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锰矿浆脱除电解锰渣煅烧烟气二氧化硫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姚露 杨林 +3 位作者 邹敏杰 孙冬 江霞 蒋文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0-256,共7页
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不仅运行并成本高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物,而氧化锰矿湿法脱硫不仅能够脱除烟气中SO2,而且同时实现矿粉中锰的浸出生成硫酸锰。结合电解锰企业生产特点,提出以氧化锰矿和电解阳极液配浆直接脱除电解锰渣... 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不仅运行并成本高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物,而氧化锰矿湿法脱硫不仅能够脱除烟气中SO2,而且同时实现矿粉中锰的浸出生成硫酸锰。结合电解锰企业生产特点,提出以氧化锰矿和电解阳极液配浆直接脱除电解锰渣煅烧烟气二氧化硫的新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脱硫浸锰的影响。模拟电解阳极液与氧化锰矿浆的脱硫浸锰工艺实验表明,随着脱硫时间的增加,烟气中SO2越高,脱硫率越低,锰浸出率增加,故应采用多级逆流方式实现高效脱硫和深度浸锰的目标。脱硫率随着氧化锰粒径的减小而增高,用于脱硫的锰矿粒径应小于120 目。烟气脱硫操作温度控制在50~80 ℃,液固比宜选取9∶1~6∶1。处理装置的进气流量对脱硫浸锰的效率具有较佳值,本实验装置选择2.0 m^3/min。采用模拟电解阳极液对7%的模拟煅烧烟气进行的5级氧化锰浆脱硫实验表明,在液固比为9∶1,锰矿粒径为200 目,温度50 ℃前4级脱硫时间20 min,第5级100 min下,SO2出口浓度为111.4 mg/m^3,锰矿浸出率为93.12%,浆液中Mn^2+浓度为46.26 mg/L,连二硫酸锰浓度为4.0 g/L。本文以氧化锰矿为脱硫原料,电解阳极液配浆来直接脱硫的新工艺,集脱硫浸锰为一体,与传统的硫资源利用方式相比,投资和运行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矿 脱硫 电解锰阳极液 浸锰
下载PDF
鱼腥草对土壤中镉的富集及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6
2
作者 侯伶龙 黄荣 +2 位作者 周丽蓉 陈文清 刘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7-821,共5页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土壤含镉200 mg·kg-1)有最高的含镉浓度和最大的富集量,分别是是对照组的20倍和50倍。土壤含镉50 mg·kg-1时,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富集量的比例是2.5,高于对照组(1.5)。而当土壤含镉200 mg.kg-1时,经过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之比是未经处理的2倍。所以,鱼腥草对土壤中的镉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且在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下,地下部的镉能更有效地转移到地上部,大大加强植物的修复效率;且与其他的诸如添加化学螯合剂等方法相比,土壤根系微生物能更好地适应植物根系环境,更不会对土壤本身的微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所以研究根系环境中微生物、根系、土壤酶、金属离子等的相互影响关系,将是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另一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鱼腥草 超富集植物 根系微生物
下载PDF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勇军 尹华强 +3 位作者 裴伟征 程琰 梅自良 吕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炭法烟气脱硫在脱硫剂、脱硫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制约炭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原因 ,并提出 :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
关键词 炭法烟气脱硫 FGD 大气污染 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煤炭脱硫技术初探 被引量:15
4
作者 程刚 王向东 +3 位作者 蒋文举 叶云辉 林松 万正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8-412,共5页
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研究了煤粉粒径、煤浆浓度、初始pH值、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接种量、微波辐照时间、脱硫周期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单纯Acidithiobac... 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研究了煤粉粒径、煤浆浓度、初始pH值、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接种量、微波辐照时间、脱硫周期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单纯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煤炭脱硫作对照。在煤样粒径为200目(<0.074 mm)、煤浆浓度为10%、初始pH为2.5、菌体接种量为10%、微波辐照时间3 min、脱硫周期4 d、温度3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条件下,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煤炭中全硫的脱除率可达51.3%。该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煤炭脱硫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微生物脱硫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微波辐照煤炭脱硫
下载PDF
Ni物种形态对Ni/AC催化剂低温脱硫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家秀 梁娟 +2 位作者 楚英豪 尹华强 陈耀强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2,共5页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i/AC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Ni/AC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上的Ni物种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0°C焙烧...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i/AC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Ni/AC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上的Ni物种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0°C焙烧后的催化剂中Ni物种为Ni2O3,550°C焙烧后出现了NiO物种,800°C焙烧后Ni物种变为NiO和Ni共存,而1000°C焙烧后只存在单质Ni.这说明不同温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中Ni形成了不同的化学形态.脱硫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经550°C和800°C焙烧后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脱硫活性,而400°C焙烧的催化剂脱硫活性最差.这说明Ni在催化剂上的不同化学形态是造成脱硫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NiO是Ni/AC催化剂脱硫的主要活性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负载型催化剂 化学形态 脱硫 氧化镍
