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30种抗生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钰 朱青青 +1 位作者 胡立刚 廖春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8-888,共11页
土壤基质复杂,土壤中残留的抗生素种类繁多,浓度多为痕量水平,高灵敏度的仪器方法、有效的净化和富集方法、多种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是土壤中抗生素检测的重点和难点。该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7类... 土壤基质复杂,土壤中残留的抗生素种类繁多,浓度多为痕量水平,高灵敏度的仪器方法、有效的净化和富集方法、多种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是土壤中抗生素检测的重点和难点。该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7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和林可酰胺类)30种抗生素的方法。首先,通过参数优化确定最佳质谱条件,选择BEH-C18色谱柱,以0.1%(v/v)甲酸甲醇溶液-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10%(v/v)甲醇水溶液为进样溶剂。然后,通过提取条件(萃取剂种类及体积)和固相萃取条件(上样液pH、淋洗液有机溶剂比例、洗脱液种类及体积)的优化,确定使用10 mL乙腈和Na 2EDTA-McIlvaine缓冲液的混合溶液(1∶1,v/v)为萃取剂,萃取液pH调节至8.0后,采用HLB小柱进行固相萃取,并以10 mL超纯水淋洗净化,最后用10 mL甲醇-乙腈(1∶1,v/v)洗脱目标分析物。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43~4.04μg/kg,目标化合物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2~1.00的范围内,在20、100、200μg/kg的添加浓度下,大多数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44.8%~164%,相对标准偏差为0.700%~14.8%。将该方法用于6个实际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在30种抗生素中,17种抗生素有检出,其中12种抗生素的检出率为100%。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是土壤样品中含量最高的两种抗生素,它们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3.7~32.1和15.6~43.6μg/k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溶剂使用量少,能用于土壤样品中痕量水平的7类30种抗生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抗生素 土壤
下载PDF
合成酚类化合物的脂代谢干扰效应与致肥胖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惠楠 孙振东 +2 位作者 刘倩 周群芳 江桂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流行疾病。除了受到遗传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外,肥胖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机体脂代谢,如促进脂肪细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流行疾病。除了受到遗传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外,肥胖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机体脂代谢,如促进脂肪细胞形成、引起体内脂质累积增加等,这类物质被称为“环境致肥胖物质”。合成酚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塑料制品、消毒剂、杀虫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它们可通过饮食、饮水或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研究显示,合成酚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可以影响脂肪生成过程、干扰脂代谢,具有致肥胖作用。由于这类物质都具有类似的苯酚结构,因此系统梳理这类化合物脂代谢干扰效应与致肥胖作用,有助于理解其构效关系与潜在健康风险。本文阐述了筛选环境致肥胖物质的3种常用研究模型,即体外分子互作研究模型、细胞成脂分化模型和动物脂代谢实验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模型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3种合成酚类化合物,即双酚A及其类似物、烷基酚和酚类抗氧化剂,结合其体外细胞与动物实验数据,对这些化合物的暴露现状和脂代谢干扰效应进行了分类描述,从它们对脂肪生成和代谢、肝组织脂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近年来脂代谢和致肥胖效应的相关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干扰脂代谢的内在毒理机制,主要包括核受体调控作用、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微环境、表观遗传和其他信号通路。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针对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新污染物,影响机体脂代谢引起肥胖效应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酚类化合物 肥胖 环境致肥胖物质 脂代谢 综述
下载PDF
高精度锂分析方法及我国多种环境介质中锂污染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学志 齐甜雨 +6 位作者 文昊楠 刘娅 刘费炀 张海燕 傅建捷 刘倩 江桂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59-1970,共12页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未来其需求量和使用量将会激增,但是目前废弃锂离子电池的管理条例和回收市场仍不完善.在这一背景下,锂污染问题迅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尚无研究开展多环境介质中锂元素高...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未来其需求量和使用量将会激增,但是目前废弃锂离子电池的管理条例和回收市场仍不完善.在这一背景下,锂污染问题迅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尚无研究开展多环境介质中锂元素高精度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工作这一现状,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多环境介质(河水、污水、大气颗粒物、沙尘暴颗粒、土壤、植物、动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元素的全流程定量分析方法.在前处理过程方面,六类常见消解酸体系(硝酸、王水、反王水、硝酸+双氧水、硝酸+氢氟酸、反王水+氢氟酸)在消解过程和赶酸过程都可保证锂元素的回收率在95%以上,因此可根据环境样本的化学特性从六类常用酸消解体系中选择最适消解液,利用赶酸仪在170℃下进行赶酸操作,可以保证最佳消解效果和赶酸效率.在质谱分析方面,选择Rh103和In115这两种内标元素,在非碰撞池分析模型下可实现多环境介质中锂元素的痕量分析.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不同地区多环境介质中锂元素的赋存特征,具体结果如下:土壤和沉积物(7.60~66.00 mg/kg)、植物(0.03~2.36 mg/(kg dw))、动物(0.02~0.37 mg/(kg dw))、大气颗粒物(0.18~2.71 ng/m^(3))、沙尘暴颗粒(5.18~14.18 ng/m^(3))、自然水体(0.54~92.40μg/L)、工业和生活污水样品(11.34~36.11μg/L)、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4.04%~7.70%).本研究可为锂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人为活动(如工业活动)导致的潜在锂污染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污染 环境介质 痕量分析 赋存特征
