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线菌的研究现况与展望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超群 戴建荣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3,122,共5页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资源逐渐被人类发现并重视起来,而微生物中的放线菌因其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丰富的微生物活性资源,其具有巨大的产生天然活性产物的潜力,是一类极具应用前...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资源逐渐被人类发现并重视起来,而微生物中的放线菌因其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丰富的微生物活性资源,其具有巨大的产生天然活性产物的潜力,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本文从放线菌的定义及分类、资源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微生物资源 次级代谢产物 综述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4-2016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隋况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园园 王伟明 +6 位作者 周华云 朱国鼎 徐岁 顾亚萍 张超 刘耀宝 曹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江苏省疟疾病例就诊及确诊情况,为制订消除疟疾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14-2016年江苏省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收集其就诊、确诊及治...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江苏省疟疾病例就诊及确诊情况,为制订消除疟疾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14-2016年江苏省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收集其就诊、确诊及治疗等相关信息。采用SPSS 16.0和Stata 12.0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 068例,除1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绝大部分为赴非洲务工归国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卵形疟、间日疟、三日疟和混合感染虫种判定正确率偏低,分别为79.3%(107/135)、29.5%(18/61)、52.9%(18/34)和0.0%(0/2)。2015年疟疾病例的当天就诊率高于2014年和2016年(χ^2=18.6,P=0.001)。3年间确诊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246),疟疾病例就诊后当天确诊者占65.4%(699/1 068)。CDC初诊正确率和当天诊断能力均高于医疗机构(χ^2=13.2,P=0.000;χ^2=5.4,P=0.020)。72.7%(32/44)的重症恶性疟病例在发病后均未能在当天就诊。结论 在消除疟疾阶段,疟疾高流行区归国务工人员的就诊意识仍偏低,基层医务人员的疟疾诊断能力也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病例确诊 境外输入性
原文传递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Ⅲ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评估 被引量:20
3
作者 左引萍 朱道建 +8 位作者 杜广林 唐恺 马玉才 张正球 陈韶洲 王福彪 汤洪萍 张进 孙乐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估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为江滩地区传播阻断后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市沿江的广陵、邗江、江都、仪征和开发区5个区(市)开展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水上流动传染源、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评估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为江滩地区传播阻断后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市沿江的广陵、邗江、江都、仪征和开发区5个区(市)开展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水上流动传染源、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评估和分析江滩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潜在传播因素与风险特征。结果 2015年,在扬州市沿江地区确定15个重点水域,共投放哨鼠1 500只,饲养后总存活率为99.33%;解剖哨鼠1 490只,未查到阳性哨鼠。共检查水上流动人员5 576名,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共检查家畜3 566头(只),其中牛171头、羊1 895只、猪1 500头,未查到病畜。2016年1-3月在8块江滩共投放3 200只鼠夹,在6块江滩捕获野鼠62只,野鼠捕获率为1.94%,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的野鼠;在7块江滩检获新鲜野粪35份,其中牛粪11份、羊粪17份、狗粪2份、其他野粪5份,分别占31.43%、48.57%、5.71%和14.29%,对检获的野粪进行检测,未查出阳性野粪。结论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较低,但江滩放养的牛、羊等家畜粪便所致污染是疫情发生的重大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风险评估 保重宿主 野粪污染 江滩地区 江苏省
原文传递
结合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和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片段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松 刘燕红 +6 位作者 李婷 李伟 张键锋 郭利川 应清界 羊海涛 杨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结合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和荧光探针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日本血吸虫G28 (Sj G28)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应用DNAMAN 7.0软件设计合成引物及荧光探针,... 目的结合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和荧光探针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日本血吸虫G28 (Sj G28)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应用DNAMAN 7.0软件设计合成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荧光RAA反应体系。扩增不同拷贝数的Sj G28重组质粒,评价荧光RAA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以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似蚓蛔线虫、华支睾吸虫基因组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检测,以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采用荧光RAA分别检测500、 200和5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兔粪中虫卵DNA。分别在50只阴性钉螺中混入1、 2、 3、 4、 5、 10只阳性钉螺,并提取DNA进行荧光RAA检测。结果以不同拷贝数的Sj G28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在5 min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信号,随着拷贝数的不断降低,检测到荧光信号的时间也随之延长,不同拷贝数的扩增均在10 min内完成,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浓度为10拷贝/μl。以曼氏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似蚓蛔线虫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的荧光RAA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数量尾蚴感染的兔粪中提取的DNA样品经荧光RAA检测,均能得到有效的扩增,检测可在15 min内完成。含不同数量阳性钉螺的50只阴性钉螺提取的日本血吸虫DNA经荧光RAA检测,均能得到有效的扩增,检测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可检测日本血吸虫核酸片段的荧光RAA方法,反应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基因检测 核酸等温扩增 荧光探针 重组酶
