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科奇海融冰过程中的海水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进平 史久新 +3 位作者 金明明 李超伦 矫玉田 卢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楚科奇海是北冰洋的陆架海,中部凸起的Herald浅滩对海水流动和海冰融化过程有显著影响。利用我国1999年夏季北冰洋考察数据,讨论了楚科奇海海冰融化过程中的海水结构。结果表明,海区内存在2个相继进入的水团,一个是海冰覆盖期进入的阿... 楚科奇海是北冰洋的陆架海,中部凸起的Herald浅滩对海水流动和海冰融化过程有显著影响。利用我国1999年夏季北冰洋考察数据,讨论了楚科奇海海冰融化过程中的海水结构。结果表明,海区内存在2个相继进入的水团,一个是海冰覆盖期进入的阿纳德尔水(AW),具有低温、高盐、高硅酸盐的特点;另一个是海冰融化后进入的白令海陆架水(BSW),具有高温、低盐、低硅酸盐的特点。在开阔水域,表层水温度达到7℃以上,高于当地气温,是当地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形成的。开阔海域的水体向冰下扩展,表层水温在1℃以上,形成冰下暖水区,加速了海冰的融化;Her-ald浅滩阻挡了海水的流动形成绕流,其北部处于绕流的死角,表层水温在-1℃以下,形成冰下冷水区。在开阔海域,上层海水的混合深度达到15~20 m,而渗入冰下的暖水深度小于5 m,体现了海冰对暖水渗入的阻滞作用。所有海冰覆盖站位10 m层的叶绿素-a含量都很高,表明冰下海水处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状态,有可能对海水吸收热量和海冰融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海冰融化 水团 硅酸盐 叶绿素-A
原文传递
加拿大海盆的营养盐极大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明明 Wu Jingfeng +3 位作者 陈建芳 赵进平 高郭平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0-252,共13页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3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次 ,从Canada海盆收集温、盐、深和营养盐浓度数据 ,用文献报道的低浓度1 2 9I和高浓度金属钡 (Ba)来指示太平洋源水、用相应的高浓度1 2 9I和低浓度Ba来指示大西洋源水 ,划分了该海盆物理...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3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次 ,从Canada海盆收集温、盐、深和营养盐浓度数据 ,用文献报道的低浓度1 2 9I和高浓度金属钡 (Ba)来指示太平洋源水、用相应的高浓度1 2 9I和低浓度Ba来指示大西洋源水 ,划分了该海盆物理化学特征的 4个水团。表层水 ( <40m)的盐度从 2 5至 31 .6;硝酸盐处于耗尽水平 ,而磷酸盐和硅酸盐处于最低水平。营养盐再生水大致位于 40— 2 0 0m ;盐度特征为 31 .6— 33.1 ;营养盐浓度一致增至最高 ;极大峰的盐度在 33.1附近 ,其位温则处于最低水平 (约 - 1 .5°C)。混合水 (深约 2 0 0— 385m)盐度从 33.1至 34.8;位温从局域最低升至整个水柱最高的 0 .5 0— 0 .65 7°C ;营养盐则逐渐降低。深层水深度变化较大 ( 385m至 1 90 0m以下海底 ) ;但其盐度变化较小 ( 34.8— 34.9) ;位温则从最高降低到 - 0 .4至 - 0 5 4°C ;营养盐均轻微增加。结合文献中对于营养盐极大的年际观测 ,1 2 9I、Ba与氯氟烃CFC 1 1的浓度及3H 3He示踪年龄的结果分析表明 ,营养盐再生水是无季节性变化的、高年龄 (约 8— 1 5年 )的太平洋源水 ;深层为大西洋源水 ;而混合水团即为上述 2大源水的混合层。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强极大指示优势种硅藻及其再生主导太平洋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盆 营养盐 太平洋 水团 盐度 大西洋 示踪 再生水 高浓度 源水
下载PDF
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金海燕 林以安 +1 位作者 陈建芳 金明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3,共8页
分析研究了2001年春季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POC的浓度为2~3815μg/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海水表层POC浓度与三磷酸腺苷(ATP)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2001年真光层POC主要是海洋生物源.对不... 分析研究了2001年春季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POC的浓度为2~3815μg/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海水表层POC浓度与三磷酸腺苷(ATP)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2001年真光层POC主要是海洋生物源.对不同海区POC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了探讨:长江口附近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POC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陆架区POC的垂直分布是生物活动与水文条件(海水混合、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影响POC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大洋海水的性质.由海区4个周日连续站的观测结果得知黄海区POC的周日变化主要受生物周日活动的影响,而在东海区POC周日变化除了受生物周日活动影响外,还分别受到潮汐作用以及海水水团周日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子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扈传昱 潘建明 +2 位作者 刘小涯 于培松 薛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在硅的早期成岩过程中溶出是主要过程.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硅酸盐与铵盐存在明显的向上释放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间隙水 沉积物 南大洋
下载PDF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冉莉华 陈建芳 +3 位作者 金海燕 李宏亮 卢勇 王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3,共9页
