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 被引量:531
1
作者 张志安 沈国麟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5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全民教育 受众教育 媒介伦理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被引量:358
2
作者 贝克 邓正来 沈国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8-231,共24页
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风险社会的诸多特性,如启蒙功能(开启各种替代性现代性的空间)、沟通性的世界主义逻辑(全球语境下的公共协商)及想象的世界主义共同体(通过大众传媒消解想象的"他者")。正在经历"压缩的现代化"... 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风险社会的诸多特性,如启蒙功能(开启各种替代性现代性的空间)、沟通性的世界主义逻辑(全球语境下的公共协商)及想象的世界主义共同体(通过大众传媒消解想象的"他者")。正在经历"压缩的现代化"的中国面临着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双重强制"的共时性困境,风险社会或许能够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图景。风险社会通过相互依附性催生了新的革命性力量,并赋权了国家和公民行动。对于社会研究而言,风险社会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方法论国家主义"的局限而代之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从而推动社会科学的世界主义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启蒙功能 世界主义 替代性现代性
原文传递
“我们是谁”:大众媒介对于新社会运动的集体认同感建构——厦门PX项目事件大众媒介报道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6
3
作者 孙玮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0-148,共9页
本文以厦门PX项目的大众媒介报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这场新近发生的环保运动中,大众媒介怎样通过定义"我们是谁"的问题,进行运动中的集体认同感建构,以探究大众媒介在当前中国新社会运动以及民主政治中的角色。
关键词 大众媒介 新社会运动 集体认同感建构
原文传递
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 被引量:300
4
作者 孙玮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3-103,共21页
本文从存在现象学、技术现象学、后人类理论出发,结合移动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媒体实践,回顾并探讨了身体议题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基本状况,以及对传播学创新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聚焦交流者的身体,在描述传播主体从意识主体、... 本文从存在现象学、技术现象学、后人类理论出发,结合移动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媒体实践,回顾并探讨了身体议题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基本状况,以及对传播学创新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聚焦交流者的身体,在描述传播主体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并阐释了传播与多种身体形式、多重在场方式的复杂关系。据此认为,所谓在场或缺席,即是主体现身或脱离于现实与虚拟杂糅的关系网络,传播就是编织关系网络的身体实践,物理的、信息的、意义的多重网络通过传播聚焦于智能身体这个节点主体。传播研究必得回归身体世界,将自身重新放置到当前智能主体的世界中,才能重建传播与人类存在的根本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在场 传播 实践 智能主体
原文传递
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 被引量:269
5
作者 孙玮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1,共8页
本文综合存在现象学、主体理论、后人类思想等理论,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出,在经历了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形态融合等阶段,媒介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 本文综合存在现象学、主体理论、后人类思想等理论,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出,在经历了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形态融合等阶段,媒介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赛博人"。作为交流系统的城市,正是赛博人的传播实践最为活跃的场域。移动网络的节点主体之赛博人,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交织互嵌,成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媒介,重造了社会系统,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赛博人 后人类
原文传递
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 被引量:254
6
作者 方凌智 沈煌南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5-19,共15页
媒介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化,人类文明已经步入了元宇宙的前夜。本文基于此实践背景,从元宇宙的提出背景、构建和特征三个方面剖析元宇宙概念,分析归纳出元宇宙对产业现状和产业未来的影响。本文认为,元宇宙的提出是... 媒介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化,人类文明已经步入了元宇宙的前夜。本文基于此实践背景,从元宇宙的提出背景、构建和特征三个方面剖析元宇宙概念,分析归纳出元宇宙对产业现状和产业未来的影响。本文认为,元宇宙的提出是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是互联网发展的终局。元宇宙是媒介不断革新的产物,并且已经从文学中的可能世界发展到电子游戏。本文从人文和技术角度总结出元宇宙的构建基础,提出元宇宙在人文方面会发展出虚拟文明,在技术方面则由软件和硬件技术同时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元宇宙具有文明性和交融性两大特征。本文总结了元宇宙对产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元宇宙对产业现状布局的影响和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本文提出的元宇宙的概念和影响及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商业应用,为后续元宇宙的研究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世界 媒介技术 虚拟文明
下载PDF
再论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舆论风险 被引量:244
7
作者 张涛甫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下,舆论风险问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社会理论框架中,"硬风险"得到更多的重视,相应忽视了"软风险"的影响。本文将为"软风险"的舆论风险放在媒介化社会以及中国当代社会转... 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下,舆论风险问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社会理论框架中,"硬风险"得到更多的重视,相应忽视了"软风险"的影响。本文将为"软风险"的舆论风险放在媒介化社会以及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进行考察,分析媒体在舆论风险生成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影响当下中国舆论风险的诸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软风险 舆论风险 风险治理
