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画与艺术史学:学科视角的持续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姗.露维斯 王永军 孙晓勇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36,共13页
艺术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但在以往的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科中,岩画地位实际上是缺位的。随着研究文本的逐步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岩画的研究扩展了艺术史学的学科范围,但是很大程度上未被研究... 艺术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但在以往的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科中,岩画地位实际上是缺位的。随着研究文本的逐步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岩画的研究扩展了艺术史学的学科范围,但是很大程度上未被研究者所重视。岩画研究使艺术史重新书写,艺术史学研究也带给岩画研究启示。岩画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同样艺术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岩画,也要秉持谨慎、客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艺术史学 艺术的起源 澳大利亚艺术史 研究文本
原文传递
“活”在云端:基于云的数智记忆实践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一卉 胡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云不只是辅助性的存储介质,还是可以“复活”电子媒介的基础设施。云也不只是后勤型基础设施,它具有居间属性,能够接收和传输信息,因而本身是一种传播媒介。这种位于后台的新型媒介通过网络连接与位于前台的电子媒介结合为相互依存的“... 云不只是辅助性的存储介质,还是可以“复活”电子媒介的基础设施。云也不只是后勤型基础设施,它具有居间属性,能够接收和传输信息,因而本身是一种传播媒介。这种位于后台的新型媒介通过网络连接与位于前台的电子媒介结合为相互依存的“媒介共生体”,共同实现复杂的传播功能。在云的加持下,电子媒介自动记录大脑和传统媒介难以记录的生活点滴,形成更为完整的数智型传记。对于个体而言,这有助于追溯过往、建构记忆、纾解情感和开展自我反思;对于社会而言,云的普及意味着芸芸众生的经历和整体的社会生活都将被记录留存,成为永久的、具象化的“数字第三持存”,这或能为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提供帮助。在将来,人类甚至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云存储,创造出具有真实记忆且不会死亡的“数字人”,进而消弭生死界限。云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如泄露隐私,使“遗忘”成为奢望,也可能削弱人的主体性。如能保持智慧创造与积极反思,人与云这样的新媒介有望实现“共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共生体 基础设施 记忆 数字第三持存
下载PDF
空间传播·时间传承:从媒介学的视野探照《中国地名大会》
3
作者 胡康 《新闻论坛》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空间是一个既抽象同时又具有无数物理痕迹的所在,空间中不仅收录着不同国度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而且铭刻着丰富的记忆内容与万物的生长变迁、行动轨迹。作为空间转向的文化创新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范式,在空间维度连... 空间是一个既抽象同时又具有无数物理痕迹的所在,空间中不仅收录着不同国度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而且铭刻着丰富的记忆内容与万物的生长变迁、行动轨迹。作为空间转向的文化创新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范式,在空间维度连接起城市、乡村、山海,在时间维度连接起过去、当下、未来,凭借别具匠心的视听创作理念与视听呈现技术,编织出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媒介化网络。为进一步开掘空间转向的文化节目发展路径,为未来地理文化类节目提供创作镜鉴,本文试以德布雷“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学理念为框架,从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维度对《中国地名大会》进行媒介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物理地域 空间 再媒介化 物质性
下载PDF
“追剧”以“追爱”:青年女性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
4
作者 胡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间形成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亲密关系,以此满足自身对情感的期待、幻想或补偿,但是女性在获取情感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她们或将面对“关系维系”所带来的“失意”感,或将失落于因媒介人物的“全面撒播”而带来的“失恋”感。此外,追看爱情剧所表现出的准社会行为也间接反映了当代青年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女性 准社会 情感互动 关系建构 追剧 媒介人物
