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99
1
作者 叶胜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5-166,共2页
一、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其中外科治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手术切除仍占主导地位.但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因为:(1)肝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 一、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其中外科治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手术切除仍占主导地位.但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因为:(1)肝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2)我国原发性肝癌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存在肝功能失代偿;(3)相当部分的原发性肝癌为多中心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现状 评价 外科治疗 放射介入治疗 超声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之肝内胆管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51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管癌协作组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9-1301,共33页
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亚洲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复杂的疾病特征和预后是ICC治疗的极大挑战。为更好地指导ICC诊断与治疗和改善患者生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管癌协... 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亚洲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复杂的疾病特征和预后是ICC治疗的极大挑战。为更好地指导ICC诊断与治疗和改善患者生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管癌协作组梳理ICC诊断与治疗相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之肝内胆管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内容聚焦于ICC的筛查与诊断、病理学诊断及分子分型、多学科综合诊疗、外科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ICC的诊断与治疗能力,使患者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筛查与诊断 病理学与分子分型 外科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汤钊猷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肝癌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进一步弄清了病因因素,肝癌的预防已经有了可能,包括新生儿乙 型肝炎疫苗接种、通过干扰素治疗肝炎以及改良饮水等,使肝癌的发病率降低。一组前瞻性随机分组筛查试验提示筛查确能降低 肝... 肝癌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进一步弄清了病因因素,肝癌的预防已经有了可能,包括新生儿乙 型肝炎疫苗接种、通过干扰素治疗肝炎以及改良饮水等,使肝癌的发病率降低。一组前瞻性随机分组筛查试验提示筛查确能降低 肝癌死亡率。肝癌标记和影像医学的进步。使1cm的小肝癌也不难检出。手术切除在改善肝癌预后方面继续起关键作用。我所415 例生存5年以上的病人中,95.4%曾接受一期或二期切除;1106例小肝癌切除的5年生存率达63.7%; 109例不能切除肝癌经姑 息性外科治疗缩小后切除的5年生存率达62.2%。大系列的肝癌切除和肝移植的对比分析,提示肝移植只适于因肝功能差而不 宜切除的小肝癌。单一外科治疗已被外科为主、局部治疗为辅、多种模式有机结合”所代替。临床研究强调“以证据为基础”,惜经 证实对肝癌有效的药物不多。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将成为21世纪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防 复发 肿瘤转移 肝肿瘤 诊断 筛查 外科手术 生存率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从肝癌看癌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不同的癌症固然有其个性,但癌症的共性可能更为重要,肝癌研究与其他许多实体肿瘤研究具有共通性。为此,本文从临床医师角度出发,从重视癌症研究背景的转变、重视癌症是全身性疾病、重视癌症最本质的问题——转移、重视癌生物学特性的可... 不同的癌症固然有其个性,但癌症的共性可能更为重要,肝癌研究与其他许多实体肿瘤研究具有共通性。为此,本文从临床医师角度出发,从重视癌症研究背景的转变、重视癌症是全身性疾病、重视癌症最本质的问题——转移、重视癌生物学特性的可逆性、重视癌的个体化治疗以及重视癌症研究必须坚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方面,讨论肝癌的临床研究,反思癌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生物医学研究 肿瘤转移 肿瘤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27
5
作者 贺轶锋 樊嘉 +11 位作者 周俭 吴志全 邱双健 黄晓武 余耀 孙健 肖永胜 杨国欢 宋康 王征 汤钊猷 王玉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2年生存率为89%、78%、65%,无瘤生存率为85%、73%、6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程度、病理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前四个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如何筛选出已有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以及如何在移植后预防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预后因素 复发 生存
原文传递
CA19-9对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漪 王志明 +5 位作者 任正刚 乐凡 张博恒 夏景林 叶胜龙 汤钊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传统肝癌标志物,但约有30%~40%的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阴性.因而其他的肝癌标志物,如CA19-9等也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细胞 诊断 CA19-9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0
7
作者 叶胜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19-823,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重点评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分型和干细胞基础研究、病理和临床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分子...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重点评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分型和干细胞基础研究、病理和临床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门静脉癌栓治疗、抗病毒治疗、肝内胆管癌诊治及多模式综合治疗等方面当前的进展和研究难点,探讨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水平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 述评
