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断提高水稻增产技术的适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式华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1-32,共2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不仅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8.6%,更重要的是水稻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单产不断提高,满足了居民口粮60%以上的消费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不仅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8.6%,更重要的是水稻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单产不断提高,满足了居民口粮60%以上的消费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产技术 适用性 国家粮食安全 生产技术 改革开放 种植面积 消费需求
原文传递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季红娟 董长生 +8 位作者 赵步洪 陈刚 郑青松 陶文斌 张小祥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5,共6页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栽插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直播粳稻扬粳3012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8 位作者 赵步洪 郑青松 陈刚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吴云雨 蔡跃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06-10)、S2(06-17)、S3(06-27)、S4(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75 kg·hm-2)、D2(112.5 kg·hm-2)、D3(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06-10)、S2(06-17)、S3(06-27)、S4(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75 kg·hm-2)、D2(112.5 kg·hm-2)、D3(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等指标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对总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产量呈增加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和产量增加;随播期的后移,整精米率提高,且播期S3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增加。随播期的推迟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迟播和增密可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改善扬粳3012的食味品质。以S4D2和S3D1处理食味品质较好,说明适期迟播和增密可协同提高直播稻扬粳3012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洛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65-168,共4页
为了探讨寒地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关系,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普通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长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与结实率、各节间长、粗和粒数、一次支梗数呈正相关;根系体积与粒数、株... 为了探讨寒地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关系,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普通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长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与结实率、各节间长、粗和粒数、一次支梗数呈正相关;根系体积与粒数、株高、与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在分蘖盛期为负相关,拔节孕穗期以后为正相关;根系干重在分蘖盛期与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2**),而与穗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根冠比在齐穗后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4*~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性状 地上部性状
下载PDF
肥料管理对直播粳稻扬粳4038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季红娟 张小祥 +4 位作者 戴正元 王宝和 谭长乐 张洪熙 赵步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品质有变劣趋势。江苏沿江稻区在水稻直播条件下,施氮量270kg.hm-2条件下,(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比为6∶4,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肥料管理 直播粳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对扬粳4227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小祥 季红娟 +4 位作者 戴正元 王宝和 谭长乐 张洪熙 赵步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0,共5页
以早熟晚粳扬粳4227为材料,研究播期对其产量结构、品质和RVA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成穗数呈上升趋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不同播期处理下,扬粳4227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 以早熟晚粳扬粳4227为材料,研究播期对其产量结构、品质和RVA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成穗数呈上升趋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不同播期处理下,扬粳4227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胶稠度和RVA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播期4月25日稻米的整精米率最高,且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播期6月5日的胶稠度最小。随着播期的后移,稻米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扬粳4227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理想播期可安排于5月15~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扬粳4227 播期 产量 品质 RVA
下载PDF
育苗伴侣营养土法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年生 王永山 +6 位作者 张小祥 王新华 张瑞芹 吴政 蒋敏 王志平 戴正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0,共3页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可有效增加机插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害,协调降低播量与增加盘根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秧苗素质,延长机插秧苗适栽期。探讨了育苗伴侣营养土培育机插壮秧育苗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程。