原文传递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在新污染物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欣 高丽荣 +5 位作者 张潆心 曹小颖 乔林 刘杨 艾俏锋 郑明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2-687,共16页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化学物质在人类日常活动中不断涌现.新化学物质会在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含新化学品废物处理等过程中向环境中释放,形成新污染物,而目前识别的新污染物种类是非常有限的,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效应还缺少全面评估.因...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化学物质在人类日常活动中不断涌现.新化学物质会在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含新化学品废物处理等过程中向环境中释放,形成新污染物,而目前识别的新污染物种类是非常有限的,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效应还缺少全面评估.因此,精准识别环境中的新污染物,评估其环境与健康风险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二维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是筛查并鉴别环境中新污染物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在环境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全二维气相色谱”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得到约3000条结果.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的优异分离能力,其主要用于挥发性、半挥发性新污染物筛查.本文综述了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新污染物筛查方法(疑似筛查和非靶向筛查)及流程,包括样品制备、仪器分析、数据处理、化合物结构鉴定和风险评估5个步骤.同时,总结了近10年来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筛查不同环境基质中(包括水、空气、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等)新污染物取得的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筛查环境中的新污染物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质谱 新污染物 非靶向筛查
原文传递
细菌介导重金属转化过程及金属组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寅寅 刘丽红 +1 位作者 何滨 胡立刚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重金属污染依然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可通过复杂的过程,对重金属进行转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中转化涉及的分子机制广受关注。目前,在上述机制相关研究中,对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衡量多局限于总量的测定,而... 重金属污染依然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可通过复杂的过程,对重金属进行转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中转化涉及的分子机制广受关注。目前,在上述机制相关研究中,对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衡量多局限于总量的测定,而对其赋存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难以取得有效进展。对细菌介导重金属的转化过程及金属在其中的赋存形态进行综述,探讨了金属组学研究方法在其中的应用,重点针对重金属的颗粒态与蛋白质结合态进行分析、表征和鉴定,为微生物介导重金属的转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金属组学 转化 细菌介导
下载PDF
浙江省典型污水处理厂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昌林 胡林锐 +3 位作者 郭辰琦 曾滔 宋爽 张海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4,共9页
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CB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富集性的有机氯化合物,持续受到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中的CBs研究十分有限,其消减规律与排放特征仍不清楚.本研... 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CB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富集性的有机氯化合物,持续受到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中的CBs研究十分有限,其消减规律与排放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浙江省两家典型污水处理厂中CBs的赋存特征、去除效率及排放潜在风险.发现CBs在各污水处理厂污水中普遍存在,但污染水平较低,出水中CBs的总浓度范围为17.4—75.1 ng·L^(-1),远低于我国相关排放标准.二氯苯是进出水中CBs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比49.3%—64.1%.厌氧处理及污泥吸附沉淀对CBs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CBs的总体去除效果不佳,部分处理单元还存在CBs含量上升情况.基于环境影响度(ambient severity,AS)和风险熵值(risk quotients,RQs)评估结果表明,所研究污水处理厂排放水中CBs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风险较小(AS <1,RQs <0.1).