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染色体DNA的RFLP谱型的初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章琦
王春莲
+2 位作者
JanE.Leach
R.J.Nelson
T.W.Mew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9,共7页
用2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对78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进行RFLP分型,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别鉴定出16种RFLP标记带的谱型。以彼此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6簇。参试菌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77(用pJEL101),和0.83(...
用2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对78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进行RFLP分型,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别鉴定出16种RFLP标记带的谱型。以彼此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6簇。参试菌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77(用pJEL101),和0.83(用pBSavrXa10)。RFLP谱型分析表明:我国多数病原型为杂合组群。白叶枯病菌系的分子表现型的变异,远远大于致病型,两个探针都能有效分析我国菌系的群体结构,分子技术可用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系之间的鉴别反应系统和新小种的侦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菌系
染色体
RFLP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章琦
王春莲
苗东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4,共8页
用两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测定了78个来自18个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RFLP型,其中主要来自华北、东北和少数来自华中、华南,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各菌系的基因组DNA分别用限...
用两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测定了78个来自18个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RFLP型,其中主要来自华北、东北和少数来自华中、华南,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各菌系的基因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I酶切探针pJEL101或pBSavrXa10。通过分子杂交,分别鉴定出16种RFLP型。病原型1、2和6的多数来自华北和东北菌系表现14种RFLP型。它们之间多数只有一带之差,或有3~4个带位不同。然而,它们与来自广东和云南的菌系相比,差别较大,有7~8条带位不同。根据参试菌系的RFLP带型分簇(Cluster),如以彼此之间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6簇,多数病原型1、2和6的菌系为簇1,少数几个菌系,LN43、GD1358和YN5分别为簇4、5和6。参试的菌系群体遗传变异为0.77(pJEL101)和0.83(pBSavrXa10)。也分析了亚群体的各病原型内的遗传变异,初步分析表明中国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遗传变异多种多样。但尚需测试更多的来自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菌系,方能较系统地分析全国菌系的群体结构及其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群体结构
菌系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
21
3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3 位作者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莉
赵米贤
+3 位作者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 S.Patrick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共19页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转运及调控网络。结果表明:植物蜡质成分复杂,一般由超长链脂肪酸、烷烃、醛、醇、酮以及萜类和一些小分子次级代谢物组成。且不同植物及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蜡质含量及成分均不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理研究相对清楚,植物蜡质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verylong chainfattyacids,VLCFAs)在脂肪酰-CoA延长酶等多酶体系催化下合成,包括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单子叶植物蜡质合成及排列方式与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拟南芥中ABCG32编码的脂质转运蛋白参与莲座叶角质层蜡质的形成,而玉米GLOSSY13、大麦的HvABCG31和水稻的OsABCG31主要是在幼叶表皮蜡质转运过程起作用。目前,玉米中发现的蜡质突变体超过了30多个,相关基因还有待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皮蜡质
超长链脂肪酸
合成和运输
转录调控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玉米磷转运体家族基因(英文)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丽娟
张玉东
+3 位作者
KANG M S
DANIEL P Jeffers
陈秀华
徐春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6,共13页
磷转运体在磷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目前对玉米磷转运体研究相对较少。从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玉米磷转运体并分析其特性,包括: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发育、基因与蛋白结构、保守序列构成、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通过分析,...
