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一种自然主义解释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英瑾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长久以来,属性二元论者都以"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为借口,怀疑物理主义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够捕捉到精神生活之现象面相。然而,二元论的此项辩论策略,已然预设"感受质"为客观存在的一个自然类。但更精细的语言分析将向... 长久以来,属性二元论者都以"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为借口,怀疑物理主义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够捕捉到精神生活之现象面相。然而,二元论的此项辩论策略,已然预设"感受质"为客观存在的一个自然类。但更精细的语言分析将向我们揭示,"感受质"实为从不同感官道之认知输出的不同特性中随意拼凑出的一个人工概念造物,故此,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追问,必须被转换为对于不同感官道之最终输出的不可言说性的追问,才得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合法的"被解释项"。而此辩论策略之转换无疑会对物理主义有利,因为科学共同体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以视觉系统为例的认知输出的丰富性,往往是自然语言的表征手段所无法涵盖的,而二者之间的落差恰恰就是前者难以被言说的根源。由此看来,二元论者是将"感受质在自然语言框架中的难以言说性",误作为"感受质在物理主义框架中的难以解释性",由此才得到了反对物理主义的错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质 二元论 物理主义 不可言说性 自然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