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78
1
作者 顾世梁 朱庆森 +1 位作者 杨建昌 彭少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 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 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 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 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料为中间型。灌浆过程的早、中、晚三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 分别约占13%、60%、27%,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材料间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RICHARDS方程 新株型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23
2
作者 杨建昌 彭少兵 +1 位作者 顾世梁 R.M.Visperas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含籼 /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 )灌浆期强、弱势粒中 ADPG焦磷酸酶 (EC 2 .7.7.2 1)、淀粉合成酶 (EC 2 .4 .1.2 1)和淀粉分枝酶或 Q-酶 (EC 2 .4 .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 3...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 6个水稻品种 (含籼 /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 )灌浆期强、弱势粒中 ADPG焦磷酸酶 (EC 2 .7.7.2 1)、淀粉合成酶 (EC 2 .4 .1.2 1)和淀粉分枝酶或 Q-酶 (EC 2 .4 .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 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 :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 ;ADPG焦磷酸酶活性峰值的时间在籽粒达最大重量前的 3~ 6 d;Q-酶最高活性在籽粒重量接近最大时出现。灌浆期各个酶活性的平均值、最高值以及灌浆前期(花后 3~ 12 d)酶的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粒重及谷粒充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以 Q-酶的相关值最大。籼 /粳杂交稻组合籽粒中酶的活性的高低与其亲本有关。在抽穗期通过剪叶、疏花或施用氮素等调节灌浆初期的源库关系或植株体内的营养水平 ,能增加或降低籽粒中特别是弱势粒中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 :上述 3个酶尤其是 Q-酶对籽粒灌浆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育种上注意选择籽粒中酶活性高的亲本 ,可望培育出籽粒充实好的品种或杂种后代 ;通过栽培等措施提高灌浆前期籽粒中酶的活性 ,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G焦磷酸酶 淀粉合成酶 Q-酶 籽粒灌浆 水稻 酶活性
下载PDF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96
3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 QTL 48个和互作位点 38对 ,这些 QTL解释了各性状 5 5 %以上的表型变异。80 %以上的主效 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 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 ,而 QGw5、QGt1和 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 QTL的重组 ,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籽粒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标记辅助选择 相关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9
4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4 位作者 崔克辉 曾建敏 徐波 彭少兵 R J Bures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结果】在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12%~57.65%和15.00%~31.18%。在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SSNM处理比不施氮小区增产幅度分别达45.44%~50.71%和28.53%~32.40%。两优培九SPAD阈值分别由34~45的RTNM模式下,当SPAD阈值介于38~41之间时(氮肥用量120~165kgN·ha-1)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汕优63则以SPAD阈值36~39(氮肥用量:120~165kgN·ha-1)范围内有利于改善米质。SSNM模式下以SPAD施肥阈值为37-39(氮肥用量130kgN·ha-1)进行氮肥运筹能显著改善两优培九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SSNM模式下汕优63以SPAD阈值为35~37时稻米品质相对较好,同时产量也比较高。【结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关键措施是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预设SPAD阈值。在本试验条件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两优培九以SPAD38~39、汕优63以SPAD35~37左右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部分地改善米质,可以作为生产上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时的推荐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PAD阈值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中国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96
5
作者 庄杰云 施勇烽 +4 位作者 应杰政 鄂志国 曾瑞珍 陈洁 朱智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主栽杂交稻组合,并确定了各个标记在试验材料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类型。通过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的标记匹配性检验,确认了杂交稻母本的高真实性,提高了恢复系数据的可靠性,剔除了1个假杂交稻,建立了103个水稻材料×24个标记的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各个标记、各组材料的多态性表现。此外,还讨论了材料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数据库构建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品种间差异判别标准的建议及其应用风险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水稻 品种鉴定 多态性频率 数据库
下载PDF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91
6
作者 曾建敏 崔克辉 +2 位作者 黄见良 贺帆 彭少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8-1176,共9页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期,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低,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高;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间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含量的差异不大;两种氮效率基因型间的净光合速率(Pn)在幼穗分化期差异不明显。而在齐穗期,氮低效基因型的Pn比高效基因型的低28.66%左右;氮低效基因型在两个时期的单位叶绿素光合速率(Pn/Chl)比氮高效基因型分别低18.51%和29.67%左右。在成熟期,氮高效基因型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籽粒产量高。这些结果说明氮效率不同的基因型对氮肥的生理反应差异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氮水平时(0-1.53gN钵-1),GS酶活性与收获时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UEb)分别与GS活性、Pn/Chl和齐穗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显著负相关;氮肥吸收效率(RE)与这些生理指标没有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水稻光合特征及氮代谢与水稻氮效率间存在紧密的关系,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评价水稻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NUE)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光合特性 Rubisco含量 水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被引量:88