原文传递
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及其密度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菊林 朱国鼎 +3 位作者 周华云 唐建霞 杨国静 曹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7-49,5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及其密度发展变化趋势。方法于2015年7-9月在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部分县(市、区),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按蚊调查,计算按蚊叮人率和灯诱密度。结果 2015年7-9月,1...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及其密度发展变化趋势。方法于2015年7-9月在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部分县(市、区),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按蚊调查,计算按蚊叮人率和灯诱密度。结果 2015年7-9月,11个监测点半通宵帐内人饵法共捕获按蚊1 94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3.93、4.79、3.22、2.31、1.23和0.71只/(人·h);19:00-24:00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2.73、3.15、2.81、2.65和2.16只/(人·h)。全通宵室内外灯诱共捕获按蚊3 60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室内灯诱蚊密度分别为5.61、7.45、8.10、3.88、1.85和0.94只/(灯·夜),室外灯诱分别为16.30、18.10、25.03、15.94、5.76和4.09只/(灯·夜)。结论江苏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中华按蚊活动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在前半夜均能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20:00-21:00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应对居民加强防蚊意识教育,降低各种蚊媒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监测 中华按蚊 叮人率 种群调查
原文传递
Treg和Th17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和卫生假说中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莹莹 杨俊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寄生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进展,人们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免疫病理机制有了更多认识。CD4^+T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及免疫调节中... 寄生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进展,人们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免疫病理机制有了更多认识。CD4^+T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上认为CD4^+T细胞在体内外可分化成Th1、Th2两大细胞亚群,它们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发挥不同功能。后来又发现了两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它们具有与传统的Th1、Th2细胞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分化和调节机制。已有大量研究证实,Treg和Th17细胞在寄生虫病的抗虫免疫及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Th17和Treg细胞在寄生虫感染所诱导的卫生假说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有关Treg和Th17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研究进展,对Treg和Th17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及卫生假说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TH17细胞 TREG细胞 免疫调节 卫生假说
原文传递
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情况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菊林 朱国鼎 +2 位作者 周华云 唐建霞 曹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探讨淡色库蚊传播疾病的有效季节,为适时有效地防制蚊虫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温度设为10、15、20、25、30、35、40℃7个组,在湿度同为(75±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 目的观察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探讨淡色库蚊传播疾病的有效季节,为适时有效地防制蚊虫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温度设为10、15、20、25、30、35、40℃7个组,在湿度同为(75±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蚊卵期、幼虫、蛹期和生殖营养周期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温度下各虫期的全发育时期。结果温度在40℃时,淡色库蚊各虫期均不能发育,在10、15、20、25、30和35℃ 6个温度组蚊虫各期均可发育,其发育时间分别为80.87、46.33、31.07、24.94、17.11和14.41 d。结论淡色库蚊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蚊虫发育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发育周期 温度 媒介
原文传递
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Ⅳ羊体内血吸虫的发育及粪便中虫卵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6
8
作者 神学慧 戴建荣 +7 位作者 孙乐平 傅忠宇 李叶芳 曲国立 汪伟 邢云天 王宜安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 目的阐明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生长发育和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强度与时间分布,为控制和消除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建立山羊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定期收集粪便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及定期解剖等方法,分析比较山羊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成虫获得量、感染不同时间后羊体内血吸虫数量变化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以及羊粪中血吸虫虫卵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解剖6只血吸虫感染山羊,共检获成虫415条,平均每只山羊成虫获得率为34.58%(23.00%-45.50%)。感染200条/只尾蚴的5只山羊在感染2、5、8、11个月和14个月后分别获得47、93、77、74条和73条成虫,感染8~14个月后获得的成虫数与之相近,未见明显减少;解剖所获雌虫体内含虫卵数量分别为(200.00±42.33)、(226.20±45.88)、(168.20±25.85)、(183.80±55.13)个和(190.80±53.53)个,感染后2个月与14个月雌虫体内血吸虫虫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P=0.771)。10只羊感染血吸虫后排出虫卵的平均开放前期为(37.70±3.02)d。羊感染血吸虫后2-14个月,共开展粪便孵化7批次,分别有30、23、14、1次和2次粪孵毛蚴密度为"++++"、"+++"、"++"、"+"和"-",孵化毛蚴密度分布构成比分别为42.86%、32.86%、20.00%、1.43%和2.86%。结论山羊感染血吸虫后约有1/3的尾蚴可发育为成虫,虫卵开放前期为(37.70±3.02)d,感染血吸虫后14个月以内成虫数、雌虫含虫卵数和粪便中虫卵数未见显著减少。本研究提示,感染性山羊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无"自愈"证据,是日本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山羊 虫卵 发育 开放前期
