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锝[^99Tc^m]替曲膦注射液临床验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绍亮 罗世能 +5 位作者 虞燕华 陈志明 许开平 陈雪芬 石洪成 刘文官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锝[^99Tc^m]替曲膦注射液一步法新药盒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以习用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为锝[^99Tc^m]替曲膦的对照药物。确定入选者符合标准并... 目的研究锝[^99Tc^m]替曲膦注射液一步法新药盒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以习用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为锝[^99Tc^m]替曲膦的对照药物。确定入选者符合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双嘧达莫(潘生丁)负荷和静息心肌显像。观察心肌显像前后的生命体征和有无不良反应。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双盲判读心肌显像图并对图像质量作出评价。结果100例病例人组锝[^99Tc^m]替曲膦心肌显像(试验)组,108例人组^99Tc^m-MIBI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使用心肌显像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试验组100例均获得合格的心肌影像并足以提供诊断依据,心肌影像质量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心肌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锝[^99Tc^m]替曲膦注射液标记简便,制剂稳定,心肌影像图像质量优良,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锝[^99Tc^m]替曲膦 MIBI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188Re—HEDP治疗肿瘤骨转移痛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爱萍 陈绍亮 陈曙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研究188Re标记的1-羟基-1,1-二膦酸钠乙烷(即依替膦酸盐,HEDP)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体内的分布和排泄,分析不同剂量188Re—HEDP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将4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分为4组,每组10例,4组分别按体质量“弹丸”... 目的研究188Re标记的1-羟基-1,1-二膦酸钠乙烷(即依替膦酸盐,HEDP)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体内的分布和排泄,分析不同剂量188Re—HEDP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将4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分为4组,每组10例,4组分别按体质量“弹丸”式经肘静脉注射188Re—HEDP20,30,40和50MBq/kg,给药时及给药后1,2,4,5,12,24,36,48,60和72h分别用SPECT仪采集胸前区和前后位、后前位全身图像,并收集患者尿液,测量放射性。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在左心室区测得经本底校正的放射性,作为血液放射性。将1h全身前位、后位放射性总计数率经死时间和时间衰减校正后的几何平均值设定为100%注射剂量(ID),据此估算上述各时间点全身和各器官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各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元、中位数、范围等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20~50MBq/kg范围内,188Re—HEDP在体内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下面积(AUC)与其剂量呈线性关系,r^2=0.9376。4组均符合静脉给药二室模型,AUC值中位数分别为3.32×10^5,3.97×10^5,7.83×10^5,8.58×10^5;分布速度常数(α值)中位数分别为0.06,0.05,0.04,0.06;消除速度常数(B值)中位数分别为1.16×10^-3,1.16×10^-3,1.03×10^-3,1.15×10^-3;指数项系数A值中位数分别为3591.21,4858.23,5642.48,4167.05;指数项系数B值中位数分别为293.97,352.95,614.41,1063.82;药物分布相半衰期T1/2值中位数分别为12.51,12.83,15.41,12.02min;药物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中位数分别为595.47,596.50,673.09,600.93min。骨组织是摄取188Re—HEDP的主要组织,给药后4h放射性摄取高,约为40%ID,其他组织未见明显摄取188Re—HEDP0188Re.HEDP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给药后24h排出66.79%ID,其中74%在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疼痛 HEDP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对^188Re-HEDP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爱萍 陈绍亮 +2 位作者 刘文官 陈雪芬 许长德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 评价^188Re-1-羟基-1,1-二膦酸钠乙烷(即依替膦酸盐,HEDP)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1例患者(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9例,肺癌3例,肝癌5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肾癌1例,均随时间顺序人选)知情同意后... 目的 评价^188Re-1-羟基-1,1-二膦酸钠乙烷(即依替膦酸盐,HEDP)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1例患者(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9例,肺癌3例,肝癌5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肾癌1例,均随时间顺序人选)知情同意后接受了按体质量肘静脉单次注射^188ReHEDP,据药物递增剂量分为4个组:20 MBq/kg组6例、30 MBq/kg组6例、40 MBq/kg组9例、50 MBq/kg组10例.低剂量组安全性分析结束并显示安全后,才开始下一剂量组试验.如果患者出现由于用药引起的不可耐受的、WHO公布的Ⅲ或Ⅳ级骨髓毒性,即终止剂量递增,并认为前一组剂量为最大可接受剂量.观察指标包括给药前及给药后8周内每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后1,6,12,24,48,72 h和1,2,3,4,6,8周),血细胞计数(用药后1,2,3,4,6和8周),心电图,肝、肾功能,ALP(用药后4,8周),"反跳痛"以及不良反应等.统计分析主要针对符合方案集(PP)人群,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t检验).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7例属于PP人群:20 MBq/kg组5例、30 MBq/kg组5例、40 MBq/kg组8例、50 MBq/kg组9例.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没有观察到188Re-HEDP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肝肾功能和ALP的不良影响.20 MBq/kg组的5例患者中仅1例自细胞出现WHO Ⅰ级毒性;30 MBq/kg组5例患者中2例白细胞出现WHO Ⅰ级毒性,其中1例合并血小板Ⅲ级毒性,但给药后8周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恢复正常;40 MBq/kg组8例患者中2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出现毒性反应,分别为WHO Ⅰ级和Ⅱ级,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同级减低;50 MBq/kg组9例患者中3例白细胞出现WHOⅡ级毒性.全部患者的血小板均在给药后4周达最低水平,平均为143.5×109/L;白细胞均在给药后6周达最低水平,平均为5.4×109/L(两者与给药前基线值比较,t值分别为3.1325和3.3156,P均<0.05),给药后8周自细胞和血小板均恢复到基线水平;而血红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骼 疼痛 HEDP
