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 被引量:267
1
作者 《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编写组 杨文涛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5,共7页
近年来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HER2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新的抗HER2药物也越来越多用于临床。与此同时,HER2检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和新问题。本指南以《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为基础,补充相关领域的更新,旨在提高HER2... 近年来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HER2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新的抗HER2药物也越来越多用于临床。与此同时,HER2检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和新问题。本指南以《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为基础,补充相关领域的更新,旨在提高HER2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更有效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选择适合抗HER2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HER2 检测 指南 靶向治疗 可重复性 临床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被引量:256
2
作者 支修益 吴一龙 +17 位作者 马胜林 王天佑 王长利 王洁 石远凯 卢铀 刘伦旭 刘德若 陈东红 杨跃 杜祥 步宏 周清华 姜格宁 韩宝惠 程刚 程颖 焦顺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7-688,共12页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诊疗规范 肿瘤死亡率 恶性肿瘤 卫生统计
下载PDF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被引量:246
3
作者 李小秋 李甘地 +2 位作者 高子芬 周小鸽 朱雄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分析。结果:10 002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6188例,女性3814例,男女比为1.6∶1;中位年龄54岁;活检标本取自结外部位相较淋巴结活检略为多见,结内与结外病变比例为1∶1.2。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占所有淋巴瘤的33.27%),滤泡性淋巴瘤较西方人群相对少见,而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在我国人群相对多见(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构成比为8.54%,且最常见的亚型为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结论:我国淋巴瘤亚型分布有其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行病学 亚型分布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被引量:231
4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3 位作者 朱雄增 杜祥 孙孟红 郑爱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参考指标。方法 用CD117、CD34等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原发性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 ,确诊 76例GIST ,并结合随访资料 ,对其...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参考指标。方法 用CD117、CD34等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原发性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 ,确诊 76例GIST ,并结合随访资料 ,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GIST均为成年人 ,年龄 32~ 81岁 (平均 5 4岁 ) ,男性 39例 ,女性 37例 ,发生于胃 34例 ,小肠 2 3例 ,结肠 2例 ,直肠 17例 ,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部胀痛不适及消化道出血。黏膜下生长者 3例 ,浆膜外生长者 2 5例 ,余 4 8例主要位于肌壁。大体上 ,肿瘤较易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观察 ,梭形细胞型 4 6例 ,上皮样细胞型 9例 ,梭形 /上皮样细胞混合型 2 1例 ,呈交叉束状、弥漫片状、栅栏状、漩涡状、小巢状、器官样及假菊形团样排列 ,瘤细胞胞质空亮、淡伊红、轻至中度嗜伊红及略嗜碱 ,核梭形、卵圆、圆形或镰状。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98 7%、6 8 4 %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 10 0、蛋白基因产物 9 5呈片状或局灶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2 5 0 %、19 7%、2 3 7%、17 1% ,波形蛋白均阳性 ,结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均阴性。 76例GIST中 ,良性 9例 ,交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间叶瘤 病理学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类 CD34抗原 间质瘤 GIST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 被引量:156
5
作者 朱雄增 侯英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诊断 免疫表型 分子生物学 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2
6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1 位作者 涂小予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1)单纯簇状微钙化表现 2 0例 ,钙化伴块影 3例 ,单纯软组织块影表现 4例 ,乳头内陷伴乳头后大导管增粗和钼靶表现阴性各 1例。 (2 ) 2 3例钙化表现者 ,分布呈V形 7例、圆形 8例、不规则形 5例、某一象限内多个分散分布的小簇状钙化 3例。(3)从乳头向深部的长条状肿块 1例、圆形肿块 3例。(4)线样分支状钙化易出现在粉刺型 (7/ 9)高核级 (6 / 9)DCIS中 ;颗粒点状钙化易出现在非粉刺型 (11/ 12 )低核级 (11/ 12 )DCIS中。 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2和P =0 0 0 9(χ2 检验 ,Fisher′s精确算法 )。结论 DCIS的钼靶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 ,与基于分子生物改变为基础的病理分型、分级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型导管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及命名 被引量:109
7
作者 侯英勇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组织发生 命名
