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 被引量:3
1
作者 屈盛瑞 尚长荣 陈勤建 《上海城市管理》 2011年第4期74-75,共2页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换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诸多门类,包括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方面,严格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物质文化遗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一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需要得到整体保护。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此,我们摘录三位权威人士在《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论坛上的发言,与读者共飨,并就其中的观点和看法与读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城市精神 历史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载体 融汇 现代
下载PDF
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两点建议 被引量:4
2
作者 乌丙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5,共2页
2011年2月25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形式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走上... 2011年2月25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形式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走上依法保护的历史阶段。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对此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感自己在今后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更加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遗产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形式 历史阶段 依法保护 保护工作
原文传递
手工技艺和人类共存亡 被引量:3
3
作者 乌丙安 《中华手工》 2016年第7期20-21,共2页
"工匠精神的提升和发展,不能当成一场运动,不要成为一阵风,更不要成为一种忽悠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地、分门别类地做实事。"当社会上纷纷提出匠心、工匠精神的口号后,人们开始关注手工艺的现状,并表示担忧和充满恐惧感,我觉得... "工匠精神的提升和发展,不能当成一场运动,不要成为一阵风,更不要成为一种忽悠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地、分门别类地做实事。"当社会上纷纷提出匠心、工匠精神的口号后,人们开始关注手工艺的现状,并表示担忧和充满恐惧感,我觉得大可不必。我88岁了,也坦然地面对现代化发展,不害怕现代化进程把这一切都断送了。要记住一点,世界上所有的机器人、网络技术,难道不都是人类用双手创造的吗?别因为它在围棋比赛中把我们战胜了就是万能的,它背后的程序还是由人类设计的,其实是人赢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人类设计 共存亡 网络技术 文化记忆 电动工具 文化主体 民间艺人 工艺美术大师 工艺美术家
下载PDF
中国“过年日子”的历史轨迹——兼论《豳风·七月》折射的春节法定节假日的历史传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勤建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当今春节(包括元旦新年)法定节假日规定为四天,这看似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定。但是,当我们追随历史轨迹,却发现过年节日的节律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的文化原型就是诗经《豳风.七月》所透视出的夏时十月太阳历过年的日子。远在... 当今春节(包括元旦新年)法定节假日规定为四天,这看似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定。但是,当我们追随历史轨迹,却发现过年节日的节律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的文化原型就是诗经《豳风.七月》所透视出的夏时十月太阳历过年的日子。远在三四千年前的神州,年节时间也正是四天。《豳风.七月》真实地反映了三、四千年以前的年中行事、节令时序、过年日子和普通人的生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过年日子 法定节假日 豳风·七月
下载PDF
工匠的规矩与准绳
5
作者 乌丙安 《中华手工》 2017年第5期100-101,共2页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早在传讲鲁班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工匠的神话及有关文献记载已经有许多了。不过神话以石工为多,如“女娲炼石补天”“禹治水刻石记里”等。关于木工、金属工,周代多有记录,而且分工很细。在《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补天 民间谚语 考工记 历史时期 民俗学丛话 轮人 梓人 五法 厌胜 匠石
下载PDF
传承人:民族文化的脊梁
6
作者 刘魁立 《非遗传承研究》 2019年第4期22-24,共3页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讨论的问题,大概是这样两项吧。第一,我想谈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特点。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文旅部领导提出的口号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过去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说法...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讨论的问题,大概是这样两项吧。第一,我想谈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特点。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文旅部领导提出的口号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过去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说法。不仅没有这个说法,甚至非遗传承人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没有想得那么多,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谋生而展示自己的才艺,是自生自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才艺
下载PDF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政府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每一个名录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传承人的权益却仍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传承人 传承人权益 传承模式 保护方式 保护体系
下载PDF
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 被引量:29
8
作者 乌丙安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共2页
