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卓丹琪 张雪楠 +4 位作者 李雨晴 刘诗萌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5-303,共9页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CCl_(4)诱导的肝脏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各组分的保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分离纯化得到TF1、TF2、TF3、TF44个组分,其硫酸基团含量分别为9.62%、11.51%、14.51%和13.62%;单糖组成分析显示,粗多糖主要由岩藻糖(Fuc)、葡萄糖(Glu)、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组成,各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含量差异较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F及其纯化组分在1250 cm^(-1)附近出现强吸收峰,为S=O(硫酸基)的吸收峰,证明TF及其纯化组分均含有硫酸基团,且TF、TF3、TF4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或C-3位置,TF1、TF2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4位置;动物试验显示,灌胃不同剂量TF及其纯化组分,均能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肝脏或血清中SOD、GSH-Px和TNF-α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ALT和AST指标的水平(P<0.05),肝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研究表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经分离纯化得到4个组分,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褐藻聚糖硫酸酯 分离纯化 结构组成 保肝作用
下载PDF
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菌Sinomicrobium sp.Fuc19的产酶优化及其降解产物化学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国晶晶 刘诗萌 +4 位作者 韩梓琪 宋悦凡 刘舒 周慧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为获取低分子量褐藻聚糖硫酸酯低聚糖,以笼目海带Kjellmanniella crassifolia褐藻聚糖硫酸酯为唯一碳源,筛选一株产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的菌株,优化菌株的繁殖和产酶条件并对粗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Sephacryl S-100分离纯化酶降解... 为获取低分子量褐藻聚糖硫酸酯低聚糖,以笼目海带Kjellmanniella crassifolia褐藻聚糖硫酸酯为唯一碳源,筛选一株产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的菌株,优化菌株的繁殖和产酶条件并对粗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Sephacryl S-100分离纯化酶降解产物并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连旅顺沿海海水和泥沙中分离出一株产降解酶菌Fuc19,通过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黄杆菌科Sinomicrobium属,命名为Sinomicrobium sp.Fuc19;该菌株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褐藻聚糖硫酸酯2 g/L、酵母粉12 g/L、NaCl 20 g/L和初始pH 6,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25℃、装液量100 mL和接种量1%,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的产酶活力为143.60 U/mL,较优化前增加50.8%,生物量OD_(600 nm)为1.666;酶学性质分析显示,降解酶的最适酶解温度为35℃、pH为8,当Li^(+)、K^(+)、Ba^(2+)浓度为10、5 mmol/L时,对该菌株产酶能力有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EDTA、Al^(3+)、Fe^(3+)对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单糖组成分析显示,降解低聚糖组分以岩藻糖和半乳糖为主。研究表明,Sinomicrobium sp.产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高效且安全,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 Sinomicrobium sp. 发酵优化 低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