原文传递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15
8
作者 朱春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27,共7页
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提出为标志,我国以行政力量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媒介融合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以大传媒集团"中央厨房"模式为主要特征相比,长期处于行业边缘地带的县级媒体终于有机会进入政策关注的... 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提出为标志,我国以行政力量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媒介融合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以大传媒集团"中央厨房"模式为主要特征相比,长期处于行业边缘地带的县级媒体终于有机会进入政策关注的焦点区域,获得政策扶持的发展机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要解决"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两个层面的任务,其操作经验主要来自于之前的县区媒体与社区报实践、第一阶段大媒体的媒介融合探索实践,以及BAT等商业平台融合发展探索。本文在既有经验坐标基础上讨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创新,探讨了融合如何引导群众、融合如何服务群众,以及融合发展模式等问题,剖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一部分需要解决的诸多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新型主流媒体 经验坐标 发展机遇 路径创新
原文传递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被引量:208
9
作者 孙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8,共14页
存在现象学的技术论,打破了现有新媒体研究以技术为手段、以社交为功能的基本预设。因此,微信不只是个体之间的连结,也不仅是为达致共识而进行的交流。微信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惯习性使用,建构了全球化时代... 存在现象学的技术论,打破了现有新媒体研究以技术为手段、以社交为功能的基本预设。因此,微信不只是个体之间的连结,也不仅是为达致共识而进行的交流。微信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惯习性使用,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实践的地方"感,人们通过多个"节点主体"实现在世存有。微信呈现了群体的共同在场,创造了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共在"感,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状况中,构成了人们的"在世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新媒体 移动场景 实践的地方 节点主体 在世存有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被引量:162
10
作者 孟建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认为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 :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 ,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 本文认为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 :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 ,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 ,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 ,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 ,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 ,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 ,但未必在质量上 )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传播 文化形态 传播理念 诠释
下载PDF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 被引量:190
11
作者 潘忠党 陆晔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124,共34页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业态以及相应的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业因此"面临危机"。新闻业何去何从?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职业意识形态是否仍具有现实的相关性?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仍然具有规范新闻实践的重大意义...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业态以及相应的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业因此"面临危机"。新闻业何去何从?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职业意识形态是否仍具有现实的相关性?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仍然具有规范新闻实践的重大意义,原因在于,新闻业为民主的公共生活所不可或缺,新闻专业主义蕴含理性交往模式,构成民主的公共生活。在人人生产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信息的"技术民主"当中,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以理性交往模式为"元传播范本"展开重新阐释,并以之与现实条件相勾连。本文梳理了当下业界和学界关涉新闻专业主义的表述,借助不同学科的社会和文化理论,重新阐发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在新的传播生态中再出发的可能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元传播 话语 公共生活
原文传递
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79
12
作者 黄旦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8,共14页
新闻学是围绕职业新闻机构的生产实践而搭建的知识体系,然而,在传播革命所导致的"网络化关系"中,职业新闻传播显现出如下的变化:1.有位置但不必然有效力;2.媒介与社会的界线消解,只有自组织自滋生的多重相互联结;3.原有的职... 新闻学是围绕职业新闻机构的生产实践而搭建的知识体系,然而,在传播革命所导致的"网络化关系"中,职业新闻传播显现出如下的变化:1.有位置但不必然有效力;2.媒介与社会的界线消解,只有自组织自滋生的多重相互联结;3.原有的职业理念将会重新遭到估量;4.作为一个节点,衡量专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是接入点和到达点的数量,转化数据的能力和水平。籍此,新闻学重造亦是迫在眉睫,这包括:要从网络化关系这样一个传播平台重新理解新闻传播,同时将新闻学转变为一个经验性学科;要否思原有的学科和理论前提;要以网络化思维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造新闻学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关系 新闻学 重造
原文传递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63
13