下载PDF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分子标记物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成 樊嘉 +5 位作者 周俭 刘银坤 崔杰峰 康晓楠 杨芃原 汤钊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1-785,共5页
目的筛选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分子标记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35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95例(其中33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62例为肝细胞癌不伴门静脉癌栓)为建模型组,40例(其中18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22... 目的筛选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分子标记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35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95例(其中33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62例为肝细胞癌不伴门静脉癌栓)为建模型组,40例(其中18例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22例为肝细胞癌不伴门静脉癌栓)为盲法验证组,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为检测介质,经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测定得到蛋白质谱,通过BioMarkerWizardSoftware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蛋白质谱,利用BiomarkerPatternsSoftware建立决策树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在m/z1100~30000范围内,检测出的100个蛋白峰中16个蛋白峰有显著差异(P<0.01),m/z为3478、1314、1744、1725、2022和3380的蛋白峰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组中上调,而m/z为8901、9353、9415、8773、2766、2745、8697、7773、8569和1373的蛋白峰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组中下调;选择m/z为3478、2022、8901、9415、8773、2766、和2745的7个蛋白峰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其敏感性为75.8%(25/33),特异性为82.3%(51/62);盲法验证该模型准确率87.5%(35/40),灵敏性100%(18/18),特异性77.3%(17/22),阳性预测值78.3%(18/23),阴性预测值100%(17/17)。结论筛选出的16个蛋白分子标记物可能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决策树模型可能对预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分子标记物 盲法 血清蛋白质 患者 特异性 树模型 决策树 验证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信达 刘银坤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简述近年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等基金的资助对防治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课题的一些进展。在临床研究方面 ,亚临床复发作再切除手术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 ,但预防复发则甚为困难。术后栓塞化疗(... 简述近年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等基金的资助对防治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课题的一些进展。在临床研究方面 ,亚临床复发作再切除手术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 ,但预防复发则甚为困难。术后栓塞化疗(TACE)、生物治疗、术中肝动脉插管、冷冻肝切除等 ,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在实验研究方面 ,建立了人肝癌转移动物模型和细胞株。在分子水平对肝癌侵袭性作了研究 ,初步发现C erbB2、p16、p21、p53、mdm 2、VEGF、TGFα、EGF受体、MMP 2、μPA、μPA R、ICAM 1与肝癌侵袭性呈正相关 ;nm23 H1、TIMP 2、Integrinα5、E cadherin、Kai 1则呈负相关。在实验性干预治疗方面 ,反义H ras、Suramin、Heparin、抗肿瘤血管生成TNP 470、抗CD3/抗HBx的双特异抗体合并LAK治疗、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 94及我所自行设计的β 肽等对肝癌转移模型均有抑制转移的作用。预期生物治疗、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多模式的干预治疗对防治肝癌转移甚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复发 转移 防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27
10
作者 武金才 李灼日 +4 位作者 周开伦 唐荣 谭声义 王鲁 任宁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42例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性假瘤...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42例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性假瘤2例。术式:左外叶切除(II,III段肿瘤)19例、左半肝切除(IVa,IVb段肿瘤)5例,V^VII段(V^VII段肿瘤)部分肝切除18例。手术时间30~290(90±30)min,术中出血30~1 000(350±80)mL,术后引流量为20~150(64±15)mL/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5 d,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2~3天,2~3 d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5~12(8.5±1.7)d。未发生胆漏、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随访35例肝细胞癌12个月以上,其中l例术后6个月、2例术后10个月出现肝内复发,其余均健在,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等。结论肝脏II、III、IVb、V^VII段的肿瘤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效果良好,其他部位的肿瘤如遇操作困难可视情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傲 杨欣荣 +2 位作者 孙惠川 樊嘉 周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已得到控制,但形势仍然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肝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笔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损伤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肝损伤
原文传递