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CB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和排放风险,也为优化污水处理工艺、进一步控制和减少CBs水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污水处理厂 赋存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微/纳塑料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艳 吴欣宜 +7 位作者 王全龙 巩一潮 黎刚 阴永光 裴志国 宋茂勇 谭志强 张庆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6,共10页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多数分析方法在提供环境样本中微/纳塑料的定性定量信息方面存在成本高、准确性差、时间效率低等问题,而具有无损、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但采集的微/纳塑料光谱信号可能会受到环境样本中复杂成分的背景噪声干扰,亟需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机器学习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分析能力,准确性高、应用性广,适用于复杂光谱数据的分类和解析,将机器学习与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微/纳塑料分析的可靠方法。首先对常用的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进行综述,然后系统性地讨论了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生态毒理效应等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有望为环境中微/纳塑料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光谱分析技术 机器学习 环境赋存特征 环境行为和效应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五种微塑料对防腐剂羟苯甲酯的吸附行为分析
8
作者 巩一潮 孙启智 +2 位作者 李林 谭志强 刘芃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2-1035,共14页
微塑料(MPs)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羟苯甲酯(MeP)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在产品阶段就与MPs共存,而且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因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而备受关注,了解MPs对MeP的吸附行为... 微塑料(MPs)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羟苯甲酯(MeP)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在产品阶段就与MPs共存,而且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因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而备受关注,了解MPs对MeP的吸附行为对评估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聚酰胺6(PA6)、聚氨基甲酸酯(TPU)、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己内酯(PCL)等五种MP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接触角测量、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方法对MPs的形态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实验分析MeP在五种MPs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离子强度、pH值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MeP在不同MPs上的吸附机理及其差异。结果表明,MPs均呈现为白色不透光的不规则立方体形态,但表面形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MPs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普遍较小,除PCL外,超过76%的孔容是由介孔和大孔构成,而且五种MPs都表现为半结晶聚合物,其非晶区呈现橡胶态。在疏水性方面,极性较低的PA6表现出最小的疏水性,而非极性较高的PCL则表现出最大的疏水性;五种MPs对MeP的吸附性能依次为PA6>PLA>TPU>PBS>PCL,MPs吸附机理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此外,PLA与MeP之间还存有微弱的静电相互作用;拟二级模型很好地拟合了五种MPs的动力学曲线,表明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对于热力学曲线,Henry和Freundlich模型较好的拟合度,表明吸附为非均相固体上的多层吸附;盐析作用促进MeP从水中的析出,促使MeP在盐度较高的水中被分配到MPs中。同时,高pH值和高浓度DOM分别使PLA和PCL的吸附能力下降,然而整体上MeP的吸附量对pH值和DOM浓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为研究MPs与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物可用性、归趋以及评估对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羟苯甲酯 物化特性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浅析省域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以浙江省为例
9
作者 柳青 马云峰 +4 位作者 陈潇玲 李文翰 许辉 靳翔蛟 易鹏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当前,焚烧已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和处置能力提升明显。在焚烧产能过剩、运行成本差异巨大、科技创新不足等条件影响下,垃圾焚烧行业如何在精细化管理上进行优化至关重要。以浙江省为例,对其生活垃圾焚... 当前,焚烧已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和处置能力提升明显。在焚烧产能过剩、运行成本差异巨大、科技创新不足等条件影响下,垃圾焚烧行业如何在精细化管理上进行优化至关重要。以浙江省为例,对其生活垃圾焚烧厂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从规划统筹、精细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焚烧企业提高运行效益、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完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 精细化管理 绩效提升
下载PDF
产甲烷菌中汞甲基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陶少洋 杨婧铱 +6 位作者 高峻 董洪哲 刘丽红 何滨 毛宇翔 胡立刚 江桂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3-2165,共13页