原文传递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Ⅷ江苏省传疟媒介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伟明 周华云 +4 位作者 朱国鼎 唐建霞 曹园园 李菊林 曹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37,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以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选择江苏省7个县(市、区)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捕获按蚊,观察各监...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以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选择江苏省7个县(市、区)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捕获按蚊,观察各监测点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结果 2013-2015年,江苏省7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1 041只,未发现嗜人按蚊;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泗洪县,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6 724只;最少的是盱眙县,3年共捕获34只。2013-2015年,江苏省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上半月、8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该期间内7个监测点采用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 421只;泗洪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多,为1 085只;赣榆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少,为13只。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晚上19:00-20:00,在该时段共捕获中华按蚊525只,占捕获总数的21.68%;此后,捕获数量随时间的延后而逐渐减少。结论江苏省个别地区中华按蚊密度仍较高,应做好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和媒介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本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监测 中华按蚊 季节消长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效能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亮 熊春蓉 +7 位作者 刘毛毛 魏秀参 张键锋 王鑫瑶 王涛 杭德荣 羊海涛 杨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4-77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并评价其分类识别效能。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根据江苏省湖沼型、山丘型和水网型地区钉螺分布规律,选择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常州、无锡和盐城等7个...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并评价其分类识别效能。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根据江苏省湖沼型、山丘型和水网型地区钉螺分布规律,选择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常州、无锡和盐城等7个地区为样品采集现场,每个地区随机选择3个钉螺孳生环境采集螺样及螺样图像,由6名血吸虫病防治专家根据图像质量与螺类特征进行筛选、分类后建立螺类图像分类标准数据集,并将该结果作为金标准,建立的数据集按照7∶3原则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内部和外部测试集)。采用MobilenetV2、ResNet50、Inception-ResNet-V2等3种主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完成模型训练;以分类标准数据集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上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诊断一致率(Kappa值)和约登指数;选出最优识别模型再与20名查螺工作人员对外部测试集判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模型在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中识别钉螺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共采集钉螺和方格短沟蜷、细钻螺、真管螺、拟钉螺等4种与钉螺相似的螺类图像3224幅,经过筛选后,螺类图像分类标准数据集共纳入2719幅图像,涵盖钉螺图像774幅和4种相似螺类的非钉螺图像1945幅。其中,训练集占70.2%(1910/2719),测试集占29.8%(749/2719)。内部测试中,MobilenetV2、ResNet50和Inception-ResNet-V2模型识别钉螺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0.83、0.88;Inception-ResNet-V2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约登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最高,分别为92.00%、97.16%、96.13%、0.89、0.95;3种模型识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92、4.948,P>0.05),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P<0.05)。外部测试中,最优模型Inception-ResNet-V2模型识别和工作人员鉴别与金标准一致性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智能识别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血吸虫病 监测
原文传递
生物源性杀钉螺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雪 戴建荣 邢云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生物源性杀螺药是指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或者是通过合成具有杀螺活性的仿生药物,对螺类进行控制的一类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源性杀螺药新品种不断出现,其范畴亦不断扩大。按照杀螺有效成分和来源分类,目... 生物源性杀螺药是指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或者是通过合成具有杀螺活性的仿生药物,对螺类进行控制的一类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源性杀螺药新品种不断出现,其范畴亦不断扩大。按照杀螺有效成分和来源分类,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生物源性杀螺药主要包括植物源性杀螺药、微生物活菌杀螺药、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螺药及动物源性杀螺药。本文就近年来生物源性杀螺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生物源性杀螺药 植物源性杀螺药 微生物活菌杀螺药 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螺药 动物源性杀螺药