磷转运体在磷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目前对玉米磷转运体研究相对较少。从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玉米磷转运体并分析其特性,包括: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发育、基因与蛋白结构、保守序列构成、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通过分析,发现40个玉米磷转运体,这40个玉米磷转运体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其他9条染色体,可以细分成4个类群,ClustersⅠ、Ⅳ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相对保守。进一步分析发现这40个玉米磷转运体中的14个保守序列和启动子区域20个顺式作用元件。并且分析了ClusterⅠ中13个成员在玉米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各基因表达方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或发育时期特异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玉米磷转运体功能和调控机制、提高玉米磷利用效率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转运体
玉米
系统发育
保守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染色体DNA的RFLP谱型的初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章琦
王春莲
JanE.Leach
R.J.Nelson
T.W.Mew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堪萨斯
州立大学
植物病理
系
国际水稻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摘
用2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对78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进行RFLP分型,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别鉴定出16种RFLP标记带的谱型。以彼此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6簇。参试菌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77(用pJEL101),和0.83(用pBSavrXa10)。RFLP谱型分析表明:我国多数病原型为杂合组群。白叶枯病菌系的分子表现型的变异,远远大于致病型,两个探针都能有效分析我国菌系的群体结构,分子技术可用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系之间的鉴别反应系统和新小种的侦察。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菌系
染色体
RFLP
Keywords
Bacterial blight
Strains
RFLP types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章琦
王春莲
苗东华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4,共8页
文摘
用两个DNA探针.pJEL101和pBSavrXa10,测定了78个来自18个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RFLP型,其中主要来自华北、东北和少数来自华中、华南,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各菌系的基因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I酶切探针pJEL101或pBSavrXa10。通过分子杂交,分别鉴定出16种RFLP型。病原型1、2和6的多数来自华北和东北菌系表现14种RFLP型。它们之间多数只有一带之差,或有3~4个带位不同。然而,它们与来自广东和云南的菌系相比,差别较大,有7~8条带位不同。根据参试菌系的RFLP带型分簇(Cluster),如以彼此之间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6簇,多数病原型1、2和6的菌系为簇1,少数几个菌系,LN43、GD1358和YN5分别为簇4、5和6。参试的菌系群体遗传变异为0.77(pJEL101)和0.83(pBSavrXa10)。也分析了亚群体的各病原型内的遗传变异,初步分析表明中国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遗传变异多种多样。但尚需测试更多的来自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菌系,方能较系统地分析全国菌系的群体结构及其遗传关系。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群体结构
菌系
基因
多态性
Keywords
bacterial blight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RFLP type
strains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
21
3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机构
山东农业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美国
堪萨斯
州立大学
植物病理
系
北京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基金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项目(JY-03-A-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4AA212131)
文摘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Keywords
Alfalfa
Na^+/H^+ antiporter gene
Arabidopsis
Salt tolerance
分类号
S451.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莉
赵米贤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 S.Patrick
机构
中国农业
大学
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美国
堪萨斯
州立大学
植物病理
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美国爱荷华
州立大学
农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共19页
基金
海南省科技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项目(320LH012)
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2022ZD040190502,2022ZD040190101)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130,31701437)
国家现代玉米产业体系(CARS-02-13)。
文摘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转运及调控网络。结果表明:植物蜡质成分复杂,一般由超长链脂肪酸、烷烃、醛、醇、酮以及萜类和一些小分子次级代谢物组成。且不同植物及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蜡质含量及成分均不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理研究相对清楚,植物蜡质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verylong chainfattyacids,VLCFAs)在脂肪酰-CoA延长酶等多酶体系催化下合成,包括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单子叶植物蜡质合成及排列方式与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拟南芥中ABCG32编码的脂质转运蛋白参与莲座叶角质层蜡质的形成,而玉米GLOSSY13、大麦的HvABCG31和水稻的OsABCG31主要是在幼叶表皮蜡质转运过程起作用。目前,玉米中发现的蜡质突变体超过了30多个,相关基因还有待挖掘。
关键词
植物表皮蜡质
超长链脂肪酸
合成和运输
转录调控
Keywords
plant epidermal wax
VLCFAs
biosynthesis and transpor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分类号
Q946.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玉米磷转运体家族基因(英文)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丽娟
张玉东
KANG M S
DANIEL P Jeffers
陈秀华
徐春霞
机构
云南省农业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堪萨斯
州立大学
植物病理
学
系
出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6,共13页
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360058)
OPTICHINA Project (Breeding to Optimize Agriculture in a Changing World)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2011FB121) supported.
文摘
磷转运体在磷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目前对玉米磷转运体研究相对较少。从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玉米磷转运体并分析其特性,包括: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发育、基因与蛋白结构、保守序列构成、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通过分析,发现40个玉米磷转运体,这40个玉米磷转运体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其他9条染色体,可以细分成4个类群,ClustersⅠ、Ⅳ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相对保守。进一步分析发现这40个玉米磷转运体中的14个保守序列和启动子区域20个顺式作用元件。并且分析了ClusterⅠ中13个成员在玉米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各基因表达方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或发育时期特异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玉米磷转运体功能和调控机制、提高玉米磷利用效率提供信息。
关键词
磷转运体
玉米
系统发育
保守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
Keywords
phosphate transporter
Zea mays L.
phylogenetic relations
motif composition
cis-elements.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染色体DNA的RFLP谱型的初析
章琦
王春莲
JanE.Leach
R.J.Nelson
T.W.Mew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的初步分析
章琦
王春莲
苗东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安宝燕
罗琰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植物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莉
赵米贤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 S.Patrick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5
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玉米磷转运体家族基因(英文)
于丽娟
张玉东
KANG M S
DANIEL P Jeffers
陈秀华
徐春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