关键词 育苗伴侣 营养土 机插秧 技术规程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季红娟 戴正元 +4 位作者 赵步洪 董长生 张小祥 谭长乐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以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量0~9000kg/hm。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峰值黏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变化不大。随埋草深度增加,峰值黏度、消... 以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量0~9000kg/hm。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峰值黏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变化不大。随埋草深度增加,峰值黏度、消减值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秸秆埋深5、10cm时稻米的蒸煮品质达到最好。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稻米胶稠度、峰值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适当减少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秸秆还田不同施氮水平下,随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米 蒸煮品质 RVA谱
下载PDF
不同苗期施肥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敏 张小祥 +4 位作者 吴政 李爱宏 潘存红 肖宁 黄年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4期1-8,共8页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量施肥(MF)、略微过量施肥(SOF)、过量施肥(OF)5个处理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施肥直接导致土壤养分增加,MF处理有利于水稻壮苗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2)秧苗对氮磷养分需求高于钾,OF导致秧苗养分含量积累过多,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形成;(3)移栽期LF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比OF处理高出25.59%、19.31%、44.44%、27.13%,综合来看,MF处理能形成适宜的盘根力度,更有利于机插秧移栽时的机器作业;(4)秧苗地上部GS、GOGAT、GOT、GPT活性高于根系,地上部GS、GOGAT、GO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根系GS、GOGAT、GPT活性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处理LF和处理MF中。机插秧苗期适宜的施肥量有利于秧苗氨转化和氮代谢,形成适宜机插的壮苗,进而在移栽大田后形成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施肥量 养分吸收 壮苗 高产
下载PDF
常规粳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长海 汪向东 +1 位作者 李立中 方金旭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0-198,共9页
以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5年在安徽沿江稻区的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试验基地,以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为对照,对常规粳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具有茎秆矮壮、叶片挺直且短、穗形上翘或直立、穗短且着... 以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5年在安徽沿江稻区的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试验基地,以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为对照,对常规粳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具有茎秆矮壮、叶片挺直且短、穗形上翘或直立、穗短且着粒密的植株形态特征和足蘖中穗的经济性状特征;与籼稻相比,常规粳稻表现为感光性强、分蘖率弱,但成穗率高、花时迟,幼穗分化Ⅵ期前后和抽穗扬花期对高温敏感,中后期耐肥等特性。不同播期对常规粳稻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上,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常规粳稻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为生物学产量逐渐下降而收获指数逐渐提高。试验结果表明,5月下旬播种、8月底至9月初抽穗的常规粳稻品种为安徽沿江稻区的优势品种,并提出了优势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粳稻 安徽沿江稻区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作再生稻表现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长海 李立中 +4 位作者 吴行春 方金旭 汪祚开 李朝晖 郭亚玲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共7页
以10个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桐城)作再生稻栽培,并与双季籼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0个组合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133~142 d,平均137.3 d,产量7.62~10.41 t/hm2,平均9.18 t/hm2;再生季全生育期59~69 d,平均63.... 以10个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桐城)作再生稻栽培,并与双季籼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0个组合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133~142 d,平均137.3 d,产量7.62~10.41 t/hm2,平均9.18 t/hm2;再生季全生育期59~69 d,平均63.8 d,产量3.26~5.56 t/hm2,平均4.30 t/hm2;2季总产11.12~14.93 t/hm2,平均13.48 t/hm2。与双季籼稻2季产量相比,10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再生稻2季增产;10个组合再生稻2季经济效益均高于双季籼稻2季,每公顷多收入207~8 835元,平均5 426元。结果表明,在双季稻北缘地区选用丰源优358、隆平207、金优284等高产稳产、抗倒性强、穗形较大、母茎再生率高且再生穗多的双晚籼型杂交稻组合培育再生稻,不仅省工、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再生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扬粳805产量和品质对麦秸还田与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季红娟 赵步洪 +6 位作者 陈刚 郑青松 张小祥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以秸秆腐解剂处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观察秸秆腐解剂对小麦秸秆的腐解效果,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产量趋势一致。随施... 以秸秆腐解剂处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观察秸秆腐解剂对小麦秸秆的腐解效果,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产量趋势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垩白率增加,胶稠度下降,崩解值下降,消减值增加,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秸秆还田施用腐解剂,在施氮量为300kg·hm-2水平下,整精米率最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腐解剂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播期对扬两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5 位作者 王宝和 肖宁 周长海 李爱宏 刘广青 赵步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84-388,398,共6页
以扬两优6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19.5%;其齐穗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和籽粒干重高20.2%、29.0%和17.5%;扬两优6号具有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适宜的物质... 以扬两优6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19.5%;其齐穗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和籽粒干重高20.2%、29.0%和17.5%;扬两优6号具有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适宜的物质运转率,同时在适当推迟播期条件下,能安全抽穗,这是其高产稳产的基础。并讨论了扬两优6号高产稳产的适宜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两系杂交水稻 产量 生育期 积温