下载PDF
人媒共生中的时间与记忆:论斯蒂格勒的媒介思想及其在数智时代的“延异”
5
作者 胡康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6,共12页
法国技术哲学家斯蒂格勒关注媒介的“记录”活动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效应。斯氏摒弃了传统媒介研究中的“主-客”二元立场与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媒介技术互相发明、互为补充,认为媒介乃与人共生之物。从该媒介观出发,斯氏探讨了对于人... 法国技术哲学家斯蒂格勒关注媒介的“记录”活动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效应。斯氏摒弃了传统媒介研究中的“主-客”二元立场与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媒介技术互相发明、互为补充,认为媒介乃与人共生之物。从该媒介观出发,斯氏探讨了对于人类至关重要的时间与记忆问题:他将人的感知及外在于人的媒介技术进行结合,认为脱离人和媒介技术的时间并不存在,在人媒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内在时间”与“外在时间”才会被个体所感知,媒介化的共时和实时才成为可能;认为媒介技术能够帮助人突破生理局限,详细记录个体自身难以记录的过往。媒介形成的记录是“无机”的过程,但是,记录被活在当下的个体调取与回忆之后便具备了“有机”的特质,而人媒交互中所催生出的以记忆为表征的“第三持存”,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虽然斯氏对媒介的讨论存在瑕疵,但这并未让其思想失去生命力,相反,在数智时代,他的思想在人类记忆实践方面给予了深刻启示与反思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斯蒂格勒 时间 记忆 第三持存
原文传递
“建构它们的生存空间”:作为地理媒介实践的“助猫”研究
6
作者 胡康 斯科特·麦夸尔 李昕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7-1499,共13页
流浪猫作为边缘动物活跃于人类的生存空间之中,数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围绕流浪猫所展开的混合性空间交互具有特殊的文化生产与人际互动意义。文章运用技术漫游、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媒介地理学中的地理媒介理论,对深度媒介化社会中的“... 流浪猫作为边缘动物活跃于人类的生存空间之中,数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围绕流浪猫所展开的混合性空间交互具有特殊的文化生产与人际互动意义。文章运用技术漫游、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媒介地理学中的地理媒介理论,对深度媒介化社会中的“助猫实践”展开研究,主要考察助猫者如何建构媒介化助猫空间、以何种方式与流浪猫产生空间性交互、助猫空间中存在何种媒介化期待与解释、产生了哪些人际交往或矛盾,又会如何影响地点的形塑与认知。研究发现,人与媒介在动态交互中建构出突破虚实维度的助猫空间,人的“数字化漫游”、流浪猫的“超可见性”在其中上演;基于所建构的助猫空间,猫与猫屋的流动(转移、搬迁、拆除)伴随着人与空间的对话、协商与斗争,具有丰富的空间生产意义;助猫者凭借数字媒介在具有混合性质的助猫空间中与不同行动方相遇,同一或对立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生成,编谱着地方性的记忆情结,折射出存在于社会的现实问题,乃至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过往媒介地理学研究进行反思,细分出“技术型地理媒介”与“生命型地理媒介”,以拓展地理媒介的研究版图,并勾勒出人与流浪猫共生空间建构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媒介 边缘动物 流浪猫 “助猫” 生存空间 生存意义
下载PDF
与真实共存:当代科幻电影城市声景
7
作者 潘雨琦 张大师 《数码影像时代》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科幻电影是近年来各国电影创作的热门题材。在全球化、资源枯竭、地缘文化冲突加剧等现实趋势下,科幻电影被寄予了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或不安的想象。不少科幻电影中,真实存在的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声音元素经过艺术处理,被用于建构想象中的... 科幻电影是近年来各国电影创作的热门题材。在全球化、资源枯竭、地缘文化冲突加剧等现实趋势下,科幻电影被寄予了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或不安的想象。不少科幻电影中,真实存在的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声音元素经过艺术处理,被用于建构想象中的未来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向想象完成了一次跃迁。这使得在科幻电影的声音景观中,真实声音与想象声音杂糅,为观众塑造出“熟悉的陌生感”,令故事纵使发生于未来,也能唤起观众在当下的情感体验。这种模糊的情感冲动背后,承载着人与其生活环境的声音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原始声音发生变化时的思考和质疑。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电子书APP的兴起对实体书出版的影响
8
作者 费敏怡 张大师 《新闻传播科学》 2023年第4期958-963,共6页
