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 被引量:190
1
作者 劳杰 顾玉东 +6 位作者 徐建光 方有生 赵新 张丽银 虞聪 刘靖波 董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并分析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对手部掌、指骨骨折 3 1例 42处作切开复位、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外固定时间为 2~ 3d(平均 2 .3d)。X线片示骨... 目的 研究并分析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对手部掌、指骨骨折 3 1例 42处作切开复位、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外固定时间为 2~ 3d(平均 2 .3d)。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 2~ 4周 (平均 2 .6周 )。重返工作岗位时间为 3~ 12周 (平均 4.6周 )。结论 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治疗手部骨折可以缩短术后外固定时间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腕骨 掌骨 AO微型不锈钢板 治疗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 被引量:135
2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3,35,共3页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肤穿支血管 供区 皮肤血管供区 带蒂皮瓣转移 游离皮瓣移植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与肘管综合征诊治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45
3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1-323,共3页
腕管与肘管综合征是手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二类周围神经卡压征,如何规范它们的诊治标准是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的必要条件,为此笔者将近期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并提出相关的诊治标准,供全国同道讨论、修改与参考。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诊治 周围神经卡压征 外科临床 临床研究 标准
原文传递
链型皮瓣的血管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6
4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1 位作者 顾玉东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将皮瓣的长轴与血管丛的轴向保持一致 ,成活的长宽比例可达 5∶1。结论 :链型血供是随意型血供和轴型血供的中间过渡形式 ,对带皮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瓣分类 筋膜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管丛
下载PDF
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远端带蒂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6
5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组在蒂部远端 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 (阻断 ) ;第 3组在近端重新吻合小隐静脉干 (流出 ) ;第 4组仅在皮瓣表面切开 (渗出 )。结果 第 1、4组的小隐静脉压力较第 2组显著增高 ,且超过毛细血管动脉压。皮瓣存活率第 3组 (94.5 % )与第 1组 (2 2 .7% ) ,第 2组(5 5 .5 % )和第 4组 (2 4.0 % )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8.77、10 .2 7、P <0 .0 0 1)。第 2组较第 1、4组皮瓣的存活率明显要高 (t =3 .70、2 .82 ,P <0 .0 1)。结论 在近端重建浅静脉流出通道或在远端阻断浅静脉血流灌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探讨腕管综合征电生理分期的定量指标 被引量:65
6
作者 顾雁浩 张凯莉 +2 位作者 朱艺 田东 黄霄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并制定腕管综合征早、中、晚 3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 ,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的 74例 12 0侧 ,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 (EMG) ,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 (distalmotorlatency ,DML... 目的 探讨并制定腕管综合征早、中、晚 3期电生理的分期定量指标 ,为临床分期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的 74例 12 0侧 ,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 (EMG) ,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 (distalmotorlatency ,DML) ,1~ 3指的感觉电位 (SNAP) ,以及环指在正中、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正中、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异常 (≥ 0 4ms) ,1~ 3指中至少有 1指的波幅较健侧下降超过 1/2。中期 :EMG(± )。DML≥ 4 5ms。感觉电位 :1~ 3指的感觉电位可引出 ,但传导速度减慢 ( <40 0ms)。晚期 :EMG( +)。DML明显延长或消长。感觉电位 :1~ 4指中至少有 1指的感觉电位消失。结论 早期和中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DML ,而中期和晚期腕管综合征的分期指标为运动或感觉电位的存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EMG 电生理 分期 潜伏期 中期 尺神经 结论 差值 感觉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缺损的基本概念与治疗原则 被引量:60
7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基本概念 治疗原则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与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的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67
8
作者 顾玉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7,共2页
腕管综合征与肘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报道日渐增多。在这些临床报道中由于疗效评定的方法各异,很难对各种治疗方法做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定,能否制定结合国情的统一标准是本文的目的,供全国同道讨论。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功能评定标准 周围神经卡压 疗效评定 临床报道 治疗方法 统一标准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128例分析 被引量:66