微生物作用是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最主要的方式.其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被认为是主要的汞甲基化微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产甲烷菌参与沉积物、水体和土壤等多种环境中的汞甲基化过程,并... 微生物作用是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最主要的方式.其中,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被认为是主要的汞甲基化微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产甲烷菌参与沉积物、水体和土壤等多种环境中的汞甲基化过程,并在部分环境中主导甲基汞的生成;在实验室纯培养体系中,多个产甲烷菌能将10%以上的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产甲烷菌对于甲基汞的生成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乏对产甲烷菌汞甲基化作用的系统总结.本文分别从原位环境、纯培养和共培养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产甲烷菌在汞甲基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产甲烷菌可能的汞甲基化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汞甲基化过程与一碳代谢极大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关联性,并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 甲基化 甲基汞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基于MC-ICP-MS的稳定铜同位素分析在环境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伟超 张璐瑶 +6 位作者 令伟博 陈子谷 陆达伟 杨学志 傅建捷 刘倩 江桂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铜(Cu)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之一,在许多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铜在人体内受到严格调控,其稳态与人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许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铜代谢失衡的现象。通过监测铜稳态的细微变化,可以更精准地发现导致人体... 铜(Cu)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之一,在许多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铜在人体内受到严格调控,其稳态与人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许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铜代谢失衡的现象。通过监测铜稳态的细微变化,可以更精准地发现导致人体生理异常变化的因素,特别是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因此,稳定铜同位素分析在环境健康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一种强大的同位素分析质谱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分析精度高等优点,有效促进了铜同位素分析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馏机理及基于MC-ICP-MS的铜同位素分析方法,总结了铜同位素分析在环境健康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质谱分析 环境健康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
下载PDF
单细胞视角下铅的体内代谢与检测
12
作者 霍诗薇 刘念 +5 位作者 田皓中 张伟灿 郭华 李裕 胡立刚 江桂斌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在全球工业需求和储能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铅污染仍然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持续的铅暴露导致了复杂的体内毒理效应,其临床治疗效果受限于铅检测技术的缺乏与铅动力学研究的不足。单细胞水平上铅的检测技术,可以揭示动力学相关... 在全球工业需求和储能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铅污染仍然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持续的铅暴露导致了复杂的体内毒理效应,其临床治疗效果受限于铅检测技术的缺乏与铅动力学研究的不足。单细胞水平上铅的检测技术,可以揭示动力学相关的细胞机制,从微观角度考量细胞异质性对人体内铅运输和铅分布的影响。分析了铅污染现状并归纳了铅暴露源特征,总结了单细胞水平上铅代谢与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细胞机制与细胞异质性对完善铅的动力学模型和理解有关机制的作用不容忽视。单细胞检测技术作为有效的研究工具,包括流式细胞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以及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等,需要更加标准化与体系化的检测方案。基于生物数学模型与单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单细胞视角下铅的动力学研究有望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单细胞 铅动力学 单细胞检测技术
下载PDF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解析17β-雌二醇致死效应的细胞调控过程
13
作者 李亚楠 刘晓艳 +3 位作者 王䶮 刘震 叶明亮 汪海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17β-雌二醇(E2)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生理浓度下(0.2~1.0 nmol/L)对生殖系统、乳腺等靶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很多研究表明,高剂量(μmol/L~mmol/L)的E2能够诱导肿瘤组织消退和细胞凋亡,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 17β-雌二醇(E2)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生理浓度下(0.2~1.0 nmol/L)对生殖系统、乳腺等靶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很多研究表明,高剂量(μmol/L~mmol/L)的E2能够诱导肿瘤组织消退和细胞凋亡,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工作聚焦于高剂量(μmol/L)的E2致死效应,首先分析了μmol/L水平的E2对HeLa细胞表型的影响,发现在1~10μmol/L下E2以浓度依赖的形式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HeLa细胞发生死亡,其中,用5μmol/L E2处理2天后可使约74%的HeLa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引起约50%的HeLa细胞死亡。在此基础上,为了探究高剂量E2诱导细胞死亡的内在调控过程,将基于固相萃取(SPE)的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技术(Ti 4+-IMAC)与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结合,用于筛选HeLa细胞内参与高剂量(μmol/L)E2致死效应调控过程的磷酸化位点。