9页
目的 探讨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ransfer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潜能。方法 将年龄及体质量匹配的雄性C57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MI组及对照组(Sham组),每组4只。两... 目的 探讨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ransfer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潜能。方法 将年龄及体质量匹配的雄性C57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MI组及对照组(Sham组),每组4只。两组均于建模24 h后提取左室心肌组织RNA,经去修饰预处理,连接人工化接头后扩增,筛选包含15~40个核苷酸的小RNA扩增产物,构建文库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tRNAdb数据库成熟的t RNA和tRNA前体序列比对,获得在AMI前后心肌中差异表达的tsRNA谱。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同一密码子对应的tRNA在AMI前后剪切方式的改变。依据AMI前后tsRNA表达谱差异,获得在AMI后特异性高丰度表达的tsRNA,并在AMI小鼠心肌和血浆中验证,探讨tsRNA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潜能。结果 tsRNA表达谱在组内有较好的重复性,组间差异较大。发生AMI后,Asn-GTT、Glu-TTC、Gly-ACC、Gly-GCC、His-GTG、Ile-AAT、Ile-GAT、Pro-TGG、Ser-AGA和Trp-CCA在心肌中剪切方式发生改变,生成有明显差异的tsRNA表达谱。与Sham组相比,MI组有268个tsRNA表达上调,1 228个tsRNA表达下调,且有64个特异性tsRNA。AMI建模第1天,小鼠tRF-Gly-CCC-2-31、tiRNA-Val-CAC-1-32、tiRNA-ValAAC-2-32、tiRNA-Glu-TTC-2-32和tiRNA-Lys-TTT-1-34在心肌中特异性表达,其中tiRNA-Val-AAC-2-32和tiRNA-LysTTT-1-34在AMI小鼠血浆中特异性高丰度表达,并随AMI持续时间动态变化。结论 tsRNA表达谱在AMI前后差异显著,其中在小鼠心肌和血浆中特异性表达的tiRNA-Val-AAC-2-32和tiRNA-Lys-TTT-1-34有AMI诊断潜能,可能在AMI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RNA衍生小片段 急性心肌梗死 生物信息学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豪华 舒先红 +1 位作者 黄国倩 董丽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人、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与1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成像检查,于心尖四腔观测定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中段及上段的应变峰值(ε),比...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人、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与1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成像检查,于心尖四腔观测定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中段及上段的应变峰值(ε),比较三组间测量结果。结果在正常组,心房上段的ε明显高于中段,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同一水平房间隔的应变峰值(ε_s)和左心房侧壁的应变峰值(ε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上段εs、ε1的平均值(εm)可作为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房颤组的εm明显低于正常组;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的εm更低;而对于左心房前后径尚属于正常范围的阵发性房颤组,其εm也已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房功能,εm是评价心房功能有效而敏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原文传递
自体静脉移植后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红旗 孙爱军 +1 位作者 王克强 葛均波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内皮形态特征和中膜SMC增生特点 ,为静脉搭桥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 兔 18只 ,随机分 6组 ,均作模拟血管搭桥手术 ,即将颈外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 ,术后取材 ,光电镜观察。结果 移植后 1~ 4周管壁渐增...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内皮形态特征和中膜SMC增生特点 ,为静脉搭桥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 兔 18只 ,随机分 6组 ,均作模拟血管搭桥手术 ,即将颈外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 ,术后取材 ,光电镜观察。结果 移植后 1~ 4周管壁渐增厚 ,4~ 6周时达最厚 ,随后管壁不再继续增厚。对照侧静脉无微绒毛梭形内皮被移植段具有丰富微绒毛呈不同形态的内皮细胞所替代。移植后 1~ 2周 ,SMC肌丝和致密体减少 ,与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异常丰富 ,SMC从收缩型转变成合成型 ,四周时分泌型细胞器略有减少 ,但细胞间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第 6~ 12周 ,SMC又渐从分泌型向收缩型转变。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后 4~ 6周管壁厚度达高峰 ,内皮微绒毛增多。中膜SMC在 1~ 2周转型增殖最明显。提示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管壁 超微结构 平滑肌细胞 内皮 内膜增生 再狭窄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松 杨春山 +1 位作者 葛均波 饶邦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2期81-82,95,共3页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d病变达高峰,35d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d,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凋亡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