作者 胡春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照,主要是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视角,撷取网络社区的大量语料作微观考察。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狂欢本质,它是人类现实自由追求的一种历史样态,它对人的现实自由的实现既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由 想象 巴赫金 狂欢
下载PDF
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 被引量:161
14
作者 黄旦 李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关于"媒介融合",大多都是站在媒介组织边界内来理解:从最初的内容生产环节和资源的整合,逐渐延伸到媒介产业层面。"媒介融合"就是人如何利用不同媒介传输(或使用)不同内容。其思考路向,是以大众媒介机构为依据,是... 关于"媒介融合",大多都是站在媒介组织边界内来理解:从最初的内容生产环节和资源的整合,逐渐延伸到媒介产业层面。"媒介融合"就是人如何利用不同媒介传输(或使用)不同内容。其思考路向,是以大众媒介机构为依据,是从媒介机构的门内往外看。然而,另一种"媒介融合"是社会形态的变化,即以数字技术为元技术平台,将不同维度上的媒介重新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涌动的"网络社会",而媒介组织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借此,文章提出,现在需要从后者来重新理解"媒介融合",以更好推动我国传播实践的创新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 产业融合 媒介融合 网络社会
下载PDF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 被引量:125
15
作者 吴飞 沈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2,共6页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 ,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 ,其原因并不单单在于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从心理、市场与意识形态三个不同的层面可以看出 。
关键词 传媒 新闻业 新闻娱乐化
下载PDF
我拍故我在 我们打卡故城市在——短视频:赛博城市的大众影像实践 被引量:145
16
作者 孙玮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2,共17页
本文在晚近以来移动网络、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历史场景中,聚焦"打卡""自拍"等短视频影像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影像如何重塑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拓展了传播、媒介的涵义... 本文在晚近以来移动网络、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历史场景中,聚焦"打卡""自拍"等短视频影像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影像如何重塑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拓展了传播、媒介的涵义。本文认为,短视频是数字时代的典型影像实践,它突破了媒介表征论,凭借突出的涉身性渗透在赛博城市的肌理中,成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强大视觉性力量。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它确认了在实体与虚拟世界双重存在的新型自我:我拍故我在。作为一种具身化媒介实践,它汇聚大众的个人印迹塑造了公共的城市形象:我们打卡故城市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打卡 自拍 城市形象 赛博城市
原文传递
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 被引量:141
17
作者 李良荣 周宽玮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20,共5页
"媒体融合"是当今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课题。传统媒体希望借助"媒体融合",扭转新媒体导致的被动局势。本文认为,新媒体就是融合媒体,业界无需再人为地合成一个融合媒体,而应该集中精力探索互联网形态下新的表现形式... "媒体融合"是当今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课题。传统媒体希望借助"媒体融合",扭转新媒体导致的被动局势。本文认为,新媒体就是融合媒体,业界无需再人为地合成一个融合媒体,而应该集中精力探索互联网形态下新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可以借鉴美国深度数字化经验,抓紧时机调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互联网 数字化
原文传递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为例 被引量:105
18
作者 孟建 刘华宾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2-24,共3页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栏目《第一时间》。该栏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栏目《第一时间》。该栏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电视台 《第一时间》 电视节目 民生新闻 理论阐释 传媒生态环境 传播形态
原文传递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被引量:120
19
作者 孙玮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7,共7页
"如果说城市就是媒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佐藤卓己,2004:24)?一位学者在撰写现代传媒史时如此发问。这个说法之所以可能让传播学者感觉奇怪,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传播和媒介的惯常理解。关于媒介,我们的关注点较多地落在报... "如果说城市就是媒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佐藤卓己,2004:24)?一位学者在撰写现代传媒史时如此发问。这个说法之所以可能让传播学者感觉奇怪,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传播和媒介的惯常理解。关于媒介,我们的关注点较多地落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专业的大众媒介上,这又与我们常常将传播理解为这些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传播意义 城市 阐释 传播学者 现代传媒 信息传递 报纸
原文传递
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被引量:97
20
作者 李良荣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就中国新闻媒体兼具的“上层建筑”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问题 ,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从历史到现实的多重视角的观察与辨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主要包括 :一、误读双重性 ,困扰传媒业 ;二、党的喉舌 :重回一报两台 ;三、双轨... 本文就中国新闻媒体兼具的“上层建筑”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问题 ,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从历史到现实的多重视角的观察与辨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主要包括 :一、误读双重性 ,困扰传媒业 ;二、党的喉舌 :重回一报两台 ;三、双轨制 :中国媒体的现实选择 ;四、分层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闻媒体 信息产业 中国共产党 国家利益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