最终,在5μmol/L E2和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HeLa细胞中共鉴定到超过10000个磷酸化位点;t检验分析发现,在E2处理后,有924个磷酸化位点(对应599个蛋白质)的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显著性水平(p)<0.01,|log 2(倍数变化)|≥1),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E2致死效应过程。此外,有453个磷酸化位点(对应325个蛋白质)仅单独发生在E2或DMSO处理后的HeLa细胞样品中,表明这些磷酸化位点在E2处理后发生了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也可能参与E2致死效应的调控过程。分别对以上两种方式筛选的E2调控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分裂、核糖体/核质转运、信使核糖核酸(mRNA)加工/剪接及转录等过程,表明高剂量的E2可能通过调控核糖体及mRNA加工等过程影响蛋白质转录,进而诱导细胞发生死亡。此外,我们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蛋白(包括MAPK1、MAPK4和MAPK14)上多个磷酸化位点的修饰水平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 数据非依赖采集 磷酸化蛋白质组 17Β-雌二醇 雌激素 致死效应
下载PDF
再生铜冶炼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特征和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炳丞 吴广龙 +1 位作者 郑明辉 刘国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8-1685,共8页
再生铜冶炼是重要的重金属排放源,为掌握再生铜冶炼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特征和控制效果,通过固定源等速采样装置采集不同冶炼阶段的烟气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烟气和飞灰中重金属的浓度,并估算重金属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再生铜冶炼是重要的重金属排放源,为掌握再生铜冶炼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特征和控制效果,通过固定源等速采样装置采集不同冶炼阶段的烟气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烟气和飞灰中重金属的浓度,并估算重金属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在冷却阶段烟气中重金属和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经过布袋除尘器和吸附塔等污染控制装置后,重金属和颗粒物被协同脱除,脱除效率达80%~99%.排放烟气中重金属的浓度在阳极炉不同工艺段中的排序为:加料熔融段>氧化段≈还原段,且As、Pb、Cr、Sn、Sb和Cd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6×10^(3)、2.4×10^(3)、2.7×10^(3)、5.6×10^(2)、34.1和9.8 mg·t^(-1),烟气中重金属和颗粒物的浓度均满足行业排放标准.飞灰中Cu和Zn的浓度较高,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铜冶炼 重金属 颗粒物 过程分布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氯化石蜡的环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婷婷 杨倩玲 +3 位作者 翁冀远 乔林 高丽荣 郑明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短链氯化石蜡(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中链氯化石蜡具有SCCPs相似的性质也备受关注。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拥有成千上万种同系物、异构体... 短链氯化石蜡(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中链氯化石蜡具有SCCPs相似的性质也备受关注。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拥有成千上万种同系物、异构体、对映体,加之环境基质中存在其他有机卤素化合物,CPs分离分析困难,目前我国仍没有环境样品中CPs分析的标准方法。该文对近年来不同环境基质中的CPs分析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提供CPs分析方法最新发展动态,为相关人员对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中链氯化石蜡 分析方法 前处理方法
下载PDF
甲萘威的环境暴露与毒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熊丽 张奇 +2 位作者 曲甍甍 武丽辉 赵利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25-32,共8页
甲萘威是一种重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防治多种害虫,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中。在鹿特丹公约化学品审查委员会第17次会议(CRC17)、18次会议(CRC18)和19次会议(CRC19)上,多次审议了甲萘威是否满足公约要求,尤其是风险评... 甲萘威是一种重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防治多种害虫,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中。在鹿特丹公约化学品审查委员会第17次会议(CRC17)、18次会议(CRC18)和19次会议(CRC19)上,多次审议了甲萘威是否满足公约要求,尤其是风险评估的数据是否充分,委员会均未能达成一致,该产品将在CRC20上继续审议。基于此,本文总结了甲萘威的结构、理化性质、环境暴露及其毒性健康风险研究,其中毒性包括急性毒性与短期毒性、长期毒性与基因毒性、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生态毒性等,旨在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环境暴露 毒性
下载PDF
多介质环境样品中硅氧烷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楠楠 韩笑 +4 位作者 邱春生 徐琳 王少坡 张丹 蔡亚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4,共9页
硅氧烷具有潜在的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典型特征,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因具有低表面张力、高热稳定性和出色的润滑性等特性,硅氧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且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人类... 硅氧烷具有潜在的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典型特征,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因具有低表面张力、高热稳定性和出色的润滑性等特性,硅氧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且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人类活动中该类化合物的大量消耗,目前已在各种环境介质、个人护理品、生物基质、硅胶产品以及食物等中频繁检出硅氧烷。同时硅氧烷在不同介质中还能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因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硅氧烷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复杂多样,该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样品的采集、前处理方法、硅氧烷的仪器分析方法、硅氧烷及其降解产物的非靶标筛查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采样及后续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硅氧烷后续研究及前期样品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采样 前处理 仪器分析 非靶标筛查