对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获取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硅藻分析,旨在了解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的主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海冰对北极硅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最小冰边缘线以北海域,由于常年... 对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获取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硅藻分析,旨在了解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硅藻的主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海冰对北极硅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最小冰边缘线以北海域,由于常年被海冰覆盖,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数量极少甚至缺失,而在此范围以南海域,硅藻含量则甚为丰富。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硅藻种类及组合有:角毛藻休眠孢子(Chaetoceros restingspores)、海冰硅藻组合(以Fragilariopsis oceanica和Fragilariopsis cylindrus为代表)、极地硅藻组合(优势种有Bacterosi-ra bathyomphla,Thalassiosira antarctic v.borealis及其休眠孢子)、沿岸底栖硅藻组合(主要有Paralia sulcata和Delphe-neis surirella)、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eldii)和塞米新细齿藻(Neodenticula seminae)等。上述硅藻种类及组合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与现代海洋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古海洋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楚科奇海 表层沉积 硅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状况与对策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丹 沈奕红 +1 位作者 姚龙奎 夏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4-563,共10页
从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主要研制单位、目前已研制的情况、数据库的查询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机构、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标准... 从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主要研制单位、目前已研制的情况、数据库的查询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机构、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标准物质研制机构在海洋标准物质研制数量、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为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今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标准物质 国内外发展状况 对策
下载PDF
长江口夏季水体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文亮 陈建芳 +6 位作者 金海燕 刘际弟 金明明 卢勇 薛斌 李宏亮 王奎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32-41,共10页
根据2006年7月至9月"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磷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体各种形态磷平均浓度均为底层高于表层,并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 根据2006年7月至9月"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磷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体各种形态磷平均浓度均为底层高于表层,并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杭州湾及最大混浊带部分区域水体中以颗粒态磷为主,且颗粒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长江口门及江苏东部近海区域水体中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舟山群岛东部外海区表层水体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有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底层水体中溶解态磷浓度略高于颗粒态磷,以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颗粒态无机磷与颗粒态有机磷、颗粒总磷与总磷、总磷与悬浮颗粒物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悬浮颗粒物是颗粒态磷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海域外海区域绝大部分站位水体中溶解态无机磷表层浓度接近或小于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动力学最低阈值,是磷限制或潜在的磷限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的形态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长江口
下载PDF
北冰洋中心区表层海水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对快速融冰的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庄燕培 金海燕 +5 位作者 陈建芳 王斌 李宏亮 陈法锦 卢勇 徐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依托2010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通过对高纬度极地冰下水和冰芯的营养盐的连续观测及表层水颗粒物的藻类色素分析,获取了夏季快速融冰下冰水界面营养盐和光合色素的分布信息。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表层水磷酸盐和硅酸盐相对于无机氮... 依托2010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通过对高纬度极地冰下水和冰芯的营养盐的连续观测及表层水颗粒物的藻类色素分析,获取了夏季快速融冰下冰水界面营养盐和光合色素的分布信息。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表层水磷酸盐和硅酸盐相对于无机氮更丰富(依据Redfield比值),表现为显著的氮限制。而冰芯无机氮浓度相对更高,融冰释放对水体无机氮有一定的补充。色素分析显示岩藻黄素(Fuco)和叶绿素a(Chl a)是水体颗粒物的主要光合色素。在8月15日—8月18日期间,叶绿素c(Chl c)、硅藻黄素(Diato)、硅甲藻黄素(Diadino)和岩藻黄素(Fuco)分别达到6、22、73和922μg.m-3,体现了硅藻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岩藻黄素(Fuco)的浓度在融冰快速期间有巨大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冰芯底部释放的衰老的冰生硅藻和浮游硅藻的生长。此外,青绿黄素(Prasino)和叶黄素(Lut)与岩藻黄素(Fuco)分布模式有明显的差异,暗示青绿藻和绿藻与硅藻对海冰融化的不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融化 光合色素 营养盐限制 北极