9
作者 顾玉东 陈德松 +2 位作者 史其林 王涛 张丽银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随访近3年收治的128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方法收集与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1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128例腕管综合征中女性患者为113例,男性为15例,男与女之比为1:7.5;年龄中41岁以上占91.4%。全... 目的随访近3年收治的128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方法收集与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1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128例腕管综合征中女性患者为113例,男性为15例,男与女之比为1:7.5;年龄中41岁以上占91.4%。全部病例均出现1~3指麻木,83.6%的病例有夜间麻醒史,87.5%的病例1~3指刺痛觉减退,5.4%病例刺痛过敏。电生理检测均有腕部正中神经卡压征象。112例应用掌心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12例在内窥镜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4例应用腕及掌心小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结果76例经术后1~4年的随访,其中症状消除,功能满意者51例(67.1%);症状大部消除,功能基本满意者19例(25.0%);症状残留,功能未改善者6例(7.9%),其中4例为刺痛过敏患者。结论腕管综合征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92%病例均能取得满意或基本满意的疗效,对感觉过敏型病例手术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作用的逆向造影研究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筋膜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新西兰大白兔掀起 10个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岛状皮瓣 ,对小隐静脉近端插管注射造影剂 ,动态观察造影剂的流向。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静脉血从足部 (爪 )倒灌入皮瓣 ,...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筋膜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新西兰大白兔掀起 10个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岛状皮瓣 ,对小隐静脉近端插管注射造影剂 ,动态观察造影剂的流向。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静脉血从足部 (爪 )倒灌入皮瓣 ,小隐静脉充盈扩张乃至怒张 ,造成静脉瓣膜相对关闭不全。在施加压力注射的情况下 ,造影剂发生逆向回流 ,去除压力 ,造影剂不再逆流。 1h后造影剂仍积聚于小隐静脉近端 ,部分扩散进入皮瓣中。结论 :浅静脉干近端流出道阻断后 ,在正常压力下管腔内血流未见逆向反流 ,但高压下可发生逆向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远端蒂皮瓣 浅静脉 静脉回流 静脉逆向造影
下载PDF
显微外科在手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2
11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杂志社总编辑庞水发教授希望我就显微外科在手外科领域里的应用与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借此机会与全国同道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今后发展方向与任务。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外科领域 杂志社 总编辑
原文传递
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63
12
作者 劳杰 顾玉东 +5 位作者 徐建光 刘靖波 虞聪 徐文东 蒋良福 陆九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评价用A0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 4例 3 2个掌骨头骨折 ,均用切开复位加A0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选用T型钢板 16块 (其中 9例另加螺钉固定 ) ;使用L型钢板 12块 (其中 10例另加螺钉固定 ) ;... 目的 评价用A0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 4例 3 2个掌骨头骨折 ,均用切开复位加A0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选用T型钢板 16块 (其中 9例另加螺钉固定 ) ;使用L型钢板 12块 (其中 10例另加螺钉固定 ) ;用螺钉固定 4块。术后随访 6~ 2 4个月。结果 T型钢板、T型钢板加螺钉、L型钢板、L型钢板加螺钉、螺钉固定 5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5组术后平均开始活动时间分别为 8.0d、11.7d、14 .0d、11.2d和 17.5d。握力恢复百分比 (同侧 /对侧 )分别为 77 6%、80 1%、85 7%、76.0 %和 70 .7%。掌指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 81.1°、68.0°、64 .5°、70 .4°和 63 .5°。内固定平均拆除时间为 13 .4、6.17、10 .5、9 4和 9 0个月。无骨不连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加AO内固定是一种治疗掌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熟练的手术技巧 ,适时的早期功能锻炼和理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治疗 螺钉固定 L型钢板 T型钢板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活动时间 结论 活动范围
原文传递
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 被引量:55
13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1 位作者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10例小腿铸型标本和3例新鲜标本的解剖,观察踝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踝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踝部血管...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10例小腿铸型标本和3例新鲜标本的解剖,观察踝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踝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踝部血管网与小腿前侧、内侧、前外侧和后外侧的纵向筋膜血管丛及皮神经皮静脉血管丛,分别在踝前伸肌支持带、内踝、外踝前和外踝后的部位相交汇,吻合丰富而明显。结论:踝部血管网吻合充分、丰富,设计宽约3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可为小腿带皮神经和皮静脉血管丛的远端蒂筋膜皮瓣提供丰富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 小腿 血管网 外科皮瓣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重视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54