在2005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18个项目中,有372个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入国家保护的实施系列,约占全部名录的72%;与此同时,还有数以千计的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入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名录实施... 在2005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18个项目中,有372个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入国家保护的实施系列,约占全部名录的72%;与此同时,还有数以千计的民间艺术遗产项目进入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名录实施保护;更有近万个民间艺术遗产在市(地级市)级和县(县级市)级名录中实施保护。这无疑是我国民间艺术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然而,怎样才能使这么多的优秀艺术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以活态传承的形式发展下去,却是一个最值得认真探讨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遗产 民间艺术 国家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工作 有效保护 名录 国家级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5
9
作者 乌丙安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8-44,共17页
题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专家,乌丙安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他有关"非遗"的著作,以及"非遗所思"的系列博文,为我们理解和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考路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乌丙安 文化研究 访谈录 农业 学术研究 保护工作
下载PDF
机遇还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发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乌丙安 吴效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选定21世纪初这个重要时期,选定了传统人文学科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结缘的契合点,展开对两者关系的解读,从而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从理论到实践,简要地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定义、分类... 选定21世纪初这个重要时期,选定了传统人文学科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结缘的契合点,展开对两者关系的解读,从而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从理论到实践,简要地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定义、分类,直到对它的调查研究和实施保护,都是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有政治目标的、有政策策略明确指导的工作,与民俗学的本格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选择了民俗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等同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不可能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民俗文化并不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能取代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系
下载PDF
“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1
11
作者 乌丙安 胡玉福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乌丙安教授在访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回顾了其在民间信仰研究中提出"俗信"概念的背景和过程,论证了民间俗信存在的合理性。在民间信仰类项目申遗过程中,"俗信"的转化运用促成了"妈祖信俗"等民间信仰项目... 乌丙安教授在访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回顾了其在民间信仰研究中提出"俗信"概念的背景和过程,论证了民间俗信存在的合理性。在民间信仰类项目申遗过程中,"俗信"的转化运用促成了"妈祖信俗"等民间信仰项目的成功申遗,同时也增强了"非遗"保护中"社区"的主体作用。"妈祖信俗"申遗不仅对于妈祖信仰本身、而且也给其他民间信俗类遗产项目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迷信 俗信 妈祖信俗
下载PDF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 被引量:15
12
作者 乌丙安 《民俗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孟姜女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即以孟姜女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和弘扬着孟姜女文化遗存。而山东淄博地区孟姜女传说调查成果充分证...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孟姜女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即以孟姜女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和弘扬着孟姜女文化遗存。而山东淄博地区孟姜女传说调查成果充分证明,中心地带传承的口头传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与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口头遗产 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教育现状及展望——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樊祖荫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领域,可用"队伍逐渐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渐被重视,学科纵深发展"四句话来概括。为了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更好地适应整个民族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音乐教育领域,可用"队伍逐渐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渐被重视,学科纵深发展"四句话来概括。为了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更好地适应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今后应首先着力于对少数民族音乐开展进一步的整体性研究和全面推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研究 音乐教育
下载PDF
传承发展:广东汉乐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光钰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5,27,共4页
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广东汉乐,要在现代工业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笔者认为,"传承发展"是广东汉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承人是广东汉乐长期延续的核心,并提出在保护工作将"传承发展&q... 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广东汉乐,要在现代工业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笔者认为,"传承发展"是广东汉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承人是广东汉乐长期延续的核心,并提出在保护工作将"传承发展"的方针贯彻始终,是把握广东汉乐现代命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乐 传承发展 现代命运