下载PDF
海山铁锰结壳中反映环境氧化程度的新指标 被引量:8
9
作者 武光海 周怀阳 +5 位作者 张海生 凌洪飞 马维林 赵宏樵 陈建林 刘捷红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8-1110,共13页
铁锰结壳形成于氧化环境,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的变化通过对氧化程度敏感元素Co记录在结壳壳层中.在较准确定年的基础上,对三块太平洋结壳用电子探针进行剖面原位高分辨率主要元素含量测定,得到其Co/(Fe+Mn),Co/(Ni+Cu)的剖面变化曲线,并... 铁锰结壳形成于氧化环境,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的变化通过对氧化程度敏感元素Co记录在结壳壳层中.在较准确定年的基础上,对三块太平洋结壳用电子探针进行剖面原位高分辨率主要元素含量测定,得到其Co/(Fe+Mn),Co/(Ni+Cu)的剖面变化曲线,并通过与前人太平洋底栖有孔虫δ18O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结壳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的变化,它们所反映的环境氧化程度变化与太平洋底栖有孔虫δ18O曲线所反映的渐新世以来太平洋底层水的温度变化十分相似,反映了渐新世之后结壳形成环境主要是由南极底层流(AABW)的活动带来的富氧底层水控制的,而渐新世之前却不是.同时也说明结壳形成环境氧化程度对结壳的形成及其中Co含量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结壳新壳层中Co含量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增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太平洋 环境氧化程度 渐新世 AABW
原文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维萍 扈传昱 +1 位作者 薛斌 潘建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水样,研究了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痕量元素铜、镉、锌的含量及其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得普里兹湾铜、镉、锌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6—2.86、0.020—0.594、2.9—20.0μg·dm-3,平均值分别...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水样,研究了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痕量元素铜、镉、锌的含量及其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得普里兹湾铜、镉、锌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6—2.86、0.020—0.594、2.9—20.0μg·dm-3,平均值分别为1.15、0.143、11.2μg·dm-3。发现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含量与南印度洋、南极海洋气溶胶及LarsemannHills湖泊群水体中的含量近似。研究表明,表层海水中铜、镉的含量及分布受悬浮颗粒物、初级生产力及盐度等的影响,锌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普里兹湾 南极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微量组分特征比值法应用于甲苯溯源鉴别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涛 韩彬 +3 位作者 陈军辉 刘新民 郑立 王小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6-83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市售5个厂家甲苯的微量特征组分进行测定分析,共筛选出了10个可用于甲苯溯源的诊断比值.利用所选诊断比值的散点分布图,结合相似度及t检验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完全鉴别室外风...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市售5个厂家甲苯的微量特征组分进行测定分析,共筛选出了10个可用于甲苯溯源的诊断比值.利用所选诊断比值的散点分布图,结合相似度及t检验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完全鉴别室外风化30 min以内的甲苯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微量组分 特征比值 溯源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氮、硅限制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琳 高亚辉 +2 位作者 陈长平 周茜茜 郑敏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营养限制研究氮、硅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的初始浓度对休眠孢子的出现时间有一定... 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营养限制研究氮、硅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的初始浓度对休眠孢子的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氮的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早;反之,氮的初始浓度越高,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晚。氮缺乏是硅藻形成休眠孢子的必需条件之一,当培养基中氮含量低于10μmol.L-1时,扁面角毛藻可以形成休眠孢子。氮缺乏诱发的休眠孢子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硅,当培养基中硅含量低于23μmol.L-1时,即使氮缺乏,扁面角毛藻也几乎不再继续形成休眠孢子。这说明硅藻休眠孢子的形成不仅受氮浓度的影响,还与硅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面角毛藻 休眠孢子
下载PDF