原文传递
试论《弓形虫病的诊断》(WS/T486-2015)标准的不足并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一心 邓勇 +1 位作者 周永华 仝德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89,共3页
本文试论《弓形虫病的诊断》(WS/T 486-2015)标准的不足,提出将来修订时可能改进的地方。同时,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处理,包括研究清除弓形虫感染的措施以及建议终止妊娠的指标等。期望能引起这方面的讨论,促进优生优育。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 孕妇 诊断 处理
原文传递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ⅩⅦ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科 梁幼生 +6 位作者 汪伟 曲国立 李洪军 杨振坤 赵正阳 邢云天 戴建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实验观察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在终宿主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终宿主的致病力及传播强度。方法分别采用日本血吸虫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定量感染小鼠,建立小鼠-钉... 目的实验观察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在终宿主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终宿主的致病力及传播强度。方法分别采用日本血吸虫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定量感染小鼠,建立小鼠-钉螺-小鼠生活史循环,观察比较各虫株的虫卵开放前期、产卵量及虫卵分布、对终宿主的易感性、虫体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日本血吸虫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虫卵开放前期分别为36.1 d和36.8d(t=0.907,P=0.372),粪便中虫卵数分别为14.6只/100 mg和21.2只/100 mg(t=2.946,P=0.007),回收成虫数分别为20.5条/鼠和25.1条/鼠(t=2.128,P=0.042),组织中虫卵数分别为31 303只/对成虫和38 594只/对成虫(t=2.185,P=0.040)、肝脏虫卵数分别为14 810只/对成虫和19 715只/对成虫(t=2.934,P=0.007),肠组织中虫卵数分别为16 493只/对成虫和18 879只/对成虫(t=1.044,P=0.309);江苏敏感株和抗性株雌雄合抱虫体长度(t=0.328,P=0.744)、雌虫体长(t=0.386,P=0.701)及雄虫体长(t=0.332,P=0.7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日本血吸虫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虫卵开放前期分别为35.5 d和35.6 d(t=0.169,P=0.867),粪便中虫卵数分别为13.3只/100 mg和18.9只/100 mg(t=3.622,P=0.001),回收成虫数分别为17.6条/鼠和25.1条/鼠(t=3.153,P=0.004),组织中虫卵数分别为30 932只/对成虫和53 903只/对成虫(t=3.865,P=0.001),肝脏虫卵数分别为12 307只/对成虫和26 363只/对成虫(t=4.388,P<0.01),肠组织中虫卵数分别为18 625个/对成虫和27 541个/对成虫(t=2.679,P=0.012);湖南敏感株和抗性株雌雄合抱虫体长度(t=0.853,P=0.397)、雌虫体长(t=0.573,P=0.569)及雄虫体长(t=0.742,P=0.4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产卵量和肝组织虫卵沉积量均明显高于敏感株,提示其对终宿主的致病性更强;抗性株感染鼠粪便中排出虫卵数明显多于敏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生物学特性 小鼠
原文传递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ⅩⅥ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在钉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科 梁幼生 +6 位作者 汪伟 曲国立 李洪军 杨振坤 赵正阳 邢云天 戴建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采用实验室诱导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保种传代的敏感株尾蚴定量感染小鼠,感染37 d后分别收集敏感株和抗性株虫卵,孵化毛... 目的观察、比较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采用实验室诱导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保种传代的敏感株尾蚴定量感染小鼠,感染37 d后分别收集敏感株和抗性株虫卵,孵化毛蚴,以各虫株毛蚴定量感染钉螺,观察、比较各虫株对中间宿主钉螺的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存活率、尾蚴开放前期和产尾蚴量。结果用一条毛蚴感染一只钉螺,日本血吸虫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对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8.99%和19.74%(χ~2=3.948,P=0.047),平均每螺产尾蚴量分别为1 460.2条和1 039.3条(t=2.507,P=0.02);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对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0.00%和21.52%(χ~2=3.980,P=0.046),平均每螺产尾蚴量分别为1 319.4条和1 003.5条(t=2.566,P=0.017)。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开放前期和感染性钉螺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钉螺的易感性高于敏感株,而平均每螺产尾蚴量则低于敏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钉螺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Rho GTPases在感染与炎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伟 杨俊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7-813,共7页
Rho GTPases亚家族是属于Ras超家族的一类核苷酸依赖型小GTP结合蛋白,即小G蛋白(Small GTPases)。它们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分子开关"的作用,控制着众多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Rho GTPases主要作用于细... Rho GTPases亚家族是属于Ras超家族的一类核苷酸依赖型小GTP结合蛋白,即小G蛋白(Small GTPases)。它们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分子开关"的作用,控制着众多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Rho GTPases主要作用于细胞骨架或靶蛋白,从而调节多种生物学效应,如细胞膜运输和细胞迁移、黏附、增殖等。此外,Rho GTPases在机体感染与炎症中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Rho蛋白广泛分布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中,当机体受到外来微生物、寄生虫等攻击后,Rho蛋白会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来激活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Rho GTPases信号转导通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通路。本文主要就Rho GTPases通过其信号通路调控机体免疫反应而最终影响机体免疫应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 GTPASE 感染 炎症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拉萨市部分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仝德胜 华海涌 +3 位作者 陈伟 唐凤 刘一新 扎西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调查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2016年,以拉萨市3个区(县)为调查地区,各地区选择200名孕妇为调查对象;另在江苏徐州、扬州、无锡3市选取450名孕妇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抗弓形... 