重视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信达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DLC-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宋丽杰 叶胜龙 +6 位作者 王凯峰 翁永强 梁春敏 孙瑞霞 赵燕 刘银坤 汤钊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已报道人类染色体8p缺失可能与肝癌转移有关,本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PCR)研究位于8p的DLC-1基因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根据... 目的已报道人类染色体8p缺失可能与肝癌转移有关,本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PCR)研究位于8p的DLC-1基因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根据临床病理学指标,分为高低侵袭性两组,用RQ-PCR对不同侵袭性HCC之间的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对不同侵袭转移潜能MHCC97-L、MHCC97-H、HCCLM3、Hep3B及HepG2肝癌细胞系用同样方法分析DLC-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非转移细胞系Hep3B和HepG2与转移细胞系MHCC97-L、MHCC97-H和HCCLM3之间DLC—1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并随着侵袭与转移潜能的逐步提高DLC-1表达水平也相应逐步降低;HCCLM3 细胞系显著低于MHCC97-L细胞系(P<0.01)。HCC组织中,高侵袭性HCC组DLC-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低侵袭性HCC组(P<0.05)。结论DLC-1基因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的抑制相关,其表达可能在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转移 MHCC97-L MHCC97-H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HCCLM3 基因mRNA表达 HepG2 Hep3B 侵袭转移 外科手术切除 RQ-PCR 基因表达差异 低侵袭性 转移潜能 染色体8P 病理学指标 肝癌细胞系 肝癌转移 组织标本 中山医院
原文传递
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接受与不接受放射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曾昭冲 汤钊猷 +6 位作者 樊嘉 周俭 钦伦秀 叶胜龙 王建华 王斌樑 王小林 《癌症进展》 2006年第4期284-295,307,共1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接受外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近8年18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66例接受直线加速器外放疗作为放疗组,114例未接受外放疗作为对照组,放疗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接受外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近8年18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66例接受直线加速器外放疗作为放疗组,114例未接受外放疗作为对照组,放疗组与对照组间影响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除肿瘤标志物有差别外,其他因素无明显差别。放疗组放疗方法为常规分割,局部放疗癌栓,放射治疗剂量介于36~60Gy(中位50Gy)。放射治疗中及治疗后随访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和生存情况。应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期。结果66例癌栓患者接受外放射治疗,22例(33.3%)患者癌栓完全缓解,16例(24.2%)部分缓解,26例(39.4%)稳定,2例(3.1%)进展;1年生存率27.9%,中位生存期7.3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12.3%,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放射治疗显示出很强的保护因素(RR=0.408,P<0.001)。放疗组病人生存情况与甲胎蛋白水平无关;但与γ-GT水平、肝内病灶单多发、癌栓存在的部位有关。死亡原因多为肝内肿瘤未控制导致肝衰。对照组下腔静脉系统癌栓患者生存情况比门静脉癌栓患者差,相反,放疗组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情况好于门静脉癌栓患者。结论结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延长肝细胞肝癌伴有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肝内原发肿瘤灶为单发的癌栓患者,放射治疗更能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放射治疗 癌栓 生存
下载PDF
影响肝癌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户亮 钦伦秀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肝癌 预后 影响因素 临床分期 肿瘤切除
下载PDF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志全 樊嘉 +3 位作者 邱双健 周俭 贺轶峰 汤钊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皮下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DDS)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效果。方法 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同一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性切除并有肿瘤巨大、多灶、包膜不完整、伴有血管侵犯等转移复发危险因素者308例,...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皮下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DDS)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效果。方法 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同一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性切除并有肿瘤巨大、多灶、包膜不完整、伴有血管侵犯等转移复发危险因素者308例,其中115例于术中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放置DDS作为试验组,193例未置DDS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术后4~6周经DDS行肝脏区域化疗栓塞,此后视情况隔2~4个月重复一次,对照组则不做对转移复发有影响的辅助治疗。结果 随访至2002年3月,1、3、5、7年累积转移复发率:试验组为5.8%、22.3%、28.6%和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39.7%、59.64%和59.64%(P<0.001)。中位转移复发时间:试验组为30.6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0.9个月(P<0.001)。1、3、5、7年生存率:试验组为96.8%、91.3%、84.8%和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73.8%、63.6%和5&7%(P<0.001)。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经DDS区域辅助栓塞化疗既推迟了转移复发时间又降低了转移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 区域辅助化疗 预防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肝癌肝切除时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的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志全 樊嘉 +4 位作者 周俭 邱双键 马曾辰 周信达 汤钊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比较肝癌肝切除时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的优缺点。