7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4 位作者 邹应斌 彭少兵 程兆伟 刘武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23-3132,共10页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 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 施肥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9
8
作者 郑康乐 黄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0-44,共5页
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前景郑康乐(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黄宁(国际水稻研究所,马尼拉1099)OutlookontheApplicationofMarker-asistedSelectioninR... 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前景郑康乐(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黄宁(国际水稻研究所,马尼拉1099)OutlookontheApplicationofMarker-asistedSelectioninRiceImprovementZ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结实期籽粒和根系中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 被引量:69
9
作者 杨建昌 彭少兵 +2 位作者 顾世梁 R. M.Visperas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结实期强、弱势 粒和根系中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昔(Z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中Z+ZR含量在开 始灌浆时很低,随灌浆进程Z+ZR含...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结实期强、弱势 粒和根系中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昔(Z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中Z+ZR含量在开 始灌浆时很低,随灌浆进程Z+ZR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强势粒在花后9~15d,弱势粒在花后12~ 21d)后迅速下降。根系中Z+ZR含量在抽穗时就很高,在花后3~9d达最高值。籽粒和根系中Z+ZR 含量以及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品种的结实特性有关。一般籽粒充实较好、灌浆速率大的品种,灌浆前期 (花后3~12d)Z+ZR含量较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早。灌浆前期籽粒和根系中Z+ZR含量、灌浆期的平 均含量以及最高含量与谷粒充实率、饱粒重、平均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 关。抽穗期用 NaN3处理根系,根系和籽粒中 Z+ZR含量、谷粒充实率和粒重下降,用 10-6mol/L玉 米素处理,结果则相反。上述结果表明,水稻的灌浆状况受根系和籽粒中细胞分裂素(Z+ZR)的调控, 提高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前期根系和籽粒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是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一个有 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 根系 籽粒灌浆 结实期
下载PDF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QTL剖析 被引量:52
10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9,共8页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PN和 SNP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51个和互作位点 45对,它们 可以解释 60%以上的性状总变异。 SNP与其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在一起,比较与 SNP-QTL 同一或相邻区域的 QTL数,穗部枝梗数是长度性状的两倍,故前者对SNP的作用更大。仅有 2个PN-QTL与SNP相关性状的QTL相邻,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实现PN与SNP的 有利重组。其中影响 PN的 QPn4和影响穗枝梗数和长度的 QPbn3a,QPbn3和 QPbl4等主效 QTL,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合理配置穗部性状 QTL 产生新的高产穗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 QTL
下载PDF
转cry1 Ab/cry1 Ac基因籼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53
11
作者 刘志诚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Swapan K.DATTA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划分为 5个功能团 ,即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它类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 ,经两年四点的调查就 2个转cry1Ab cry1Ac基因籼稻(Bt水稻 )... 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划分为 5个功能团 ,即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它类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 ,经两年四点的调查就 2个转cry1Ab cry1Ac基因籼稻(Bt水稻 )品系TT9 3和TT9 4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作了较系统评价。植食类、寄生类和腐食类功能团内某些优势科的优势度在Bt水稻田与对照 (IR72 )田之间有时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如Bt水稻田中茧蜂或姬蜂科的优势度有时明显低于对照。但是 ,在大多情况下Bt水稻田与对照田之间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 (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 )及其时间动态基本无明显差异 ;Bt水稻田与对照田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和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大多较低。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CRY1 Ab/cry1 Ac基因 节肢动物 功能团 群落
下载PDF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 被引量:68
12
作者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3-608,618,共7页