南极企鹅粪土地层、机体组织与卵中POPs含量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丹 卢冰 潘建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33,共7页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进行210Pb定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及其机体组织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粪土混合地层中表层的有机氯污染物含量最高,w(PCBs)...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进行210Pb定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及其机体组织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粪土混合地层中表层的有机氯污染物含量最高,w(PCBs),w(HCHs)和w(DDTs)分别为0.92,0.42和0.70 ng/g.与非栖息地的比较表明,通过有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的PCBs和OCPs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高.因此,海鸟成为将有机氯污染物带到南极大陆的媒介和途径.有机氯污染物主要分布在企鹅机体的脂质和脂肪中,其中脂肪和尾臀腺中的含量最高,脂肪中w(PCBs),w(HCB),w(HCHs)和w(DDTs)分别为126.9~277.0,43.2~197.0,未检出~20.7和79.4~110.1 ng/g.蛋卵中w(PCBs),w(DDTs),w(HCB)和w(HCHs)分别为0.4~0.9,2.4~10.3,6.0~10.2和0.1~0.4 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HCB>DDTs>PCBs>HCHs.对比PCBs在企鹅体内的积累与排出(粪土和产卵)过程可知,前者占主导地位.在南极企鹅机体组织和卵中检出PCBs和OCPs表明,有机氯农药可在鸟类动物体内积累与代间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企鹅粪土地层 机体组织 蛋卵 OCPs和PCBs含量 210Pb定年
下载PDF
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旻辉 潘建明 +1 位作者 杨俊毅 刘俊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并进行了系列性能测试工作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探测器检测精度不及传统实验室方法,但其现有性能已可以满足海水核辐射现场预警监测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为最大限度... 研制了一种基于NaI(TI)晶体的海水核辐射原位探测器,并进行了系列性能测试工作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探测器检测精度不及传统实验室方法,但其现有性能已可以满足海水核辐射现场预警监测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为最大限度消除环境本底辐射值的干扰,探测器工作时应至少位于水下3 m且不能离底过近;经实验室验证,海水中钾元素确实会影响137Cs的测定,但该影响可由γ能谱中获取的40K数据进行校正。上述结果表明,利用基于NaI(TI)晶体的原位探测器技术现场实时监测海水核辐射是可行的,但仍需在探测器低功耗设计、探测效率提高以及试验场所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核辐射 原位探测器 NaI(TI)晶体
下载PDF
南海沉降颗粒物U37K'指标的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静静 李宏亮 +3 位作者 陈建芳 M.G.Wiesne 金海燕 冉莉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4-1365,共12页
根据南海不同海区的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的U37K'指标及基于该指标估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试图探讨现代过程对地球化学古环境参数的改造.结果表明,通过沉降颗粒物中U37K'估算的SST与卫星测算的SST在大多数... 根据南海不同海区的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的U37K'指标及基于该指标估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试图探讨现代过程对地球化学古环境参数的改造.结果表明,通过沉降颗粒物中U37K'估算的SST与卫星测算的SST在大多数时段并不一致.其中,颗粒物的侧向运动可能会使得U37K'估算的SST与遥感SST不一致,而颗石藻的层位效应可能使U37K'估算的SST低于遥感SST.另外,沉降过程中U37K'指标并无明显的改变,表明有机质沉降过程中的降解作用对U37K'温度估算影响较小.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U37K'估算的SST与上层多年平均的实测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代表几十至几百年的表层沉积物,能够对短时间和局地的差异进行"平滑".综上所述,局部的差异(捕获器样品)并不与全局的变化趋势(表层沉积物)相矛盾,U37K'指标仍是研究南海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但为提高U37K'估算温度和解释现象的可靠性,现代过程的研究仍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替代指标 U37K'温度 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
原文传递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及电化学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朝军 潘建明 《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姜黄中大约含有1%~3%的姜黄素,用95%乙醇从姜黄中浸取姜黄素,超声场介入下浸取的浸取速率最快.在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3.3),姜黄素于玻碳电极上存在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据此本实验首次建立了以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检测姜黄素... 姜黄中大约含有1%~3%的姜黄素,用95%乙醇从姜黄中浸取姜黄素,超声场介入下浸取的浸取速率最快.在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3.3),姜黄素于玻碳电极上存在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据此本实验首次建立了以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检测姜黄素含量的新方法.在-0.2 V(vs SCE:饱和甘汞参比电极)电位下,含姜黄素的电解液于玻碳电极上经过富集,可得到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位Epa为+0.464 V.在最佳条件下,氧化峰峰电流Ip与姜黄素浓度在8.0×10-9~4.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2.0×10-9mol/L.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药物中姜黄素含量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超声波提取 玻碳电极 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2011年夏季南大洋普里兹湾颗粒态生物硅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扈传昱 韩正兵 +1 位作者 薛斌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利用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得的颗粒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颗粒态生物硅与营养盐、浮游植物以及颗粒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对比了颗粒态生物... 