下载PDF
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制取电解锰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峻 苏仕军 +1 位作者 丁桑岚 艾南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7-973,共7页
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制取电解锰、高纯碳酸锰及硫酸铵的废气脱硫资源化”体系中脱硫吸收液制取电解锰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吸收液中先加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再加氨水调节pH值至5.5±0.5后过滤除铁,进而在滤液中按约50mL?L?... 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制取电解锰、高纯碳酸锰及硫酸铵的废气脱硫资源化”体系中脱硫吸收液制取电解锰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吸收液中先加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再加氨水调节pH值至5.5±0.5后过滤除铁,进而在滤液中按约50mL?L?1的配比添加硫化铵,经沉淀过滤后去除重金属。将除杂后的滤液在采用银、锡、锑、铅合金作阳极板,1Crl8Ni9Ti不锈钢板作阴极板,涤纶布作隔膜制成的电解装置进行直流电解,考查了各电解工艺参数对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工艺参数的较佳控制范围为:电流密度390A·m-2左右,温度35℃左右,硫酸铵浓度110g?L?1左右,SeO2添加量约0.04g?L?1,槽液锰浓度约18g?L?1,进液锰浓度约26g?L?1,进液pH值8左右,制得的电解锰质量达到GB3418-82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软锰矿烟气脱硫吸收液制取电解锰的工艺是可行的,开辟了一条软锰矿脱硫吸收液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烟气脱硫 吸收液 电解锰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序 李建军 《四川化工》 CAS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面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污染大户"燃煤电厂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因此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超低排放。针对烟尘、SO2及NOX三项主要指标的控制,本文系统介绍了包括低氮燃烧器、SCR增效改造、脱硫系统调... 面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污染大户"燃煤电厂一度成为众矢之的,因此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超低排放。针对烟尘、SO2及NOX三项主要指标的控制,本文系统介绍了包括低氮燃烧器、SCR增效改造、脱硫系统调控与设备改造、低低温电除尘及增加湿式电除尘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详述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并通过介绍超低排放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其技术路线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净化 超低排放 NOx SO2
下载PDF
脱硫尾渣中硫酸铵及锰离子的洗涤回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莹 苏仕军 孙维义 《中国锰业》 2011年第1期17-19,23,共4页
以自来水为洗涤剂,采用间歇式逆流二级的洗涤方式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与电解金属锰循环工艺中所产生的尾渣中的硫酸铵及锰离子进行洗涤回收。研究不同的洗涤比例(自来水与尾渣的质量之比)及洗涤时间对硫酸铵铵及锰离子洗出率的影响。... 以自来水为洗涤剂,采用间歇式逆流二级的洗涤方式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与电解金属锰循环工艺中所产生的尾渣中的硫酸铵及锰离子进行洗涤回收。研究不同的洗涤比例(自来水与尾渣的质量之比)及洗涤时间对硫酸铵铵及锰离子洗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洗涤时间达到2min后洗涤过程即可平衡,控制洗涤比例在4:1~1:4之间,锰离子洗出率可达97.7%-69.7%,硫酸铵洗出率可达97.5%~69.2%,由此可知洗涤效果主要受洗涤比例的影响,同时确定最佳洗涤比例为4:3.此时锰离子的洗出率为91.0%,硫酸铵的洗出率为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电解金属锰 脱硫尾渣 硫酸铵 洗涤回收
下载PDF
微波辐照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南方 华坚 尹华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3,共6页
以糠醛渣及废炭粉为原料,通过掺合活化剂K2CO3成形后,在微波辐照下活化制备活性炭。研究K2CO3掺合比、辐照功率、活化气体CO2流量、辐照时间对活性炭结构与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K2... 以糠醛渣及废炭粉为原料,通过掺合活化剂K2CO3成形后,在微波辐照下活化制备活性炭。研究K2CO3掺合比、辐照功率、活化气体CO2流量、辐照时间对活性炭结构与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K2CO3掺合比为1.0∶2.0(质量比)、辐照功率为640 W、CO2流量为200 mL/min、辐照时间为10 min时,活性炭的吸附和脱硫性能较佳。扫描电镜和脱硫实验表明,后处理前后的活性炭在结构和脱硫性能以及脱硫机制上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糠醛渣 活性炭 结构 脱硫
下载PDF