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实现突破性育种的关键。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及其在性状改良上的局限性是近几十年来水稻改良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大规模回交育种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方... 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实现突破性育种的关键。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及其在性状改良上的局限性是近几十年来水稻改良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大规模回交育种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方法和以此为基础材料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策略,简要地阐述了应用分子标记和导入系进行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QTL的大规模发掘和复杂性状QTL聚合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路线,并简要地展望了这一分子育种策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稻 分子育种计划 种质资源 基因 性状改良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其在组织中的挥发损失 被引量:59
13
作者 黄见良 邹应斌 +1 位作者 彭少兵 R.J Buresh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9-583,共5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及后期植物组织中的挥发损失。结果发现,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氮量少于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量;在分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于水稻的叶片中,至成熟期15N有...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及后期植物组织中的挥发损失。结果发现,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氮量少于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量;在分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于水稻的叶片中,至成熟期15N有39%转运至水稻子粒中;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在水稻茎和叶鞘中,至成熟期15N有46%转运至水稻的子粒中;水稻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素在后期可以通过植株组织挥发损失,至成熟期损失的比例分别达16 7%和1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吸收分配 氮素挥发损失
下载PDF
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钟旭华 彭少兵 +1 位作者 JohnE.SHEEHY 刘鸿先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快是苗峰过高的原因之一 ;(3)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同样的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 ,其茎数动态相差很大。在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相近的情况下 ,穗分化以前干物质积累所占的比例越大 ,成穗率越低。采用一组独立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 ,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提高成穗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穗率 干物质积累动态模拟 水稻 群体质量 茎数动态模型 产量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15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6 位作者 崔克辉 王强 汤蕾蕾 龚伟华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0-479,共10页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kg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kg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SPAD阈值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Bt水稻对主要非靶标害虫和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志诚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Swapan Kumar Datta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研究了2个转cry1Ab+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 研究了2个转cry1Ab+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虫密度有一定的不同。TT9-3稻田中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若虫密度分别于移栽后早中期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TT9-4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Bt水稻与亲本对照间锥腹肖蛸、四斑锯螯蛛、食虫沟瘤蛛、拟环纹豹蛛及拟水狼蛛种群数量动态趋势相似,数量上大多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Bt水稻对稻田优势蜘蛛基本上无明显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标害虫 优势种 BT水稻 白背飞虱 黑尾叶蝉 蜘蛛 种群动态 天敌
原文传递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陈苇 卢婉芳 +2 位作者 段彬伍 Wassmann R Lantin RS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晚稻稻田的甲烷排放呈现前高后低特点 ,稻田甲烷的日排放速率与日均气温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稻草翻施使稻田甲烷排放量上升 5 1 .1 1 % ,而采用稻草表施的方法甲烷排放量仅增加 33.98%。水稻分蘖期是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时期 ,其甲烷排放... 晚稻稻田的甲烷排放呈现前高后低特点 ,稻田甲烷的日排放速率与日均气温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稻草翻施使稻田甲烷排放量上升 5 1 .1 1 % ,而采用稻草表施的方法甲烷排放量仅增加 33.98%。水稻分蘖期是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时期 ,其甲烷排放量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 65 .6% ,施用稻草进一步加大水稻分蘖期的甲烷排放比例。与稻草翻施相比 ,稻草表施的甲烷减排突出表现在水稻分蘖期及一天中 1 2∶0 0~ 1 6∶0 0的甲烷排放高峰时段。土壤 5cm处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与稻田甲烷排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还田 甲烷排放 土壤 水溶解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非作物生境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俞晓平 胡萃 K.L.Heong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非作物生境与害虫及其天敌关系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非作物生境 农业害虫 天敌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氮对华南双季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6
19
作者 钟旭华 黄农荣 +2 位作者 郑海波 彭少兵 Roland J Buresh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6,70,共6页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 a 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 a 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时期 氮肥利用率 最适吸氮量 氮肥后移 产量
下载PDF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袁平荣 孙传清 +4 位作者 杨从党 周能 应继峰 S.Peng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6-762,共7页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云南 穗粒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