目的调查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2016年,以拉萨市3个区(县)为调查地区,各地区选择200名孕妇为调查对象;另在江苏徐州、扬州、无锡3市选取450名孕妇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抗弓形虫抗体IgG、IgM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收集拉萨地区孕妇个案调查表信息,对弓形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拉萨地区600名被调查孕妇中,99例抗弓形虫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16.50%,与江苏省孕妇抗体总阳性率(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萨3区(县)孕妇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食生肉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者感染率高。结论与江苏省相比,拉萨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应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早期检查及治疗等综合措施,以预防控制该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 孕妇 拉萨市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17
作者 卢萍 尤璐 华海涌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个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5~60岁常住居民采用毛蚴孵化法进行粪检,并统计患者感染度(EPG)。阳性者分别采用60mg/kg或40mg/kg吡喹酮薄膜衣片进行病原...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个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5~60岁常住居民采用毛蚴孵化法进行粪检,并统计患者感染度(EPG)。阳性者分别采用60mg/kg或40mg/kg吡喹酮薄膜衣片进行病原学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评估吡喹酮薄膜衣片疗效,阳性者采用相同治疗进行第2次治疗;同时观察吡喹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7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43例,2次以上者44例;中度感染37例(EPG:216~312),轻度感染50例( EPG: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薄膜衣片60mg/kg 37例,40mg/kg 50例,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结论在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感染者具有较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吡喹酮薄膜衣片 敏感性 疗效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防控 被引量:43
18
作者 汪圣强 杨蒙蒙 +4 位作者 朱国鼎 孙立新 耿合员 曹俊 羊海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蚊子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全球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也将增高... 蚊子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全球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也将增高,一些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或不常见蚊媒传染病,通过境外输入而引起我国继发传播与流行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有可能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就当前主要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及防控对策进行述评,为我国出入境卫生检疫和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蚊媒传染病 传播风险 防控对策
原文传递
重组酶介导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松 李婷 +7 位作者 杨坤 李伟 张键锋 郭利川 刘燕红 戴洋 应清界 羊海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7,30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的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RAA)。方法以日本血吸虫SjG28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引物,建立并优化RAA反应体系。应用此方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同时扩增梯...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的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RAA)。方法以日本血吸虫SjG28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引物,建立并优化RAA反应体系。应用此方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同时扩增梯度稀释的含不同拷贝数的SjG28基因片段TA克隆质粒及不同浓度的基因组DNA,以评价其敏感性;应用此方法检测曼氏血吸虫、似蚓蛔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基因组DNA及健康人血基因组DNA,以评价其特异性。结果建立的RAA法可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及虫卵基因组DNA,反应可在30 min内完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RAA法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20个/μL;以基因组DNA为模板,RAA法最低可检测浓度为0.01 ng/μL。建立的RAA法以健康人全血基因组DNA及曼氏血吸虫成虫、似蚓蛔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基因组DNA为模板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反应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RAA方法,其具有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基因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基因片段 核酸等温扩增 重组酶
原文传递
等温扩增技术在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婷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础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科学研究各方面。近年来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凭借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分依赖设备仪器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础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科学研究各方面。近年来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凭借恒温、高效、耗时短、不过分依赖设备仪器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分子诊断及疾病检测中。本文对现有的部分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特点以及在寄生虫病病原体及其他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分子生物学 分子诊断 寄生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