原文传递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 被引量:100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 2020年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3 位作者 盛伟琪 周炜洵 陈杰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病理诊断一直在不断进展。继2011年和2013年发表“中国胃肠胰NEN病理诊断共识”之后,近年来结合消化系统NEN的研究进展、第5版WHO有关NEN分类变化和NEN临床诊治现状与需求,现对中国共识2013版进行了更新,形...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病理诊断一直在不断进展。继2011年和2013年发表“中国胃肠胰NEN病理诊断共识”之后,近年来结合消化系统NEN的研究进展、第5版WHO有关NEN分类变化和NEN临床诊治现状与需求,现对中国共识2013版进行了更新,形成2020更新版。该版共识进一步明晰了胃肠胰NEN的分类、分级和分期,特别对NET G3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癌(NEC)的鉴别进行了阐述。此外针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及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病理诊断 胃肠胰 消化系统 更新版 现状与需求
原文传递
软组织肿瘤WHO最新分类特点 被引量:87
9
作者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WHO《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的最新分类英文版于 2 0 0 2年底由IARCPress出版发行。目前尚无中文版本。本刊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 ,由朱雄增教授分期介绍该版的分类特点 ,以飨读者。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WHO 遗传学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恶性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4
10
作者 王坚 朱雄增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 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评价组织学上诊断恶性的标准。方法对 10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和电镜检测研究其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结果 男性 4例 ,女... 目的 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评价组织学上诊断恶性的标准。方法对 10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和电镜检测研究其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结果 男性 4例 ,女性 6例 ,年龄范围为 2 7~ 73岁 (平均 4 6岁 )。临床上 ,9例表现为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无痛性生长的孤立性肿块 ,其中 1例伴有周围神经症状。肿瘤位于下肢 3例 ,乳腺 2例 ,项部 2例 ,胸壁、右颈部和盆腔者各 1例。肿瘤直径 2~ 11cm ,平均 4 .8cm。镜下由成巢或成片的多边形细胞组成 ,胞质呈嗜伊红色颗粒状 ,与良性颗粒细胞瘤极为相似 ,但仔细观察发现 ,9例显示至少下述形态中的 3种 :核增大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 ;多形性瘤细胞 ;核质比增大 ;瘤细胞趋向梭形 ;可见核分裂象 ;凝固性坏死。除经典性形态外 ,1例尚可见散在的多核性瘤细胞。余 1例除局部区域显示核增大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外 ,其余形态均不明显 ,但临床上却呈恶性经过。 9例均强阳性表达S 10 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7例尚表达CD6 8。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退变的复合性溶酶体。随访 7例 ,5例复发 ,4例转移 ,2例死于肿瘤。结论  (1)Fangburg Smith等的组织学恶性标准具有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细胞 肿瘤 恶性颗粒细胞瘤 诊断 观察 文献复习 临床 核仁 形态 分裂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81
11
作者 魏兵 +1 位作者 杨文涛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6-298,299-304,共9页
随着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治疗相关的病理诊断和评估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影响新辅助治疗病理评估的关键点包括肿瘤/瘤床定位、标本规范化取材以及准确评估病理完全缓解和残余肿瘤负荷。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本共识,涵... 随着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治疗相关的病理诊断和评估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影响新辅助治疗病理评估的关键点包括肿瘤/瘤床定位、标本规范化取材以及准确评估病理完全缓解和残余肿瘤负荷。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本共识,涵盖新辅助治疗前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定位、治疗后标本取材、组织病理学评估、治疗反应评估系统、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病理诊断报告和病理质量控制等七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新辅助治疗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后续治疗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病理医师 肿瘤负荷 病理诊断 临床医师 后续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和分化的探讨 被引量:76
12
作者 侯英勇 朱雄增 +5 位作者 王坚 谭云山 孙孟红 杜祥 施达仁 胃肠道间质瘤课题协作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起源或分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和电镜的方法对GIST进行研究。结果  2 12例GISTCD117、CD34、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96 7% ,77 3% ,19 3%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起源或分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和电镜的方法对GIST进行研究。结果  2 12例GISTCD117、CD34、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96 7% ,77 3% ,19 3% ,15 6 % ,1 9% ,其中S 10 0和PGP9 5的阳性反应分别为 16 3%及 12 3%。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含丰富的线粒体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中间丝 ,有的细胞切面可见溶酶体和脂滴 ,高尔基复合体在核周分布 ,质膜处偶尔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微饮泡、密斑样结构及不连续的基板。部分病例细胞有多量细长指状突起 ,突起内有胞内成分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延续 ,突起之间或突起与细胞膜有连接结构。细胞外间质内可见胶原原纤维或团丝样纤维。结论 GIST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征与胃肠壁成熟卡哈尔间质细胞相似 ,提示GIST可能是起源于幼稚间充质细胞向卡哈尔间质细胞分化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起源 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游离核糖体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WH0诊断新标准 被引量:77