14
作者 顾玉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手外科 腕管综合征 老年性 再植 神经卡压 断肢(指) 手部损伤 研究内容 论文 总数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周俊明 徐晓君 +1 位作者 张沈煜 赵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142,共5页
目的:观察对照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去除脱落患者后分为治疗组(n=25,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3例,上干神经损伤5例,束支部神经损伤7例)和对照组(n=22,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 目的:观察对照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去除脱落患者后分为治疗组(n=25,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3例,上干神经损伤5例,束支部神经损伤7例)和对照组(n=22,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4例,束支部神经损伤8例),治疗组予规范化康复治疗、低频脉冲点刺激、中频电疗、推拿手法和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自行家中神经肌肉电刺激,体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按照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评定标准评估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强度变化。结果:两组经对照发现,在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的臂丛神经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臂丛神经损伤"两组4个疗程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有确定的康复疗效,可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 推拿 物理治疗
下载PDF
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发展及临床应用原则 被引量:50
16
作者 顾玉东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5-6,共2页
皮瓣移植手术肇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皮瓣移植的进展,自从出现游离皮瓣以后,皮瓣移植也越来越复杂。目前皮瓣供区很多,髂腹股沟皮瓣、前臂皮瓣、穿支皮瓣等先后热极一时。但皮瓣移植的基本原则是... 皮瓣移植手术肇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皮瓣移植的进展,自从出现游离皮瓣以后,皮瓣移植也越来越复杂。目前皮瓣供区很多,髂腹股沟皮瓣、前臂皮瓣、穿支皮瓣等先后热极一时。但皮瓣移植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即要求移植皮瓣高质量地存活,尽可能获取患处良好的形态和功能,而供区组织损伤小、所耗费用低。腹股沟皮瓣在很多创面修复中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典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组织移植 腹股沟皮瓣 修复 重建 原则 显微外科 手外科
原文传递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7
作者 武理国 沈军 +2 位作者 傅国海 马一平 胡韶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鉴于人类的双手需要完成生活中的许多精细动作,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显得非常重要。治疗上应努力做到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0的掌背侧成角移位。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掌骨骨折的两种常见方法。自2009年6月... 鉴于人类的双手需要完成生活中的许多精细动作,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显得非常重要。治疗上应努力做到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0的掌背侧成角移位。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掌骨骨折的两种常见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 疗效 2009年 精细动作 功能恢复 骨折术后
原文传递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逆流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劳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臂丛神经损伤是我国常见的上肢严重损伤,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近5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神经移位仍是我们首选的手术方案,其中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 臂丛神经损伤是我国常见的上肢严重损伤,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近5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神经移位仍是我们首选的手术方案,其中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与桡神经三头肌肌支,健侧C7神经通过患侧尺神经桥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已成为治疗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固定术式。而对于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治疗,我们更多地运用丛内移位的方法,例如对于单纯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患者,我们常利用Oberlin手术来恢复屈肘功能;而对于下干撕脱伤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已在临床开展了肱肌肌支移位于前骨间神经以及旋后肌肌支移位于后骨间神经等全新的术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外科治疗 神经移位术
下载PDF
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侯春林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62-265,共4页
本文综述了以远端为蒂的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进展,包括动脉血供、静脉回流、临床应用技巧(切取形式、层次、面积转移方式、皮神经处理、浅静脉处理、旋转轴点)、并发症和命名等。
关键词 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动脉血供 静脉回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