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浸锰过程及脱硫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维义 苏仕军 +2 位作者 丁桑岚 蒋文举 李玉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基于烟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关系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提出用氧硫比(氧气与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作为关联烟气含氧量与二氧化硫浓度的参数,考察了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锰浸出率及脱硫产物的影响,据... 基于烟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关系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提出用氧硫比(氧气与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作为关联烟气含氧量与二氧化硫浓度的参数,考察了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锰浸出率及脱硫产物的影响,据此探讨了提高锰浸出率与硫酸锰产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氧硫比是体系pH值变化的指针因子,并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影响体系锰浸出率及脱硫产物;体系锰浸出率与硫酸锰产率随氧硫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氧硫比低于15,体系中有其它锰系副产物产生,产生量随氧硫比的增大而减小。氧硫比高于20,体系中无其它锰系副产物产生。对于氧硫比高于30或氧硫比低于15的烟气,可通过加入菱锰矿或硫酸调节体系pH值的方式,提高锰浸出率及产物中硫酸锰的比例,并抑制副产物的生成。此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通过烟气的氧硫比控制pH调节剂(菱锰矿或者硫酸)的添加量,进而实现脱硫反应pH的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硫比 催化氧化 PH 锰浸出率 硫酸锰
下载PDF
微生物法液相氧化SO_2 被引量:10
11
作者 蒋文举 童小双 +2 位作者 朱晓帆 朱联锡 金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1-845,共5页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人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二氧化硫 氧化亚铁硫杆菌 铁氧化
下载PDF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于硫酸装置尾气处理的设计要点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新 曹龙文 +2 位作者 尹华强 李月丽 李建军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目前硫酸装置尾气治理现状及常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于硫酸装置尾气处理并回收硫资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工程实例,分析了该技术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应对的措施。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新技术具... 针对目前硫酸装置尾气治理现状及常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于硫酸装置尾气处理并回收硫资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工程实例,分析了该技术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应对的措施。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新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技术独特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硫酸装置尾气处理在新标准实施后的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装置 尾气处理 脱硫 催化法 设计要点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促进下鱼腥草对镉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文清 侯伶龙 +1 位作者 刘琛 张爽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探讨了鱼腥草在根际微生物的促进下对土壤镉的富集作用。研究表明当土壤中镉(Cadmium)含量在5 mg.kg-1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HCT)对镉的富集率为2.86%,镉含量为10 mg.kg-1时富集率1.63%,鱼腥草对镉的吸收量最高可以达到培养前... 探讨了鱼腥草在根际微生物的促进下对土壤镉的富集作用。研究表明当土壤中镉(Cadmium)含量在5 mg.kg-1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HCT)对镉的富集率为2.86%,镉含量为10 mg.kg-1时富集率1.63%,鱼腥草对镉的吸收量最高可以达到培养前自身镉浓度的200倍(培养前鱼腥草镉含量0.1146 mg.kg-1,培养后最高达24.44 mg.kg-1),说明鱼腥草对镉有很强的富集作用。研究中还发现,细菌、霉菌对镉的耐性很弱,而培养初期放线菌对镉的耐性很强,较高浓度镉可能刺激了放线菌的大量生长。并且在鱼腥草根系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土壤微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因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可以实现土壤的生态修复,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植物修复 超富集 放线菌
下载PDF
炭法烟气脱硫机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月丽 尹华强 +2 位作者 黄盼 张强波 楚英豪 《四川环境》 2009年第2期112-115,126,共5页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硫技术,本文在对活性炭吸附催化转化SO2过程、H2O和O2的存在对脱硫过程的影响,以及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提高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炭法脱硫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以后...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硫技术,本文在对活性炭吸附催化转化SO2过程、H2O和O2的存在对脱硫过程的影响,以及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提高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炭法脱硫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机理 FGD
下载PDF
大气活性氮沉降临界负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晨东 张六一 +5 位作者 夏利林 王佳 陈阳 黄承桃 杨复沫 李廷真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0-756,共7页