13
作者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癌前病变 WH0 诊断 新标准 上皮内瘤变 腺瘤
原文传递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9
14
作者 钟文昭 +43 位作者 吴一龙 蔡开灿 储天晴 崔久嵬 丁翠敏 杜瀛瀛 方勇 何勇 胡洁 胡毅 黄媚娟 蒋日成 兰海涛 李鹤成 李媛 李子明 林根 林劼 刘安文 刘慧 柳菁菁 吕镗烽 潘燚 彭忠民 盛立军 孙艺华 汤传昊 汪进良 王慧娟 王立峰 王奇峰 王志杰 谢聪颖 徐嵩 阎石 杨帆 杨林 姚煜 岳东升 张红梅 张莉 郑向鹏 周明 朱正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7-828,共12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诊疗通过对疾病多维度的讨论和分析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提供更合理的诊疗路径和策略,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高质量...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诊疗通过对疾病多维度的讨论和分析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提供更合理的诊疗路径和策略,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机会,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等。目前,中国肺癌MDT在指南遵循度、民主决策、落地执行和反馈、会议记录、患者随访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共识结合中国肺癌MDT诊疗经验和前沿的国际肿瘤MDT诊疗经验,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肺癌MDT诊疗模式,包括MDT责任义务、组织架构、工作形式、标准流程、评估方法与激励机制等体系。共识由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旨在为中国肺癌MDT提供流程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学科团队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6
15
作者 陆磊 陈仁贵 +1 位作者 李小秋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9例Kimura病和3例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其免疫表型,所用抗体包括CD43、CD3、CD45RO(UCHL-1)、... 目的探讨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9例Kimura病和3例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其免疫表型,所用抗体包括CD43、CD3、CD45RO(UCHL-1)、CD20、CD79α、Ki-67、CD31、CD3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CD68(KP1)和细胞角蛋白(AE1/AE3)。结果临床上,Kimura病多见于男性患者,而上皮样血管瘤多见于女性。两者均好发于头颈部,但Kimura病多表现为皮下多发性结节或局部肿胀,部分病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而上皮样血管瘤则多表现为皮肤单发的小结节或丘疹样病变。组织学上,两者均可位于真皮内或皮下,但Kimura病均以增生的淋巴组织为主,其中7例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型血管,其内皮呈肿胀状或扁平状,血管周围和滤泡旁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例内可见嗜酸性微脓疡形成。3例上皮样血管瘤均以成簇增生的血管为主,其中2例为毛细血管型,1例为小至中等大的血管型。血管内衬胞质丰富、深嗜伊红染的上皮样内皮细胞。除内衬管腔外,内皮细胞还可在血管腔内生长或在血管周围呈实性片状增生或排列成条索状,部分细胞的胞质内含有空泡,拟形成原始血管腔。2例的间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慢性炎症细胞反应,但不见淋巴滤泡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远不如Kimura病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imura病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而上皮样血管瘤中的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CD31和FⅧRAg等内皮标记。结论Kimura病和上皮样血管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种,前者是一种淋巴组织的增生,而后者则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瘤,掌握两者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学形态对避免将两者相互混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上皮样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滤泡形成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组织学形态 内皮细胞 炎症细胞反应 CD31 淋巴组织 血管周围 免疫学表型 Ki-67 细胞角蛋白 多发性结节
原文传递
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61
16
作者 蔡国响 +8 位作者 王崑 李健 王晰程 朱骥 万觉锋 饶圣祥 黄丹 蔡三军 张苏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1-710,共10页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原则。局部进展期结肠癌(Ⅱ、Ⅲ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Ⅱ.Ⅲ期)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这三种情况临床最常见,通常需要进行围手术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原则。局部进展期结肠癌(Ⅱ、Ⅲ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Ⅱ.Ⅲ期)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这三种情况临床最常见,通常需要进行围手术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操作规范,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蔡三军教授和张苏展教授牵头,联合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众多著名专家(65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局部进展期 围手术期 治疗原则 专家 多学科综合治疗 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原文传递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6版) 被引量:61
