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混凝土自复位墙结构地震全过程损伤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懿虬
HENRY Richard S
+3 位作者
周颖
RODGERS Geoffrey W
杨群
顾安琪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204,共16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是一种有效的可恢复功能结构。虽然自复位墙自身在地震中损伤较小,但其与周边构件的变形不协调可使结构损伤严重。为控制结构层面的损伤,设计了1个框架-自复位墙结构,对自复位墙底、梁柱节点、墙梁节点、墙-...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是一种有效的可恢复功能结构。虽然自复位墙自身在地震中损伤较小,但其与周边构件的变形不协调可使结构损伤严重。为控制结构层面的损伤,设计了1个框架-自复位墙结构,对自复位墙底、梁柱节点、墙梁节点、墙-基础连接、柱-基础连接以及墙-板连接开展损伤控制设计,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足尺振动台试验。结构共经历了39次不同设计工况下不同烈度的地震激励,峰值加速度最大达1.0g,位移角最大达3.3%。对结构在历次地震作用下整体、局部构件和节点的损伤发展进行全过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墙-开槽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基本无损伤,罕遇地震作用下墙底损伤仅限角部剥落且面积仅为400 cm2,楼板有开裂且裂缝最大仅为1.2 mm,梁端剥落可忽略;自复位墙-开槽梁结构可使整个结构在不同设计位移角下实现多遇、设防地震不坏,罕遇地震小修甚至不修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的连接方式解决了结构中构件之间的变形不协调问题,提高了自复位墙结构层面的可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墙
开槽梁
墙板连接
振动台试验
结构损伤
原文传递
养护方法对预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艾伦.斯科特
詹姆斯.Machechnie
崔玉忠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15年第4期13-17,共5页
养护是有关混凝土标准,例如NZS3101(编辑注:新西兰有关混凝土系列标准的代码)和NZS3109:1997(新西兰《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详细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混凝土在浇注成型养护过程所需要注意事项,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但是,在实践中仍然...
养护是有关混凝土标准,例如NZS3101(编辑注:新西兰有关混凝土系列标准的代码)和NZS3109:1997(新西兰《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详细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混凝土在浇注成型养护过程所需要注意事项,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当选择采用某种养护方法,例如加热养护工艺时。对制品(或构件)进行加热,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会降低其最终强度值和对耐久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养护所带来的总体影响是复杂的,因为预制混凝土产品制造商为保证获得良好的早期强度,常常使用比指定品质更高的混凝土配合比。最终需要探讨的事项是:加热养护,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不是至少能等于常规养护、指定品质混凝土的预期耐久性。本文将汇总NZS3101和NZS3109:1997标准(规范)中概括的养护方法,来说明养护方法、以及为什么养护,不仅对保证制品强度、而且对保证其耐久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还将对不同养护方法和其局限性进行综述,并对加热养护方法进行分析。对养护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加热养护后仍进行后续养护,则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渗透性都能恢复到与标准湿养护试件的相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养护工艺
加热
耐久性
原文传递
震后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征
周睿蕊
+1 位作者
何敏娟
李明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共12页
震后可恢复功能概念引入木结构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木结构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研究表明,带有耗能机制的自复位及摇摆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结构在震后无损伤或损伤很...