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防控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氮沉降临界负荷作为描述生态系统不受氮沉降损害的特定数值,为氮沉降污染防治提... 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防控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氮沉降临界负荷作为描述生态系统不受氮沉降损害的特定数值,为氮沉降污染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目前,国内外关于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缺乏对氮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定量方法的系统总结。因此,本文总结了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国内外典型生态系统的应用,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临界负荷 经验法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三峡库区腹地大气氮磷营养盐湿沉降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六一 王佳 +4 位作者 叶何聪 李廷真 陆晨东 陈阳 杨复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0-861,共12页
为探明三峡库区大气营养盐湿沉降特征,在三峡库区腹地设置城区(万州)、郊区(晒经村)和农区(野塘溪)的3个功能区采样点,于2017年1月—12月同步采集湿沉降样品并测定氨氮(NH_(4)^(+)-N)、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可溶... 为探明三峡库区大气营养盐湿沉降特征,在三峡库区腹地设置城区(万州)、郊区(晒经村)和农区(野塘溪)的3个功能区采样点,于2017年1月—12月同步采集湿沉降样品并测定氨氮(NH_(4)^(+)-N)、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可溶性总氮(DTN)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分析氮磷营养盐沉降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峡库区腹地大气湿沉降中DTN、DTP年均浓度分别为1.09 mg·L^(-1)、3.36μg·L^(-1),其中在DTN中NH_(4)^(+)-N占比最高(62.4%),NO_(2)^(−)-N最低(1.0%).与国内其他研究区域相比,三峡库区腹地氮磷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区域氮磷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且浓度水平均为城区>郊区>农区.万州城区大气氮磷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城市交通排放,郊区和农区则主要受生物质燃烧和施肥的影响.三峡库区腹地DTN沉降通量为16.56 kg·hm^(−2)·a^(−1),其季节分布特征基本为春、夏、秋三季相当,冬季最少;磷沉降通量为50 g·hm^(−2)·a^(−1),表现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四川盆地东部是三峡库区腹地氮磷营养盐的潜在源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总氮 总磷 时空分布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天然矿物共混活性焦联合低温脱硫脱硝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林 孟小谜 +2 位作者 姚露 赖雨果 蒋文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41-2248,共8页
以P1/Ti2-15@AC天然矿物共混改性活性焦,模拟研究移动床反应器系统中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天然矿物共混改性活性焦,结合加热再生设计,可以很好地将烟气脱硫和脱硝过程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一体... 以P1/Ti2-15@AC天然矿物共混改性活性焦,模拟研究移动床反应器系统中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天然矿物共混改性活性焦,结合加热再生设计,可以很好地将烟气脱硫和脱硝过程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一体化联合脱硫脱硝。研究表明,循环脱硫再生后P1/Ti2-15@AC-Rn的脱硝活性得到显著提升,P1/Ti2-15@AC-R1和P1/Ti2-15@AC-R2的脱硝NO转化率接近100.0%,第三次再生后降低至85.0%左右并保持基本稳定。这主要是因为脱硫再生后活性焦表面酸性C—O、C—S等酸性官能团增加,增强了脱硝时活性焦表面NH3的吸附过程,从而提升脱硝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烟道气 活性焦 天然矿物 共混 联合脱硫脱硝
下载PDF
烟气HC—SCR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月丽 尹华强 +1 位作者 楚英豪 郭家秀 《电力环境保护》 2009年第6期29-33,共5页
近年来提出的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已成为近年SCR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NOx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SCR 烃类 脱硝 研究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应用于烟气脱硫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进 姚永毅 +1 位作者 叶海 尹华强 《四川环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中空纤维膜的基本情况,概述了中空纤维膜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烟气 脱硫 中空纤维膜
下载PDF
城市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气液吸收与解吸过程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仕军 万海清 +1 位作者 朱家骅 夏素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4,共8页
针对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气液吸收和解吸过程反应复杂的特性,基于经典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填料塔内湿法烟气脱硫模型,包括填料塔反应器模型和烟气SO2在垃圾渗滤液中吸收并伴随氨的解吸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将系统内复杂的多组分反应... 针对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气液吸收和解吸过程反应复杂的特性,基于经典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填料塔内湿法烟气脱硫模型,包括填料塔反应器模型和烟气SO2在垃圾渗滤液中吸收并伴随氨的解吸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将系统内复杂的多组分反应分解为独立的离子反应,从而在确定的独立反应的条件下,可使模型的数值求解不依赖于特殊的假设条件以及可变的操作条件。根据工艺研究的实验条件对模型赋初值,结合模型参数估值确定适宜的边界条件,采用Maple 8.0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液膜内各组份的浓度分布特性曲线,以及气相分压、pH值、传质阻力、传质速率、吸收增强因子等沿塔高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建立的模型为本工艺过程和其它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传质-反应现象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垃圾渗滤液 数值模拟 二氧化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