17
作者 梁智勇 周晓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7-220,共4页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nib)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和抗EGFR抗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突变检测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癌患者 非小细胞 受体酪氨酸激酶 专家 中国
原文传递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肺肿瘤部分解读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媛 谢惠康 武春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4-580,共7页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于2021年5月出版了《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与2015年出版的《WHO胸部肿瘤分类(第4版)》相比,《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变更了主要章节的框架,新增和调整了...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于2021年5月出版了《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与2015年出版的《WHO胸部肿瘤分类(第4版)》相比,《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变更了主要章节的框架,新增和调整了部分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并充实了流行病学、病因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相关内容。现就《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肺肿瘤分类变化较大的内容予以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 肺肿瘤 分类
下载PDF
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1
19
作者 周良平 张蓓 +4 位作者 王佩华 关玉宝 彭卫军 杨文涛 周康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 分析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这种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本组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40岁。其中男7例,女3例。9例位于腹部,1例... 目的 分析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这种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本组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40岁。其中男7例,女3例。9例位于腹部,1例位于盆腔。4例既有CT也有MRI检查,4例仅有CT检查,2例仅有MRI检查。将影像学结果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0例中局限性9例,弥漫性1例。局限型9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单发肿块6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有小的子灶3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多数病变(5/7例)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MRI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一致。4例肿块(直径〉5cm)增强扫描内部见裂隙状和放射状的CT低密度区和MRI低信号区,病理证实为较多纤维成分。弥漫型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明显强化。结论 腹、盆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点是单发肿块或单发较大肿块周围伴有小的子灶,强化密度与信号接近大动脉,较大肿块内部增强后可出现裂隙状或放射状CT低密度和MRI低信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肿瘤的MRI扩散特征及参数选定 被引量:45
20
作者 顾雅佳 冯晓源 +3 位作者 唐峰 彭卫军 毛健 杨文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83例患者95个乳腺病变在 b 值分别取500、1000、2000 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强度,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同一 b 值时... 目的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83例患者95个乳腺病变在 b 值分别取500、1000、2000 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强度,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同一 b 值时不同乳腺病变、以及不同 b 值时同一种病变平均 ADC 值和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 (1)乳腺病变分为乳腺癌、良性病变和囊肿。各种病变的平均 ADC 值、平均信号强度在不同 b 值时不同,其中乳腺癌在 b=500 s/mm^2时分别为1.375±0.378和839.713±360.493(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16.019、30.409,P 均<0.01);b=1000 s/mm^2时分别为1.176±0.311和459.314±229.609(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16.578和23.092,P 均<0.01);b=2000 s/mm^2时分别为0.824±0.198和243.825±110.616(与其他病变比较,F 值分别为3.122、23.888,P 值分别<0.05和<0.01)。各种乳腺病变两两比较显示在 b=500和1000 s/mm^2时,大部分病变之间平均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 b=2000 s/mm^2时仅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各 b 值时乳腺癌平均 ADC 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确定乳腺癌的上限阈值点,取这些阈值点在 b 值=500、1000、2000 s/mm^2时确定乳腺癌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0.92%、70.73%、69.77%,特异性分别为77.19%、75.70%、54.76%,准确性分别为77.12%、74.32%、62.35%。ROC 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z)_(500)=0.775±0.046,Az_(1000)=0.780±0.044,P 均<0.01,提示 b 取500和1000 s/mm^2时对诊断乳腺癌有统计学意义。而 Az_(2000)=0.620±0.062,P>0.05,提示 b=2000 s/mm^2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 值取500和1000 s/mm^2的 MR DWI 可以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