下载PDF
卤代多环芳烃研究进展:来源、毒性、环境概况和分析方法
18
作者 赵楚轩 欧阳成政 +1 位作者 李英明 张庆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4-1165,共12页
卤代多环芳烃(HPAH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蓄积性、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主要于工业热过程中生成和释放。近年来,HPAH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多种重点工业的排放物中被广泛检出。HPAHs具有类二噁英的毒性、致癌性和DNA破坏作... 卤代多环芳烃(HPAH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蓄积性、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主要于工业热过程中生成和释放。近年来,HPAH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多种重点工业的排放物中被广泛检出。HPAHs具有类二噁英的毒性、致癌性和DNA破坏作用,在一些环境介质中其对总毒性当量的贡献甚至高于二噁英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对HPAHs尚缺乏全面的了解。该文介绍了HPAHs的来源、毒性效应和环境分布,综述了其前处理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等分析方法在HPAHs检测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HPAHs的准确检测、溯源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多环芳烃(HPAHs) 来源 分析方法 质谱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液晶单体的环境行为和人体暴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倩玲 周婷婷 +6 位作者 翁冀远 刘杨 刘寅 徐明 赵斌 高丽荣 郑明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液晶单体(liquid crystal monomers,LCMs)是一类以二苯基或双环己烷作为骨干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广泛被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中,其生产及使用量保持逐年增长,据推测,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LCMs需求量已增加到约上千吨。研究表明LCM... 液晶单体(liquid crystal monomers,LCMs)是一类以二苯基或双环己烷作为骨干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广泛被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中,其生产及使用量保持逐年增长,据推测,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LCMs需求量已增加到约上千吨。研究表明LCM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LCMs没有与基材共价键合,因而在电子设备的生产、使用、处置和回收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本文主要以2018年以来发表的LCMs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其理化性质、生产和排放、在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和环境行为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进行了综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垃圾渗滤液、室内外灰尘、空气和生物样品如人体血液等介质中都检测到了LCMs的存在,其中大气和灰尘中赋存浓度最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LCMs的未来研究应该优先关注新型LCMs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规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单体 理化性质 污染特征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和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亚利 张博钠 +1 位作者 郑哲 蔡亚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7-2046,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全球各环境介质均存在PFASs的普遍污染,其相关研究尤其是水环境中PFASs的行为和归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PFASs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显示,大气也是PFASs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对PFASs长距离传输及风险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大气环境中PFASs的存在、来源、分布以及人群通过室内外空气、灰尘途径摄入PFASs引起的人体暴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大气中PFAS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PFASs大气研究多数集中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等重要点源的释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离子型PFASs(i-PFASs)和中性PFASs(n-PFASs)分别是大气颗粒相和气相中存在的主要PFASs,其中氟调聚醇是主要的n-PFASs;i-PFASs的污染因场所、地区等的不同有所差异;近年来大气中短链PFASs对总PFASs的贡献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中的PFASs可通过干湿沉降去除,其中湿沉降对去除的贡献更大;与饮食摄入相比,灰尘摄入和呼吸等途径对于普通人群暴露PFASs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儿童通过灰尘以及某些职业人群通过呼吸摄入PFASs的较高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s) 空气污染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