震后可恢复功能概念引入木结构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木结构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研究表明,带有耗能机制的自复位及摇摆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结构在震后无损伤或损伤很小,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快速恢复使用。阐述了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的工作原理,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了木结构中的预应力损失、结构损伤控制的研究成果以及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两个可恢复功能木结构工程案例和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对于耗能件设计、减少预应力损失、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结构性能评估方法的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木结构
摇摆木结构
可恢复功能
耗能件
结构损伤
预应力损失
原文传递
题名
混凝土自复位墙结构地震全过程损伤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懿虬
HENRY Richard S
周颖
RODGERS Geoffrey W
杨群
顾安琪
机构
同济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奥克兰
大学
土木
与
环境
系
坎特伯雷
大学
土木
与
自然资源
工程系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204,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25083)。
文摘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是一种有效的可恢复功能结构。虽然自复位墙自身在地震中损伤较小,但其与周边构件的变形不协调可使结构损伤严重。为控制结构层面的损伤,设计了1个框架-自复位墙结构,对自复位墙底、梁柱节点、墙梁节点、墙-基础连接、柱-基础连接以及墙-板连接开展损伤控制设计,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足尺振动台试验。结构共经历了39次不同设计工况下不同烈度的地震激励,峰值加速度最大达1.0g,位移角最大达3.3%。对结构在历次地震作用下整体、局部构件和节点的损伤发展进行全过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墙-开槽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基本无损伤,罕遇地震作用下墙底损伤仅限角部剥落且面积仅为400 cm2,楼板有开裂且裂缝最大仅为1.2 mm,梁端剥落可忽略;自复位墙-开槽梁结构可使整个结构在不同设计位移角下实现多遇、设防地震不坏,罕遇地震小修甚至不修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的连接方式解决了结构中构件之间的变形不协调问题,提高了自复位墙结构层面的可修复性。
关键词
自复位墙
开槽梁
墙板连接
振动台试验
结构损伤
Keywords
self-centering wall
slotted beam
wall-to-floor connection
shaking-table test
structural damage
分类号
TU378.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养护方法对预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艾伦.斯科特
詹姆斯.Machechnie
崔玉忠
机构
新西兰
坎特伯雷
大学
土木
与
自然资源
工程系
新西兰联合混凝土公司
出处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15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摘
养护是有关混凝土标准,例如NZS3101(编辑注:新西兰有关混凝土系列标准的代码)和NZS3109:1997(新西兰《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详细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混凝土在浇注成型养护过程所需要注意事项,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当选择采用某种养护方法,例如加热养护工艺时。对制品(或构件)进行加热,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会降低其最终强度值和对耐久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养护所带来的总体影响是复杂的,因为预制混凝土产品制造商为保证获得良好的早期强度,常常使用比指定品质更高的混凝土配合比。最终需要探讨的事项是:加热养护,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不是至少能等于常规养护、指定品质混凝土的预期耐久性。本文将汇总NZS3101和NZS3109:1997标准(规范)中概括的养护方法,来说明养护方法、以及为什么养护,不仅对保证制品强度、而且对保证其耐久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还将对不同养护方法和其局限性进行综述,并对加热养护方法进行分析。对养护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加热养护后仍进行后续养护,则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渗透性都能恢复到与标准湿养护试件的相同值。
关键词
混凝土
养护工艺
加热
耐久性
分类号
TU755.7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震后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征
周睿蕊
何敏娟
李明浩
机构
同济
大学
建筑
工程系
坎特伯雷
大学
土木
工程
和
自然资源
工程系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376)
上海市晨光学者计划(16CG18)
文摘
震后可恢复功能概念引入木结构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木结构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研究表明,带有耗能机制的自复位及摇摆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结构在震后无损伤或损伤很小,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快速恢复使用。阐述了自复位木框架结构和摇摆木剪力墙结构的工作原理,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了木结构中的预应力损失、结构损伤控制的研究成果以及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两个可恢复功能木结构工程案例和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对于耗能件设计、减少预应力损失、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结构性能评估方法的热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自复位木结构
摇摆木结构
可恢复功能
耗能件
结构损伤
预应力损失
Keywords
self-centering structure
rocking timber structure
earthquake resilient
energy dissipater
structural damage
pre-stress loss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52.11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混凝土自复位墙结构地震全过程损伤分析
鲁懿虬
HENRY Richard S
周颖
RODGERS Geoffrey W
杨群
顾安琪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
养护方法对预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艾伦.斯科特
詹姆斯.Machechnie
崔玉忠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15
0
原文传递
3
震后可恢复功能木结构研究进展
李征
周睿蕊
何敏娟
李明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