利用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得的颗粒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颗粒态生物硅与营养盐、浮游植物以及颗粒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对比了颗粒态生物硅的年际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2011年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含量在0.76—19.72μmol·dm-3之间变化,平均为6.06±4.55μmol·dm-3。在表层水体中的分布趋势是67°S以南的湾内区域颗粒态生物硅含量明显高于67°S以北的湾外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普里兹湾陆架区。在垂向分布上,P3断面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根据不同年份即24、25、26、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颗粒态生物硅含量虽存在一定的年际差异,但是在普里兹湾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颗粒态生物硅含量的变化特征与硅酸盐相反,与叶绿素a、颗粒有机碳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颗粒物 浮游植物 有机碳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南极企鹅粪土沉积柱样、蛋卵中OCPs、PCBs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超英 孙维萍 +2 位作者 卢冰 蔡明红 王自磐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层进行210Pb测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和企鹅蛋卵中有机氯污染物含量,粪土混合地层中有机氯污染物最高浓度:表层PCBs为0.92ng/g,HCHs为0.42ng/...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层进行210Pb测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和企鹅蛋卵中有机氯污染物含量,粪土混合地层中有机氯污染物最高浓度:表层PCBs为0.92ng/g,HCHs为0.42ng/g,DDTs在0.70ng/g,与非栖息地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PCBs和OCPs含量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土壤相对要高。企鹅蛋卵样∑PCB在0.4—10.2ng/g,∑DDT2.4—10.3ng/g,HCB0.1—9.4ng/g,∑HCH0.1—0.5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PCB>∑DDT>HCB>∑H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企鹅 粪土沉积柱样 ^210Pb定年 有机氯污染物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附近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地层放射性核素^(210)Pb定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自磐 刘广山 +2 位作者 卢冰 张卫国 韩晓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82,共7页
用γ谱方法测定了南极长城站附近特有生物群落栖息地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地表沉积物中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平均比活度,分别为143,7.56,24.1,3.65,5.36,4.15和6.5 Bq/kg.同时测试了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 用γ谱方法测定了南极长城站附近特有生物群落栖息地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地表沉积物中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平均比活度,分别为143,7.56,24.1,3.65,5.36,4.15和6.5 Bq/kg.同时测试了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地层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利用其中的210Pb比活度,210Pbex垂向变化特征,推演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地质历史年代:其中AD1-a柱样时间跨度约为74 a(1928~2002年),据此计算了沉积速率为0.063 mm/a(r=0.794),并讨论了在南极特定条件下,放射性核素示踪对定年影响以及与区域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放射性核素 企鹅栖息地 沉积地层 ^210Pb定年
下载PDF
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忱 扈传昱 +1 位作者 孙维萍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利用中国第21—27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Ge)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总Ge(Getotal)的含量在1.14×10-6—2.35×10-6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1.71×... 利用中国第21—27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Ge)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总Ge(Getotal)的含量在1.14×10-6—2.35×10-6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1.71×10-6,最高值出现在湾外深海区P3-9站位,最低值出现在湾内冰架边缘附近的P4-13站位。在研究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生源Ge(Gebio)占Getotal的百分含量在16%—68%之间变化,Gebio与Getotal分布变化趋势总体上相近,以67°S为界均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在柱状沉积物中Ge的垂向分布呈现表层高于底层趋势。在普里兹湾湾内非冰间湖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Gebio与生物硅(BSiO2)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在P3-16站位柱状沉积物中Gebio与BSiO2垂向分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普里兹湾 南大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