下载PDF
聚合稻瘟病抗性基因Pizt和Pib培育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新品种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存红 陈斌 +9 位作者 吴云雨 周长海 蔡跃 余玲 李育红 肖宁 黄年生 李响 戴正元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3,89,共7页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得6个不同类型的稳定株系。苗瘟及穗瘟抗性鉴定表明,含不同基因组合的抗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Pizt/Pib的L5株系抗性频率与武运粳21号相当,显著高于仅携带Pizt或Pib的株系。将L5株系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淮南迟播组中间试验,最后审定定名为扬粳3491。该结果表明利用粳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抗病基因Pizt,再聚合其他染色体位点的抗性基因,可有效地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这一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有效缩短水稻抗病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育种 Pizt基因 Pib基因
下载PDF
水稻不同基因型品种养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淑军 秦道珠 +3 位作者 梁海军 黄平娜 万俊 黄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试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 为选出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大田试验,以南方稻区8种水稻类别的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和磷、钾的累积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齐穗期阶段,氮素累积集中在苗期—分蘖盛期、分蘖盛期—齐穗期这2个阶段;两系晚熟的稻谷、稻草产量和氮、磷累积总量最高,两系早熟的钾累积总量最高,分别比最低的常规早熟增加101.2%、40.9%、85.0%、48.1%、47.5%。随着生育期延长,同一系列水稻的稻谷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稻谷产量和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磷、钾累积量的相关性以分蘖盛期—齐穗期最强。两系早熟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N、P2O5、K2O分别为2.15、0.53、3.61 kg,三系中熟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最高,钾以三系晚熟最高。综上所述,适合在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为两系晚熟和三系中熟,同时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保证分蘖盛期—齐穗期的养分供应,就能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吸收特性 产量 基因型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龙稻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世臣 张凤鸣 +5 位作者 白良明 洛育 张玉华 姜辉 耿丽青 姜树坤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4,139,共2页
粳稻新品种龙稻12号是以东农418/上育397为母本,龙青4号/746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是香型软米粳稻品种,需活动积温2 450℃左右,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插秧栽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龙稻12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寒地水稻旱育壮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世臣 洛育 +5 位作者 张凤鸣 白良明 姜树坤 姜辉 王彤彤 夏天舒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为探讨寒地水稻手插秧育秧关键技术,以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两个不同类型的主栽品种(半直立穗型高产品种龙稻5号和弯曲穗型优质品种东农42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育秧中最佳播种密度和氮、磷、钾适宜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寒地水稻手插秧育... 为探讨寒地水稻手插秧育秧关键技术,以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两个不同类型的主栽品种(半直立穗型高产品种龙稻5号和弯曲穗型优质品种东农42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育秧中最佳播种密度和氮、磷、钾适宜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寒地水稻手插秧育秧在播种量215.09~233.17 g/m2,纯N用量54.83~68.99 g/m2、P2O5用量60.02~75.56g/m2、K2O用量41.79~56.72 g/m2时所育秧苗素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栽培技术 寒地
下载PDF
洞庭湖区水稻侧条施肥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然 王伟政 +2 位作者 李平 白玲玉 曾希柏 《作物研究》 2013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环保型农业在我国已呈雨后春笋之势,将环境效益列为首位的水稻侧条施肥技术也在洞庭湖区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技术在进一步深入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认知程度不高,技术壁垒制约,缺乏相应补偿机制等。从当前推广现状入... 环保型农业在我国已呈雨后春笋之势,将环境效益列为首位的水稻侧条施肥技术也在洞庭湖区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技术在进一步深入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认知程度不高,技术壁垒制约,缺乏相应补偿机制等。从当前推广现状入手,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分析了洞庭湖区水稻侧条施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当地环保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条施肥 环保型农业 环境效益
下载PDF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籼稻新种质R156的创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跃 肖宁 +9 位作者 吴云雨 余玲 潘存红 李育红 周长海 季红娟 黄年生 张小祥 左示敏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基因聚合 核心种质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伟政 李平 +1 位作者 陆永良 贺旭辉 《作物研究》 2014年第1期54-56,70,共4页
机插秧水稻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是杂草防控,其防控技术与普通移栽稻有所不同。为了真实了解田间杂草发生规律,指导农户科学防控,笔者在洞庭湖双季稻区,运用田间试验的方式,安排了4种不同化学除草剂组合防控杂草的试验。通过观... 机插秧水稻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是杂草防控,其防控技术与普通移栽稻有所不同。为了真实了解田间杂草发生规律,指导农户科学防控,笔者在洞庭湖双季稻区,运用田间试验的方式,安排了4种不同化学除草剂组合防控杂草的试验。通过观察记载田间杂草的数量和种类变化,初步分析了机插秧条件下杂草发生的规律;通过计算不同处理的防效,分析出各处理的防除效果,总体看来都能达到一定的防控目的,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杂草 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