原文传递
国产^99Tc^m-双半胱氨酸注射液多中心临床试验
4
作者 陈绍亮 陈雪芬 +27 位作者 李蓓蕾 虞燕华 罗世能 陈志明 刘兴党 朱汇庆 李方 龙旺清 马庆杰 朱兆荣 张云 唐安戊 李东江 韩燕 吉志明 陈雪红 王正江 陈建辉 常金利 刘增礼 杨仪 万卫星 尤徐阳 梁昌华 李新辉 胡平 吴翼伟 桑士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在扩大临床应用基础上,考察国产^99Tc^m-双半胱氨酸(Ec)注射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全国8个省、市的14家医院参加了该次临床多中心试验。分析11批次药盒的328例^99Tc^m-EC肾动态显像结果,并进行药物质量控制指标、... 目的在扩大临床应用基础上,考察国产^99Tc^m-双半胱氨酸(Ec)注射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全国8个省、市的14家医院参加了该次临床多中心试验。分析11批次药盒的328例^99Tc^m-EC肾动态显像结果,并进行药物质量控制指标、图像质量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11批药盒标记后放化纯均〉90%。各项药物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要求。显像质量达到临床要求,肾影显示较好,图像清晰,显像成功率达100%。试验过程中各研究中心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国产^99Tc^m-药盒用作肾动态功能显像剂质量优良、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临床试验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125I-BMIPP与^125I-IPPA代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绍亮 许兰文 +1 位作者 程爱萍 乔伟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侧链脂肪酸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和直链脂肪酸碘苯脂十五烷酸(IPPA)在心肌代谢上的异同和特点。方法制备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10只,分为2组,每组5只。基础灌流30min后,分别于灌流液中加入^125I-BMIPP和^125I-IPP... 目的比较侧链脂肪酸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和直链脂肪酸碘苯脂十五烷酸(IPPA)在心肌代谢上的异同和特点。方法制备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10只,分为2组,每组5只。基础灌流30min后,分别于灌流液中加入^125I-BMIPP和^125I-IPPA,持续灌流3h后取样灌流液,提取脂溶相处理后行薄层色谱法(TLC)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并与加入被测物品初期(5min)的结果相比较。结果^125I-BMIPP灌流5min和3h后脂溶相提取放射性活度分别为注入剂量的99%和92%,而^125I-IPPA分别为95%和38%0125I-BMIPP灌流5min,HPLC分析放射性全部集中于保留时间37min段。3h后该处仍呈主峰,其前出现数个小峰,峰值分别对应于代谢产物甲基碘苯脂十四烷酸、对碘苯十二酸、对碘苯十酸、对碘苯八酸、对碘苯六酸、对碘苯四酸和对碘苯乙酸。^125I-IPPA灌流初期于HPLC保留时间33min段显示明显高峰,继续灌流3h后,该峰值消失。TLC测定^125I-BMIPPRf值为0.52,^125I-IPPA为0.45。3h后,85%的^125I-BMIPP仍集中于Rf值0.52处,在Rf值0.31前后有数个小峰。而^125I-IPPA持续灌流3h后酣值0.45处的峰消失,仅在原点发现放射性。结论^125I-BMIPP不被B氧化,能在心肌细胞内长时间滞留,便于观察脂肪酸在心脏内的分布状况。而^125I-IPPA代谢快速,可显示心肌中长链脂肪酸代谢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脂肪酸类 代谢 大鼠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治疗癌转移性骨痛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爱萍 陈绍亮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癌性骨转移原发病灶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转移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疼痛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止痛治疗尤其是对广泛骨转移性疼痛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对的主要挑战,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价廉、不良反应较... 癌性骨转移原发病灶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转移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疼痛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止痛治疗尤其是对广泛骨转移性疼痛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对的主要挑战,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价廉、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对广泛转移的止痛治疗及微转移患者的治疗独具优势,目前有待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近距离放射疗法 癌转移性骨痛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7
作者 陈绍亮 许兰文 +8 位作者 陈雪芬 顾宇参 陈曙光 李蓓蕾 刘文官 石洪成 乔伟伟 吴直江 高奇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在动物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99Tc^m-标记CIK细胞采用亚锡还原法。昆明种小白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5只,进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新西兰家...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在动物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99Tc^m-标记CIK细胞采用亚锡还原法。昆明种小白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5只,进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新西兰家兔3只行动态显像,连续观察^99Tc^m-CIK细胞体内分布图像特点。结果分离纯化后^99Tc^m-CIK细胞的放化纯〉95%,室温下6h内保持稳定。,小白鼠体内^99Tc^m-CIK细胞血液清除较快,观察到血液中1和24h的再分布现象。^99Tc^m-CIK细胞主要分布于肺、肝、脾和肾,心脏、脑、骨骼和肌肉等其他脏器组织均分布较少。家兔动态显像示”^99Tc^m-CIK细胞早期分布以肺为主.随时间延长肺内放射性逐渐减少.肝放射性逐渐增多,并超过肺部放射性,2d后仍可见肝放射性浓聚。心脏、脑、骨骼和肌肉等其他脏器组织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结论^99Tc^m-CIK细胞在血循环中滞留时问较短,注射后1h内主要聚集于肺,随后肺的摄取逐渐减少,其主要浓聚于肝和脾,尤以肝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细胞活素类 同位素标记 药代动力学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