方法  2 49例病人包含两组 :甲组 112例 ,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 ,乙组 137例 ,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 ,术后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1、2、... 目的 比较肝癌肝切除时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的优缺点。方法  2 49例病人包含两组 :甲组 112例 ,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 ,乙组 137例 ,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 ,术后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1、2、3、年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 甲乙两组估计术中失血量分别为 846 .4± 984.7ml和 5 93 .9± 6 45 .6ml(P <0 .0 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7.3 %和 19% (P <0 .0 1) ,1、2、3年复发率为甲组 2 1.4%、38.4%、42 .9% ,乙组 11.7%、2 6 .3 %、32 .8% ,1、2、3年存活率为甲组 92 .8%、79.4%、6 9.6 % ,乙组 97.1%、90 .0 %、79.5 % ,(P <0 .0 1)。结论 肝癌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优于阻断入肝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不阻断肝血流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常规肝功能检查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斌 余耀 +7 位作者 贺轶锋 樊嘉 吴志全 周俭 钦伦秀 叶青海 孙惠川 邱双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手术切除的562例Child—PughA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肝功能衰竭病...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手术切除的562例Child—PughA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肝功能衰竭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高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PA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界值为0.14g/L(灵敏度41.4%,特异度83.1%)。当TB≥20.4umol/L且PA〈0.14g/L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16.0%(OR=7.276,P=0.002)。结论Child—PughA级原发性肝癌肝切除者,术前TB〈20.4umol/L并且PA≥0.14g/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肝储备功能 肝功能代偿不全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肝癌治疗与微创外科观念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汤钊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Surgical oncology has progressed from regional cancer therapy to curative res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th to 20th centuries. Based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arly diagnosis of solid tumors, minimally invasive su... Surgical oncology has progressed from regional cancer therapy to curative res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th to 20th centuries. Based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arly diagnosis of solid tumor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organ preserv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Hepatic cancer surgery has also progressed from lobectomy of large liver cancer in the 1950s to limited resection of small liver cancer in the 1970s, which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concep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recent years, regional cancer therapies for liver cancer develop rapidly, and it is considered as an extension of this "concept". It is predicted that this "concept" will further influence the pattern of liver cancer treatment. However,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on cancer treatment will be limited b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cells. Multimodality combination treatment, biotherapy and studies on metastatic recurrence will probably the key issues to further enhance this "concept" on canc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创外科 腹腔镜 射频治疗 微波固化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潘奇 王鲁 +6 位作者 孙惠川 李涛 张巨波 钱永兵 周俭 樊嘉 汤钊猷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的结合活性;采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应用VEGF全长启动子及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分析发现VEGF启动子上88~-61区域是VEGF转录的最主要的调控区域;用点突变体报告基因技术发现此区域上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突变后VEGF表达明显下调;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实Sp1可特异性结合于VEGF启动子上;Sp1特异性siRNA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后发现VEGF的表达也随之明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特异性结合是VEGF转录调控最重要的机制,并进一步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深入分析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的表达将有利于探讨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转录因子Sp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录调控 细胞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