在技术进步的时代,电子书应用已成为变革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实体图书出版的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应用程序的出现对实体书出版行业有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电子书应用程序的出现给实体书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角度出... 在技术进步的时代,电子书应用已成为变革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实体图书出版的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应用程序的出现对实体书出版行业有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电子书应用程序的出现给实体书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实体书出版业的现状,综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电子书APP的兴起对实体书出版业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书籍发行模式和当前出版业竞争格局和角色的变化,思考和探讨了在时代趋势发展下出版商可做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了战略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书 出版业 实体书 数字化 应用程序
下载PDF
媒介与城市 城市作为媒介 被引量:17
9
作者 斯考特.麦夸尔 潘霁 《时代建筑》 2019年第2期6-9,共4页
文章基于一系列历史和当下的实例,阐释了"地理媒介"的概念,将其作为理论视角来理解数字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过程。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地理媒介 媒介事件 列斐伏尔 对城市的权利
下载PDF
内容提要
10
作者 托马斯·福特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人文科学和阐释性社会科学内部,语言仍继续定义研究的界限。但是,这种语言学的霸权现在正受到一种越来越频繁提出的数学转向倡议的挑战。在20世纪,语言之所以崛起为如此众多学科的研究的主能指(master signifier),是因为学科的... 在人文科学和阐释性社会科学内部,语言仍继续定义研究的界限。但是,这种语言学的霸权现在正受到一种越来越频繁提出的数学转向倡议的挑战。在20世纪,语言之所以崛起为如此众多学科的研究的主能指(master signifier),是因为学科的自主性被呈现为社会生活被普遍经由趋向量化的金钱媒介所组织的一个重大例外。这种异常现象正在变得不是那么强而有力,因为大学在其自我组织和内部结构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后话语性(post-discursive)。正是这些情况,激发了当代对某种数学转向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提要 自我组织 语言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20世纪 社会生活 异常现象
原文传递
数学转向
11
作者 托马斯.福特 王爱松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5年第1期12-26,共15页
在人文科学和阐释性社会科学内部,语言仍继续定义研究的界限。但是,这种语言学的霸权现在正受到一种越来越频繁提出的数学转向倡议的挑战。在20世纪,语言之所以崛起为如此众多学科的研究的主能指(master signifier),是因为学科的自主性... 在人文科学和阐释性社会科学内部,语言仍继续定义研究的界限。但是,这种语言学的霸权现在正受到一种越来越频繁提出的数学转向倡议的挑战。在20世纪,语言之所以崛起为如此众多学科的研究的主能指(master signifier),是因为学科的自主性被呈现为社会生活被普遍经由趋向量化的金钱媒介所组织的一个重大例外。这种异常现象正在变得不是那么强而有力,因为大学在其自我组织和内部结构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后话语性(postdiscursive)。正是这些情况,激发了当代对某种数学转向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数学 人文学科 抛砖引玉 20世纪 定量方法 哲学方法 语言分析
原文传递
“理论的状态”专刊导言
12
作者 托马斯·H.福特 梁承宇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尚存学术记忆的某个点上,"理论"一词在英语这门语言中具有了某种新的含义,这种情况最初出现在不太正式的讨论会注册簿中,稍后又比较正式地出现在出版的书籍和期刊文章当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频率的增多,这方面话语的使用似... 在尚存学术记忆的某个点上,"理论"一词在英语这门语言中具有了某种新的含义,这种情况最初出现在不太正式的讨论会注册簿中,稍后又比较正式地出现在出版的书籍和期刊文章当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频率的增多,这方面话语的使用似乎从谈论特定理论转向了谈论单纯的理论,即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或者说理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转向 帕索里尼 符号学理论 莫顿 用词不当 专有名词 欧陆哲学 正义理论 反哲学 ATTITU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