原文传递
春节传统节日文化的再认识【三篇】 被引量:8
15
作者 乌丙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保护春节的呼吁、建议和研讨也空前热烈;同时关于如何欢庆春节、如何把过年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有关倡议,也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其中,最诱人的创意就是要把过农历大年的春节"打造"成为"... 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保护春节的呼吁、建议和研讨也空前热烈;同时关于如何欢庆春节、如何把过年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有关倡议,也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其中,最诱人的创意就是要把过农历大年的春节"打造"成为"东方狂欢节"。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传统农耕民俗的年节特征做一番冷静的探讨。本文对传统过年的基本形式和内涵作了简要的阐释,突出强调过大年热火朝天的欢庆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深情庄重的祭祀也是不可或缺的,"敬天祭祖"的严肃主题和仪式是过年行事的重要元素和标志。"文化大革命"时期用暴力强行取缔民间过年的祭典仪礼,推行"革命化的春节"模式,是对民俗文化传统的摧残,为此有必要唤醒文化记忆的自觉,把充满民众祈愿的祭典很好地融入当下的春节节期活动中,以便突出显现民众在年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祭典 庆典 传统行事
下载PDF
在探索中前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樊祖荫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2,共4页
在我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久,我曾在一次全国性的非遗保护学术会议上作过题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的发言(载《音乐研究》2006年第1期),其中谈到了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怎样保护等基本理论问题... 在我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久,我曾在一次全国性的非遗保护学术会议上作过题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的发言(载《音乐研究》2006年第1期),其中谈到了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怎样保护等基本理论问题中的若干方面。十余年来,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探索实践中基本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音乐研究 学术会议 保护工作 保护体系 探索实践 保护法
原文传递
保护民间文化 传承中华根脉——访民间文艺理论家刘魁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仰军 刘勍 刘魁立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2期115-124,共10页
一、情系民间锋出磨砺侯仰军、刘勍(以下简称“侯、勍”):刘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民间文艺领域的学术大家,2019年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您是怎样走进民间文化研究这个领域的呢?刘魁... 一、情系民间锋出磨砺侯仰军、刘勍(以下简称“侯、勍”):刘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民间文艺领域的学术大家,2019年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您是怎样走进民间文化研究这个领域的呢?刘魁立(以下简称“刘”):1934年9月4日,我出生在离黑龙江省一个小市镇昂昂溪二十余里远的“西屯”。从我记事时起,我家一直定居在更北一些的海拉尔市。童年时代,铁蹄下的生活不堪回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联 民间文化 文艺理论家 荣誉称号 小市镇 昂昂溪 民间文艺 海拉尔市
下载PDF
集中展现中国民歌文化多样性的歌唱盛会——从传承与传播的角度看中国原生民歌的展演活动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祖荫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2,共4页
2002年至今的近十年间,由文化部等主办的全国民歌展演(比赛)活动已举办了五届。它集中展现了中国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歌手,推动了青少年(尤其是乡村青少年)学习民歌的热情,民歌展演活动的持续举行,是传承、传播... 2002年至今的近十年间,由文化部等主办的全国民歌展演(比赛)活动已举办了五届。它集中展现了中国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歌手,推动了青少年(尤其是乡村青少年)学习民歌的热情,民歌展演活动的持续举行,是传承、传播、保护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对民歌展演活动相关的某些理论问题,如民歌的概念与外延、传承与传播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民歌 展演 比赛 传承 传播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修复与维护 被引量:5
19
作者 乌丙安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历史变动、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等原因,中国的民俗文化遗产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一系列的变局促成了从城市到乡村空前的强势文化累积,这种文化累积又会带来乡村变局的滞后,并形成大幅度的文化记忆...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历史变动、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等原因,中国的民俗文化遗产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一系列的变局促成了从城市到乡村空前的强势文化累积,这种文化累积又会带来乡村变局的滞后,并形成大幅度的文化记忆缺失,使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甚至消逝,出现文化乱局的状态。当经济社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契机来临时,社会就必然会出现文化回归的势头。在此背景下,对遭到破坏而濒危的民俗文化遗产实行修复和维护成为当务之急。文化修复和维护的主要目标包括寻找可复原的种种文化素材;纠正文化蒙蔽所施加的各种误导;传习文化萎缩造成的知识缺失;调整、选择或复原文化替代造成的不协调、不适应或错位;化解文化抗阻形成的若干文化冲撞后果。目标确定之后,由政府主导,放手发动民众,以社区民众为主体,以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群体为主力,辅之以谙熟各项文化遗产的专业工作者专家队伍,进行科学维护与修复作业,修复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机制,使民俗文化遗产自然而然地回归民间,融入既传统又现代的日常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遗产 文化修复 文化维护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中国历代传统曲牌音乐考释(选载之四)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光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9-109,共11页
鹊踏枝 [鹊踏枝]又名[雀踏枝],系唐教坊曲名。“鹊”原作“雀”。据说,唐代以鹊(雀)踏在树枝上报喜为吉祥之兆,故将此作为词牌名和曲牌名。到宋代,又易名为[风栖梧]、[蝶恋花],便有“[蝶恋花]本名[鹊踏枝]”之说。
关键词 曲牌音乐 考释 传统 历代 中国 蝶恋花 词牌名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